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液系统及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3472发布日期:2020-09-29 18:00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液系统及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液系统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液压系统中,大多采用齿轮泵为储能器进行充液,蓄能器的设定压力由先导溢流阀调定,当蓄能器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先导溢流阀打开,齿轮泵的出油直接回油箱卸荷,或进入其他执行结构。但是现有的充液阀块只能应用在带有齿轮泵的液压系统,而无法直接应用在负载敏感系统中。

因此,亟需一种充液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液系统及工程机械,能够应用在负载敏感系统和齿轮泵液压系统中,且结构较为简单。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充液系统,包括:

工作泵,其与负载的工作阀连通以为所述负载提供油液;

储能器,其用于储存油液并为制动或先导控制提供油液;

充液阀块,其包括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工作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同时与所述储能器的进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第二进油口连通;

所述充液阀块的先导油口与储液器的出液口连通,能够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出油口连通且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出油口连通,或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出油口断开且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出油口断开;

梭阀;

当所述工作泵为负载敏感泵时,所述梭阀的两个进油口分别与所述工作阀的反馈油口和所述第二出油口连通,所述梭阀的出油口与所述工作泵的反馈油口连通;

当所述工作泵为齿轮泵时,所述梭阀与所述第二出油口断开。

作为上述充液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进油口能够通过第一节流阀与第一出油口连通。

作为上述充液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进油口能够通过第二节流阀与所述第二出油口连通。

作为上述充液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出油口通过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储能器连通。

作为上述充液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节流阀通过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二出油口连通。

作为上述充液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液阀块上设置有复位弹簧。

作为上述充液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液阀块的先导油口和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充液阀块同一侧,所述复位弹簧为拉簧。

作为上述充液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液阀块的先导油口和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充液阀块的两侧,所述复位弹簧为压簧。

作为上述充液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能器通过溢流阀与油箱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充液系统。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提供的充液系统,由于梭阀能够在不同类型泵使用时,选择性地与第二出油口连通或断开,因此,工作泵不论是负载敏感泵还是齿轮泵,均可采用本发明中提供的充液系统对储能器进行充液,从而提高了该充液系统的通用性。无需单独为不同类型泵设计不同充液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工作泵;2、储能器;3、充液阀块;31、第一进油口;32、第二进油口;33、第一出油口;34、第二出油口;35、复位弹簧;4、梭阀;5、第一节流阀;6、第二节流阀;7、第一单向阀;8、第二单向阀;9、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充液系统,该充液系统应用范围广,可适用于负载敏感泵和齿轮泵对储能器2的充液。该充液系统包括:工作泵1、储能器2、充液阀块3和梭阀4。其中,工作泵1与负载的工作阀连通以为负载提供油液,储能器2用于储存油液并为制动或先导控制提供油液;充液阀块3包括第一进油口31、第二进油口32、第一出油口33和第二出油口34,第一进油口31与工作泵1的出油口连通,第一出油口33同时与储能器2的进出油口、第一执行器的进油口连通,第一出油口33与第二进油口32连通;充液阀块3的先导油口与储液器2的出油口连通,能够选择性地使第一进油口31与第一出油口33连通且第二进油口32与第二出油口34连通,或第一进油口31能够与第一出油口33断开且第二进油口32与第二出油口34断开;当工作泵1为负载敏感泵时,梭阀4的两个进油口分别与工作阀的反馈油口和第二出油口34连通,梭阀4的出油口与工作泵1的反馈油口连通;当工作泵1为齿轮泵时,梭阀4与第二出油口34连通或断开。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充液系统,由于梭阀4能够在不同类型泵使用时,选择性地与第二出油口34连通或断开,因此,工作泵1不论是负载敏感泵还是齿轮泵,均可采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充液系统对储能器2进行充液,从而提高了该充液系统的通用性。无需单独为不同类型泵设计不同充液系统。

可选地,为了保证油液的压力稳定,防止进入储能器2的油液压力过大,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油口31能够通过第一节流阀5与第一出油口33连通。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油口32能够通过第二节流阀6与第二出油口34连通,以起到节流减压的作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油口33通过第一单向阀7与储能器2连通。第一单向阀7能够防止储能器2中的油液流入充液阀块3内,保证储能器2中油液被有效的利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二节流阀6通过第二单向阀8与第二出油口34连通。第二单向阀8能够将防止第二出油口34油液回流。

为了能够使阀芯复位,本实施例中充液阀块3上还设置有复位弹簧35,可选地,复位弹簧35为拉簧时,充液阀块3的先导油口和复位弹簧35位于充液阀块3的同一侧。复位弹簧35为压簧时,充液阀块3的先导油口和复位弹簧35位于充液阀块3的两侧。

为了防止蓄能器的油压过高,上述蓄能器还能够通过溢流阀与液压油箱9连通,溢流阀的开启压力为蓄能器的最大工作压力。

以工作泵1为负载敏感泵为例,对该充液系统工作状态进行描述。

负载敏感泵由动力源驱动,当发动机或电机启动后,如负载和制动或先导控制(即执行元件)没有动作,负载敏感泵处于小排量待机压力状态,压力油经第一进油口31进入充液阀块3,此时阀芯处于左位,压力油经第一节流阀5到达第一单向阀7,同时压力油通过第二节流阀6和第二单向阀8,经过第二出油口34(即ls1油口)达到梭阀4,因ls2暂无压力,来源于第二出油口34的压力油作为ls信号反馈给负载敏感泵,使泵的排量增大。压力油通过第一单向阀7进入蓄能器2,为蓄能器2充液。

蓄能器2的设定压力由阀芯左侧的复位弹簧35调定,蓄能器2充液完成后,压力油进入阀芯右侧,向左推动阀芯,此时阀芯工作在右位,充液结束。第一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34(即ls1油口)处于封闭状态,负载敏感泵的排量和压力降低至待机状态。

蓄能器2通过psp口为制动或先导控制提供油源,当蓄能器2内部压力降低到复位弹簧35设定值时,充液阀块3左位工作,进行充液,如此反复工作,使蓄能器2的压力维持在一定范围,确保为系统提供充足的油源。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包括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充液系统。该充液系统使用不同工作泵1,且结构简单。

此外,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