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的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4492发布日期:2021-01-08 11:23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用于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的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的液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集装箱运输散装物料时,特别在针对谷物的运输,需要把散装物料装入到集装箱中,就需要把集装箱的敞口处于上端,因此用于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的液压装置是一种重要的运输用品,在现有的用于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的液压装置中,还都是通过控制阀直接控制伸缩缸,由于驱动挂轴运动的转动伸缩缸没有连锁启动,从而可能引起转动伸缩缸的误操作,降低了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的安全性能。

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用于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的液压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的液压装置,因此提高了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的安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总控制阀的液压装置本体、设置为与总控制阀联接的分控制阀、设置在分控制阀与转动伸缩缸之间的转锁阀门。

由于设计了分控制阀、转锁阀门和液压装置本体,通过液压装置本体,实现了对转锁阀门的开闭状态控制,通过分控制阀和转锁阀门,实现了对转动伸缩缸开闭状态控制,因此提高了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先导开闭控制的方式把分控制阀、转锁阀门和液压装置本体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液压装置本体设置为包含有液压泵、过滤器和油箱。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过滤器的输入端口部设置在油箱中,过滤器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液压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液压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总控制阀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总控制阀的溢流端口部设置在油箱中并且总控制阀的输出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本体的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和分控制阀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分控制阀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转锁阀门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转锁阀门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本体的伸缩缸的转动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本体的伸缩缸设置为包含有转动伸缩缸、顶升伸缩缸、单翻伸缩缸、双翻伸缩缸、转动伸缩缸、第一伸缩缸、第二伸缩缸、第三伸缩缸和第四伸缩缸。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总控制阀设置为八通两路阀门,总控制阀的输出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顶升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单翻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双翻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转动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第一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第二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第三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第四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分控制阀设置为两通两路阀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转锁阀门设置为锁止阀。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液压泵、过滤器和油箱设置为组成液压动力源。

在本技术方案中,先导开闭控制的分控制阀、转锁阀门和液压装置本体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的液压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本体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横支架-1、侧支架-2、升降梁-3、顶升伸缩缸-4、翻转梁-5、单翻伸缩缸-6、双翻伸缩缸-7、翻转架-8、称重梁-9、抓起装置-91、调节伸缩缸组-92、护栏-93、爬梯-94、地梁部-11、跨梁部-12、右斜梁部-13、左斜梁部-14、第一支腿部-15、中间梁部-21、竖梁部-22、支撑杆-23、第二支腿部-24、梁部-51、斜形块部-52、第一耳座部-53、第二耳座部-54、侧架部-81、顶架部-82、

框架-911、滚轮-912、挂轴-913、转动伸缩缸-914、第一拐臂-915、第二拐臂-916、连接杆-917、第一伸缩缸-920、第二伸缩缸-921、第三伸缩缸-922、第四伸缩缸-923、总控制阀-101、液压泵-102、过滤器-103、油箱-104、转锁阀门-105、分控制阀-106。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总控制阀101、液压泵102、过滤器103、油箱104、转锁阀门105和分控制阀106并且过滤器103的输入端口部设置在油箱104中,过滤器103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液压泵102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液压泵102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总控制阀101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总控制阀101的溢流端口部设置在油箱104中并且总控制阀101的输出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本体的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和分控制阀106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分控制阀106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转锁阀门105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转锁阀门105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本体的伸缩缸的转动伸缩缸914的液压端口部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本体的伸缩缸设置为包含有转动伸缩缸914、顶升伸缩缸4、单翻伸缩缸6、双翻伸缩缸7、转动伸缩缸914、第一伸缩缸920、第二伸缩缸921、第三伸缩缸922和第四伸缩缸923。

在本实施例中,总控制阀101设置为八通两路阀门,总控制阀101的输出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顶升伸缩缸4的液压端口部、单翻伸缩缸6的液压端口部、双翻伸缩缸7的液压端口部、转动伸缩缸914的液压端口部、第一伸缩缸920的液压端口部、第二伸缩缸921的液压端口部、第三伸缩缸922的液压端口部、第四伸缩缸923的液压端口部联接。

通过总控制阀101,形成了对液压泵102、分控制阀106、顶升伸缩缸4、单翻伸缩缸6、双翻伸缩缸7、第一伸缩缸920、第二伸缩缸921、第三伸缩缸922和第四伸缩缸923的支撑连接点,由总控制阀101,实现了与液压泵102的连接,实现了与分控制阀106的连接,实现了与顶升伸缩缸4的连接,实现了与单翻伸缩缸6的连接,实现了与双翻伸缩缸7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伸缩缸920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伸缩缸92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三伸缩缸92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四伸缩缸92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分控制阀106、顶升伸缩缸4、单翻伸缩缸6、双翻伸缩缸7、第一伸缩缸920、第二伸缩缸921、第三伸缩缸922和第四伸缩缸923进行高压液体通断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分控制阀106设置为两通两路阀门。

通过分控制阀106,形成了对总控制阀101和转动伸缩缸914的支撑连接点,由分控制阀106,实现了与总控制阀101的连接,实现了与转动伸缩缸91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转锁阀门105进行高压液体通断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转锁阀门105设置为锁止阀。

通过转锁阀门105,形成了对分控制阀106和转动伸缩缸914的支撑连接点,由转锁阀门105,实现了与分控制阀106的连接,实现了与转动伸缩缸91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转动伸缩缸914进行高压液体通断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液压泵102、过滤器103和油箱104设置为组成液压动力源。

通过液压泵102、过滤器103和油箱104,形成了对总控制阀101的支撑连接点,由液压泵102、过滤器103和油箱104,实现了与总控制阀10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总控制阀101输出高压液体。

在本实施例中,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本体设置为包含有横支架1、侧支架2、升降梁3、顶升伸缩缸4、翻转梁5、单翻伸缩缸6、双翻伸缩缸7、翻转架8、称重梁9、抓起装置91、调节伸缩缸组92、护栏93和爬梯94并且在横支架1上设置有侧支架2,在侧支架2上设置有升降梁3,在升降梁3与侧支架2之间设置有顶升伸缩缸4并且在升降梁3上设置有翻转架8,在升降梁3和翻转架8之间设置有翻转梁5并且在翻转梁5与升降梁3之间设置有单翻伸缩缸6,在翻转梁5与翻转架8之间设置有双翻伸缩缸7并且在翻转架8上分别设置有称重梁9和护栏93,在称重梁9上设置有抓起装置91并且在抓起装置91与翻转架8之间设置有调节伸缩缸组92,爬梯94设置在护栏93上。

在本实施例中,横支架1设置为包含有地梁部11、跨梁部12、右斜梁部13、左斜梁部14和第一支腿部15并且地梁部11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腿部15螺纹式联接,地梁部11的上端端面的中间部设置为与侧支架2联接并且地梁部11的内侧面的中间部设置为与跨梁部12的端头联接,右斜梁部13的上端头设置为与侧支架2联接并且右斜梁部13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地梁部11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左斜梁部14的上端头设置为与侧支架2联接并且左斜梁部14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地梁部1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联接,地梁部11、跨梁部12、右斜梁部13和左斜梁部14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地梁部11、右斜梁部13和左斜梁部14设置为呈三角形分布,第一支腿部15设置为螺杆螺母组并且第一支腿部15的螺杆设置为与地梁部11螺纹式联接,第一支腿部15的螺母设置为与地梁部11的上下端面部接触式联接并且一个地梁部11、一个右斜梁部13、一个左斜梁部14和两个第一支腿部15设置为组成一组三角形侧部件,两组三角形侧部件分别设置为与跨梁部12联接。

通过横支架1,形成了对侧支架2的支撑连接点,由地梁部11、右斜梁部13和左斜梁部14,实现了与侧支架2的连接,由跨梁部12,实现了地梁部11、右斜梁部13、左斜梁部14和第一支腿部15的门架连接,由第一支腿部15,实现了对地梁部11的水平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侧支架2进行加固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侧支架2设置为包含有中间梁部21、竖梁部22、支撑杆23和第二支腿部24并且中间梁部21的端头设置为与横支架1联接,中间梁部21的下端头设置为与竖梁部22的内端头联接并且中间梁部21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支撑杆23的上端头联接,竖梁部22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支撑杆23的下端头和第二支腿部24联接并且中间梁部21设置为与升降梁3包容式联接,竖梁部22的内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顶升伸缩缸4联接并且中间梁部21设置为矩形管状体,竖梁部22和支撑杆23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中间梁部21、竖梁部22和支撑杆23设置为呈三角形分布,第二支腿部24设置为螺杆螺母组并且第二支腿部24的螺杆设置为与竖梁部22螺纹式联接,第二支腿部24的螺母设置为与竖梁部22的上下端面部接触式联接。

通过侧支架2,形成了对横支架1和升降梁3的支撑连接点,由中间梁部21,实现了与横支架1的连接,实现了与升降梁3的连接,由竖梁部22和支撑杆23,实现了对中间梁部21的加固支撑,由第二支腿部24,实现了对竖梁部22的水平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升降梁3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梁3设置为矩形柱状体并且升降梁3设置为与侧支架2嵌入式联接,升降梁3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顶升伸缩缸4联接并且升降梁3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梁5和翻转架8联接,升降梁3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单翻伸缩缸6联接。

通过升降梁3,形成了对侧支架2、顶升伸缩缸4、翻转梁5、单翻伸缩缸6和翻转架8的支撑连接点,由升降梁3,实现了与侧支架2的连接,实现了与顶升伸缩缸4的连接,实现了与翻转梁5的连接,实现了与单翻伸缩缸6的连接,实现了与翻转架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翻转梁5和翻转架8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顶升伸缩缸4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顶升伸缩缸4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液压装置连通,顶升伸缩缸4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升降梁3联接并且顶升伸缩缸4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侧支架2联接。

通过顶升伸缩缸4,形成了对侧支架2和升降梁3的支撑连接点,由顶升伸缩缸4,实现了与侧支架2的连接,实现了与升降梁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带动翻转梁5和翻转架8进行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梁5设置为包含有梁部51、斜形块部52、第一耳座部53和第二耳座部54并且梁部51的内端头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斜形块部52的下端端面部联接,梁部51的外端头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耳座部54联接并且梁部51的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第一耳座部53联接,梁部51的内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升降梁3联接并且斜形块部52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翻转架8接触式联接,第一耳座部53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双翻伸缩缸7联接并且第二耳座部54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单翻伸缩缸6联接,梁部51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斜形块部52设置为三角形块状体,第一耳座部53和第二耳座部54分别设置为双片连接座。

通过翻转梁5,形成了对升降梁3、单翻伸缩缸6、双翻伸缩缸7和翻转架8的支撑连接点,由顶升伸缩缸4,实现了与升降梁3的连接,实现了与单翻伸缩缸6的连接,实现了与双翻伸缩缸7的连接,实现了与翻转架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与单翻伸缩缸6、双翻伸缩缸7和翻转架8形成推力连杆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单翻伸缩缸6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单翻伸缩缸6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液压装置连通,单翻伸缩缸6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升降梁3联接并且单翻伸缩缸6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梁5联接。

通过单翻伸缩缸6,形成了对升降梁3和翻转梁5的支撑连接点,由单翻伸缩缸6,实现了与升降梁3的连接,实现了与翻转梁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与翻转梁5、双翻伸缩缸7和翻转架8形成推力连杆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双翻伸缩缸7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双翻伸缩缸7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液压装置连通,双翻伸缩缸7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升降梁3联接并且双翻伸缩缸7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梁5联接。

通过双翻伸缩缸7,形成了对翻转架8和翻转梁5的支撑连接点,由双翻伸缩缸7,实现了与翻转架8的连接,实现了与翻转梁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与翻转梁5、单翻伸缩缸6和翻转架8形成推力连杆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架8设置为包含有侧架部81和顶架部82并且顶架部82的下端端面的侧面部设置为与侧架部81联接,侧架部81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升降梁3联接并且侧架部81的侧面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双翻伸缩缸7联接,侧架部81的侧面部设置为与翻转梁5接触式联接,顶架部82设置为与称重梁9联接并且顶架部82的侧面部设置为通过调节伸缩缸组92联接,顶架部82的上端端面的周边部设置为与护栏93联接并且侧架部81设置为个字架状体,顶架部82设置为矩形框状体。

通过翻转架8,形成了对升降梁3、翻转梁5、双翻伸缩缸7、称重梁9、调节伸缩缸组92和护栏93的支撑连接点,由侧架部81,实现了与升降梁3的连接,实现了与翻转梁5的连接,实现了与双翻伸缩缸7的连接,由顶架部82,实现了与称重梁9的连接,实现了与调节伸缩缸组92的连接,实现了与护栏9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称重梁9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称重梁9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称重梁9的端头设置为与翻转架8联接,称重梁9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抓起装置91接触式联接并且称重梁9设置为沿抓起装置91的竖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称重梁9,形成了对翻转架8和抓起装置91的支撑连接点,由称重梁9,实现了与翻转架8的连接,实现了与抓起装置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抓起装置91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抓起装置91设置为包含有框架911、滚轮912、挂轴913、转动伸缩缸914、第一拐臂915、第二拐臂916和连接杆917并且框架91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滚轮912联接,框架911的角部设置为与挂轴913转动式联接并且处于框架911的同一个侧面角部的其中一个挂轴913设置为与第一拐臂915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处于框架911的同一个侧面角部的其中另一个挂轴913设置为与第二拐臂916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第一拐臂915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连接杆917的其中一个端头、转动伸缩缸914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并且第二拐臂916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连接杆917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联接,转动伸缩缸91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框架911联接并且滚轮912设置为与称重梁9接触式联接,框架911设置为与调节伸缩缸组92联接并且框架911设置为矩形框状体,滚轮912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挂轴913设置为与集装箱连接轴,转动伸缩缸914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转动伸缩缸914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液压装置连通,第一拐臂915和第二拐臂916分别设置为梯形板状体,连接杆917设置为条状体并且两个挂轴913、一个转动伸缩缸914、一个第一拐臂915、一个第二拐臂916和一个连接杆917设置为组成一组侧面部件,两组侧面部件分别设置在框架911上。

通过抓起装置91,形成了对称重梁9和调节伸缩缸组92的支撑连接点,由滚轮912,实现了与称重梁9的连接,由框架911,实现了与调节伸缩缸组92的连接,由挂轴913、转动伸缩缸914、第一拐臂915、第二拐臂916和连接杆917,实现了与集装箱的插口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集装箱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伸缩缸组92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伸缩缸920、第二伸缩缸921、第三伸缩缸922和第四伸缩缸923,第一伸缩缸920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四伸缩缸923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翻转架8联接并且第一伸缩缸920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四伸缩缸92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抓起装置91联接,第二伸缩缸921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三伸缩缸922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称重梁9联接并且第二伸缩缸92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三伸缩缸92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抓起装置91联接,第一伸缩缸920的中心线、第二伸缩缸921的中心线和第三伸缩缸922的中心线分别设置为沿抓起装置91的横向中心线平行排列分布并且第四伸缩缸923的中心线设置为沿抓起装置91的竖向中心线平行排列分布,第一伸缩缸920、第二伸缩缸921、第三伸缩缸922和第四伸缩缸923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第一伸缩缸920的液压端口部、第二伸缩缸921的液压端口部、第三伸缩缸922的液压端口部和第四伸缩缸923的液压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液压装置连通。

通过调节伸缩缸组92,形成了对翻转架8、称重梁9和抓起装置91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伸缩缸920和第四伸缩缸923,实现了与翻转架8的连接,由第二伸缩缸921和第三伸缩缸922,实现了与称重梁9的连接,实现了与抓起装置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调节抓起装置91在翻转架8和称重梁9上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护栏93设置为设置为铁丝网状体并且护栏93设置为沿翻转架8的周边边缘延伸分布,护栏93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护栏93联接并且护栏93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爬梯94联接。

通过护栏93,形成了对翻转架8的支撑连接点,由护栏93,实现了与翻转架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维修人员进行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爬梯94设置为h字形梯状体并且爬梯94的端头设置为与护栏93联接。

通过爬梯94,形成了对翻转架8的支撑连接点,由爬梯94,实现了与翻转架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维修人员进行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横支架1、侧支架2、升降梁3、顶升伸缩缸4和抓起装置91与翻转梁5、单翻伸缩缸6、双翻伸缩缸7和翻转架8设置为按照中间节点的方式分布并且横支架1、侧支架2、升降梁3、顶升伸缩缸4、抓起装置91、翻转梁5、单翻伸缩缸6、双翻伸缩缸7和翻转架8与称重梁9和调节伸缩缸组92设置为按照位置调节的方式分布,横支架1、侧支架2、升降梁3、顶升伸缩缸4、抓起装置91、翻转梁5、单翻伸缩缸6、双翻伸缩缸7和翻转架8与护栏93和爬梯94设置为按照上端架网的方式分布,一个侧支架2、一个升降梁3、一个顶升伸缩缸4、一个翻转梁5、一个单翻伸缩缸6和一个双翻伸缩缸7设置为组成一组侧面中间节点部件并且两组侧面中间节点部件分别设置在横支架1与翻转架8之间,第一伸缩缸920和第四伸缩缸923分别设置为与框架911和顶架部82联接,第二伸缩缸921和第三伸缩缸922分别设置为与称重梁9和顶架部82联接,斜形块部52设置为与侧架部81联接,中间梁部21分别设置为与地梁部11、右斜梁部13和左斜梁部14联接。

把载有散装物料集装箱的车辆通过跨梁部12,通过液压装置,使单翻伸缩缸6处于收缩状态、双翻伸缩缸7处于伸长状态,斜形块部52与侧架部81接触,使框架911处于水平状态,从而把散装物料集装箱放到框架911的下面,通过液压装置,顶升伸缩缸4进行收缩,带动升降梁3在中间梁部21进行向下移动,使框架911与散装物料集装箱的上端端面接触,通过液压装置,由第一伸缩缸920带动滚轮912在称重梁9上运动,对框架911在顶架部82上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由第二伸缩缸921和第三伸缩缸922带动滚轮912在称重梁9上微量运动,对框架911在顶架部82上的横向位置进行微调节,由第四伸缩缸923带动框架911在称重梁9上微量运动,对框架911在顶架部82上的竖向位置进行微调节,从而把框架911的四个角部上的挂轴913与散装物料集装箱的插口对齐,再使顶升伸缩缸4进行收缩,再带动升降梁3在中间梁部21进行向下移动,把框架911的四个角部上的挂轴913安装在散装物料集装箱的插口中,通过液压装置,使转动伸缩缸914处于伸长状态,转动伸缩缸914通过连接杆917推动第一拐臂915和第二拐臂916进行转动,使挂轴913在框架911上进行转动,使挂轴913与散装物料集装箱连接在一起,再使顶升伸缩缸4进行伸长,再带动升降梁3在中间梁部21进行向上移动,把散装物料集装箱与车辆分开,把车辆从散装物料集装箱下开出,通过液压装置,使单翻伸缩缸6处于伸长状态、双翻伸缩缸7处于收缩状态,斜形块部52与侧架部81分离,使框架911处于倾斜状态,从而带动散装物料集装箱处于倾斜状态,把散装物料集装箱的上端的封闭门开启,把散装物料装入到集装箱中,当集装箱装散装物料完毕后,把载有散装物料集装箱的车辆放到散装物料集装箱的下面,通过液压装置、单翻伸缩缸6和双翻伸缩缸7,使使框架911处于水平状态,通过顶升伸缩缸4,使升降梁3在中间梁部21进行向下移动,把散装物料集装箱安装在车辆上,使转动伸缩缸914处于收缩状态,转动伸缩缸914通过连接杆917推动第一拐臂915和第二拐臂916进行反向转动,使挂轴913在框架911上进行反向转动,使挂轴913与散装物料集装箱分离,再使升降梁3在中间梁部21进行向下移动,把挂轴913从散装物料集装箱的插口中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先导开闭控制的方式把分控制阀106、转锁阀门105和液压装置本体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液压装置本体设置为包含有液压泵102、过滤器103和油箱104。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分控制阀106、转锁阀门105和液压装置本体,通过液压装置本体,实现了对转锁阀门105的开闭状态控制,通过分控制阀106和转锁阀门105,实现了对转动伸缩缸914开闭状态控制,因此提高了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的安全性能。

2、由于设计了横支架1、侧支架2、升降梁3和顶升伸缩缸4,实现了t字形支撑架。

3、由于设计了翻转梁5、单翻伸缩缸6和双翻伸缩缸7,实现了双伸缩缸调节。

4、由于设计了称重梁9和调节伸缩缸组92,实现了对抓起装置91在翻转架8上位置的调节。

5、由于设计了护栏93和爬梯94,实现了对维修人员的保护。

6、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先导开闭控制的分控制阀106、转锁阀门105和液压装置本体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散装物料集装箱翻转的液压装置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实用新型用于其他的与本实用新型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