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9294发布日期:2020-06-16 23:0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机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箱领域,特别是一种组合机箱。



背景技术:

轴流风机用于对室内进行通风透气,而传统的轴流风机主要采用焊接连接,使得轴流风机的外壳与电机的支架直接焊接连接成一体,导致整体结构比较笨重,而且焊接的连接方式导致装拆的不方便。此外,当前的轴流风机的外壳往往是直接通过角码连接相邻的四个板材,使得板材搭建成一个框状。但是这样的连接的方式使得轴流风机的外壳上存在间隙,在轴流风机使用的过程中,具有较多的风从压缩机的外壳轴泄露,影响轴流风机的实际使用效果,此外,轴流风机一般会安装在墙壁上,在安装时,一般需要对墙壁进行打孔,然后再把轴流风机的外壳安装到墙壁上所打的孔中,而如果在雨天的情况,墙壁如果存在渗漏的现象,雨水有可能直接经过角码连接的间隙而进入到轴流风机的外壳内,甚至会影响到轴流风机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所提出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组合机箱,包括顶板、底板、左板、右板,所述底板沿水平面设置,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四个竖直板,四个所述竖直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四个所述竖直板与所述底板围成一个开口向上第一放置槽,所述左板、所述右板相互平行,所述左板、所述右板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内底面,所述左板、所述右板两者分别固定连接左侧的竖直板与右侧的竖直板,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竖板,四个所述竖板垂直所述顶板,四个所述竖板与所述顶板围成一个开口向下的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套在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的外侧,所述左板固定连接左侧的所述竖板,所述右板固定连接右侧的所述竖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呈长方形设置,所述底板的每个边均设置有折边,每个所述折边向上折弯形成所述竖直板,相邻的所述竖直板的边缘相抵并对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呈长方形设置,所述顶板的每个边均设置有折弯边,每个所述折弯边向下折弯形成所述竖板,相邻的所述竖板的边缘相抵并对齐,所述竖板与所述竖直板一一对应共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集风板,所述集风板的上边固定连接所述顶板,所述集风板的下边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所述集风板垂直所述顶板,所述集风板垂直所述左板,所述集风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集风板的集风口,所述集风口设置环绕设置有集风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板与背向所述右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底面设置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所述通孔沿竖直方向线性排列,每一个所述通孔转动连接有转轴,每个所述转轴远离所述右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沿所述转轴的径向设置,所有的连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联动杆,每一个所述连杆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铰连接所述联动杆,所述联动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挡板,若干个所述挡板沿上下方向排列,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转轴,所述挡板与所述转轴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右板对称所述左板设置,所述右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对称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开孔,每一个所述开孔与所述通孔一一正对设置,每一个所述开孔插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转轴一一对称,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挡板一一对应固接,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杆一一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凹槽设置有杆体,所述杆体与所述联动杆对称设置,每一个所述连接杆末端铰连接所述杆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轴流风机,包括所述的一种组合机箱,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内底面上设置有电机支撑架,所述电机支撑架包竖向固定板、水平固定板,所述竖向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内底面,所述水平固定板垂直所述竖向固定板,所述水平固定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竖向固定板,所述水平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所述水平固定板的顶面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风叶,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风叶的出风方向正对所述集风盘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垂直于所述左板的两个所述竖直板的上端分别相互朝向的沿水平方向延伸出一个第一水平板,两个所述第一水平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竖直向上延伸有一个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高度低于所述集风盘最低处的高度,所述集风板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板体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板与所述竖直板一一对应共面,垂直于所述左板的一个所述竖板的下端朝向另一个竖板的水平方向延伸出一个第二水平板,所述第二水平板的端部竖直向下延伸出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最矮处的高度高于所述集风盘最高处的高度,所述第二板体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板体共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所述风叶的出风方向为前方,所述左板、所述右板的后侧边相互朝向的折弯形成一个限位边,每一个所述限位边与顶板、底板后侧的板平齐,所述顶板的后侧设置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限位边相抵,所述防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限位边,所述防护网的上下两边分别抵接所述第二水平板、第一水平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第一放置槽、第二放置槽的设置,从而把左板、右板的上下两侧边缘包围在竖板与竖向板之间,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机箱的气密性,此外,左板固定连接左侧的竖板,右板固定连接右侧的竖板,左板、右板两者分别固定连接左侧的竖直板与右侧的竖直板,从而,顶板、左板、右板、底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在实际的使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在顶板、底板、左板、右板四者之间安装一个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风叶转动,风叶的出风方向平行于顶板、底板、左板、右板四者;本方案机箱的气密性更为优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流风机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机箱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板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机箱的轴测图。

附图中:1-顶板,2-底板,3-左板,4-右板,5-竖直板,6-竖板,7-集风板,8-集风口,9-集风盘,10-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连杆,13-转轴,14-联动杆,15-转动轴,16-连接杆,17-杆体,18-竖向固定板,19-水平固定板,20-驱动电机,21-风叶,22-第一水平板,23-第一板体,24-第二水平板,25-第二板体,26-限位边,27-防护网,28-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图4,一种组合机箱,包括顶板1、底板2、左板3、右板4,所述底板2沿水平面设置,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四个竖直板5,四个所述竖直板5设置于所述底板2的上表面,四个所述竖直板5与所述底板2围成一个开口向上第一放置槽,所述左板3、所述右板4相互平行,所述左板3、所述右板4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内底面,所述左板3、所述右板4两者分别固定连接左侧的竖直板5与右侧的竖直板5,所述顶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竖板6,四个所述竖板6垂直所述顶板1,四个所述竖板6与所述顶板1围成一个开口向下的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套在所述左板3与所述右板4的外侧,所述左板3固定连接左侧的所述竖板6,所述右板4固定连接右侧的所述竖板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该第一放置槽、第二放置槽的设置,从而把左板3、右板4的上下两侧边缘包围在竖板6与竖向板之间,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机箱的气密性,此外,左板3固定连接左侧的竖板6,右板4固定连接右侧的竖板6,左板3、右板4两者分别固定连接左侧的竖直板5与右侧的竖直板5,从而,顶板1、左板3、右板4、底板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在实际的使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在顶板1、底板2、左板3、右板4四者之间安装一个驱动电机20,通过驱动电机20带动风叶21转动,风叶21的出风方向平行于顶板1、底板2、左板3、右板4四者;本方案机箱的气密性更为优良。

在实际的使用中,左板3、右板4通过螺钉或者铆钉连接对应的竖向板、竖板6。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板2呈长方形设置,所述底板2的每个边均设置有折边,每个所述折边向上折弯形成所述竖直板5,相邻的所述竖直板5的边缘相抵并对齐。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能够便捷的进行加工。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板1呈长方形设置,所述顶板1的每个边均设置有折弯边,每个所述折弯边向下折弯形成所述竖板6,相邻的所述竖板6的边缘相抵并对齐,所述竖板6与所述竖直板5一一对应共面。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能够便捷的进行加工,从而底板2与底板2可通配的进行加工。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板1与所述底板2之间设置有集风板7,所述集风板7的上边固定连接所述顶板1,所述集风板7的下边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所述集风板7垂直所述顶板1,所述集风板7垂直所述左板3,所述集风板7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集风板7的集风口8,所述集风口8设置环绕设置有集风盘9。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集风板7固定连接顶板1、底板2,该连接方式便捷,可通过螺丝进行连接,通过集风口8、集风器的设置,使用时,都在安装风机到机箱内后,能够使得出风更加稳定。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左板3与背向所述右板4的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0,所述第一凹槽10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凹槽10底面设置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所述通孔沿竖直方向线性排列,每一个所述通孔转动连接有转轴13,每个所述转轴13远离所述右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杆12,所述连杆12沿所述转轴13的径向设置,所有的连杆12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凹槽10内设置有联动杆14,每一个所述连杆12远离所述转轴13的一端铰连接所述联动杆14,所述联动杆14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左板3与所述右板4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挡板28,若干个所述挡板28沿上下方向排列,所述挡板28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3,所述挡板28与所述转轴13一一对应设置。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从而若干个挡板28组合形成一个百叶窗,在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机箱内安装风机,通过风机所吹出的风带动挡板28翻转,通孔转动连接转轴13,其中一个挡板28方法翻转时,带动转轴13发生转轴13,转轴13带动连杆12摆动,从而带动联动杆14运动,进而带动其他的连杆12运动而使得所有的转轴13同时发生转动,从而使得所有的挡板28同时运动。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右板4对称所述左板3设置,所述右板4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1,所述第二凹槽11对称所述第一凹槽10设置,所述第二凹槽11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开孔,每一个所述开孔与所述通孔一一正对设置,每一个所述开孔插入有转动轴15,所述转动轴15与所述转轴13一一对称,所述转动轴15与所述挡板28一一对应固接,所述转动轴15上设置有连接杆16,所述连接杆16与所述连杆12一一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凹槽11设置有杆体17,所述杆体17与所述联动杆14对称设置,每一个所述连接杆16末端铰连接所述杆体17。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通过该结构的设置,挡板28的转动结构左右两侧更加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轴流风机,包括所述的一种组合机箱,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内底面上设置有电机支撑架,所述电机支撑架包竖向固定板18、水平固定板19,所述竖向固定板1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内底面,所述水平固定板19垂直所述竖向固定板18,所述水平固定板19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竖向固定板18,所述水平固定板1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左板3与所述右板4,所述水平固定板19的顶面设置有驱动电机20,所述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驱动连接风叶21,所述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风叶21的出风方向正对所述集风盘9设置。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从而更加方便的安装驱动电机20与风叶21,驱动电机20与风叶21组合形成风机。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垂直于所述左板3的两个所述竖直板5的上端分别相互朝向的沿水平方向延伸出一个第一水平板22,两个所述第一水平板22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竖直向上延伸有一个第一板体23,所述第一板体23的高度低于所述集风盘9最低处的高度,所述集风板7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板体23之间。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从而有效的避开出风的位置,此外,通过第一水平板22、第一板体23的设置,能够便捷的利用第一水平板22、第一板体23安装板式结构到机箱上。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竖板6与所述竖直板5一一对应共面,垂直于所述左板3的一个所述竖板6的下端朝向另一个竖板6的水平方向延伸出一个第二水平板24,所述第二水平板24的端部竖直向下延伸出第二板体25,所述第二板体25的最矮处的高度高于所述集风盘9最高处的高度,所述第二板体25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板体23共面。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从而有效的避开出风的位置,此外,通过第二水平板24、第二板体25的设置,能够便捷的利用第一水平板22、第一板体23安装板式结构到机箱上。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以所述风叶21的出风方向为前方,所述左板3、所述右板4的后侧边相互朝向的折弯形成一个限位边26,每一个所述限位边26与顶板1、底板2后侧的板平齐,所述顶板1的后侧设置有防护网27,所述防护网27所述第一板体23、第二板体25、限位边26相抵,所述防护网2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体23、第二板体25、限位边26,所述防护网27的上下两边分别抵接所述第二水平板24、第一水平板22。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通过限位边26、第二水平板24、第一水平板22、第一板体23、第二板体25的设置,从而能够便捷的对防护网27进行安装固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