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流衬板结构及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98011发布日期:2020-12-25 07:5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流衬板结构及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叶风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流衬板结构及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气流通过无叶风扇风道时,会因风道内通风截面积反复变大变小而产生紊流及噪音,或截面积急速变化而增大风阻。现有的无叶风扇风道内气流,经喷嘴自由流出,并无导流结构,导致出风不均,噪音增大。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导流衬板结构及无叶风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导流衬板结构及无叶风扇,该导流衬板结构通过设置前壳;后壳,其形状及尺寸与所述前壳相匹配,所述前壳与后壳相合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且具有进风口的风道;以及喷嘴,其开设于所述前壳和/或后壳上以使得所述风道通过所述喷嘴与外界相连通,其中,所述风道中设有与所述喷嘴相对的喷嘴衬板,以使得每个喷嘴被布置为从相应一个喷嘴衬板中接收空气;以及导流板,其设置于所述喷嘴衬板内侧,以保证出风均匀,降低气流产生的噪音。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一种导流衬板结构,包括:

前壳;

后壳,其形状及尺寸与所述前壳相匹配,所述前壳与后壳相合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且具有进风口的风道;以及

喷嘴,其开设于所述前壳和/或后壳上以使得所述风道通过所述喷嘴与外界相连通,

其中,所述风道中设有与所述喷嘴相对的喷嘴衬板,以使得每个喷嘴被布置为从相应一个喷嘴衬板中接收空气。

优选的是,所述喷嘴衬板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左衬板及右衬板,以形成位于所述左衬板及右衬板之间的导流风道,其中,所述导流风道与所述喷嘴相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导流风道中间隔地设有与所述喷嘴相对的导流板,以使得所述导流风道被所述导流板分隔为左导流风道与右导流风道。

优选的是,所述喷嘴衬板整体呈v字型;

所述喷嘴衬板所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前壳的角度。

优选的是,所述喷嘴衬板由左衬板和右衬板的一端相交合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左衬板和所述右衬板相交合处间隔设有出风口;

其中,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喷嘴数量、形状和位置相一致。

优选的是,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卡钩;

所述卡钩的横截面积沿其突出的方向呈逐渐减小之势。

优选的是,所述卡钩之间形成一卡槽;

其中,所述卡槽与两两间隔设置的所述喷嘴之间的间隔结构相适配。

优选的是,所述导流板包括导流前部和导流后部;

所述导流前部面向所述导流后部的面设有导流凹槽;

所述导流后部面向所述导流前部的面设有导流凸缘;

其中,所述导流凸缘与所述导流凹槽配合使用。

优选的是,所述导流板的横截面呈水滴形;

其中,所述导流板的横截面的长轴与所述出风口的中心轴共线。

进一步地,本案还公开一种无叶风扇,其包含有前述任一项的导流衬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前壳;后壳,其形状及尺寸与所述前壳相匹配,所述前壳与后壳相合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且具有进风口的风道;以及喷嘴,其开设于所述前壳和/或后壳上以使得所述风道通过所述喷嘴与外界相连通,其中,所述风道中设有与所述喷嘴相对的喷嘴衬板,以使得每个喷嘴被布置为从相应一个喷嘴衬板中接收空气;以及在喷嘴衬板内侧设有与喷嘴相对应的导流板以保证出风均匀,降低气流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导流衬板结构分离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导流衬板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导流衬板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喷嘴衬板和导流板的立体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喷嘴衬板和导流板的俯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喷嘴衬板的俯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喷嘴衬板的正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导流板的立体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导流板的分离装置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2及图3的示出,可以看出,导流衬板结构包括:

前壳110,其中部为环形形状,高度大于宽度,括两个竖直区段114和两个弯曲区段113;

后壳120,其形状及尺寸与所述前壳110相匹配,所述前壳110与后壳120相合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且具有进风口的风道115;以及

喷嘴111,其开设于所述前壳110和/或后壳120上以使得所述风道115通过所述喷嘴111与外界相连通,

现参考图4、图5,其中,所述风道115中设有与所述喷嘴111相对的喷嘴衬板131,以使得每个喷嘴111被布置为从相应一个喷嘴衬板131中接收空气。

现参考图6,所述喷嘴衬板131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左衬板1311及右衬板1312,以形成位于所述左衬板1311及右衬板1312之间如图3的导流风道133,其中,所述导流风道133与所述喷嘴111相连通。

所述导流风道133中间隔地设有与所述喷嘴111相对的导流板132,以使得所述导流风道133被所述导流板132分隔为左导流风道1331与右导流风道1332。

对所述喷嘴衬板131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所述喷嘴衬板131喷嘴衬板131整体呈v字型;所述喷嘴衬板131所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前壳110的角度;如图6所示,所述喷嘴衬板131由左衬板1311和右衬板1312的一端相交合形成,现参考图7,所述左衬板1311和所述右衬板1312相交合处间隔设有出风口1315,其中,所述出风口1315与所述喷嘴111数量、形状和位置相一致。

根据如图8、图9的示出,可以看出,所述导流板132包括导流前部1321和导流后部1322,所述导流板132优选的是形状为水滴形,所述导流板132通过所述喷嘴衬板131与所述喷嘴前部连接;

所述导流前部1321面向所述导流后部1322的面设有导流凹槽13211;

所述导流后部1321面向所述导流前部1321的面设有导流凸缘13221;

其中,所述导流凸缘13221与所述导流凹槽13211配合使用,优选的是,所示导流前部1321和所述导流后部1322为实体;因所述导流板132内部中空并且由导流前部1321和导流后部1322拼接而成会产生空隙,而产生噪音,若所述导流板132为实体可以降低噪音的产生。

所述导流板132的横截面呈水滴形;

其中,所述导流板132横截面的长轴与所述如图7所示的出风口1315的中心轴共线。

所述导流板132至少一侧设有突出的导流通孔13222;所述喷嘴衬板131的内侧设有衬板通孔,所述衬板通孔与所述导流通孔13222的数量,位置相一致,所述衬板通孔与所述导流通孔13222通过通孔固定连接。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当外界空气流进入所述无叶风扇内部,由其内部的驱动装置带动空气流向上流动进入所述前壳110和后壳120所形成的风道115内,由于在所述前壳110所述的竖直区段114内设有所述喷嘴衬板131,其呈v字型,所述空气流由v字的大口处进入,从小口处排出,设置所述喷嘴衬板131其避免了因所述前壳110的粗糙和毛躁而引起的气流流通不顺畅而形成的啸叫,产生噪音的问题;再者,因所述导流前部1321与导流后部1322组合成封闭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与所述喷嘴111前部,喷嘴衬板131之间形成左导流风道1331与右导流风道1332,因所述喷嘴衬板131为v字型,沿空气流的运动方向,其所述左导流风道1331与右导流风道1332不断减小,使得减小整机噪声声压等级,并使得出风更加柔和,提高用户体验,所述导流面使得由所述喷嘴111喷出的气流,由至少两个方向的气流混合而成。

因所述喷嘴衬板131的角度小于所述前壳110的角度,使所述风道115的内部空间变小,当空气流极速进入所述风道115时,会产生压强差,使排出所述无叶风扇的空气流变的强劲,加速所述空气流的排出。

如图7所示,所述出风口1315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卡钩1313,所述卡钩1313的横截面积沿其突出的方向呈逐渐减小之势;所述卡钩1313之间形成一卡槽1317,其中,所述卡槽1317与两两间隔设置的所述喷嘴111之间的间隔结构112相适配其中,所述卡槽137与两两间隔设置所述的喷嘴135之间的间隔结构112相适配,使得所述喷嘴衬板131在利用锁紧结构1314固定在所述前壳110的同时,进一步固定所述喷嘴衬板131,提高其稳定性,增加了所述喷嘴衬板131的使用寿命。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