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扇扇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5489发布日期:2020-04-07 20:50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扇扇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扇扇叶。



背景技术:

市场吊扇灯通用扇叶为直板型,其弊端是风向角度单一,风力覆盖面小,气流不均匀,除了吊扇正下方的区域风力大一点之外,稍微偏一点的区域其风力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为一片扇叶做多种弯曲角度,在风扇运转时,因扇叶不同角度的形变而引起来自不同的角度的风阻,而产生向下和向斜下方的的风力,改变传统直板叶片单一角度风向的弊端,使风力覆盖面更广,气流组织更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多种弯曲角度的吊扇扇叶,具有风力覆盖面广,气流均匀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吊扇扇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连接孔1且呈平板状的固接部2,所述固接部2的末缘连接有叶片部3,所述叶片部3弯曲为多个具有不同角度的阶段,从根部到末端依次包括第一阶段31、过渡阶段32和最后阶段33,所述最后阶段33的切风面倾斜向旋转的前进方向,所述过渡阶段32由多个弯曲阶段组成,前一个弯曲阶段以渐变性方式向最后一个弯曲阶段过渡。

如上所述的一种吊扇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接部2的末缘往旋转的前进方向转折后连接向叶片部3从而使叶片部3朝旋转的前进方向倾斜。

如上所述的一种吊扇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31和最后阶段33分别向旋转方向扭曲,所述过渡阶段32将第一阶段31和最后阶段33转折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阶段31的根部,其前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介于14°至24°之间,后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b介于29°至39°之间,第一阶段31的末端,其前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后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b,分别满足以下关系式:12°<a-a<22°,11°<b-b<21°,所述第一阶段31的根部和末端之间渐进式过渡,

所述最后阶段33的根部,其前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d介于9°至19°之间,后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e介于29°至39°之间,第一阶段31的末端,其前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d,后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e,分别满足以下关系式:0<d-d<6°,2°<e-e<12°,所述最后阶段33的根部和末端之间圆滑过渡。

如上所述的一种吊扇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31同旋向扭转为螺旋形的型态,所述最后阶段33同旋向扭转为螺旋形的型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叶片部3弯曲为多个具有不同角度的阶段,从而制造多个角度的风力,通过过渡阶段32将第一阶段31和最后阶段33过渡连接,所述过渡阶段32由多个弯曲阶段组成,前一个弯曲阶段以渐变性方式向最后一个弯曲阶段过渡,过渡阶段根据最后阶段的需求,可以多阶段的改变形变,产生多种风力。

2、本实用新型的叶片部3,经固接部2的末缘转折后与水平面具有一定的夹角,第一阶段31与旋转的前进方向的夹角,在根部处大,并向末端扭曲逐渐减小,并经过渡阶段32再次转折后,使最后阶段33与旋转的前进方向的夹角,在根部处增大,并向末端扭曲逐渐减小,从而在第一阶段31和最后阶段33的旋转区域形成内外环的切风面,并且形成多种弯曲角度,在风扇运转时,扇叶不同扭曲角度的部位引起来自不同的角度的风阻,从而制造多个角度的风力,产生向下和向斜下方的风力,使风力覆盖面更广,气流扰动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扇叶的俯视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扇叶的主视图;

图4是图1实施例的扇叶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沿图3中i-i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沿图3中ii-ii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图1实施例的扇叶的左视图;

图8是图1实施例的扇叶应用在吊扇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另一种实施例的扇叶应用在吊扇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9所示的吊扇扇叶,包括具有连接孔1且呈平板状的固接部2,所述固接部2的末缘连接有叶片部3,所述叶片部3弯曲为多个具有不同角度的阶段,从根部到末端依次包括第一阶段31、过渡阶段32和最后阶段33,所述最后阶段33的切风面倾斜向旋转的前进方向,所述过渡阶段32由多个弯曲阶段组成,前一个弯曲阶段以渐变性方式向最后一个弯曲阶段过渡。叶片部3弯曲分为多个阶段角度,从而制造多个角度的风力,过渡阶段根据最后阶段的需求,可以多阶段的改变形变,产生多种风力。

如图1至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所述固接部2的末缘往旋转的前进方向转折后连接向叶片部3从而使叶片部3朝旋转的前进方向倾斜,使固接部2水平连接在吊扇电机5上即可使叶片部3具有倾斜向旋转的前进方向的切风面。

所述第一阶段31和最后阶段33分别向旋转方向扭曲,所述过渡阶段32将第一阶段31和最后阶段33转折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阶段31的根部,其前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介于14°至24°之间,后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b介于29°至39°之间,第一阶段31的末端,其前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后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b,分别满足以下关系式:12°<a-a<22°,11°<b-b<21°,所述第一阶段31的根部和末端之间渐进式过渡,

所述最后阶段33的根部,其前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d介于9°至19°之间,后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e介于29°至39°之间,第一阶段31的末端,其前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d,后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e,分别满足以下关系式:0<d-d<6°,2°<e-e<12°,所述最后阶段33的根部和末端之间圆滑过渡。

优选地夹角a介于16°至22°之间,夹角b介于31°至37°之间,夹角a和夹角b分别满足以下关系式:15°<a-a<19°,14°<b-b<18°;夹角d介于11°至17°之间,夹角e介于31°至37°之间,夹角d和夹角e,分别满足以下关系式:2°<d-d<6°,5°<e-e<9°。

更加具体地可取a=19°,b=34°,a=2°,b=18°,d=14°,e=34°,d=10°,e=27°。

上述叶片部3,经固接部2的末缘转折后与水平面具有一定的夹角,第一阶段31与旋转的前进方向的夹角,在根部处大,并向末端扭曲逐渐减小,并经过渡阶段32再次转折后,使最后阶段33与旋转的前进方向的夹角,在根部处增大,并向末端扭曲逐渐减小,从而在第一阶段31和最后阶段33的旋转区域形成内外环的切风面,并且形成多种弯曲角度,在风扇运转时,扇叶不同扭曲角度的部位引起来自不同的角度的风阻,从而制造多个角度的风力,产生向下和向斜下方的风力,使风力覆盖面更广,气流扰动更加均匀。

所述第一阶段31同旋向扭转为螺旋形的型态,所述最后阶段33同旋向扭转为螺旋形的型态,第一阶段31和最后阶段33的倾角分别从二者的根部到末端由大螺旋变小,使螺旋向外出风,扩大风力的覆盖范围,以及增大扩向周围的风力大小。

如图2,所述叶片部3的材料宽度从第一阶段31的根部到最后阶段33的末端逐渐变小,增加叶片部3在旋转时的整体强度。

所述固接部2和叶片部3一体成型,结构简单,易于成型制造。

对应的吊扇包括吊杆4和吊扇电机5,如图8,所述吊扇电机5的外周面上固定有连接环6,所述连接环6上绕周向设置有与连接孔1相对应的通孔,通过在连接孔1和连接环6上的通孔中插入螺栓,并通过螺母配合将固接部2和连接环6连接固定,采用连接环6,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

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所述叶片部3可以平顺的连接在固接部2的末端。所述吊扇电机5还可以沿其周向固定多个叶叉7,通过螺丝将固接部2固定连接叶叉7上,其中,叶叉7与固接部2的连接部位往旋转前进的相反方向扭曲一定角度,使扇叶安装上去后,增加叶片的倾斜角度,提高风力,并在保证风力的同时,能相应的减小第一阶段31和最后阶段33的扭曲角度,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