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底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泵底座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水泵在使用时,需要将底座固定在基础上,水泵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而常见的底座因为自身没有减振装置,所以只能靠自身刚性材料传导振动到基础上,而在日常使用中,水泵会发出微小位移振动,日积月累会对底座造成不可逆的形变损伤,进而影响水泵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造成更大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底座支架结构,采用在传动柱四周设置的第一减振弹簧,实现了在水泵发生横纵向振动时,吸收水泵发出的横纵向振动,解决了底座因为长时间承受横纵振动而导致形变进而影响底座可靠性和水泵安全性问题;采用传动柱、压板、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与压板两侧设置的第二减振弹簧和第三减振弹簧共同动作,实现了在水泵发生竖直向振动时,吸收水泵发出的竖直向振动,解决了底座因为长时间承受竖直向振动而导致形变进而影响底座可靠性和水泵安全性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水泵、底座、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与底座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底座远离水泵一侧与螺栓对应位置设置有四个传动柱;所述传动柱靠近底座一侧设置为正方形;所述传动柱远离底座一侧设置为圆形;所述传动柱与底座之间采用卡接;所述传动柱外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底座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远离底座一侧四角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铜轴;所述铜轴与安装槽之间采用卡接;所述传动柱一侧正方形面四周与第一支撑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弹簧;所述第一减振弹簧一端与传动柱卡接;所述第一减振弹簧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架卡接;第一支撑架外侧安装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与底座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铜轴中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中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中部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与铜轴转轴连接;所述压板一侧与第二支撑架之间安装有第二减振弹簧;所述第二减振弹簧一侧与压板卡接;所述第二减振弹簧另一侧与第二支撑架卡接;所述压板远离第二减振弹簧一侧安装有第三减振弹簧;所述第三减振弹簧一侧与压板卡接;所述第三减振弹簧另一侧与第一支撑架卡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架靠近底座一侧四角设置有柱形安装台;所述柱形安装台与第一支撑架之间采用卡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压板安装有第二减振弹簧和第三减振弹簧一侧设置为圆形;所述压板远离第二减振弹簧和第三减振弹簧一侧设置为直角。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压板的直角侧一面与传动柱圆形面之间采用面接触。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多个压板直角侧之间留有位移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传动柱与四周第一减振弹簧配合,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水泵产生的横纵振动传导到第一减振弹簧处会被缓冲抵消;2、传动柱、压板、第二减振弹簧和第三减振弹簧配合,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水泵产生的竖向振动传导到压板处会被缓冲抵消。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水泵底座支架结构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水泵底座支架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底座支架结构的局部爆炸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水泵底座支架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水泵底座支架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水泵底座支架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泵;2、底座;3、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201、传动柱;301、安装槽;302、铜轴;303、第一减振弹簧;304、定位槽;305、压板;306、轴套;307、第二减振弹簧;308、第三减振弹簧;309、柱形安装台;310、位移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6所示,包括水泵1、底座2、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架4;所述底座2一侧设置有水泵1;所述水泵1与底座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底座2远离水泵1一侧与螺栓对应位置设置有四个传动柱201;所述传动柱201靠近底座2一侧设置为正方形;所述传动柱201远离底座2一侧设置为圆形;所述传动柱201与底座2之间采用卡接;所述传动柱201外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架3;所述第一支撑架3与底座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3远离底座2一侧四角设置有安装槽301;所述安装槽301内安装有铜轴302;所述铜轴302与安装槽301之间采用卡接;所述传动柱201一侧正方形面四周与第一支撑架3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弹簧303;所述第一减振弹簧303一端与传动柱201卡接;所述第一减振弹簧303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架3卡接;第一支撑架3外侧安装有第二支撑架4;所述第二支撑架4与底座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铜轴302中部设置有定位槽304;所述定位槽304中安装有压板305;所述压板305中部设置有轴套306,所述轴套306与铜轴302转轴连接;所述压板305一侧与第二支撑架4之间安装有第二减振弹簧307;所述第二减振弹簧307一侧与压板305卡接;所述第二减振弹簧307另一侧与第二支撑架4卡接;所述压板305远离第二减振弹簧一侧安装有第三减振弹簧308;所述第三减振弹簧308一侧与压板305卡接;所述第三减振弹簧308另一侧与第一支撑架3卡接;所述第一支撑架3靠近底座2一侧四角设置有柱形安装台309;所述柱形安装台309与第一支撑架3之间采用卡接;所述压板305安装有第二减振弹簧307和第三减振弹簧308一侧设置为圆形;所述压板305远离第二减振弹簧307和第三减振弹簧308一侧设置为直角;所述压板305的直角侧一面与传动柱201圆形面之间采用面接触;所述多个压板305直角侧之间留有位移缝310。
使用时,步骤一,结合图1-6所示,当水泵1发生横纵向振动时,因为传动柱201位于水泵1固定螺栓下方,所以振动会优先向传动柱201传导,振动传导到传动柱201时,传动柱201会跟随水泵1横纵向振动方向发生轻微形变,这时本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横向两侧第一减振弹簧303,传动柱201一侧第一减振弹簧303由于受挤压力被压缩蓄力,传动柱201一侧第一减振弹簧303由于受拉伸力被拉伸蓄力,然后被压缩第一减振弹簧303会回弹释放压力,被拉伸第一减振弹簧303会收缩释放拉力,使得处于两侧第一减振弹簧303中部的传动柱201快速复位,同时吸收水泵1发出的横向和纵向振动;步骤二,结合图1-6所示,当水泵1发生竖直向振动时,因为传动柱201位于水泵1固定螺栓下方,所以振动会优先向传动柱201传导,这时原本面接触的压板305直角侧一面与传动柱201圆形面,由于振动传动柱201圆形面发生竖直向下轻微位移,压板305直角侧跟随发生竖直向下位移,由于位于压板305中部的轴套306安装在铜轴302的定位槽304中使压板305形成杠杆结构,所以跷动压板305圆形侧发生向上位移,由于安装在压板305圆形侧上方的第三减振弹簧被压缩蓄力,安装在压板305下方的第二减振弹簧307被拉伸蓄力,所以压板305圆形侧上方的第三减振弹簧回弹复位,压板305圆形侧下方的第二减振弹簧307收缩复位,然后使得压板305圆形侧快速恢复正常位置,由于预留有位移缝310,在传动柱201竖直向上轻微位移时,压板305也可跟随发生竖直向上位移,由于位于压板305中部的轴套306安装在铜轴302的定位槽304中使压板305形成杠杆结构,所以跷动压板305圆形侧发生向下位移,由于安装在压板305圆形侧下方的第二减振弹簧被压缩蓄力,安装在压板305上方的第三减振弹簧308被拉伸蓄力,所以压板305圆形侧下方的第二减振弹簧回弹复位,压板305圆形侧上方的第三减振弹簧308收缩复位,然后使得压板305圆形侧快速恢复正常位置,也吸收了水泵1发出的竖直方向振动。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