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自吸功能超大流量船用液压驱动压载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77509发布日期:2020-07-14 17:03阅读:8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自吸功能超大流量船用液压驱动压载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载泵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带自吸功能超大流量船用液压驱动压载泵。



背景技术:

船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具有利用外在或自带能源的推进系统,一般带自吸功能超大流量的船,通常还会用到液压驱动压载泵进行注水和排水,船的外型一般是利于克服流体阻力的流线性包络,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早期为木、竹、麻等自然材料,近代多是钢材以及铝、玻璃纤维、亚克力和各种复合材料。

现有的液压驱动压载泵,在使用时,不便对压载泵的轴件注入润滑油,使得压载泵在长期使用时,容易出现烧轴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带自吸功能超大流量船用液压驱动压载泵,通过防护管和海绵圈的吸附性,能够将储油瓶中的润滑油浸入到海绵圈中,从而便于将润滑油涂在连接轴上,防止连接轴在长期转动时出现烧轴的现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自吸功能超大流量船用液压驱动压载泵,包括底座和防护管,所述底座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垫脚,所述底座的外侧设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与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中间设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的顶端设有载板,且伸缩柱与底座和载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四角均设有弹簧,且弹簧与底座和载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载板的顶部一侧设有电机,且电机与载板之间为固定连接;

所述防护管位于电机的一侧,所述防护管的中间设有连接轴,且连接轴与电机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连接轴与防护管之间设有海绵圈,所述防护管的顶部设有储油瓶,所述防护管的一端设有外箱,且外箱与载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外箱的内部设有主动轮,且主动轮与连接轴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主动轮的上方设有从动轮,且从动轮通过圆轴与外箱之间构成活动卡接,所述外箱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吸液管,所述外箱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压液管。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板关于底座的竖直中心线对称,且安装板上设有螺纹孔。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外侧尺寸与载板的外侧尺寸相吻合,且载板的竖直中心线与底座的竖直中心线重合。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柱的竖直中心线与载板的竖直中心线重合,且弹簧关于载板的竖直中心线对称。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管的中轴线与连接轴的中轴线重合,且连接轴与电机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油瓶与防护管的内部相通,且海绵圈的外侧与防护管的内侧相贴合。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轮的外侧与从动轮的外侧齿纹相啮合,且吸液管的口径大于压液管的口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安装板配合外界螺栓的使用,能够将本装置与外界平面之间进行固定,通过伸缩柱,配合弹簧的弹性,在电机启动时,能够对本装置起到减震的作用,防止底座抖动,增强本装置底部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使用时稳定性较强,不易抖动;

2、通过防护管和海绵圈的吸附性,能够将储油瓶中的润滑油浸入到海绵圈中,从而便于将润滑油涂在连接轴上,防止连接轴在长期转动时出现烧轴的现象,与现有技术相比,便于对压载泵中的轴件注入润滑油,防止出现烧轴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载板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底座;2、垫脚;3、安装板;4、伸缩柱;5、载板;6、弹簧;7、电机;8、防护管;9、连接轴;10、海绵圈;11、储油瓶;12、外箱;13、主动轮;14、从动轮;15、吸液管;16、压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带自吸功能超大流量船用液压驱动压载泵,包括底座1和防护管8,所述底座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垫脚2,所述底座1的外侧设有安装板3,且安装板3与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顶部中间设有伸缩柱4,所述伸缩柱4的顶端设有载板5,且伸缩柱4与底座1和载板5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顶部四角均设有弹簧6,且弹簧6与底座1和载板5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载板5的顶部一侧设有电机7,且电机7与载板5之间为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板3关于底座1的竖直中心线对称,且安装板3上设有螺纹孔,通过垫脚2能够将本装置放置在外界水平面,利用安装板3配合外界螺栓的使用,能够将本装置与外界平面之间进行固定,完成本装置的安装;

所述底座1的外侧尺寸与载板5的外侧尺寸相吻合,且载板5的竖直中心线与底座1的竖直中心线重合;

所述伸缩柱4的竖直中心线与载板5的竖直中心线重合,且弹簧6关于载板5的竖直中心线对称,通过伸缩柱4,配合弹簧6的弹性,在电机7启动时,能够对本装置起到减震的作用,防止底座1抖动,增强本装置底部的稳定性。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垫脚2能够将本装置放置在外界水平面,利用安装板3配合外界螺栓的使用,能够将本装置与外界平面之间进行固定,完成本装置的安装,通过伸缩柱4,配合弹簧6的弹性,在电机7启动时,能够对本装置起到减震的作用,防止底座1抖动,增强本装置底部的稳定性,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载泵底部稳定性较差,使得时较为抖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的一种带自吸功能超大流量船用液压驱动压载泵,所述防护管8位于电机7的一侧,所述防护管8的中间设有连接轴9,且连接轴9与电机7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连接轴9与防护管8之间设有海绵圈10,所述防护管8的顶部设有储油瓶11,所述防护管8的一端设有外箱12,且外箱12与载板5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外箱12的内部设有主动轮13,且主动轮13与连接轴9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主动轮13的上方设有从动轮14,且从动轮14通过圆轴与外箱12之间构成活动卡接,所述外箱1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吸液管15,所述外箱1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压液管16;

所述防护管8的中轴线与连接轴9的中轴线重合,且连接轴9与电机7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所述储油瓶11与防护管8的内部相通,且海绵圈10的外侧与防护管8的内侧相贴合。利用防护管8和海绵圈10的吸附性,能够将储油瓶11中的润滑油浸入到海绵圈10中,从而便于将润滑油涂在连接轴9上,防止连接轴9在长期转动时出现烧轴的现象;

所述主动轮13的外侧与从动轮14的外侧齿纹相啮合,且吸液管15的口径大于压液管16的口径,通过启动电机7,使得连接轴9转动带动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进行转动,将吸液管15和压液管16与外界管道连接,从而能够实现吸液、排液的目的。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启动电机7,使得连接轴9转动带动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进行转动,将吸液管15和压液管16与外界管道连接,从而能够实现吸液、排液的目的,储油瓶11中存有润滑油,利用防护管8和海绵圈10的吸附性,能够将储油瓶11中的润滑油浸入到海绵圈10中,从而便于将润滑油涂在连接轴9上,防止连接轴9在长期转动时出现烧轴的现象,储油瓶11与防护管8之间为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能够将储油瓶11拆下,便于更换润滑油,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压驱动压载泵,在使用时,不便对压载泵的轴件注入润滑油,使得压载泵在长期使用时,容易出现烧轴的现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3,通过垫脚2能够将本装置放置在外界水平面,利用安装板3配合外界螺栓的使用,能够将本装置与外界平面之间进行固定,通过伸缩柱4,配合弹簧6的弹性,在电机7启动时,能够对本装置起到减震的作用;

参照说明书附图1、图4和图5,通过启动电机7,使得连接轴9转动带动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进行转动,将吸液管15和压液管16与外界管道连接,利用防护管8和海绵圈10的吸附性,能够将储油瓶11中的润滑油浸入到海绵圈10中,从而便于将润滑油涂在连接轴9上,通过旋转,能够将储油瓶11拆下。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