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流防气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6488发布日期:2020-07-04 01:0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流防气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油泵,特别是涉及一种环流防气抽油泵。



背景技术:

抽油泵是一种由抽油机带动把井内原油抽到地面的常用井下装置,抽油泵一般由泵筒、吸入阀、活塞、排除阀四大部分组成,按照抽油泵在井下的固定方式,可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其中管式泵又称油管泵,其特点是把外筒、衬套和吸入阀在地面组装好并接在油管下部先下入井中,然后把装有排出阀的活塞用抽油杆通过油管下入泵中,管式泵结构简单,成本低,在相同油管直径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杆式泵大,因而排量大,但检泵时必须起下油管,修井工作量大,故适用于下泵深度不大,产量较高的井。

在油田开采中后期的油井,或动液面较低的油井,特别是在高气液比的油井中,气体是影响抽油泵泵效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这些气体占据泵腔的一部分体积,导致在整个运动阀付抽汲过程中充满度和泵效大幅度降低。当在泵腔中的气体所占据的体积足够大时,不但下冲程时游动阀开启滞后或打不开,甚至上冲程时固定阀由于气体析出膨胀也有可能打不开,整个上下冲程中只是腔内气体在膨胀和压缩,没有液体举升,此时抽油泵出现气锁现象,无法正常工作,气锁时还常会发生液体冲击,造成有杆抽油系统的振动,并加速损坏。因此,需要一种环流防气抽油泵,增加泵筒内液体的充满系数,降低泵内的气液比,排除气体的干扰,提高泵效,避免气锁和液击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方便、泵内气液比低、工作效率高的环流防气抽油泵。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环流防气抽油泵,包括上泵筒、上接箍、拉杆、中部环空机构、下泵筒、柱塞总成、上游动阀、下游动阀、下腔室、下接箍、固定阀、固定阀外罩和固定阀接头;所述的上接箍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泵筒;所述的拉杆设置在所述的上泵筒的中心;所述的中部环空机构上端连接所述的上泵筒,中部环空机构下端连接所述的下泵筒;所述的柱塞总成设置在所述的下泵筒内;所述的上游动阀设置在所述的下泵筒的上端;所述的下游动阀设置在所述的下泵筒的下端;所述的下泵筒的内部形成有下腔室;所述的下接箍设置在所述的下泵筒的最下端;所述的固定阀设有所述的固定阀外罩;所述的固定阀外罩固定连接所述的下接箍;所述的固定阀接头设置在所述的固定阀的最下端,固定阀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阀外罩。

如上所述的一种环流防气抽油泵,所述的上泵筒和下泵筒由整体泵筒分成两段形成,便于制作更简单,安装更方便,依靠高精度的直线度保证柱塞总成在整个冲程轻松、无阻滞运行,工作效率更高。

如上所述的一种环流防气抽油泵,所述的柱塞总成的长度远大于中部环空机构的整体长度,便于上冲程时,拉杆带动柱塞总成上行,上游动阀和下游动阀关闭,固定阀开启进油,当柱塞总成下端进入中部环空机构时,环形腔室和下腔室连通,具有一定压力的环形腔室的液体流入下腔室,下腔室逸出的部分气体通过圆孔进入环形腔室;下冲程时,柱塞总成下行,固定阀关闭,下腔内气体被压缩,大部分进入环形腔室,小部分压入液体,下部液体的压力大于上部液体的压力时,上游动阀和下游动阀开启进油,当柱塞总成上端进入环形腔室时,环形腔室内的气体上逸,同时环形腔室被液体充满,直至下冲程结束,结构更合理,泵内气液比低,有效避免出现气锁和液击现象,工作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更显著。

如上所述的一种环流防气抽油泵,所述的中部环空机构包括中部筒体、内衬管和圆孔;所述的内衬管设置在所述的中部筒体的内层;所述的圆孔设置在所述的内衬管上,便于结构更合理紧凑,制作更方便。

如上所述的一种环流防气抽油泵,所述的圆孔设有若干排,若干排所述的圆孔呈均匀分布在所述的内衬管的圆周方向,便于气液通过更顺畅更方便,泵内气液比更低,能有效避免出现气锁和液击现象,工作效率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如上所述的一种环流防气抽油泵,所述的中部筒体内设有环形腔室,便于结构更合理紧凑,能够有效形成环形腔室和下腔室内的气液交换,降低泵内气液比,排除气体的干扰,提高泵效,避免气锁和液击现象的发生。

如上所述的一种环流防气抽油泵,所述的内衬管的孔径大于柱塞总成的外径,便于柱塞总成在整个冲程能够轻松、无阻滞地运行,结构更简单合理,工作效率更高。

作为环流防气抽油泵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中部筒体两端设置筒体接头,所述的筒体接头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泵筒和下泵筒,便于安装更方便,连接更坚固稳定,使用更安全可靠。

作为环流防气抽油泵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中部筒体内壁上设置密封圈,便于密封效果更好,能耗更小,效率更高。

作为环流防气抽油泵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柱塞总成外壁上设置刮砂凹槽,便于防止砂粒阻塞,减少故障率,工作效率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接箍固定连接上泵筒;拉杆设置在上泵筒的中心;中部环空机构上端连接上泵筒,中部环空机构下端连接下泵筒;柱塞总成设置在下泵筒内;上游动阀设置在下泵筒的上端;下游动阀设置在下泵筒的下端;下泵筒的内部形成有下腔室;下接箍设置在下泵筒的最下端;固定阀设有固定阀外罩;固定阀外罩固定连接下接箍;固定阀接头设置在固定阀的最下端,固定阀接头固定连接固定阀外罩;上泵筒和下泵筒由整体泵筒分成两段形成;柱塞总成的长度远大于中部环空机构的整体长度;中部环空机构包括中部筒体、内衬管和圆孔;内衬管设置在中部筒体的内层;圆孔设置在内衬管上;圆孔设有若干排,若干排圆孔呈均匀分布在内衬管的圆周方向;中部筒体内设有环形腔室;内衬管的孔径大于柱塞总成的外径,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环流防气的抽油泵,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方便,泵内气液比低,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环流防气抽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环流防气抽油泵,包括上泵筒1、上接箍2、拉杆3、中部环空机构、下泵筒4、柱塞总成5、上游动阀6、下游动阀7、下腔室8、下接箍9、固定阀10、固定阀外罩11和固定阀接头12;所述的上接箍2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泵筒1;所述的拉杆3设置在所述的上泵筒1的中心;所述的中部环空机构上端连接所述的上泵筒1,中部环空机构下端连接所述的下泵筒4;所述的柱塞总成5设置在所述的下泵筒4内;所述的上游动阀6设置在所述的下泵筒4的上端;所述的下游动阀7设置在所述的下泵筒4的下端;所述的下泵筒4的内部形成有下腔室8;所述的下接箍9设置在所述的下泵筒4的最下端;所述的固定阀10设有所述的固定阀外罩11;所述的固定阀外罩11固定连接所述的下接箍9;所述的固定阀接头12设置在所述的固定阀10的最下端,固定阀接头12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阀外罩11。

环流防气抽油泵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泵筒1和下泵筒4由整体泵筒分成两段形成,便于制作更简单,安装更方便,依靠高精度的直线度保证柱塞总成5在整个冲程轻松、无阻滞运行,工作效率更高。

环流防气抽油泵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柱塞总成5的长度远大于中部环空机构的整体长度,便于上冲程时,拉杆3带动柱塞总成5上行,上游动阀6和下游动阀7关闭,固定阀10开启进油,当柱塞总成5下端进入中部环空机构时,环形腔室16和下腔室8连通,具有一定压力的环形腔室16的液体流入下腔室8,下腔室8逸出的部分气体通过圆孔15进入环形腔室16;下冲程时,柱塞总成5下行,固定阀10关闭,下腔内气体被压缩,大部分进入环形腔室16,小部分压入液体,下部液体的压力大于上部液体的压力时,上游动阀6和下游动阀7开启进油,当柱塞总成5上端进入环形腔室16时,环形腔室16内的气体上逸,同时环形腔室16被液体充满,直至下冲程结束,结构更合理,泵内气液比低,有效避免出现气锁和液击现象,工作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更显著。

环流防气抽油泵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中部环空机构包括中部筒体13、内衬管14和圆孔15;所述的内衬管14设置在所述的中部筒体13的内层;所述的圆孔15设置在所述的内衬管14上,便于结构更合理紧凑,制作更方便。

环流防气抽油泵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圆孔15设有若干排,若干排所述的圆孔15呈均匀分布在所述的内衬管14的圆周方向,便于气液通过更顺畅更方便,泵内气液比更低,能有效避免出现气锁和液击现象,工作效率更高。

环流防气抽油泵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中部筒体13内设有环形腔室16,便于结构更合理紧凑,能够有效形成环形腔室16和下腔室8内的气液交换,降低泵内气液比,排除气体的干扰,提高泵效,避免气锁和液击现象的发生。

环流防气抽油泵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内衬管14的孔径大于柱塞总成5的外径,便于柱塞总成5在整个冲程能够轻松、无阻滞地运行,结构更简单合理,工作效率更高。

环流防气抽油泵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中部筒体13两端设置筒体接头,所述的筒体接头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泵筒1和下泵筒4,便于安装更方便,连接更坚固稳定,使用更安全可靠。

环流防气抽油泵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中部筒体13内壁上设置密封圈,便于密封效果更好,能耗更小,效率更高。

环流防气抽油泵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柱塞总成5外壁上设置刮砂凹槽,便于防止砂粒阻塞,减少故障率,工作效率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的上接箍2固定连接上泵筒1;拉杆3设置在上泵筒1的中心;中部环空机构上端连接上泵筒1,中部环空机构下端连接下泵筒4;柱塞总成5设置在下泵筒4内;上游动阀6设置在下泵筒4的上端;下游动阀7设置在下泵筒4的下端;下泵筒4的内部形成有下腔室8;下接箍9设置在下泵筒4的最下端;固定阀10设有固定阀外罩11;固定阀外罩11固定连接下接箍9;固定阀接头12设置在固定阀10的最下端,固定阀接头12固定连接固定阀外罩11;上泵筒1和下泵筒4由整体泵筒分成两段形成;柱塞总成5的长度远大于中部环空机构的整体长度;中部环空机构包括中部筒体13、内衬管14和圆孔15;内衬管14设置在中部筒体13的内层;圆孔15设置在内衬管14上;圆孔15设有若干排,若干排圆孔15呈均匀分布在内衬管14的圆周方向;中部筒体13内设有环形腔室16;内衬管14的孔径大于柱塞总成5的外径,使用时,上冲程时,拉杆3带动柱塞总成5上行,上游动阀6和下游动阀7关闭,固定阀10开启进油,当柱塞总成5下端进入中部环空机构时,环形腔室16和下腔室8连通,具有一定压力的环形腔室16的液体流入下腔室8,下腔室8逸出的部分气体通过圆孔15进入环形腔室16;下冲程时,柱塞总成5下行,固定阀10关闭,下腔内气体被压缩,大部分进入环形腔室16,小部分压入液体,下部液体的压力大于上部液体的压力时,上游动阀6和下游动阀7开启进油,当柱塞总成5上端进入环形腔室16时,环形腔室16内的气体上逸,同时环形腔室16被液体充满,直至下冲程结束,完成一个抽汲过程。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环流防气的抽油泵,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方便,泵内气液比低,工作效率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