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往复泵的弹性卡扣分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2167发布日期:2020-05-08 13:0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往复泵的弹性卡扣分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往复泵技术,尤其是一种用于往复泵的弹性卡扣分离结构。



背景技术:

在调色技术中,调色对每种色浆的量有严格的要求,通常要求色浆泵在泵送色浆时色浆注出量的误差不能超过一定的比例范围。目前调色技术中常用的是往复式色浆泵,例如活塞泵、柱塞泵、折叠泵等,通过步进电机控制调色泵的行程实现对色浆注出量的控制。为了满足对色浆泵注出量精度控制的需要,公开号为us2009236367a1的美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出嘴的活塞泵,同泵壳内活塞杆上设置大活塞、小活塞、弹簧,即可大量出浆又可微量出浆,大、小活塞一起向下运动时色浆大量注出,当活塞触底后,活塞杆克服弹簧的弹力通过细杆将小活塞继续下压进入小活塞腔,实现微量注出色浆以实现注出量的高精度控制、调节;该方案中采用弹簧作为弹性元件对大、小活塞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由于弹簧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形变,不利于保持弹簧轴线方向的控制精度,使得该结构可靠性差;另外,弹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预紧力,弹簧又有一定的变形量,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注出过程即将结束时弹簧的变形较大,要求驱动系统提供比较大的驱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往复泵的弹性卡扣分离结构,能够用于往复泵实现对大泵体内的小泵体的锁定或解除锁定,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往复泵的弹性卡扣分离结构,包括大泵体和可在所述大泵体内带动活塞往复运动的活塞杆,所述大泵体内还设有与所述大泵体的内腔同轴的小泵体,所述大泵体的内壁上固定有阻尼弹片,所述阻尼弹片包括圆环状的基体和多个弹性卡爪,所述小泵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阻尼弹片配合的挡环,所述阻尼弹片用于将所述小泵体锁定在所述大泵体内的预设位置且所述弹性卡爪向外变形时所述阻尼弹片可解除对所述小泵体的锁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卡扣分离结构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挡环的上部外缘处设有弧形的凹槽,所述弹性卡爪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凹槽适配的弧形抵挡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卡爪包括连接部、弧形抵挡部和导向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向所述基体的下方和内侧延伸且与所述弧形抵挡部的上端连接,所述导向部的上端与所述弧形抵挡部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部的下端向所述基体的下方和外侧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弹片的基体、弹性卡爪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弹片的材质为金属或塑料,优选地,所述阻尼弹片的材质为弹簧钢。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的底部均布有多个所述弹性卡爪,例如8个、6个、4个或3个。

进一步地,所述小泵体内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活塞腔,所述活塞腔的上端设有防脱环,所述活塞杆上的活塞可在所述活塞腔内往复运动,所述活塞随所述活塞杆向上运动与所述防脱环抵触时所述活塞杆可通过所述活塞带动所述小泵体与所述阻尼弹片脱离并向上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大泵体还设有下端面,所述阻尼弹片将所述小泵体锁定在所述大泵体的内腔的下端且所述小泵体的下端面抵触在所述大泵体的下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采用具有圆环状的基体和多个弹性卡爪的阻尼弹片对大泵体内的小泵体的锁定或解除锁定,该阻尼弹片的结构设计使得该阻尼弹片与弹簧相比具有较好的抗弹减性能(即抗弹性减退性能,又称抗松弛性能)、较高的疲劳强度,长期使用后仍能满足设计要求,结构简单、可靠性好。

在本申请中,挡环外径突出小泵体的泵体之外,下端面和下端面上有一个角度合适的倒角能起到将弹片撑开的作用,挡环的上部又有一个圆环台阶,台阶的下部也具有一定的角度,这个台阶的下部以及这个位置的角度和阻尼弹片接触靠阻尼弹片卡爪的支撑阻挡起到阻止小泵体向上移动,此时阻尼弹片对小泵体的阻力大于小活塞和小泵体之间的摩擦力克服阻尼弹片所需要的力较小,有利于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有效减少驱动动力降低能耗这种阻尼弹片结构的要求是:1、阻尼弹片张开时对小泵体的阻力远小于活塞和小泵体的摩擦力以确保小泵体下行时撑开弹片的过程中小活塞仍停留在小泵体的顶部;小泵体在活塞杆、活塞的驱动作用下向下移动,小泵体上的挡环将弹片后小泵体继续向下移动,当小泵体的底端接触接触大泵体时弹片抵挡在挡环的上部外缘使得小泵体被锁定在大泵体的底部,此时,活塞可随活塞杆在小泵体内继续向下移动而小泵体相对大泵体静止不动;2、小泵体到达最底部时弹片对小泵体的阻力远大于活塞和小泵体之间的摩擦力以确保小活塞在上移过程中小泵体始终停留在大泵体的底部直至小活塞上移带小泵体顶部与阻挡环接触,活塞可随活塞杆在小泵体内向移动而小泵体相对大泵体静止不动;当活塞在活塞杆的驱动下在小泵体内向上运动至小泵体顶部时,活塞杆继续向上移动使得活塞通过与小泵体顶部的接触带动小泵体克服弹片对挡环的作用力并将弹片撑开使得弹片与挡环脱离,此后小泵体保持在活塞杆的下端随活塞、活塞杆一起向上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往复泵的弹性卡扣分离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弹性卡扣分离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弹性卡扣分离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阻尼弹片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的阻尼弹片的轴测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往复泵的弹性卡扣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例,该用于往复泵的弹性卡扣分离结构包括大泵体10和可在大泵体10内往复运动的活塞杆20,大泵体10内还设有与大泵体10的内腔同轴的小泵体30,大泵体10的内壁上固定有阻尼弹片40,阻尼弹片40包括圆环状的基体41和多个弹性卡爪42,小泵体30的外壁上设有与阻尼弹片40配合的挡环31,阻尼弹片40用于将小泵体30锁定在大泵体10内的预设位置且弹性卡爪42向外变形时阻尼弹片40可解除对小泵体30的锁定。本申请采用具有圆环状的基体和多个弹性卡爪的阻尼弹片对大泵体内的小泵体的锁定或解除锁定,该阻尼弹片的结构设计使得该阻尼弹片与弹簧相比具有较好的抗弹减性能(即抗弹性减退性能,又称抗松弛性能)、较高的疲劳强度,长期使用后仍能满足设计要求,结构简单、可靠性好;克服阻尼弹片所需要的力较小,有利于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有效减少驱动动力、降低能耗。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阻尼弹片张开时对小泵体的阻力远小于活塞杆上的活塞与小泵体的摩擦力,由此确保小泵体下行时撑开弹片的过程中活塞杆上的活塞仍停留在小泵体的顶部;小泵体在活塞杆、活塞的驱动作用下向下移动,小泵体上的挡环将弹片后小泵体继续向下移动,当小泵体的底端接触接触大泵体时弹片抵挡在挡环的上部外缘使得小泵体被锁定在大泵体的底部,此时,活塞可随活塞杆在小泵体内继续向下移动而小泵体相对大泵体静止不动;小泵体到达最底部时弹片对小泵体的阻力远大于活塞杆上的活塞与小泵体之间的摩擦力,由此确保活塞杆上的活塞在上移过程中小泵体始终停留在大泵体的底部直至活塞上移使得活塞与小泵体顶部接触;活塞可随活塞杆在小泵体内向移动而小泵体相对大泵体静止不动;当活塞在活塞杆的驱动下在小泵体内向上运动至小泵体顶部时,活塞杆继续向上移动使得活塞通过与小泵体顶部的接触带动小泵体克服弹片对挡环的作用力并将弹片撑开使得弹片与挡环脱离,此后小泵体保持在活塞杆的下端随活塞、活塞杆一起向上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挡环31的上部外缘处设有弧形的凹槽32,弹性卡爪42的下端设有与凹槽32适配的弧形抵挡部422,由此便于弹性卡爪42进、出凹槽32对小泵体30进行锁定、解锁。优选地,如图4所示,弹性卡爪42包括连接部421、弧形抵挡部422和导向部423,连接部421的上端与基体4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连接部421的下端向基体41的下方和内侧延伸且与弧形抵挡部422的上端连接,导向部423的上端与弧形抵挡部422的下端固定连接,导向部423的下端向基体41的下方和外侧延伸,由此使得弹性卡爪能可靠地与挡环扣合或分离。优选地,阻尼弹片40的基体41、弹性卡爪42的材质相同且一体成型,使得弹性卡爪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和弹性变形性能;优选地,阻尼弹片40的材质为金属或塑料,可以理解的是,阻尼弹片40采用的金属或塑料均是指具有较好弹性形变能力的金属或塑料,优选地,阻尼弹片40的材质为弹簧钢,可进一步提高阻尼弹片40的抗弹减性能、疲劳强度。优选地,基体41的底部均布有多个弹性卡爪42,由此使得挡环31的周向受力均匀,弹性卡爪能可靠地对小泵体进行定位或解除定位。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挡环外径突出小泵体的泵体之外,下端面和下端面上有一个角度合适的倒角能起到将弹片撑开的作用,挡环的上部又有一个圆环台阶,台阶的下部也具有一定的角度,这个台阶的下部以及这个位置的角度和阻尼弹片接触靠阻尼弹片的卡爪的支撑阻挡、阻止小泵体向上移动,此时阻尼弹片对小泵体的阻力大于活塞杆上的活塞与小泵体之间的摩擦力。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小泵体30内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活塞腔33,活塞腔33的上端设有防脱环34,活塞杆20上的活塞21可在活塞腔33内往复运动,活塞21随活塞杆20向上运动与防脱环34抵触时活塞杆20可通过活塞21带动小泵体30与阻尼弹片40脱离并向上运动,具体而言,活塞21与活塞腔33的内壁之间摩擦力小于弹性卡爪42对挡环31的作用力,活塞21随活塞杆20在活塞腔33内往复运动时小泵体30在阻尼弹片40的作用下被锁定在大泵体10内,小泵体30在大泵体10的内腔中相对泵体静止不动;如果活塞21随活塞杆20向上运动与防脱环34抵触后活塞杆继续向上运动,活塞杆20可通过活塞21对小泵体30向上的拉力大于弹性卡爪42对挡环31的作用力,弹性卡爪42在凹槽32内向外侧变形并与凹槽分离,使得小泵体30与阻尼弹片40脱离,阻尼弹簧40解除对小泵体30的锁定,小泵体30随活塞21、活塞杆20向上同步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大泵体10还设有下端面,阻尼弹片40将小泵体锁定在大泵体10的内腔的下端且小泵体30的下端面抵触在大泵体10的下端面上,具体而言,本申请中的阻尼弹片可对小泵体的上端进行定位及锁定,可根据需要设计小泵体的锁定位置、对小泵体下端的定位结构,在此不再赘述。优选地,如图1所示,大泵体10包括泵筒11和端盖12,阻尼弹片40被固定在筒11和端盖12之间,由此便于阻尼弹片的安装固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