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转子风机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9372发布日期:2020-08-28 16:1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转子风机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转子风机减振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外转子双进风风机是定子在电动机的中间,转子在外的风机,主要由蜗壳、引风圈、电机固定架、三角支架、电机总装、叶轮、轴承、螺钉等零部件组成。

现有的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0822119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外转子风机,包括蜗壳,以及设置在蜗壳内部的机芯组件。机芯组件包括电机,以及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叶轮。蜗壳侧壁上设有进风口,蜗壳的蜗口端设有进风口,蜗壳内部设有与进风口相对的减振座。减振座表面上开设有轴承室,轴承室的外边缘呈圆形且内部设有轴承,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部定位在轴承内。减振座的同一表面上还设有多个镂空槽,多个镂空槽沿轴承室的外侧周向布局。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的实用新型采用具有镂空槽的减振座,由于蜗壳两侧板之间存在平行度及侧板自身的平面度存在误差,使得轴相对于轴承室发生偏心现象。减振座能够提供一定的避空空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为偏心问题而导致的径向力。但是由于电机工作时使得轴发生偏心现象时,产生的振动能量经轴承室与减振座传递在蜗壳上,导致蜗壳振动产生较大的噪音。对于噪音要求很高的产品如新风设备等静音设备,需要更高的减振要求,上述的减振座难以一次性降低振动的频率,从而无法满足客户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振动频率并且消除噪音的外转子风机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外转子风机减振器,包括呈圆筒状的蜗壳、风机支架以及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蜗壳的侧壁上,所述蜗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蜗壳同轴设置;

所述风机支架可拆卸固定在所述蜗壳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由所述风机支架的中心穿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风机支架间设置有第一减振件,所述风机支架与所述蜗壳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减振件;

所述第一减振件包括消音减振层、安装块以及限位环,所述安装块中心处开设有腰形孔,所述消音减振层弹性抵紧在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安装块之间,所述限位环嵌设固定在所述风机支架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在蜗壳内工作时,电机的输出轴在发生偏心现象时产生振动,振动的能量经安装块传导在消音减振层上,消音减振层一方面大幅度减小了振动的频率,另一方面有效的吸收了电机振动的噪音。剩余小部分的振动能量经限位环传导在风机支架上,通过在风机支架与蜗壳之间设置第二减振件,进一步削减了振动的频率,使得传导在蜗壳上的振动能量进一步减小。通过第一减振件与第二减振件逐步缩小了振动能量的传递,有效地降低了电机的输出轴由于振动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风机支架整体呈三角形状,所述风机支架包括连接板以及一体成型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的三个支脚,所述连接板由所述支脚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处朝向所述蜗壳内部弯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三角形状的风机支架增加了其结构强度,使得电机的输出轴能够稳定地在风机支架内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在连接板内转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电机的输出轴因为偏心问题而导致的径向力,从而减小了电机振动的频率。风机支架上的连接板由支脚朝向蜗壳内部弯折,一方面增加了风机在蜗壳上安装的空间,另一方面使得电机产生的噪音经空气传导在蜗壳的内部,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噪音传播到外界的路径,实现了降噪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板的边沿朝内弯折形成空腔,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壁上一体成型固定连接有多个卡接块,所述限位环边沿的部分向中心弯折形成多个供所述卡接块嵌设的卡接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风机支架上安装第一减振件时,首先将消音减振层嵌设在限位环与安装块之间,然后将安装环嵌设在连接板之间的空腔内,同时使得卡接块嵌设在卡接槽内。卡接块与卡接槽的配合一方面使得第一减振件能够稳定的固定在风机支架上,同时便于拆卸。当电机的输出轴发生偏心现象时,产生的振动经安装块与消音减振层传递在限位环上,限位环会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从而增加振动的频率。卡接块与卡接槽的配合使得限位环的外侧壁难以相对于连接板的内侧壁发生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风机支架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脚沿其长度方向的边沿向内弯折形成支撑片,所述支脚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蜗壳上安装风机支架时,支撑片远离支脚的一面与蜗壳的外壁抵触,相对于直接将支脚抵触在蜗壳的外壁上,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支脚与蜗壳的接触面积。噪音与振动能量都可以经固体的介质传播,如此设置减小了从风机支架上传导在蜗壳上的振动能量,降低了噪音的产生。通过在支脚的一端开设安装孔,便于将风机支架固定在蜗壳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块的三个边角处开设有供所述消音减振层嵌设的凹槽,所述消音减振层远离所述安装块的一面与所述连接板相互贴合,所述消音减振层的中心开设有圆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消音减振层嵌设在安装块的凹槽内,一方面实现了消音减振层在安装块上的固定,另一方面增大了消音减振层的体积,使得消音减振层能够吸收更多的噪音与振动能量。通过在连接板与安装块之间增加一层消音减振层,使得电机的输出轴在转动时,直接与消音减振层抵触,更好的吸收了振动能量。同时设置在安装块上的腰形孔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使得电机的输出轴在发生偏心现象时,能够通过消音减振层上的通孔与腰形孔的内侧壁之间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电机的输出轴因为偏心问题导致的径向力,从而进一步减小了振动的产生,有效的降低了噪音。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减振件包括螺栓和呈圆形的弹性橡胶环,所述支脚远离所述连接板一端的所述支撑片分别向外凸起呈圆弧形,所述弹性橡胶环抵紧在呈圆弧形的两个所述支撑片之间;

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弹性橡胶环后,与所述蜗壳螺纹连接,所述弹性橡胶环远离所述支脚的一面与所述蜗壳的外壁弹性抵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橡胶环抵紧在两个支撑片弧形的内侧壁之间,一方面便于将橡胶环固定在支脚上,同时便于拆卸;另一方面相对于嵌设在没有弧形的支撑片之间,增大了弹性橡胶环与支撑片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较多的振动能量能够传递在弹性橡胶环上,进一步增强了第二减振件的减振效果。螺栓穿过弹性橡胶环与蜗壳螺纹连接,同时弹性橡胶环与蜗壳外侧壁弹性抵紧,一方面便于将风机支架固定在蜗壳上;另一方面使得支脚不易与蜗壳直接接触,增大了弹性橡胶环与蜗壳外壁之间的面积,在避免蜗壳与支脚之间发生移动产生振动的同时,削减了传递在蜗壳上的振动能量,进一步实现了减振防噪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蜗壳靠近所述风机支架一端的内侧开口边沿处呈圆弧形向下翻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如此设置使得在不影响将风机支架安装在蜗壳上的同时,进一步减小了风机支架直接与蜗壳接触的可能性。增强了风机支架的减振效果,同时不易产生噪音。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蜗壳内部之间开设有气流通道,所述蜗壳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与蜗壳内部之间形成螺旋形的气流通道,这样保证了较长的气流通道的长度提供了音波多次反射吸收的机会又明显缩短了安装尺寸,提高可音波的吸收,降低了噪音的分贝。在蜗壳的侧壁上开设进风口,一方面防止了噪音在蜗壳内部形成回音,另一方面便于将噪音从蜗壳内传递出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电机在蜗壳内工作时,电机的输出轴在发生偏心现象时产生振动,振动的能量经安装块传导在消音减振层上,消音减振层一方面大幅度减小了振动的频率,另一方面有效的吸收了电机振动的噪音。剩余小部分的振动能量经限位环传导在风机支架上,通过在风机支架与蜗壳之间设置第二减振件,进一步削减了振动的频率,使得传导在蜗壳上的振动能量进一步减小。通过第一减振件与第二减振件逐步缩小了振动能量的传递,有效地降低了电机的输出轴由于振动产生的噪音。

2.在蜗壳上安装风机支架时,支撑片远离支脚的一面与蜗壳的外壁抵触,相对于直接将支脚抵触在蜗壳的外壁上,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支脚与蜗壳的接触面积。噪音与振动能量都可以经固体的介质传播,如此设置减小了从风机支架上传导在蜗壳上的振动能量,降低了噪音的产生。通过在支脚的一端开设安装孔,便于将风机支架固定在蜗壳上。

3.弹性橡胶环抵紧在两个支撑片弧形的内侧壁之间,一方面便于将橡胶环固定在支脚上,同时便于拆卸;另一方面相对于嵌设在没有弧形的支撑片之间,增大了弹性橡胶环与支撑片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较多的振动能量能够传递在弹性橡胶环上,进一步增强了第二减振件的减振效果。螺栓穿过弹性橡胶环与蜗壳螺纹连接,同时弹性橡胶环与蜗壳外侧壁弹性抵紧,一方面便于将风机支架固定在蜗壳上;另一方面使得支脚不易与蜗壳直接接触,增大了弹性橡胶环与蜗壳外壁之间的面积,在避免蜗壳与支脚之间发生移动产生振动的同时,削减了传递在蜗壳上的振动能量,进一步实现了减振防噪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蜗壳;11、进风口;2、风机支架;21、连接板;211、卡接块;22、支脚;221、支撑片;222、安装孔;3、固定板;4、支撑板;5、电机;6、第一减振件;61、消音减振层;611、圆孔;62、安装块;621、腰形孔;622、凹槽;63、限位环;631、卡接槽;7、第二减振件;71、螺栓;72、弹性橡胶环;8、气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外转子风机减振器,包括呈圆筒状的蜗壳1、风机支架2以及呈长方形状的固定板3。固定板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蜗壳1的侧壁上,蜗壳1的一端通过螺栓71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螺栓71与螺母的配合,将电机5固定在支撑板4上支撑板4上,电机5的输出轴与蜗壳1同轴设置。

参照图1和图2,,固定板3与蜗壳1内部之间开设有气流通道8,蜗壳1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1。固定板3与蜗壳1内部之间形成螺旋形的气流通道8,这样保证了较长的气流通道8的长度提供了音波多次反射吸收的机会又明显缩短了安装尺寸,提高可音波的吸收,降低了噪音的分贝。在蜗壳1的侧壁上开设进风口11,一方面防止了噪音在蜗壳1内部形成回音,另一方面便于将噪音从蜗壳1内传递出去。

参照图1,风机支架2可拆卸固定在蜗壳1远离支撑板4的一端,电机5的输出轴由风机支架2的中心穿出。蜗壳1靠近风机支架2一端的内侧开口边沿处呈圆弧形向下翻折。如此设置使得在不影响将风机支架2安装在蜗壳1上的同时,进一步减小了风机支架2直接与蜗壳1接触的可能性。增强了风机支架2的减振效果,同时不易产生噪音。

电机5的输出轴与风机支架2间设置有第一减振件6,风机支架2与蜗壳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减振件7。进一步的,参照图3,第一减振件6包括消音减振层61、安装块62以及限位环63,安装块62中心处开设有腰形孔621,消音减振层61弹性抵紧在限位环63与安装块62之间,限位环63嵌设固定在风机支架2内。在本实施例中,消音减振层61优选采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聚氨酯泡沫材料是以异氰酸酯和聚醚为主要原料,在发泡剂、催化剂、阻燃剂等多种助剂的作用下,通过专用设备混合,经高压喷涂现场发泡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特殊的消声、减振和隔音性能。风机支架2和安装块62采用硬质钢材料制成,增加了减振器的结构强度。

参照图3,风机支架2整体呈三角形状,三角形状的风机支架2增加了其结构强度,使得电机5的输出轴能够稳定地在风机支架2内转动。风机支架2包括连接板21以及一体成型固定连接在连接板21上的三个支脚22,连接板21由支脚22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处朝向蜗壳1内部弯折。电机5的输出轴在连接板21内转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电机5的输出轴因为偏心问题而导致的径向力,从而减小了电机5振动的频率。风机支架2上的连接板21由支脚22朝向蜗壳1内部弯折,一方面增加了风机在蜗壳1上安装的空间,另一方面使得电机5产生的噪音经空气传导在蜗壳1的内部,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噪音传播到外界的路径,实现了降噪的功能。

参照图3,连接板21的边沿朝内弯折形成空腔,连接板21的内侧壁上一体成型固定连接有多个卡接块211,限位环63边沿的部分向中心弯折形成多个供卡接块211嵌设的卡接槽631。在风机支架2上安装第一减振件6时,首先将消音减振层61嵌设在限位环63与安装块62之间,然后将安装环嵌设在连接板21之间的空腔内,同时使得卡接块211嵌设在卡接槽631内。卡接块211与卡接槽631的配合一方面使得第一减振件6能够稳定的固定在风机支架2上,同时便于拆卸。当电机5的输出轴发生偏心现象时,产生的振动经安装块62与消音减振层61传递在限位环63上,限位环63会相对于连接板21发生移动从而增加振动的频率。卡接块211与卡接槽631的配合使得限位环63的外侧壁难以相对于连接板21的内侧壁发生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风机支架2的振动。

参照图3,支脚22沿其长度方向的边沿向内弯折形成支撑片221,支脚22远离连接板21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222。通过在支脚22的一端开设安装孔222,便于将风机支架2固定在蜗壳1上。在蜗壳1上安装风机支架2时,支撑片221远离支脚22的一面与蜗壳1的外壁抵触,相对于直接将支脚22抵触在蜗壳1的外壁上,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支脚22与蜗壳1的接触面积。噪音与振动能量都可以经固体的介质传播,如此设置减小了从风机支架2上传导在蜗壳1上的振动能量,降低了噪音的产生。

进一步的,参照图3,安装块62的三个边角处开设有供消音减振层61嵌设的凹槽622,消音减振层61嵌设在安装块62的凹槽622内,一方面实现了消音减振层61在安装块62上的固定,另一方面增大了消音减振层61的体积,使得消音减振层61能够吸收更多的噪音与振动能量。消音减振层61远离安装块62的一面与连接板21相互贴合,消音减振层61的中心开设有圆孔611。

通过在连接板21与安装块62之间增加一层消音减振层61,使得电机5的输出轴在转动时,直接与消音减振层61抵触,更好的吸收了振动能量。同时设置在安装块62上的腰形孔621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使得电机5的输出轴在发生偏心现象时,能够通过消音减振层61上的通孔与腰形孔621的内侧壁之间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电机5的输出轴因为偏心问题导致的径向力,从而进一步减小了振动的产生,有效的降低了噪音。

参照图3,第二减振件7包括螺栓71和呈圆形的弹性橡胶环72,支脚22远离连接板21一端的支撑片221分别向外凸起呈圆弧形,弹性橡胶环72抵紧在呈圆弧形的两个支撑片221之间。螺栓71依次穿过安装孔222与弹性橡胶环72后,与蜗壳1螺纹连接,弹性橡胶环72远离支脚22的一面与蜗壳1的外壁弹性抵紧。

弹性橡胶环72抵紧在两个支撑片221弧形的内侧壁之间,一方面便于将橡胶环固定在支脚22上,同时便于拆卸;另一方面相对于嵌设在没有弧形的支撑片221之间,增大了弹性橡胶环72与支撑片22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较多的振动能量能够传递在弹性橡胶环72上,进一步增强了第二减振件7的减振效果。

螺栓71穿过弹性橡胶环72与蜗壳1螺纹连接,同时弹性橡胶环72与蜗壳1外侧壁弹性抵紧,一方面便于将风机支架2固定在蜗壳1上;另一方面使得支脚22不易与蜗壳1直接接触,增大了弹性橡胶环72与蜗壳1外壁之间的面积,在避免蜗壳1与支脚22之间发生移动产生振动的同时,削减了传递在蜗壳1上的振动能量,进一步实现了减振防噪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电机5在蜗壳1内工作时,电机5的输出轴在发生偏心现象时产生振动,振动的能量经安装块62传导在消音减振层61上,消音减振层61一方面大幅度减小了振动的频率,另一方面有效的吸收了电机5振动的噪音。

剩余小部分的振动能量经限位环63传导在风机支架2上,通过在风机支架2与蜗壳1之间设置第二减振件7,进一步削减了振动的频率,使得传导在蜗壳1上的振动能量进一步减小。通过第一减振件6与第二减振件7逐步缩小了振动能量的传递,有效地降低了电机5的输出轴由于振动产生的噪音。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