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1509发布日期:2020-04-17 17:0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节能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空压机是矿井常用的设备,空压机在使用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热,目前,空压机产生的热量多直接通过散热设备直接散发至空气中,通过散热设备向外放热以保证空压机的正常运转,目前,现有的空压机多采用水冷的方式进行散热,现有的空压机多具有冷却水进口端和冷却水出口端,以通过将冷却用水通入空压机内吸热,再由冷却水出口端排出。采用该种方式,造成大量的热量损耗,而矿井生产中,常常会使用大量的热水,例如洗浴、洗涤等,目前,多通过燃料锅炉加热热水,如若能够利用空压机产生的热量为矿井生产加热水,可节约大量的能源,还可对空压机进行降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系统,可有效的利用空压机工作产生的热量,还可对空压机进行有效的降温,同时,还可降低整个系统的水垢量,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换热器,具有软水进口端、软水出口端、自来水进口端、自来水出口端,其中,由自来水进口端和自来水出口端流动的自来水能够与由软水进口端和软水出口端流动的软水在换热器内换热;第一软水管,连接软水进口端和空压机冷却水出口端;第二软水管,接软水出口端和空压机冷却水进口端;储水箱,与所述自来水出口端相连;第一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一软水管或第二软水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软水补充组件,所述软水补充组件包括:储水罐,具有储水罐进口、储水罐出口,所述储水罐高于所述第一软水管、所述第二软水管、所述空压机、所述换热器,在所述储水罐的顶部还设有排气管;补水管,一端与所述储水罐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软水管和/或所述第二软水管相连;软水机,具有与所述储水罐进口相连的出水端、与自来水管连通的进水端。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上设有过滤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软水管设有一排气段,所述排气段呈倒u形,所述补水管竖直的设置于所述排气段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内设有液位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循环水管,一端与所述储水箱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自来水进口端连通;第二水泵,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管上;第一阀件,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管上;第二阀件,设置于所述自来水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接入至所述第一软水管和/或所述第二软水管上的风冷散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风冷散热器接入至所述第二软水管,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第一短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短接管上的第三阀件,所述第一短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风冷散热器两侧的所述第二软水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第二短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二短接管的第四阀件,所述第二短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器两侧的所述第一软水管、所述第二软水管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一个淋浴水箱、连接管、第三水泵,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淋浴水箱和所述储水箱,所述第三水泵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系统,可有效的利用空压机工作产生的热量,还可对空压机进行有效的降温,同时,还可降低整个系统的水垢量,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换热器;101、软水进口端;102、软水出口端;103、自来水进口端;104、自来水出口端;2、第一软水管;3、第二软水管;4、储水箱;5、第一水泵;6、储水罐;7、储水罐进口;8、储水罐出口;9、排气管;10、补水管;11、软水机;12、过滤器;13、排气段;14、循环水管;15、第二水泵;16、第一阀件;17、第二阀件;18、风冷散热器;19、第一短接管;20、第三阀件;21、第二短接管;22、第四阀件;23、淋浴水箱;24、连接管;25、第三水泵;26、空压机;2601、空压机冷却水出口端;2602、空压机冷却水进口端;27、自来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换热器1,具有软水进口端101、软水出口端102、自来水进口端103、自来水出口端104,其中,由自来水进口端103和自来水出口端104流动的自来水能够与由软水进口端101和软水出口端102流动的软水在换热器1内换热;第一软水管2,连接软水进口端101和空压机冷却水出口端2601;第二软水管3,接软水出口端102和空压机冷却水进口端2602;储水箱4,与所述自来水出口端104相连;第一水泵5,设置于所述第一软水管2或第二软水管3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第一软水管2、换热器1、第二软水管3、空压机26构成软水循环回路,通过第一水泵5带动软水循环水路内的软水循环流动,以使得软水由空压机26吸收热量,并在换热器1处与自来水管27通入的自来水进行热量交换,使得软水温度下降,自来水管27通入的自来水升温后进入储水箱4内,由此可以通过软水循环回路完成对于空压机26的降温,还可利用空压机26的热量获得一定温度的热水。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换热器1可采用管壳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软水进出空压机26,可提高空压机26自身散热结构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在空压机26的散热机构处,空压机26自身温度较高,通过软水在在此处吸收热量,可防止软水在高温换热条件下析出水垢;还可通过软水在换热器1内对自来水进行加热,由于软水在换热器1处的温度相对较低,可有效的降低自来水在换热器1处析出水垢的量。

为了防止软水泄露所导致的软水循环回路软水不足,进一步的优化之处在于,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软水补充组件,所述软水补充组件包括:储水罐6,具有储水罐进口7、储水罐出口8,所述储水罐6高于所述第一软水管2、所述第二软水管3、所述空压机26、所述换热器1,在所述储水罐6的顶部还设有排气管9;补水管10,一端与所述储水罐出口8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软水管2和/或所述第二软水管3相连;软水机11,具有与所述储水罐进口7相连的出水端、与自来水管27连通的进水端。

由此可以通过软水机11向储水罐6内补充软水,在软水循环回路的软水泄露时,储水罐6内的软水进入软水循环回路,进而可以保证软水循环回路的软水量充足。通过设置排气管9,可以在向储水罐6内补充软水时,排气管9排出空气,在储水罐6向软水循环回路补充软水时,排气管9进气。

进一步的优化之处在于,所述排气管9上设有过滤器12。具体的过滤器12可选用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软水管2设有一排气段13,所述排气段13呈倒u形,所述补水管10竖直的设置于所述排气段13的顶部。由此在软水循环回路中进入空气时,可使得进入的空气能够在第一软水管2处集中在排气段13的顶部,进而使得空气进入储水罐6中,经由排气管9排出。通过将排气段13设置于第一软水管2处,可防止空气进入换热器1。

进一步的优化之处在于,所述储水罐6内设有液位传感器。由此可以通过液位传感器监测储水罐6内的水位,在储水罐6的水位低于设定阈值a时,开启软水机11,向储水罐6内补充软水,在储水罐6内的水位高于设定阈值b时,软水机11关闭,其中a<b。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液压传感器可选用电子液位计,并使其与一plc控制单元相连,同时软水机11与plc控制单元相连,从而可以实现储水罐6的自动补水。

进一步的优化之处在于,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循环水管14,一端与所述储水箱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自来水进口端103连通;第二水泵15,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管14上;第一阀件16,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管14上;第二阀件17,设置于所述自来水管27上。

由此在正常使用时第一阀件16关闭,第二阀件17打开,在储水箱4内的水满以后,通过将第二阀件17关闭,打开第一阀件16和第二水泵15,从而可以将储水箱4内的水由循环水管14引入换热器1中再次升温加热,可进一步的提高对于空压机26发热的利用效率。

为了在储水箱4内水温过高时,防止换热器1无法进一步的对软水降温,进一步的优化之处在于,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接入至所述第一软水管2和/或所述第二软水管3上的风冷散热器18。

由此可以在储水箱4内的水温过高时,可以打开风冷散热器18,对软水循环回路中的软水进一步的降温。

为了在正常使用,风冷散热器18不开启风冷降温时,降低整个软水循环回路的运行阻力,进一步的优化之处在于,所述风冷散热器18接入至所述第二软水管3,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第一短接管19、设置于所述第一短接管上的第三阀件20,所述第一短接管1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风冷散热器18两侧的所述第二软水管3连接。

由此可以在正常使用,无需使用风冷散热时,将第三阀件20打开,由于第一短接管19的通过阻力小于风冷散热器18的通过阻力,从而可以降低整个软水循环回路的的通过阻力。在需要使用风冷散热时,可将第三阀件20关闭。

进一步的优化之处在于,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第二短接管21、设置于所述第二短接管21的第四阀件22,所述第二短接管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器1两侧的所述第一软水管2、所述第二软水管3相连。

由此可以在正常使用,需要通过换热器1对换热时,将第四阀件22关闭,在储水箱4内的水满时、且水温较高时,无需再通过换热器1进行热量交换,此时,打开第四阀件22,可降低整个软水循环回路的通过阻力。

为了方便调节淋浴水温,以适于使用,进一步的优化之处在于,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一个淋浴水箱23、连接管24、第三水泵25,所述连接管24连接所述淋浴水箱23和所述储水箱4,所述第三水泵25设置于所述连接管24上。由此可以在洗浴时间,将储水箱4内的水通入淋浴水箱23,再在淋浴水箱23内调节水温,可保证储水箱4内的水温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阀件16、第二阀件17、第三阀件20、第四阀件22均可选用现有的电动阀。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