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气能系统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7170发布日期:2020-04-28 20:17阅读:1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气能系统用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气能系统用泵。



背景技术:

在目前现有的液气能水泵处理系统中,尤其是各种工业、矿业、生活、养殖等领域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当污水处理系统工艺要求采用低扬程、大流量的介质流动进行污水介质的循环或分解氧化时,所采用的泵送装置绝大多数是潜水泵和轴流泵。由于潜水泵的电动机密封及渗漏问题较难以解决,并且抽送的介质对电动机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水处理系统中较常采用轴流泵。

在现有技术中,轴流泵设置的辅助支承轴承常采用推力轴承、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对于推力轴承,轴流泵必须需要另外配置润滑油或者润滑脂系统,不能直接采用抽送介质为润滑液,对于滚动轴承,轴流泵需要设置机械密封,滚动轴承的密封和机械密封的冲洗设置存在一定的难度,采用推力轴承和滚动轴承的轴流泵在结构上较复杂且难处理,而对于滑动轴承来说,可将抽送介质作为润滑液且可不密封,所以,轴流泵大多采用滑动轴承,但是直接将抽送介质作为润滑液,没有对轴承进行独立的隔离润滑、冲洗和冷却,介质中若含有的大量泥沙或硬质颗粒等杂质,这些杂质会直接冲磨轴承,因此,容易造成轴承的损坏,并且使泵运行时的振动、噪声大,降低了水泵的影响,而且因其结构的影响,造成水泵很难抽送高温或低温介质、含有大量泥沙或硬质颗粒等杂质的介质,因此限制了水泵的应用范围。另外,在轴流泵的设计中,通常只采用了辅助支承轴承,泵的转子重量和残余轴向力由电动机轴承承受,使电动机的载荷过重,容易损坏电动机,影响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气能系统用泵,冷却、润滑、冲洗系统完整且独立,安全,清洁,多用途,延长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气能系统用泵,包括电动机、推力轴承组件和转子部件,所述转子部件包括泵轴和套设于所述泵轴上的上轴承组件、护管和下轴承组件,所述电动机与所述泵轴连接,所述推力轴承组件套设于所述泵轴上,所述推力轴承组件设于所述电动机与所述上轴承组件之间,所述推力轴承组件上设有第一充液腔,所述推力轴承组件包括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位于所述第一充液腔内,所述上轴承组件、所述护管和所述下轴承组件之间形成第二充液腔,所述上轴承组件包括上轴承,所述下轴承组件包括下轴承,所述上轴承、所述下轴承位于所述第二充液腔内,所述第一充液腔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第二充液腔连通,所述推力轴承组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充液腔相通的进液管,所述上轴承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二充液腔相通的出液管。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连接形成泵腔的吸入段、导流体和出水段,所述转子部件从所述出水段的上侧穿入所述泵腔内,所述电动机通过支架连接在所述出水段上,所述推力轴承组件包括推力轴承座,所述推力轴承座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推力轴承组件还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推力轴承套接在所述泵轴上且所述推力轴承套装在所述推力轴承座内,所述前盖连接在所述推力轴承座的上侧,所述后盖连接在所述推力轴承座的下侧,所述前盖、所述推力轴承座和所述后盖形成所述第一充液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液管和所述连接管分别连接在所述推力轴承座上,且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连接管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位于所述推力轴承的中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推力轴承组件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充液腔相通的入液管和排液管,所述入液管、所述排液管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充液腔的底部、顶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子部件还包括导流壳,所述上轴承组件还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密封盖、上轴承座和上端盖,所述下轴承组件还包括下轴承座和连接在所述轴承座下侧的轴封盖,所述上端盖、所述护管、所述导流壳和所述下轴承座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密封盖、所述上轴承座、所述上端盖、所述护管、所述导流壳、所述下轴承座和所述轴封盖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充液腔,所述连接管连接在所述上端盖上,所述出液管连接在所述密封盖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端盖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护管内设有沿所述护管的长度延伸的输液管,所述导流壳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下轴承座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输液管、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充液腔依次连通,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为筒体结构,所述支架上设有供所述进液管、所述连接管穿过的第一过管通孔和第二过管通孔,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支架的内部相通的排残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推力轴承座连接在下筒体的上侧,所述上筒体连接在所述下筒体的上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液管上设有温度检测探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不仅在泵轴上套设上轴承组件和下轴承组件,还在电动机和上轴承组件之间设置了推力轴承组件,由推力轴承组件来承受泵的转子重量和残余轴向力,延长电动机的使用寿命,降低泵的使用、维修成本;并且推力轴承组件设置了第一充液腔,上轴承组件、护管和下轴承组件形成第二充液腔,通过进液管充入液体,液体通过连接管流入第二充液腔,再由出液管流出,可对推力轴承、上轴承和下轴承进行冷却、润滑和冲洗,形成完整、独立的冷却润滑冲洗系统,不必对各个轴承组件单独设置,简化结构,统一控制,便于管理;本实用新型的液气能系统用泵采用清洁的冷却、润滑、冲洗介质,可用于抽送含泥沙等杂质的常温介质,也可用于抽送高温、低温的介质,使水泵具有多种用途安全可靠。

2、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通过支架直接连接在出水段上,进液管和连接管位于同一平面且位于推力轴承的中部,进液和出液压力可平衡。入液管和排液管可对推力轴承组件进行单独的冷却、润滑、冲洗。连接管连接在上端盖上,出液管连接在密封盖上,使出液管高于连接管,使上轴承能得到完全润滑。连接管、第一通孔、输液管、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二充液腔一次连通,可使液体在第二充液腔由下而上充满,可避免液体进入时对泵轴等部件产生冲击,避免产生振动。支架的筒体结构可保护推力轴承组件和电动机与泵轴的连接处,排残管可将第一充液腔和第二充液腔的漏液,保持清洁卫生。支架分为上筒体和下筒体结构,方便连接推力轴承组件。温度检测探测可及时监测轴承组件、泵轴的温度,便于及时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液气能系统用泵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上筒体的结构。

图3为实施例的下筒体的结构。

附图标记如下:

1-吸入段,2-轴封盖,3-下轴承,4-下轴承座,5-导流体,6-导流壳,7-泵轴,8-护管,9-出水段,10-第二充液腔,11-底板,12-排残管,13-上端盖,14-上轴承座,15-上轴承,16-入液管,17-调节阀,18-密封盖,19-后盖,20-推力轴承座,21-前盖,22-进液管,23-上筒体,24-联轴器,25-电动机,26-推力轴承,27-排液管,28-第一充液腔,29-下筒体,30-连接管,31-温度检测探头,32-第一通孔,33-出液管,34-输液管,35-第二通孔,36-第三通孔,37-第一过管通孔,38-第二过管通孔,39-第三过管通孔,40-第四过管通孔,41-排残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液气能系统用泵包括电动机25、推力轴承组件和转子部件,转子部件包括泵轴7和套设于泵轴7上的上轴承组件、护管8和下轴承组件,电动机25通过联轴器24与泵轴7连接,推力轴承组件套设于泵轴7上,推力轴承组件设于电动机25与上轴承组件之间,推力轴承组件上设有第一充液腔28,推力轴承组件包括推力轴承26,推力轴承26位于第一充液腔28内,上轴承组件、护管8和下轴承组件之间形成第二充液腔10,上轴承组件包括上轴承15,下轴承组件包括下轴承3,上轴承15、下轴承3位于第二充液腔10内,第一充液腔28通过连接管30与第二充液腔10连通,推力轴承组件上设有与第一充液腔28相通的进液管22,上轴承组件设有与第二充液腔10相通的出液管33。本实施例不仅在泵轴7上套设上轴承组件和下轴承组件,还在电动机25和上轴承组件之间设置了推力轴承组件,由推力轴承组件来承受泵的转子重量和残余轴向力,延长电动机25的使用寿命,降低泵的使用、维修成本;并且推力轴承组件设置了第一充液腔28,上轴承组件、护管8和下轴承组件形成第二充液腔10,通过进液管22充入液体,液体通过连接管30流入第二充液腔10,再由出液管33流出,可对推力轴承26、上轴承15和下轴承3进行冷却、润滑和冲洗,形成完整、独立的冷却润滑冲洗系统,不必对各个轴承组件单独设置,简化结构,统一控制,便于管理;本实施例的液气能系统用泵采用清洁的冷却、润滑、冲洗介质,可用于抽送含泥沙等杂质的常温介质,也可用于抽送高温、低温的介质,使水泵具有多种用途安全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液气能系统用泵还包括连接形成泵腔的吸入段1、导流体5和出水段9,吸入段1、导流体5和出水段9通过螺钉连接且相邻的二者之间设有o型圈,转子部件从出水段9的上侧穿入泵腔内,电动机25通过支架连接在出水段9上,推力轴承组件包括推力轴承座20,推力轴承座20连接在支架上,可缩短泵轴7的长度,提高泵轴7的刚度,使水泵运行时的振动减小,降低了轴承的损坏速度,减小功耗,节能,提高水泵的使用寿命,且便于设置推力轴承组件。

本实施例的推力轴承组件还包括前盖21和后盖19,推力轴承26套接在泵轴7上且推力轴承26套装在推力轴承座20内,前盖21连接在推力轴承座20的上侧,后盖19连接在推力轴承座20的下侧,前盖21、推力轴承座20和后盖19形成第一充液腔28。进液管22和连接管30分别连接在推力轴承座20上,且进液管22与连接管30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位于推力轴承26的中部,进液和出液压力可平衡,避免连接管30过低而导致第一充液腔28无润滑液,避免连接管30过高而使第一充液腔28内压力过大,且避免进液对泵轴7产生冲击。另外,推力轴承组件上还设有与第一充液腔28相通的入液管16和排液管27,入液管16、排液管27分别设于第一充液腔28的底部、顶部,可对推力轴承组件进行单独的冷却、润滑、冲洗。

本实施例的转子部件还包括导流壳6,上轴承组件还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密封盖18、上轴承座14和上端盖13,下轴承组件还包括下轴承座4和连接在轴承座下侧的轴封盖2,上端盖13、护管8、导流壳6和下轴承座4由上至下依次通过螺钉连接且相邻的二者之间设有o型圈,密封盖18、上轴承座14、上端盖13、护管8、导流壳6、下轴承座4和轴封盖2之间形成第二充液腔10,连接管30连接在上端盖13上,出液管33连接在密封盖18上。使出液管33高于连接管30,使上轴承15能得到完全润滑。进一步地,上端盖13设有第一通孔32,护管8内设有沿护管的长度延伸的输液管34,导流壳6设有第二通孔35,下轴承座14设有第三通孔36,第一通孔32、输液管34、第二通孔35、第三通孔36与第二充液腔10依次连通,连接管30与第一通孔32连接,可使液体在第二充液腔10由下而上充满,可避免液体进入时对泵轴7等部件产生冲击,避免产生振动。

此外,支架为筒体结构,支架上设有供进液管22、连接管30穿过的第一过管通孔37和第二过管通孔38,支架的底部设有与支架的内部相通的排残管12,筒体结构可保护推力轴承组件和电动机25与泵轴7的连接处,排残管12可将第一充液腔28和第二充液腔10的漏液,保持清洁卫生。进一步地,支架包括上筒体23和下筒体29,推力轴承座20连接在下筒体29的上侧,上筒体23连接在下筒体29的上侧,第一过管通孔37和第二过管通孔38设于上筒体23,下筒体29设有第三过管通孔39、第四过管通孔40和排残孔41,进液管22从第一过管通孔37穿入,排液管27和连接管30从第二过管通孔38穿出,连接管30再从第三过管通孔39穿入,入液管16从第四过管通孔40穿入,排残管12与排残孔41连接。本实施例的推力轴承座20先通过连接在下筒体29的上侧且靠近内侧,再将上筒体23盖在下筒体29上,然后用螺钉将二者连接,上筒体23盖和下筒体29上分别设有用于配合的止口。

另外,出液管33上设有温度检测探头31,可及时监测轴承组件、泵轴7的温度,便于及时进行冷却。本实施例还在进液管22上设置调节阀17,用于控制进液流量。

综上,本实施例通过在泵轴上设置推力轴承组件,由推力轴承组件来承受泵的转子重量和残余轴向力,延长电动机25的使用寿命,降低泵的使用、维修成本;并且推力轴承组件设置了第一充液腔28,上轴承组件、护管8和下轴承组件形成第二充液腔10,通过进液管22充入液体,液体通过连接管30流入第二充液腔10,再由出液管33流出,可对推力轴承26、上轴承15和下轴承3进行冷却、润滑和冲洗,形成完整、独立的冷却润滑冲洗系统,不必对各个轴承组件单独设置,简化结构,统一控制,便于管理;本实施例的液气能系统用泵采用清洁的冷却、润滑、冲洗介质,可用于抽送含泥沙等杂质的常温介质,也可用于抽送高温、低温的介质,使水泵具有多种用途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