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田注水用增压调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油田的开采时,为了保证油田地理环境的稳定性,需要进行注水作业,以保证油田内部的压力,从而保证油田开采的稳定进行,因此就需要使用增压调压装置;
但是现有技术背景下的油田用增压调压装置,在进行使用时,不便于保证连续使用的稳定性,不便于保证管道的稳定性,不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安装稳定,不利于长期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油田注水用增压调压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田注水用增压调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的油田用增压调压装置,在进行使用时,不便于保证连续使用的稳定性,不便于保证管道的稳定性,不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安装稳定,不利于长期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田注水用增压调压装置,包括固定板、支撑架和排水口,所述固定板的中部上方安装有安装座,且安装座的上方连接有泵体,所述泵体的左侧开设有进水口,且进水口的左侧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泵体的右侧开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的右侧依次连接有止回阀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在固定板的顶部的固定块,且固定块的顶端内侧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分别连接有前夹板和后夹板,且后夹板位于前夹板的后侧,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泵体的外侧,且支撑架的顶端连接有调节杆,并且调节杆的顶端连接有压板,所述泵体的内部安装有轴杆,且轴杆的外侧设置有挡水圈,并且轴杆的底端安装有叶轮,所述泵体的右侧设置有位于出水口的外侧的第一排气阀,且泵体的左侧内部安装有第二排气阀,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连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顶端固定有固定塞。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与进水管、出水口与止回阀以及止回阀与出水管之间均对应法兰连接,且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下方均安装有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通过固定杆分别与前夹板和后夹板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前夹板和后夹板对应组合构成圆环形结构,并且前夹板和后夹板的内部均均匀开设有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在固定板的前后两侧对应设置,且支撑架、调节杆和压板之间呈一一对应设置,并且调节杆与支撑架之间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板的形状结构呈弧形结构,且压板与调节杆之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泵体的底部,且排水口的底面与固定板的内侧底面相切。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与固定塞之间呈一一对应设置,且固定塞呈弹性结构,并且固定塞与固定板之间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在固定板的内部呈对称设置,且限位杆的外侧对称设置有呈倾斜结构的外伸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油田注水用增压调压装置,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安装稳定性,便于保证管道的稳定性,能够保证连续使用的稳定性,有利于长期使用;
1.通过前夹板和后夹板在固定块的外侧的转动作用,便于使得前夹板和后夹板组合构成圆环形结构分别包裹在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外侧,从而便于通过螺栓同时对进水口和进水管以及出水口、止回阀和出水管之间进行连接,以便于保证管道的稳定性;
2.通过调节杆与支撑架之间的螺纹连接,便于通过调节杆对压板进行推动,从而便于使得压板对泵体进行夹持,以便于增加泵体的稳定性,从而便于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3.通过限位杆的外侧对称设置呈倾斜结构的外伸杆,便于在限位杆插入到地面以下后,利用外伸杆避免限位杆向上运动,从而便于保证固定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泵体的正面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夹板与后夹板的侧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板;2、安装座;3、泵体;4、进水口;5、进水管;6、出水口;7、止回阀;8、出水管;9、固定块;10、固定杆;11、前夹板;12、后夹板;13、固定孔;14、支撑架;15、调节杆;16、压板;17、轴杆;18、挡水圈;19、叶轮;20、第一排气阀;21、第二排气阀;22、排水口;23、限位杆;24、固定塞;25、外伸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油田注水用增压调压装置,包括固定板1、安装座2、泵体3、进水口4、进水管5、出水口6、止回阀7、出水管8、固定块9、固定杆10、前夹板11、后夹板12、固定孔13、支撑架14、调节杆15、压板16、轴杆17、挡水圈18、叶轮19、第一排气阀20、第二排气阀21、排水口22、限位杆23、固定塞24和外伸杆25,固定板1的中部上方安装有安装座2,且安装座2的上方连接有泵体3,泵体3的左侧开设有进水口4,且进水口4的左侧连接有进水管5,泵体3的右侧开设有出水口6,且出水口6的右侧依次连接有止回阀7和出水管8,出水管8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在固定板1的顶部的固定块9,且固定块9的顶端内侧安装有固定杆10,固定杆10的外侧分别连接有前夹板11和后夹板12,且后夹板12位于前夹板11的后侧,支撑架14设置在泵体3的外侧,且支撑架14的顶端连接有调节杆15,并且调节杆15的顶端连接有压板16,泵体3的内部安装有轴杆17,且轴杆17的外侧设置有挡水圈18,并且轴杆17的底端安装有叶轮19,泵体3的右侧设置有位于出水口6的外侧的第一排气阀20,且泵体3的左侧内部安装有第二排气阀21,固定板1的内部连接有限位杆23,且限位杆23的顶端固定有固定塞24。
如图1和图2中进水口4与进水管5、出水口6与止回阀7以及止回阀7与出水管8之间均对应法兰连接,且进水管5和出水管8的下方均安装有固定块9,便于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如图4中固定块9通过固定杆10分别与前夹板11和后夹板12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前夹板11和后夹板12对应组合构成圆环形结构,并且前夹板11和后夹板12的内部均均匀开设有固定孔13,便于进行连接,能够保证管道的稳定。
如图1和图2中支撑架14在固定板1的前后两侧对应设置,且支撑架14、调节杆15和压板16之间呈一一对应设置,并且调节杆15与支撑架14之间螺纹连接,能够对调节杆15进行伸缩,压板16的形状结构呈弧形结构,且压板16与调节杆15之间转动连接,便于对泵体3进行夹持,从而便于保证泵体3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3中排水口22设置在泵体3的底部,且排水口22的底面与固定板1的内侧底面相切,便于进行排水,便于避免锈蚀,有利于长期使用。
如图1和图2中限位杆23与固定塞24之间呈一一对应设置,且固定塞24呈弹性结构,并且固定塞24与固定板1之间卡合连接,便于保证限位杆23的稳定,限位杆23在固定板1的内部呈对称设置,且限位杆23的外侧对称设置有呈倾斜结构的外伸杆25,便于保证固定板1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油田注水用增压调压装置时,首先如图1、图2和图4中,通过前夹板11和后夹板12在固定块9的外侧的转动结构,使得前夹板11和后夹板12组合呈圆环形结构,以使其包裹在进水管5的外侧,通过前夹板11和后夹板12的内部的固定孔13,对进水口4、进水管5、前夹板11和后夹板12之间进行法兰固定,从而便于对进水管5进行承托,同时便于保证固定的稳定性,此外,将止回阀7和出水管8依次对应在出水口6的外侧,使得右侧的前夹板11和后夹板12包裹到出水管8的外侧,然后进行固定,以便于保证管道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中通过调节杆15在支撑架14的内部进行转动,使得调节杆15带动压板16进行伸缩,从而对泵体3进行夹持,从而保证泵体3的稳定性,且通过限位杆23穿插在固定板1的内部,从而使得限位杆23下压,使得限位杆23插入到地面,以便于通过限位杆23的外侧的外伸杆25,便于避免限位杆23向上运动,且固定塞24呈弹性结构,能够卡合在固定板1的内部,从而便于保证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3中,在进行增压注水调压作业中,通过轴杆17带动叶轮19转动,从而进行水的搬运,在进行停止工作时,能够通过第一排气阀20和第二排气阀21进行泄压,以保证其寿命,且通过排水口22能够将其内部水排出,避免不使用时发生锈蚀,这就是该油田注水用增压调压装置的整个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