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滴油式工业排油烟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1856发布日期:2020-04-21 17:19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滴油式工业排油烟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油烟风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滴油式工业排油烟风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排油烟风机成为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它对于改善工业生产以及厨房生活环境具有积极作用,现有的排油烟风机一般在箱体内设置电机驱动的风轮,并且在风轮外侧安装有蜗壳,通过风轮提高动力把油烟排出。

目前工业排油烟风机现状:机器箱体底板螺丝固定,密封性差,使用一段时间后机器底部螺丝位置与钣金间隙渗油滴落;风机蜗壳没有排油设计,蜗壳底部容易积油;机器箱体底部的封板为平板式,没有储油过渡效果,一旦未及时清油时会滴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滴油式工业排油烟风机,可有效防止滴油和避免风机蜗壳积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防滴油式工业排油烟风机,包括箱体和位于箱体内的风机组件,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有入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蜗壳、设于风机蜗壳内的风轮和驱动风轮转动的电机,在所述风机蜗壳的最底部设有排油孔,在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呈盘状的底板座,在所述底板座上设有往下凹陷的储油区,在所述储油区的底部设有排油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蜗壳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与入风口连通,所述出口与出风口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排油口内安装有与排油口匹配的塞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箱体的底部安装有矩形的底架,所述底板座的上边沿连接有往外延伸的围边,所述围边呈水平设置,所述围边围绕底板座四周的边沿呈环状设置,所述围边的下壁面与底架抵接,在所述围边的外边沿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竖板,所述竖板围绕围边四周边沿的呈环状设置,所述竖板紧贴在箱体的内侧壁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包括设置于箱体顶部的顶板和四个侧板,四个侧板分为呈前后相对设置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呈左右相对设置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入风口设置于右侧板上,所述出风口设置于左侧板上,所述顶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座相互连接形成的矩形体结构的箱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侧板的侧边沿之间均设有第一铝管,相邻两个侧板通过第一铝管相互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的四边与四个侧板的上边沿之间均设有第二铝管,所述顶板通过第二铝管与侧板相互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顶部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三通角件,相邻两个第二铝管的端部与对应的第一铝管的上端通过三通角件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底板座上设有往下凹陷的储油区,可作为储油过渡区,与传统的油烟风机相比较,现有油烟风机的底部带有螺孔与螺丝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使得在箱体底面无螺孔,长时间未排油也不会渗油滴落,避免出现螺丝位置与钣金间隙渗油滴落的现象,同时在风机蜗壳的最底部设有排油孔,使得风机蜗壳不积油。

本实用新型用于工业排油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3,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地:

一种防滴油式工业排油烟风机,包括箱体100和位于箱体100内的风机组件,在所述箱体100的侧壁上设有入风口110和出风口120,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蜗壳200、设于风机蜗壳200内的风轮210和驱动风轮210转动的电机,在所述风机蜗壳200的最底部设有排油孔220,在所述箱体100的底部设有呈盘状的底板座300,在所述底板座300上设有往下凹陷的储油区310,在所述储油区310的底部设有排油口320。在底板座300上设有往下凹陷的储油区310,可作为储油过渡区,与传统的油烟风机相比较,现有油烟风机的底部带有螺孔与螺丝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使得在箱体100底面无螺孔,长时间未排油也不会渗油滴落,避免出现螺丝位置与钣金间隙渗油滴落的现象,同时在风机蜗壳200的最底部设有排油孔220,使得风机蜗壳200不积油。在排油烟风机正常运作的过程中,风机蜗壳200内的油通过排油孔220滴落在储油区310内,一般排油口320还连接有排油管或与排油口320匹配的塞子,每隔一段时间可打开塞子进行排油。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风机蜗壳200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与入风口110连通,所述出口与出风口120连通,从而在箱体100内形成烟气通道,在电机驱动风轮210转动下,风轮210给烟气通道提供动力源,烟气从入风口110进入,经过风机蜗壳200后再从出风口120排出,从而实现排油烟的功能。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箱体100的底部安装有矩形的底架400,所述底板座300的上边沿连接有往外延伸的围边330,所述围边330呈水平设置,所述围边330围绕底板座300四周的边沿呈环状设置,所述围边330的下壁面与底架400抵接,在所述围边330的外边沿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竖板340,所述竖板340围绕围边330四周边沿的呈环状设置,所述竖板340紧贴在箱体100的内侧壁上。底板座300在竖向上,通过围边330与底架400抵接,而在横向上,通过竖板340紧贴在箱体100的内侧壁上,进而实现无螺孔安装。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箱体100包括设置于箱体100顶部的顶板130和四个侧板,四个侧板分为呈前后相对设置的前侧板140和后侧板150、呈左右相对设置的左侧板160和右侧板170,所述入风口110设置于右侧板170上,所述出风口120设置于左侧板160上,所述顶板130、前侧板140、后侧板150、左侧板160、右侧板170和底板座300相互连接形成的矩形体结构的箱体100。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相邻两个侧板的侧边沿之间均设有第一铝管500,相邻两个侧板通过第一铝管500相互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130的四边与四个侧板的上边沿之间均设有第二铝管510,所述顶板130通过第二铝管510与侧板相互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100顶部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三通角件520,相邻两个第二铝管510的端部与对应的第一铝管500的上端通过三通角件520相互连接。第一铝管500的下端与底架400固定连接,第一铝管500、第二铝管510和三通角件520形成立体框架,进而提高箱体100的整体结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