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及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9882发布日期:2020-07-10 17:57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及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及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生活要求的提高,无叶风扇由于其具有风量大,出风柔和的优点,逐渐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得到使用。

目前,市场上的无叶风扇,从风扇喷嘴吹出的风直风,长时间直吹会存在风感不佳,不柔和的现象。同时不具备净化模式,不能有效过滤空气杂质,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及无叶风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叶风扇长时间直吹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包括:

风道组件,与所述无叶风扇的基座组件配合,具有供所述基座组件产生的风通过的风道;以及

扫风组件,包括在所述风道组件的风道中可转动设置的若干导风叶片,以及与所述导风叶片配合,用于驱动所述若干导风叶片转动的驱动架;

其中,所述驱动架可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往复摆动,以调整所述导风叶片在所述风道中转动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为安装在所述风道组件上的调节电机,所述无叶风扇还包括在所述驱动架上设置的曲柄,所述调节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曲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无叶风扇喷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风叶片与所述风道组件之间的转动扣结构,所述导风叶片通过所述转动扣结构与所述风道组件转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扣结构包括在所述导风叶片上设置的第一卡扣,以及在所述风道组件上设置的第一卡槽,所述导风叶片通过相互配合的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一卡槽实现在所述风道中的可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叶片与所述驱动架铰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前风道和后风道,所述风道由所述前风道和所述后风道围成。

进一步地,所述前风道和所述后风道之间焊接装配,并通过设置在所述前风道上的第一螺钉孔和设置在所述后风道上的第一螺钉柱紧固。

进一步地,所述无叶风扇还包括在所述风道组件外侧设置的装饰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装饰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内装饰件和外装饰件,所述前风道中的第二卡扣与所述内装饰件中的第二卡槽相扣合,所述外装饰件的第三卡扣扣合到所述前风道的第三卡槽上。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无叶风扇,包括无叶风扇喷嘴组件以及对所述无叶风扇喷嘴组件进行供风的基座组件,所述无叶风扇喷嘴组件为如上所述的无叶风扇喷嘴组件。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及无叶风扇中,无叶风扇在实现供风的同时,通过在风道组件风道中设置可转动的导风叶片,导风叶片可对风道中的风向进行引导,进而实现风向的变化,实现出风角度的调整,提升了用户体验。

2.本发明提供的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及无叶风扇中,动力装置为安装在风道组件上的调节电机,无叶风扇还包括在驱动架上设置的曲柄,调节电机的电机轴与曲柄连接,在调节电机的带动下,曲柄转动,进而带动驱动架上下移动,带动与驱动架配合的导风叶片的转动,实现无叶风扇吹风角度的调整,整个结构简单可靠。

3.本发明提供的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及无叶风扇中,无叶风扇还包括设置在基座组件和风道组件之间的底盖组件。无叶风叶还包括在底盖组件上设置的pm2.5传感器,进而无叶风扇还能够实现pm2.5的检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无叶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无叶风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无叶风扇中扫风组件与风道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无叶风扇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无叶风扇中装饰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无叶风扇中基座组件与底盖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1、扫风组件;11、第一卡扣;12、曲柄;13、驱动架;14、导风叶片;

2、后风道;21、第一卡槽;22、调节电机;23、第一螺钉柱;

3、前风道;31、第一螺钉孔;32、第二卡扣;33、第二螺钉孔;34、第三卡槽;

4、内装饰件;41、第二卡槽;42、第二螺钉柱;

5、外装饰件;51、第三卡扣;

6、底盖组件;61、第四卡扣;62、pm2.5传感器;63、负离子发射器;64、显示板;65、第三螺钉柱;

7、基座组件;71、第三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包括:风道组件,与基座组件7配合,具有供基座组件7产生的风通过的风道;以及扫风组件1,包括在风道组件的风道中可转动设置的若干导风叶片14,以及与导风叶片14配合,用于驱动若干导风叶片14转动的驱动架13;其中,驱动架13可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往复摆动,以调整导风叶片14在风道中转动的角度,进而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无叶风扇,无叶风扇在实现供风的同时,通过在风道组件风道中设置可转动的导风叶片14,导风叶片14可对风道中的风向进行引导,进而实现风向的变化,实现出风角度的调整,提升了用户体验。

具体导风叶片14在上下方向上可转动,进而实现无叶风扇的上下扫风,由于拥有多种出风模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对风向进行调整,满足多种场合的使用。

具体本实施例中的动力装置为安装在风道组件上的调节电机22,无叶风扇还包括在驱动架13上设置的曲柄12,调节电机22的电机轴与曲柄12连接,在调节电机22的带动下,曲柄12转动,进而带动驱动架13上下移动,带动与驱动架13配合的导风叶片14的转动,实现无叶风扇吹风角度的调整,整个结构简单可靠。

本实施例中的无叶风扇喷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导风叶片14与风道组件之间的转动扣结构,导风叶片14通过转动扣结构与风道组件转动配合,具体本实施例中的导风叶片14上设置有第一卡扣11,风道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槽21,导风叶片14通过相互配合的第一卡扣11和第一卡槽21实现在风道中的可转动,而在驱动架13的驱动下,实现角度的调整。具体本实施例中的导风叶片14与驱动架13铰接配合。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包括前风道3和后风道2,风道由前风道3和后风道2围成。前风道3和后风道2之间焊接装配,并通过设置在前风道3上的第一螺钉孔31和设置在后风道2上的第一螺钉柱23紧固,进而给风道组件的安装和设计带来便利。

本实施例中的无叶风扇喷嘴组件还包括在风道组件外侧设置的装饰组件,装饰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内装饰件4和外装饰件5,前风道3中的第二卡扣32与内装饰件4中的第二卡槽41相扣合,外装饰件5的第三卡扣51扣合到前风道3的第三卡槽34上。前风道3的第二螺钉孔33与内装饰件4中的第二螺钉柱42配合。进而本实施例中的无叶风扇的美观性更佳,同时完成安装的无叶风扇可靠性更佳。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叶风扇,包括无叶风扇喷嘴组件以及对无叶风扇喷嘴组件进行供风的基座组件7,无叶风扇喷嘴组件为如上所述的无叶风扇喷嘴组件,进而上述无叶风扇喷嘴组件所具有的优点,本实施例中的无叶风扇喷嘴组件也应具有,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无叶风扇还包括设置在基座组件7和风道组件之间的底盖组件6。无叶风叶还包括在底盖组件6上设置的pm2.5传感器62,进而无叶风扇还能够实现pm2.5的检测。底盖组件6上还设置有负离子发射器63、和显示板64。底盖组件6通过第四卡扣61装配到外装饰件5上,实现机头组件的完全安装固定,最后把基座组件77里的第三螺钉孔71装配到底盖组件6里的第三螺钉柱65,实现整机的完全固定。

在使用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操作遥控器选择出风模式,当选择普通的上下扫风模式时,扫风组件1会通过与设定程序摆到一定的角度,例如该出风角度能满足人体在2m的距离下,从头部到身体都能感受到柔和的风量,提高舒适性。当用户开启净化模式时,扫风组件1会打到最上面的60°角度,风会往上吹,并不会直吹人体,并且此时风量会比普通直吹的时候增大约10m3/h,从而增大空气净化值,加速空气循环,得到更为高效的净化能效,约5m3/w·h。当用户选择睡眠模式时,扫风组件1会缓慢运动,并且风量会在人体入睡后设定的时间后降低风量,从而提高了人体在睡眠过程中的舒适性,不会因为人体在深层睡眠后仍然感受较大的风量而导致感冒发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