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通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44990发布日期:2020-08-28 18:36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旁通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旁通阀,设置于如油冷式螺杆压缩机中的润滑油的循环路、发动机的冷却液的循环路那样,将具备用于冷却流体的油冷却器、散热器等的热交换器的冷却用的流路(冷却流路)与使该热交换器旁通的流路(旁通流路)并列连接的流体循环路,根据在该流体循环路内流动的流体的温度,对通过所述冷却流路的流体的流量以及通过所述旁通流路的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



背景技术:

作为具备流体循环路的工作设备的一例,若以油冷式螺杆压缩机为例进行说明,则该油冷式螺杆压缩机具备压缩机主体102,该压缩机主体102将吸入的被压缩气体与润滑油一起进行压缩并排出压缩气体与润滑油的气液混合流体,以便对压缩作用空间进行润滑、冷却及密封(参照图10)。

这样,由于油冷式螺杆压缩机的压缩机主体102作为与润滑油的气液混汇合体而排出压缩气体,因此,就从压缩机主体102的排出口102a排出的压缩气体而言,暂时将其导入储存罐103内进行气液分离后,被除去了润滑油的压缩气体向消耗侧供给,另一方面,回收至储存罐103内的润滑油经由油冷却器104而被冷却,并且经由滤油器105被除去杂质,然后能够经由供油口102b再次导入压缩机主体102,形成从压缩机主体102经由储存罐103、油冷却器104以及滤油器105再次向压缩机主体102循环的润滑油的循环路100。

在这样的循环路100中,通常设置有使油冷却器104旁通的旁通流路107,在该旁通流路107与具备油冷却器104的冷却流路106的连结点设置内置有节温器120的旁通阀110,如油冷式螺杆压缩机刚刚启动之后的情况那样,在润滑油的温度小于节温器120的工作开始温度的状态下,关闭冷却流路106而进行经由旁通流路107的润滑油的循环,若润滑油的温度上升至节温器120的启动开始温度以上,则打开冷却流路106而开始对油冷却器104导入润滑油,并且对旁通流路107进行节流,减少使油冷却器104旁通的润滑油的流量,若润滑油的温度上升至节温器120的动作结束温度以上,则关闭旁通流路107而使冷却流路106完全打开,进行经由冷却流路106的润滑油的循环,由此,构成为能够尽早地完成启动时的压缩机主体102的暖机。

作为该旁通阀110的一例,如图11所示,在阀体111内具备与储存罐103连通的主室112、与冷却流路106连通的第1副室113、以及与旁通流路107连通的第2副室114,使主室112与第1副室113经由第1连通口115在阀体111内连通,并且,使第1副室113与第2副室114经由第2连通口116在阀体内连通(专利文献1的图2)。

并且,作为前述的节温器120,在阀体111内收纳有具备如下部件的节温器,即,具备:感应体121,封入有由于蜡等的热而膨胀的热膨胀材料;安装基座122,具有从该感应体121的一端向外周方向突出设置的多个脚部122a、以及将该脚部122a的前端间连结的环状的凸缘部122b;主轴123,从所述感应体121的所述一端向感应体121外突出设置,通过所述热膨胀材料的膨胀而被从感应体121推出,并且通过所述热膨胀材料的收缩而被拉入到感应体121内;以及圆筒状的阀芯124,安装于所述主轴123。

节温器120相对于阀体111的收纳如下进行:从主室112侧经由第1连通口115向第1副室113内插入阀芯124,使该阀芯124进一步经由密封件117在第2连通口116内嵌合,并且,将设置于安装基座122的凸缘部122b在主室112侧固定于第1连通口115的开孔缘,感应体121安装成配置在主室112内,如图12a所示,在主轴123被拉入到感应体121内的状态下(后退至纸面右侧的状态下),阀芯124的一端缘124a落座于设置于安装基座的第1阀座125,若主轴123被从感应体121推出而向纸面左侧前进,则阀芯124的一端缘124a与第1阀座125分离,并且,在主轴123被从感应体121最大限度推出的状态下,如图12b所示,阀芯124的另一端缘124b落座于在阀芯124的行进方向前方从第2副室114的内壁突出设置的第2阀座118。

因而,在润滑油的温度低,主轴123被最大限度拉入感应体121内而阀芯124的一端缘124a落座于第1阀座125的状态下,如图12a所示,从储存罐103导入到主室112内的润滑油在安装基座122的脚部122a间通过并且在圆筒状的阀芯124内通过,经由阀芯124的另一端缘124b与第2阀座118之间的间隔δ2而到达第2副室114,全部被导入旁通流路107。

然后,若润滑油的温度上升,感应体121内的热膨胀材料开始膨胀而主轴123开始被推出,则阀芯124的一端缘124a与第1阀座125分离,来自主室112的润滑油的一部分通过由此而产生的间隔δ1[参照图12b],经由第1副室113被导入具备油冷却器104的冷却流路106,另一方面,阀芯124的另一端缘124b与第2阀座118之间的间隔δ2变窄,经由第2副室114导入旁通流路107的润滑油量减少。

然后,若润滑油的温度进一步上升,成为主轴123被从感应体121最大限度推出的状态,则如图12b所示,阀芯124的另一端缘124b落座于第2阀座118,经由阀芯124的另一端缘124b与第2阀座118之间的间隔δ2向第2副室114的润滑油的导入停止,并且,阀芯124的一端缘124a与第1阀座125之间的间隔δ1最大限度打开,导入到主室112的润滑油经由第1副室113导入到油冷却器。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循环路100中,若润滑油的温度低,储存罐103内的温度尚未达到压缩气体中的水蒸气的露点温度,则由于压缩气体中的水蒸气结露而产生的水珠混入到润滑油中,引起润滑油乳化等问题,鉴于该问题提出了如下方案,即:通过无论润滑油的温度如何都始终使润滑油的一部分向旁通流路107侧而不通过油冷却器104,从而使储存罐103内的温度随着润滑油的温度而上升,避免产生结露(专利文献1)。

前面揭示的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旁通阀110如此构成为润滑油的一部分始终向旁通流路107侧导入,因此,使阀体111向与主室112相反侧延长,在第2阀座118的中心形成与第2副室114连通且到达阀体111外的贯通孔119,并且形成从该贯通孔119的内壁到达第2副室114的连通路131,即便在润滑油的温度上升而成为设置于节温器120的阀芯124的另一端缘124b落座于第2阀座118的状态,从主室112导入到第1副室113的润滑油也进一步通过阀芯124内而到达贯通孔119,经由在该贯通孔119的内壁形成有入口131a的连通路131而能够导入第2副室114,并且,将在外周形成有与形成于所述贯通孔119的内周的内螺纹螺合的外螺纹的活塞132从阀体111外螺旋安装在贯通孔119内,在活塞132的前端调整连通路131的入口131a的开度,从而能够调整经由连通路131向第2副室114泄漏的润滑油量。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0-346215号公报

在以上作为专利文献1介绍的公报所记载的旁通阀110中,通过设置连通路131,使从储存罐103导入到主室112内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始终向第2副室114泄漏而能够导入旁通流路107,从而在循环路100内流动的润滑油的温度上升与通过油冷却器104的润滑油量的减少量对应的量,由此,压缩气体中的水蒸气不易结露,从而能够避免水珠向润滑油的混入。

但是,在上述构成的旁通阀110中,当伴随着润滑油的温度上升而从经由旁通流路107的润滑油的循环切换成经由冷却流路106的润滑油的循环时,产生设置于节温器120的阀芯124在短时间内反复进行开闭动作的所谓的“振荡(hunting)”,从而向压缩机主体导入的油温变化,不仅导致压缩机的性能不稳定,而且由于因油温变动而产生的反复应力还可能导致循环路100内的设备、例如油冷却器104等的热交换器破损。

即,若在压缩机主体102内由于使用于润滑、冷却及密封而导致润滑油的温度上升并达到节温器的工作开始温度以上,则主轴123由于感应体121内的热膨胀材料膨胀而被推出,阀芯124的一端缘124a与第1阀座125分离。

由此,主室112与第1副室113连通,润滑油开始导入到冷却流路106及油冷却器104,但是在冷却流路106或油冷却器104内,从油冷式螺杆压缩机的启动开始到节温器120开始工作为止的期间,由于未进行润滑油的导入而滞留低温的润滑油,若主室112与第1副室113连通而开始对冷却流路106导入润滑油,则该低温的润滑油会从油冷却器104被推出而与循环中的润滑油汇合,导致在循环路100内循环的润滑油的温度降低。

其结果是,由于该润滑油的温度降低,节温器120的感应体121内的热膨胀材料收缩,主轴123再次被拉入到感应体121内,阀芯124的一端124a落座于第1阀座125而将冷却流路106关闭,重新开始经由旁通流路107的润滑油的循环。

这样,通过关闭冷却流路106,循环的润滑油的温度在短时间内上升至节温器120的工作开始温度,重新开始对冷却流路106的润滑油的导入,但是,由于冷却流路106内的润滑油未充分变热,因此润滑油温度再次降低,阀芯124的一端缘124a落座于第1阀座125而关闭冷却流路106,到包含冷却流路106内的润滑油在内的、在循环路100内循环的润滑油的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而稳定为止,主轴123反复进行进退动作,安装于主轴123的阀芯124在短时间内反复进行开闭动作,产生前述的“振荡”。

其结果是,向压缩机主体102导入的油温在短时间内反复变化,因此不仅压缩机的性能不稳定,而且由于因油温变动而产生的反复应力还可能导致热交换器破损。

另外,在从压缩机排出的压缩气体的圧力变高的情况下,从排出口排出的压缩气体的温度急剧上升,伴随于此,循环路内的润滑油的温度也急剧上升。此时,如果相对于润滑油的温度上升,关闭旁通流路107并且使冷却流路106完全打开,进行经由冷却流路106的润滑油的循环的旁通阀110的工作来不及,而产生向压缩机供给的润滑油的温度超过目标温度的所谓“过冲(over-shoot)”,则从排出口排出的压缩气体的温度成为高温状态,有可能产生压缩机异常停止、烧结等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前面揭示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旁通阀110中,在即便处于阀芯124落座于第2阀座118的状态下也能够使润滑油的一部分经由连通路131向第2副室114泄漏这一点上是优异的,但是,为了这样使润滑油的一部分泄漏,采用了使阀体111向与主室相反侧大幅扩张的构成,因此,旁通阀110大型化,并且由于因零件数量的增加而导致结构的复杂化,从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加。

而且,由于通过活塞132的前端对设置于贯通孔119的侧壁的单一的连通路131的入口131a的开度进行调整从而进行泄漏量的调整,因此,泄漏量的调整幅度小,并且还难以进行微调整。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针对在油冷式螺杆压缩机的润滑油的循环路设置的旁通阀进行了说明,但是,这样的旁通阀,除了设置于油冷式螺杆压缩机中的润滑油的循环路之外,还广泛地设置于例如如发动机的冷却液的循环路那样,具备从工作设备开始工作到工作设备暖机为止不使润滑油、制冷剂等导入到油冷却器、散热器等热交换器而使润滑油、制冷剂等旁通并循环的旁通流路的循环路,并且前述的振荡的产生是在使用于上述流体的循环路的旁通阀中都可能产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旁通阀,该旁通阀具有比较简单的结构且能够避免振荡的产生,并且,容易进行调整作业等。

以下,将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与在用于实施发明的中使用的符号一同记载。该符号用于明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与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的记载的对应,当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解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旁通阀10设置于使来自工作设备主体2的流体经由具备热交换器的冷却流路6以及/或者与该冷却流路6并列连接的旁通流路7循环导入到所述工作设备主体2的流体的循环路1的、所述冷却流路6与所述旁通流路7的连结点,

旁通阀10在阀体11内具备与所述冷却流路6连通的第1副室13、与所述旁通流路7连通的第2副室14、以及与所述第1副室13和所述第2副室14连通的主室12,并且具备节温器20,该节温器20根据所述主室12内的流体温度,使所述主室12与所述第1副室13之间的流路面积(阀芯24的一端缘24a与第1阀座25之间的间隔δ1)以及所述主室12与所述第2副室14之间的流路面积(阀芯24的另一端缘24b与第2阀座18之间的间隔δ2)变化,对在所述冷却流路6与所述旁通流路7中流动的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

所述旁通阀10的特征在于,

与所述主室12邻接地设置所述第1副室13,在所述主室12与所述第1副室13之间的分隔壁设置有使所述主室12与所述第1副室13之间始终连通的泄漏流路30。

也可以为,在上述构成的旁通阀10中,在所述节温器20设置有从感应体21的一端侧向外周方向突出设置的凸缘部22b,

在所述阀体11内将所述主室12与所述第1副室13连通的第1连通口15的所述主室12侧的开口缘设置有卡止所述凸缘部22b的台阶部40,

在所述凸缘部22b的卡止位置的外周侧的所述台阶部40形成有所述泄漏流路30。

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将所述主室12与所述第1副室13之间连通的1个或多个加工孔31形成所述泄漏流路30。

或者,可以代替所述加工孔31,转而通过在所述第1连通口15的开口缘形成的1个或多个切口32形成所述泄漏流路30。

进而,也可以为,在如前述那样在第1连通口15的外周侧设置泄漏流路30的情况下,通过在内部形成有所述主室12的主室侧阀体11a、在内部形成有所述第1副室13和所述第2副室14的副室侧阀体11b、以及夹持在所述主室侧阀体11a与所述副室侧阀体11b之间而划定所述主室12与所述第1副室13之间的边界的板11c形成所述阀体11,

将设置于所述板11c的中央的开口设为所述第1连通口15,并且,将该板11c的所述主室12侧的表面设为卡止所述节温器20的所述凸缘部22b的所述台阶部40。

进而,也可以为,在所述节温器20设置有根据所述主室12内的流体温度而进退移动的圆筒状的阀芯24,并且,

在所述阀体11内,在所述第1连通口15的所述第1副室13侧设置有第1阀座25和第2连通口16,在所述主室12内的温度小于所述节温器20的工作开始温度时,所述阀芯24的一端缘24a落座于所述第1阀座25,第2连通口16将所述第1副室13与所述第2副室14之间连通,并且内嵌所述阀芯24,

在所述阀芯24的所述一端缘24a落座于所述第1阀座25的状态下,所述主室12与所述第1副室13之间的连通被所述阀芯24切断,并且,所述主室12与所述第2副室14通过贯通所述第1副室13的所述阀芯24连通,并且,

通过贯通所述阀芯24的侧壁而设置出所述泄漏流路30。

另外,也可以为,本发明的旁通阀10设置于所述旁通流路7与所述冷却流路6的二次侧(下游侧)的连结点,将所述主室12与所述工作设备主体2的一次侧(供油口2b侧)连通。

或者,也可以为,本发明的旁通阀10设置于所述旁通流路7与所述冷却流路6的一次侧(上游侧)的连结点,并且将所述主室12与所述工作设备主体2的二次侧(排出口2a侧)连通。

通过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构成,本发明的旁通阀10能够得到以下的显著效果。

通过与所述主室12邻接地设置所述第1副室13,并且在所述主室12与所述第1副室13之间的分隔壁设置使所述主室与所述第1副室之间始终连通的泄漏流路30,在工作设备刚刚启动之后立即向热交换器4输送一定量的流体,预先接近旁通流路7内的流体的温度以免在热交换器4内滞留冷的流体,从而,即便节温器20工作而增大向热交换器4侧流动的流体的流量,也能够抑制循环的流体的温度降低,其结果是,能够避免产生阀芯24反复地相对于阀座(第1阀座25、第2阀座18)落座和分离的前述的振荡,能够使压缩机的性能稳定,并且能够避免热交换器的破损。

另外,由于热交换器内的冷的流体从旁通阀10内的泄漏流路30流动,因而,也能够应对针对刚刚启动压缩机之后在短时间内使压缩机高速运转的情况下产生的润滑油的温度急剧上升的冷却。由此,能够避免产生前述的过冲。

并且,通过在分隔壁设置加工孔31、切口32,能够容易地形成泄漏流路30,因此,与另行连接泄漏用的配管等的情况相比,结构简单,并且通过变更加工孔31、切口32的形成个数、形成尺寸,能够容易地调整泄漏流路30的流路面积。

通过在形成于阀体11的第1连通口15的周缘的台阶部40设置这样的泄漏流路30,从而,在加工阀体11时,能够通过使用通用的切削工具的机械加工等与第1连通口的加工等一同容易地形成泄漏流路30。

另外,通过形成的加工孔31、切口32的形成个数、尺寸,能够容易地调整泄漏流路30的流路面积,并且能够较大地得到流路面积的调整幅度,能够根据使用条件等的不同而容易地调整泄漏流路30。

在通过主室侧阀体11a、副室侧阀体11b、以及夹持在它们之间的板11c形成阀体11,并且将设置于该板11c的开口设为第1连通口15的构成中,不仅能够通过在该板11c设置加工孔31、切口32等而容易地形成泄漏流路30,而且通过预先准备成为泄漏流路30的加工孔31、切口32的形成个数、尺寸不同的多个板11c,仅匹配使用条件选择安装最佳的板11c便能够容易地进行流量调整。

这样的泄漏流路30的形成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位置,可以通过在节温器20的阀芯24设置贯通孔、切口而形成,在该构成中,完全不改变现有的旁通阀10的阀体11侧的设计而仅通过将安装的节温器20更换为在阀芯24形成有泄漏流路30的节温器,便能够得到可以避免振荡的产生、过冲的产生的旁通阀10。

另外,本发明的旁通阀10在设置于旁通流路7与冷却流路6的二次侧(下游侧)的连结点的情况、以及设置于旁通流路7与一次侧(上游侧)的连结点的情况下,均能够适当地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旁通阀的油冷式螺杆压缩机的润滑油的循环路的说明图(将旁通阀设置于旁通流路与冷却流路的二次侧的连结点的例子)。

图2是具备本发明的旁通阀的油冷式螺杆压缩机的润滑油的循环路的说明图(将旁通阀设置于旁通流路与冷却流路的一次侧的连结点的例子)。

图3是本发明的旁通阀的剖视图。

图4是省略了节温器的图3的iv-iv线剖视图(通过加工孔形成连通路的例子)。

图5是省略了节温器的图3的iv-iv线剖视图(通过切口形成连通路的例子)。

图6是节温器的动作和流体的流动的说明图,图6a表示流体温度小于节温器的工作开始温度的状态,图6b表示流体温度为工作开始温度以上且小于工作结束温度的状态,图6c表示流体温度为工作结束温度以上的状态。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旁通阀的剖视图。

图8是省略了节温器的图7的viii-viii线剖视图(通过加工孔形成连通路的例子)。

图9是本发明的又一旁通阀的剖视图。

图10是具备旁通阀的油冷式螺杆压缩机的润滑油的循环路的说明图(现有技术)。

图11是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的旁通阀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旁通阀(现有技术)的动作说明图,图12a表示流体温度小于节温器的工作开始温度的状态,图12b表示流体温度为工作结束温度以上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100:循环路(油冷式螺杆压缩机的循环油的);2、102:压缩机主体(工作设备主体);2a、102a:排出口;2b、102b:供油口;3、103:储存罐;4、104:油冷却器(热交换器);5、105:滤油器;6、106:冷却流路;7、107:旁通流路;10、110:旁通阀;11、111:阀体;11a:主室侧阀体;11b:副室侧阀体;11c:板;12、112:主室;12a:膨出部;13、113:第1副室;14、114:第2副室;15、115:第1连通口;16、116:第2连通口;17、117:密封件;18、118:第2阀座;20、120:节温器;21、121:感应体;22、122:安装基座;22a、122a:脚部;22b、122b:凸缘部;23、123:主轴;24、124:阀芯;24a、124a:一端缘(阀芯的);24b、124b:另一端缘(阀芯的);25、125:第1阀座;30:泄漏流路;31:加工孔;32:切口;40:台阶部;119:贯通孔;131:连通路;131a:入口(连通路的);132:活塞;δ1:间隔(阀芯与第1阀座之间的);δ2:间隔(阀芯与第2阀座之间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旁通阀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将本发明的旁通阀设置于油冷式螺杆压缩机的润滑油的循环路的构成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旁通阀的用途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广泛应用于以下情况,即:例如如发动机的冷却液的循环路等,在使来自由于工作而发热的工作设备主体的润滑油、制冷剂等流体经由油冷却器、散热器等热交换器冷却后,再次返回到工作设备主体的流体的循环路中,设置将所述热交换器旁通的旁通流路的情况。

在图1中表示将本发明的旁通阀10应用于油冷式螺杆压缩机的情况下的润滑油的循环路1的整体构成例。

在油冷式螺杆压缩机中具备:压缩机主体2,将吸入的被压缩气体与润滑油一起压缩并排出压缩气体与润滑油的气液混合流体,以便对压缩作用空间进行润滑、冷却及密封;储存罐3,导入从该压缩机主体2的排出口2a作为气液混合流体排出的压缩气体,并一次分离成压缩气体与润滑油,形成有经由对在所述储存罐3中从压缩气体分离出的润滑油进行冷却的油冷却器4、除去润滑油中的杂质的滤油器5而再次经由供油口2b导入到压缩机主体2的润滑油的循环路1,具备将前述的油冷却器4的一次侧与二次侧连通而使油冷却器4旁通的旁通流路7,并且,在该旁通流路7与具备油冷却器的冷却流路6的连结点设置有具备节温器20的旁通阀10,能够根据在该循环路1内循环的润滑油的温度来控制通过旁通流路7的润滑油量以及通过冷却流路6的润滑油量,在这一点上与参照图10说明的现有的油冷式螺杆压缩机中的润滑油的循环路100相同。

另外,在参照图10说明的现有的润滑油的循环路100中,对在旁通流路107与冷却流路106的一次侧(上游侧)的连结点设置旁通阀110的构成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在参照图1说明的润滑油的循环路1中,示出了在旁通流路7与冷却流路6的二次侧(下游侧)的连结点设置旁通阀10的构成,但是,在本发明的旁通阀10中,还能够如图2所示那样设置于旁通流路7与冷却流路6的一次侧(上游侧)的连结点来使用。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将本发明的旁通阀10如图1所示那样设置于旁通流路7与冷却流路6的二次侧(下游侧)的连结点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该设置于旁通流路7与冷却流路6的连结点的本发明的旁通阀在阀体11内分别形成有:主室12,经由滤油器5与压缩机主体2连通的供油口2b;第1副室13,与冷却流路6连通,被导入通过油冷却器4后的润滑油;以及第2副室14,与旁通流路7连通,被直接导入在储存罐3中回收的润滑油,并且,主室12与第1副室邻接地形成,并且经由第1连通口15在阀体11内连通,另外,第1副室13与第2副室14邻接地设置,并且经由第2连通口16在阀体11内连通。

该阀体11通过由螺栓等紧固件将在内部形成有主室12的大致圆筒状的主室侧阀体11a与在内部形成有第1副室13及第2副室14的副室侧阀体11b连结而构成。

在其中的副室侧阀体11b形成有与第1副室13连通的、成为前述的第1连通口15的开口,在该开口的形成位置,将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主室侧阀体11a的一端与所述副室侧阀体11b连结,从而使该开口形成为将主室12与第1副室13连通的前述的第1连通口15。

在该第1连通口15的主室12侧的周缘部分形成有具有比凸缘部22b的直径大的直径的锪孔,在该锪孔内形成有平坦的台阶部40,当安装主室侧阀体11a时,能够在该台阶部40与主室侧阀体11a的端面之间夹持凸缘部22b而将节温器20固定于阀体11内的规定的位置。

并且,在位于该凸缘部22b的外周的所述台阶部40,作为泄漏流路30而设置有将主室12与第1副室13之间连通的1个或多个(在图4的例子中为9个)加工孔31,并且,通过在该泄漏流路30的形成位置设置使主室12的内壁向外扩张至台阶部40的外周位置的膨出部12a,从而使泄漏流路30在主室12内开放。

这样,通过由加工孔31形成泄漏流路30,能够通过对所形成的加工孔31的个数、尺寸的调整而容易地调整泄漏流路30整体的流路面积。

另外,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以由加工孔31形成泄漏流路3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代替该构成,如图5所示那样将成为前述的第1连通口15的开口的周缘部沿外周方向切去而形成切口32,由该切口32形成泄漏流路30。

在该情况下,能够根据所形成的切口32的长度、形成个数,调整泄漏流路30的流路面积。

如图3所示,将主室12与第1副室13连通的前述的第1连通口15和将第1副室13与第2副室14连通的前述的第2连通口16均形成为中心配置在同一轴线上。

另外,在第2副室14设置有从第2副室14的内壁面朝向第2连通口16呈圆筒状突出的第2阀座18,构成为设置于后述的节温器20的阀芯24的另一端缘24b能够落座于该第2阀座18。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阀体11内设置有节温器20,该节温器20根据主室12内的润滑油的温度,使主室12与第1副室13之间以及主室12与第2副室14之间的流路面积变化,对在旁通流路7和冷却流路6中流动的润滑油的流量进行控制。

该节温器20具备:感应体(pellet)21,封入有通过蜡等的热而膨胀的热膨胀材料;安装基座22,具有从所述感应体21的一端向外周方向突出设置的多个脚部22a、和将该脚部22a的前端间连结的环状的凸缘部22b;主轴23,从所述感应体21的所述一端向感应体21外突出设置,通过所述热膨胀材料的膨胀而被从感应体21推出,并且通过所述热膨胀材料的收缩而被拉入到感应体21内;圆筒状的阀芯24,安装于所述主轴23。

该节温器20为了将前述的感应体21配置在主室内,而将设置于安装基座22的凸缘部22b卡止于在第1连通口15的主室12侧的开口缘形成的台阶部40,将阀芯24隔着密封件17嵌合在第2连通口16内。

节温器20的阀芯24构成为:在主轴23被拉入感应体21内的状态下,阀芯24的一端缘24a落座于在凸缘部22b背面形成的第1阀座25,并且,若主轴23被从感应体21推出,则阀芯24的一端缘24a从第1阀座25分离,并且,在主轴23被从感应体21最大限度推出的状态下,阀芯24的另一端缘24b落座于设置在第2副室14内的第2阀座18。

因而,如图6a所示,在润滑油的温度低,主轴23被最大限度拉入感应体21内,阀芯的另一端缘24b从第2阀座18分离,并且阀芯24的一端缘24a落座于第1阀座25的状态下,从储存罐3导入到旁通流路7的润滑油经由第2阀座18与阀芯24的另一端缘24b之间的间隔δ2通过阀芯24内的空间,通过设置于安装基座22的脚部22a间的间隔而到达主室12,被导入到压缩机主体2侧。

另一方面,从储存罐3与具备油冷却器4的冷却流路6连通的第2副室14内的润滑油无法在第1阀座25与阀芯24的一端缘24a之间通过,仅以能够通过前述的泄漏流路30的量导入主室12侧。

这样,来自储存罐3的润滑油的大部分经由旁通流路7返回到压缩机主体2,通过油冷却器4的润滑油很少,因此,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使润滑油的温度上升,另一方面,由于也经由泄漏流路30向油冷却器4导入一定量的润滑油,因此能够避免在油冷却器4内滞留冷的润滑油。

另外,如图6b所示,若润滑油的温度上升至节温器20的工作开始温度以上而主轴23被从感应体21内推出,则阀芯24的另一端缘24b接近第2阀座18,第2阀座18与阀芯24的另一端缘24b之间的间隔δ2变窄,并且阀芯24的一端缘24a从第1阀座25分离。

由此,从储存罐3向旁通流路7导入的润滑油量减少,并且第1副室13的润滑油经由阀芯24的一端缘24a与第1阀座25之间的间隔δ1导入到主室12,从而,从储存罐3向具备油冷却器4的冷却流路6侧导入的润滑油量增加。

当该节温器20开始工作时,由于在油冷却器4内未滞留有冷的润滑油,因此即便通过油冷却器4的润滑油量增加,也能够抑制向主室12内导入的润滑油的温度降低,能够抑制振荡的产生。

然后,如图6c所示,当润滑油的温度上升至节温器20的动作结束温度以上而成为主轴23从感应体21被最大限度推出的状态时,阀芯24的另一端缘24b落座于第2阀座18,从而来自储存罐3的润滑油并不向旁通流路7导入,并且阀芯24的一端缘24a从第1阀座25完全分离,来自储存罐3的润滑油全部经由冷却流路6被导入到第1副室13,经由第1阀座25与阀芯24的一端缘24a之间的间隔δ1以及泄漏流路30导入到主室12侧,之后,经由滤油器5导入到压缩机主体2的供油口2b。

以上,在参照图3~图6说明的本发明的旁通阀10中,对通过在副室侧阀体11b直接形成加工孔31或切口32而形成前述的泄漏流路30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代替该构成转而如图7及图8所示那样构成为:在前述的副室侧阀体11b与主室侧阀体11a之间夹持在中央形成有开口的板11c,将在该板11c形成的开口设为将第1副室13与主室12之间连通的前述的第1连通口15,并且在该第1连通口15的外周位置如图8所示那样形成加工孔31,形成泄漏流路30。

另外,在图7及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对由加工孔31形成泄漏流路3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可以代替该构成而形成为:将第1连通口15的周缘部沿外周方向切去而形成切口,通过该切口形成泄漏流路。

如参照图3~图6说明的那样,在副室侧阀体11b直接加工而形成泄漏流路30的构成中,一旦形成泄漏流路30,则虽然能够通过加工孔31、切口32的形成个数的增加等而事后进行泄漏流路30的流路面积的扩张,但是,若要减小流路面积则需要进行将已经形成的加工孔31、切口32的一部分堵塞的繁杂的作业。

与此相对,在如图7及图8所示那样在夹持在副室侧阀体11b与主室侧阀体11a之间的板11c形成有泄漏流路30的构成中,通过预先准备作为泄漏流路30的加工孔31、切口32的形成个数不同的多个板11c,能够通过更换板11c而容易地变更泄漏流路30的流路面积。

进而,在参照图3~图8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对在将主室12与第1副室13连通的第1连通口15的外周部分设置泄漏流路30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这样的泄漏流路30可以设置于将主室12与第1副室13分隔的其他壁面,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节温器20的阀芯24的侧壁贯通的加工孔形成这样的泄漏流路30。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示出了将泄漏流路30设为加工孔的例子,但是,虽然省略了图示,可以代替该构成而形成为:例如在阀芯24的一端缘24a形成切口,通过该切口形成泄漏流路30。

这样,通过不在阀体11而在节温器20侧设置泄漏流路30,无需变更阀体11侧的设计而通过仅更换组入于内部的节温器20便能够得到能避免振荡的产生的旁通阀1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