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油滤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2255发布日期:2020-06-30 20:5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投油滤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造船领域的蝶阀液控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投油滤清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投油除气装置工作效率低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投油滤清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投油滤清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投油滤清装置用于对一液压单元进行投油除气;所述投油滤清装置包括:

介质源;

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基于电动的液压泵,所述液压泵连通所述介质源;

双联过滤单元,所述双联过滤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动力单元;所述双联过滤单元包括串联或并联的粗过滤部件和精过滤部件,所述粗过滤部件和所述精过滤部件均设于所述双联过滤单元的输入端和双过滤单元的输出端之间;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换向阀,所述双过滤单元的输出端经所述换向阀连接所述液压单元。

本方案通过基于电动的液压泵及液压泵上游的介质源、液压泵下游的控制单元等实现了对液压单元自动投油除气,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投油效率;同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双联过滤单元实现对介质的过滤,从而使得进入液压单元的介质更加清洁。

优选地,所述液压单元包括油柜,所述换向阀连通所述油柜,所述油柜可直接对液压单元的其他部分进行投油,并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投油滤清装置进行补油。

优选地,所述油柜为所述液压单元的首端,所述液压单元的尾端连通所述油柜或/和连通所述介质源。

根据不同工况的需要,液压单元可自身形成循环,也可与投油滤清装置形成一个循环,或者液压单元的尾端同时连通油柜和介质源。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油柜中的液位传感器、芯片及指示灯;所述液位传感器检测所述油柜中的油量;所述芯片与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指示灯以及所述液压泵均电连接。

投油滤清装置通过芯片、液位传感器以及指示灯进一步提升了自动化程度,为进一步节省人力奠定基础。

优选地,所述精过滤部件包括桶状滤芯、滤袋以及磁性件;所述滤袋绕所述桶状滤芯的侧壁设置,所述磁性件内置于所述滤袋的底部。

本方案的滤袋和桶状滤芯可形成两级过滤,以提升过滤效果,或者仅采用滤袋过滤,而桶状滤芯用以固定滤袋,并对滤袋的具体位置进行约束,防止其在过滤过程中受系统压力的变化而过度摆动。本方案通过磁性件吸收介质中的金属颗粒,从而有效防止金属颗粒卡在液压单元的硬件设备中,解决了因金属颗粒导致的设备损坏。

优选地,所述滤袋的开口固接于所述桶状滤芯的开口上,所述滤袋的主体部分内置于所述桶状滤芯中。

本方案中,滤袋的主体部分用于对介质进行过滤,桶状滤芯的侧壁将滤袋的主体部分约束在固定的空间内,防止其在过滤过程中受系统压力的变化而过度摆动。

优选地,所述滤袋的可捕集粒径大于5微米。

优选地,所述粗过滤部件和所述精过滤部件并联,所述双联过滤单元还包括控制阀,所述动力单元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粗过滤部件接通或/和所述精过滤部件接通。

本方案通过控制阀实现动力单元与粗过滤部件接通,或者与精过滤部件接通,或者同时与精过滤部件和粗过滤部件接通,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工况。

优选地,所述双联过滤单元采用所述双联过滤器,因此上述的精过滤部件可在现有的双联过滤单元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得到。

优选地,所述换向阀还接通所述介质源。

当投油滤清装置本身需要对介质进行滤清时,换向阀同时接通双联过滤单元的输出端和介质源,以使得投油滤清装置自身形成循环,对介质进行滤清。

优选地,所述动力单元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液压泵的输入端和所述液压泵的输出端;所述安全阀的安全释放值高于所述投油滤清装置的系统工作压力10%-20%,防止投油滤清装置的管路及硬件设备堵塞而产生背压过高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动力单元还包括吸入真空表和排出压力表,所述吸入真空表连通所述液压泵的输入端,所述排出压力表连通所述液压泵的输出端。

本方案通过吸入真空表和排出压力表可实时监测液压泵的运转状态和投油情况。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投油滤清装置的投油除气效率更高、节省了人力、投油更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精过滤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动力单元10

液压泵11

安全阀12

吸入真空表13

排出压力表14

双联过滤单元20

粗过滤部件21

经过滤部件22

桶状滤芯221

滤袋222

磁性件223

控制单元30

换向阀31

进/出口311

控制柜32

介质源40

液压单元50

油柜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下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投油滤清装置,该投油滤清装置用于对一液压单元50进行投油除气;投油滤清装置包括介质源40、动力单元10、双联过滤单元20以及控制单元30;其中,动力单元10包括基于电动的液压泵11,该液压泵11连通介质源40;双联过滤单元20的输入端连通动力单元10;双联过滤单元20包括串联或并联的粗过滤部件21和精过滤部件,粗过滤部件21和精过滤部件均设于双联过滤单元20的输入端和双过滤单元的输出端之间;控制单元30包括换向阀31,双过滤单元的输出端经换向阀31连接液压单元50。

具体的,液压单元50可为船上的基于蝶阀的液控系统,也可为用于其他场所的、具有投油除气需求的液控系统。投油滤清装置用以对液压单元50进行投油除气。

介质源40可理解为包括有介质及容置该介质的设备的集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介质优选液压油;容置介质的设备可以为一固定的箱体,也可以为若干桶体,当其为若干桶体时,动力单元10首先连通其中一个桶体,当该桶体内的介质用尽后,再将动力单元10连接到另一个桶体中。

液压泵11采用电动形式,例如齿轮泵,其排量可为300升每小时。液压泵11的输入端通过油管连通介质源40,以对液压单元50泵入介质。

双联过滤单元20用以对通入液压单元50的介质进行过滤。双联过滤单元20的输入端连接液压泵11的输出端,双联过滤单元20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30的输入端。粗过滤部件21和精过滤部件均处于双联过滤单元20的输入端和双联过滤单元20的输出端之间。粗过滤部件21与精过滤部件串联时,可对介质依次进行粗过滤和精过滤,以提升过滤效果。粗过滤部件21与精过滤部件并联时,可选择性地对介质进行粗过滤或者精过滤,以适应对介质精度的不同需求。

控制单元30用以实现对投油滤清装置其他零部件的液控,或者同时实现对投油滤清装置的其他零部件的液控和电控。换向阀31至少具有两个进/出口311,一个进/出口连通液压泵11的输出端,一个进/出口连通液压单元50。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基于电动的液压泵11及液压泵11上游的介质源40、液压泵11下游的控制单元30等实现了对液压单元50自动投油除气,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投油效率;同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双联过滤单元20实现对介质的过滤,从而使得进入液压单元50的介质更加清洁。

请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地,液压单元50包括油柜51,换向阀31连通油柜51。

具体地,液压单元50自身带有油柜51,该油柜51可直接对液压单元50的其他部分进行投油,并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投油滤清装置进行补油。

请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地,油柜51为液压单元50的首端,液压单元50的尾端连通油柜51或/和连通介质源40。

具体地,在一个方案中,液压单元50可自身形成循环,即液压单元50的尾端连通油柜51,因此,当液压系统完成投油时,液压单元50自身形成一个循环系统,本发明实施例的投油滤清装置即可停止补油。

在另一个方案中,液压单元50也可与本发明实施例的投油滤清装置形成一个循环,即,液压单元50的尾端连通介质源40。当液压系统完成投油除气时,液压单元50的油回流入介质源40,则液压单元50和投油滤清装置之间可形成一个过滤系统,对液压油进行反复过滤,从而清除液压单元50在前期的吹扫或校管工艺中产生和滞留在管内的灰尘、金属粉末等杂质,进而解决了经由该些杂质对液压单元50的硬件设备造成的损害。

在又一个方案中,液压单元50的尾端也可同时连通油柜51和介质源40,在此基础上可通过设置液压阀来控制液压单元50连通油柜51的油路和连通介质源40的油路的通断,以实现液压单元50需要补油或需要对自身的液压油进行过滤的时候接通介质源40、液压单元50需要其内部构成循环进行工作时接通油柜51的效果。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30还包括设于油柜51中的液位传感器、芯片以及指示灯其中,液位传感器检测油柜51中的油量,芯片与液位传感器、指示灯以及液压泵11均电连接。

具体地,液位传感器可固定在油柜51的内壁,液位传感器检测值能够传输给芯片,液位传感器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芯片的程序中预存有报警值,当液位传感器的检测值低于报警值时,芯片可控制部分指示灯进行报警,以提醒操作人员向油柜51进行补油,或者芯片报警后投油滤清装置对液压单元50自动补油。芯片中还可以预存有投油值,当液位传感器的检测值达到投油值时,另一部分指示灯亮,以提醒操作人员液压单元50的补油可结束,此时液压单元50可通过自身的油柜51进行投油,同时,投油滤清装置的换向阀31接通介质源40进行自身循环。芯片与液压泵11电连接用以控制液压泵11的启停。

另外,芯片和指示灯可集中地安装在控制柜32中。

请继续参阅图2,进一步地,精过滤部件包括桶状滤芯221、滤袋222以及磁性件223;其中,滤袋222绕桶状滤芯221的侧壁设置,磁性件223内置于滤袋222的底部。

具体地,桶状滤芯221为桶状,其上端开口、下端封闭、侧壁上具有虑孔;桶状滤芯221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故该处不对其详述。

滤袋222内置于桶状滤芯221的侧壁,或者外置于桶状滤芯221的侧壁。滤袋222和桶状滤芯221可形成两级过滤,以提升过滤效果,当然,也可仅采用滤袋222过滤,而桶状滤芯221用以固定滤袋222,并对滤袋222的具体位置进行约束,防止其在过滤过程中受系统压力的变化而过度摆动。另外,滤袋222的主体部分优选pp(聚丙烯)材质,领环优选不锈钢环;滤袋222的可捕集粒径优选大于5微米,以提高过滤精度。

磁性件223直接放置在滤袋222底部,可选用圆形磁铁。在过滤过程中,通过磁性件223进一步吸收介质中的金属颗粒,从而有效防止金属颗粒卡在液压单元50的硬件设备中,解决了因金属颗粒导致的设备损坏。

进一步地,滤袋222的开口固接于桶状滤芯221的开口上,滤袋222的主体部分内置于桶状滤芯221中。

具体地,滤袋222的开口处的领环固定在桶状滤芯221上,两者可卡接,也可通过束带、金属丝等零件固定在一起。滤袋222的主体部分用于对介质进行过滤,桶状滤芯221的侧壁将滤袋222的主体部分约束在固定的空间内,防止其在过滤过程中受系统压力的变化而过度摆动。

请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地,粗过滤部件21和精过滤部件并联设置,双联过滤单员还包括控制阀,动力单元10通过控制阀与粗过滤部件21接通或/和精过滤部件接通。

具体地,控制阀可采用一个或者多个,控制阀用以控制粗过滤部件21和精过滤部件的通断。虽然粗过滤部件21和精过滤部件为并联,但并不排除两者同时工作的工况,以适应实际应用中的不同需求。

进一步的,双联过滤单元20采用双联过滤器。双联过滤器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且,可选用精滤部分具有桶状滤芯221的双联过滤器,上述的精过滤部件可为基于该双联过滤器的改进,即,在该双联过滤器的桶状滤芯221上加装滤袋222和磁性件223。

请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换向阀31还接通介质源40。

具体地,换向阀31为三通阀,具有三个进/出口311,分别连接双联过滤单元20的输出端、液压单元50的油柜51以及介质源40。当液压单元50需要补油时,换向阀31同时接通双联过滤单元20的输出端和液压单元50的油柜51;当投油滤清装置本身需要对介质进行滤清时,换向阀31同时接通双联过滤单元20的输出端和介质源40,以使得投油滤清装置自身形成循环,对介质进行滤清。

请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地,动力单元10还包括安全阀12,安全阀12的两端分别连接液压泵11的输入端和液压泵11的输出端,安全阀12的安全释放值高于投油滤清装置的系统工作压力10%-20%。

具体地,安全阀12的安全释放值高于投油滤清装置的系统工作压力,以防止投油滤清装置的管路及硬件设备堵塞而产生背压过高的问题。比如,当系统工作压力为0.25mpa时,安全阀12的释放值可设定为0.3mpa。

请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地,动力单元10还包括吸入真空表13和排出压力表14,其中,吸入真空表13连通液压泵11输入端,排出压力表14连通液压泵11的输出端,通过吸入真空表13和排出压力表14可实时监测液压泵11的运转状态和投油情况。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