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风机和具有其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2.风机利用电动机使叶轮旋转,创造出空气的流通。从风机的吸入口流入的空气利用叶轮进行升压和增速,并在静止流路减速,由此,流入的空气具有的动能被转换成压力能,压力上升。为了得到高效率的风机,进行良好的压力恢复的静止流路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在将风机装载于洗衣机的情况下,需要在其箱体内的有限的空间内收纳风机,所以需要小型化。根据这些原因,装载于洗衣机的风机需要兼顾高效率化和小型化。作为装载于洗涤干燥机的风机,具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风机。另外,关于风机的静止流路部的小型化,具有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风机。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4478号公报
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6839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7.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8.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为如下结构,在洗衣机内装载具有保持涡旋状的涡旋流路的壳体的风机,输送干燥用的空气。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风机中,风机大型化,且设置到箱体内的部位存在制约。
9.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明中,通过在涡旋流路内设置扩散器流路的一部分,实现静压恢复率的提高。但是,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风机中,为了在涡旋流路内设置扩散器流路,不得不采用扩散器流路与叶轮一起旋转那样的结构。通过这种结构,产生伴随壁面的旋转的摩擦损失的增加、和旋转部与静止部之间的流通的泄漏引起的效率降低,所以难以兼顾高效率化和小型化。
10.本发明是解决所述的现有的课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小型化和高效率化的风机和具有其的洗衣机。
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12.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可旋转地设置于上述电动机的旋转轴;设置于上述旋转轴的叶轮;设置于上述叶轮的吸入部的喇叭口;设置于上述叶轮的下游的、由在周向配置的多个叶片构成的扩散器流路;和设置于上述扩散器流路的上述叶轮的外径方向外侧的涡旋流路,上述涡旋流路的内周侧的壁面,由夹着构成上述扩散器流路的上述叶片且与上述叶片大致垂直地设置的两个侧壁两者构成。
13.发明的效果
14.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兼顾小型化和高效率化的风机和具有其的洗衣机。
附图说明
15.图1是表示装载有第1实施方式的风机的洗衣机的纵截面图。
16.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风机的外观立体图。
17.图3是从喇叭口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风机时的分解立体图。
18.图4是从电动机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风机时的分解立体图。
19.图5是扩散器的立体图。
20.图6是扩散器的分解立体图。
21.图7是表示扩散器叶片的俯视图。
22.图8是图2的viii-viii线截面图。
23.图9是图8的涡旋流路的放大图。
24.图10是表示设置于第2实施方式的风机的扩散器的立体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外框
[0027]2ꢀꢀꢀ
外桶
[0028]3ꢀꢀꢀ
旋转桶
[0029]
22
ꢀꢀ
风机
[0030]
51
ꢀꢀ
风扇罩
[0031]
52
ꢀꢀ
风扇壳
[0032]
57
ꢀꢀ
吸入口
[0033]
57a 喇叭口
[0034]
58
ꢀꢀ
排出口
[0035]
59
ꢀꢀ
壳体排出口
[0036]
70、70a、70b
ꢀꢀ
涡旋流路
[0037]
71a、71b
ꢀꢀ
舌端部(舌部)
[0038]
72、72a、72b
ꢀꢀ
导入路
[0039]
94a 风扇壳侧槽部
[0040]
94b 风扇罩侧槽部
[0041]
100 电动机
[0042]
101 旋转轴
[0043]
300 离心叶轮(叶轮)
[0044]
302 吸入开口(吸入部)
[0045]
400 扩散器
[0046]
400a
ꢀꢀ
底板(侧壁)
[0047]
400c 扩散器外侧底面部(侧壁)
[0048]
401、401a
ꢀꢀ
扩散器叶片(叶片)
[0049]
402 后缘
[0050]
410 扩散器流路
[0051]
412 前缘
[0052]
420a、420b、420c
ꢀꢀ
连通部
[0053]
460 扩散器盖部(侧壁)
[0054]
463、463a
ꢀꢀ
盖部
[0055]
452,462
ꢀꢀ
肋
[0056]
ax
ꢀꢀ
轴向
[0057]
a1、a2、b1、b2
ꢀꢀ
连通部的流路截面积
[0058]
a10、b10
ꢀꢀ
涡旋流路的流路截面积
[0059]
r1
ꢀꢀ
入口直径(扩散器流路的入口直径)
[0060]
s
ꢀꢀ
洗衣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0062]
(第1实施方式)
[0063]
图1表示装载有第1实施方式的风机的洗衣机的纵截面图。此外,以下,举例说明立式洗涤干燥机,但也能够适用于在前面侧形成有洗涤物的出入口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
[0064]
如图1所示,洗衣机s包括:作为箱体的外框1、贮存洗涤水的外桶2、旋转桶3、驱动电机10、风机22等。外桶2内置于外框1内,并且被防振支承于外框1。旋转桶3是收纳洗净、干燥的衣物等洗涤物的洗涤兼脱水桶,设置于外桶2的内部。另外,旋转桶3可旋转地被支承于外桶2内。
[0065]
在旋转桶3的底部,可转动地设置有搅拌洗涤物进行冲洗的搅拌翼4。该搅拌翼4在洗涤运转时和干燥运转时进行重复正转/倒转的动作。
[0066]
另外,搅拌翼4在脱水运转时,与旋转桶3一起高速旋转,使旋转桶3内的洗涤物中包含的水分脱水。
[0067]
驱动电机10设置于外框1内,进行搅拌翼4和旋转桶3的旋转驱动。
[0068]
另外,驱动电机10使用例如dc无刷电机。dc无刷电机通过矢量控制进行。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驱动电机10,直接旋转驱动搅拌翼4和旋转桶3,但也可以使用皮带等(未图示)进行驱动。
[0069]
另外,在外框1的上部设置有外盖5。该外盖5在设置于外框1的上部的顶盖6设置成可开闭。在外桶2的上部,可开闭地设置有内盖34。通过打开外盖5和内盖34,能够相对于旋转桶3进行洗涤物的出入。
[0070]
另外,在外框1内,在顶盖6的背面侧设置有供水单元7。
[0071]
该供水单元7具有在内部具有多个水路的水箱(未图示),向外桶2供给来自供水软管连接口8的自来水和洗澡水。另外,在顶盖6的前侧设置有洗涤剂、整理剂的投入装置35。洗涤剂、整理剂利用投入软管36注入外桶2与旋转桶3之间。
[0072]
另外,洗衣机s包括干燥机构9。该干燥机构9进行将旋转桶3内的洗涤物进行干燥的干燥用空气的循环送风和除湿。另外,干燥机构9的大部分由干燥用空气循环路占据。干燥用空气循环路包括以与外桶2的底部连通的方式连接的底部循环路20、从底部循环路20向上延伸的除湿用纵向通路21。
[0073]
风机22的吸入侧与除湿用纵向通路21的上侧连接。风机22的排出侧以与返回连接循环路25连通的方式连接。另外,在风机22与除湿用纵向通路21之间配置有干燥过滤器45,
使异物不会流入风机22。此外,对风机22的详情进行后述。
[0074]
返回连接循环路25具有上部波纹软管23,以经由该上部波纹软管23与外桶2的上部连通的方式连接。底部循环路20也具有下部波纹软管26,以经由该下部波纹软管26与外桶2的底部连通的方式连接。
[0075]
下部波纹软管26与外桶2的底降低部31连接。该底降低部31经由下部连通管41与洗涤水排水路42和洗涤水循环水路43连通。在洗涤水排水路42中设置有排水阀44。在洗涤水循环水路43中设置有异物除去捕集器32。
[0076]
排水阀44在洗涤运转时或干燥运转时关闭。另外,排水阀44在排出洗涤水的排水时打开,将积存于外桶2的洗涤水或漂洗水从洗涤水排水路42排出至洗衣机s的外部(机外)。
[0077]
洗涤水循环水路43与洗涤水循环水纵向水路46连接。该洗涤水循环水纵向水路46沿着外桶2的外侧面上升并延伸至旋转桶3的上侧,并以与设置于旋转桶3的上侧的洗涤线屑除去装置33连通的方式连接。
[0078]
积存于外桶2的洗涤水或漂洗水以在洗涤水循环水纵向水路46流通且从洗涤线屑除去装置33向旋转桶3散布的方式注入。该散布注水持续期间,进行洗涤和漂洗,所以以较少的水量进行洗涤、漂洗。
[0079]
另外,洗衣机s包括检测积存于外桶2的洗涤水或漂洗水的水位的水位传感器47。在外桶2的底部附近设置有防臭气阀(air trap)50。以与该防臭气阀50连通的方式连接有空气管49。水位传感器47以连通的方式与该空气管49的上端连接。水位传感器47感测外桶2内的水位变动来进行水位检测。
[0080]
另外,洗衣机s中,通过风机22的离心叶轮300(参照图2)进行旋转,干燥用空气在旋转桶3内流通,使旋转桶3内的洗涤物干燥。另外,利用风机22的电加热器24(参照图3),使水分在除湿区域冷凝的干燥用空气再次加热并在旋转桶3流通,所以使洗涤物的水分进一步蒸发。通过在干燥用空气的循环中反复进行该水分除去,而使洗涤物干燥。
[0081]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风机的外观立体图。
[0082]
如图2所示,风机22构成为包括风扇罩51、风扇壳52、电动机100、离心叶轮300、扩散器400(参照图3)、电加热器24(参照图3)。此外,在将风机22装载于洗衣机s(参照图1)的情况下,例如,以风机22的风扇罩51成为大致向下的方式设置于外框1(参照图1)内。
[0083]
在风扇罩51形成有吸入口57和排出口58。吸入口57经由干燥过滤器45(参照图1)与除湿用纵向通路21(参照图1)连接。排出口58与干燥用空气循环路的返回连接循环路25(参照图1)连接。
[0084]
图3是从喇叭口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风机时的分解立体图。
[0085]
如图3所示,风扇罩51具有一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在长边方向的一方形成有吸入口57,在长边方向的另一方形成有排出口58。吸入口57为圆形状的贯通孔,与离心叶轮300的吸入开口302(吸入部)的中央相对。另外,在吸入口57设置有喇叭口57a。
[0086]
排出口58为圆形状的贯通孔,位于电加热器24的下游侧。另外,排出口58的直径比吸入口57的直径大地形成。另外,吸入口57和排出口58朝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地形成。
[0087]
另外,风扇罩51的大致圆环状的突出部51a向轴向ax的喇叭口57a侧突出地形成于吸入口57的周围。此外,轴向ax是指电动机100的旋转轴101延伸的方向。另外,风扇罩51在
设置电加热器24的位置形成有大致矩形状的突出部51b。
[0088]
另外,在风扇罩51的周缘部,与风扇壳52螺丝固定的螺丝固定部91形成于多个部位。
[0089]
风扇壳52具有与风扇罩51对应的形状。使风扇壳52和风扇罩51组合时,构成为在风扇罩51与风扇壳52之间形成有配置离心叶轮300、扩散器400和电加热器24的空间。
[0090]
另外,风扇壳52在配置扩散器400的背面侧(电动机100侧)形成有涡旋流路70a。该涡旋流路70a构成为,舌端部71侧的流路宽度较窄地形成,流路宽度从舌端部71向顺时针旋转方向逐渐变宽。此外,舌端部71是涡旋流路70a的开始点。另外,涡旋流路70a的出口为壳体排出口59。
[0091]
另外,风扇壳52形成有从涡旋流路70a向电加热器24导入空气的导入路72a。电加热器24包括多个翅片,对从涡旋流路70a流出,且通过导入路72a的空气进行加热。导入路72a以流路宽度向电加热器24变宽的方式构成。对此详细叙述,导入路72a以变宽成与电加热器24的加热部分(排列有翅片24a的部分)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的方式构成。通过使风扇壳52和风扇罩51组合,形成沿着电加热器24的矩形状的加热部分的形状的导入路72。
[0092]
另外,风扇壳52在电加热器24的下游侧形成有与风扇罩51的排出口58连通的流路77。该流路77的底面77a以向排出口58上升的方式倾斜。
[0093]
另外,风扇壳52具有宽度方向上突出的形状,以使得离开电加热器24的加热部分(翅片24a的部分)的位置不会成为空气的流通的阻碍。
[0094]
另外,在风扇壳52形成有向涡旋流路70a的中心插入电动机100的旋转轴101的轴插入孔80。另外,在风扇壳52的外周缘部形成有向风扇罩51的与螺丝固定部91对应的位置插通螺丝(未图示)的螺丝插通部92。
[0095]
另外,风扇壳52中,在轴插入孔80与涡旋流路70之间,用于将扩散器400固定于风扇壳52的螺纹孔93形成于多个部位(本实施方式中4个部位)。这些螺纹孔93以包围轴插入孔80的方式形成。另外,风扇壳52在螺纹孔93的周缘形成有圆形的凹部93a。
[0096]
另外,在风扇壳52,在螺纹孔93的径向外周侧形成有风扇壳侧槽部94a(凹状的槽部)。该风扇壳侧槽部94a在吸入口57与涡旋流路70a之间形成为环状。
[0097]
电动机100在径向的中心具有与离心叶轮300结合的旋转轴101,并安装于风扇壳52。另外,电动机100具有:固定于旋转轴101的转子(转子)、设置于转子的周围的定子(定子)、和可旋转地支承旋转轴101的轴承。另外,电动机100具有收纳转子、定子和轴承的大致圆柱状的箱(case)102。
[0098]
离心叶轮300通过组合护罩板301、轮毂板311、叶片321而构成。护罩板301在径向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的吸入开口302。轮毂板311形成有固定旋转轴101的轴孔(未图示)。叶片321通过从轴向ax的两侧夹着护罩板301和轮毂板311而构成。
[0099]
另外,离心叶轮300的叶片321的内径端部位于比吸入开口302(参照图3)靠径向外侧。另外,离心叶轮300构成为,叶片321的外径端部与护罩板301的外周缘部和轮毂板311的外周缘部大致一致。
[0100]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具有护罩板301的封闭式的离心叶轮300,但也可以设为利用树脂将轮毂板311和叶片321一体成型的开放式的离心叶轮。由此,能够降低部件数量,实现低成本化。另外,通过进行树脂成形,三维化也变得容易,也实现高效率化。
[0101]
此外,三维化通过对叶片进一步施加扭曲而形成。由此,进一步实现效率化。
[0102]
另外,第1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具有向后叶片的涡轮风扇,但也可以应用具有向前叶片的西罗科风扇。另外,叶轮的形状不限定于离心型,也可以是斜流型。通过设为斜流型,能够将叶轮的外径小型化,并可进行风机22的小型化。
[0103]
图4是从电动机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风机时的分解立体图。
[0104]
如图4所示,风扇罩51在圆环状的突出部51a(参照图3)的背侧形成有大致圆环状的涡旋流路70b。该涡旋流路70b形成于与上述的涡旋流路70a相对的位置,以流路宽度从舌端部71b向下游侧逐渐变宽的方式构成。舌端部71b为涡旋流路70b的开始点,为轴向ax上与风扇壳52的舌端部71a相互重叠的形状。
[0105]
另外,风扇罩51在配置扩散器400的喇叭口57a侧形成有涡旋流路70b。该涡旋流路70b构成为,舌端部71b侧的流路宽度较窄地形成,流路宽度从舌端部71b向逆时针旋转方向逐渐变宽。此外,舌端部71a为涡旋流路70a的开始点。另外,涡旋流路70a的出口为壳体排出口59。
[0106]
另外,风扇罩51形成有从涡旋流路70b向电加热器24(参照图3)导入空气的导入路72b。利用该风扇罩51的导入路72b,也与风扇壳52的导入路72a同样,以流路宽度从舌端部71b向下游变宽的方式构成。通过使风扇壳52的导入路72a和风扇罩51的导入路72b组合,形成沿着电加热器24的矩形状的加热部分的形状的导入路72。
[0107]
另外,在风扇罩51的内侧,在吸入口57与涡旋流路70b之间形成有风扇罩侧槽部94b。该风扇罩侧槽部94b为环状的槽部。
[0108]
图5是表示扩散器的立体图。
[0109]
如图5所示,扩散器400由例如合成树脂形成,具有与离心叶轮300(参照图3)的轴向ax的面相对的圆形的底板400a。
[0110]
该底板400a在径向的中心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400b。该贯通孔400b的直径比风扇壳52的轴插入孔80(参照图3)大地形成。另外,底板400a在贯通孔400b的周围,用于将该扩散器400固定于风扇壳52的螺丝(未图示)插通的螺丝插通孔430形成于多个部位。该螺丝插通孔430形成于风扇壳52的与螺纹孔93(参照图3)对应(相对)的位置。
[0111]
另外,扩散器400在螺丝插通孔430的周缘形成有用于使未图示的螺丝的头部不从底板400a的表面(图示上表面)突出的凹陷部430a。由此,离心叶轮300(参照图3)进行旋转时,使底板400a和离心叶轮300的距离缩小,且离心叶轮300不会与螺丝(未图示)接触。
[0112]
在底板400a的外周缘部的整体形成有轴向ax上比该底板400a高一阶梯地形成的扩散器外侧底面部(侧壁)400c。在该扩散器外侧底面部400c的轴向ax的上表面(风扇罩51侧的面)上,扩散器叶片401(叶片)沿着周向等间隔地形成。
[0113]
扩散器400在上表面侧(吸入口57侧)形成有圆形的开口461。该开口461位于比扩散器叶片401的内周侧的端部(前缘412)稍微靠内径侧。此外,开口461的直径为后述的扩散器流路410的入口直径。
[0114]
另外,扩散器400沿着开口461的缘部形成有轴向ax上突出的圆环状的肋462。该肋462的直径r1形成为与离心叶轮300的外径r2相同直径。即,通过将肋462的入口直径设为与离心叶轮300的外径相同直径,能够使离心叶轮300通过肋462的开口461而在轴向ax通过。
[0115]
另外,扩散器400在外周缘部具有与轴向ax垂直的大致三角形状的连通部420a、
420b。连通部420a由与轴向ax垂直的面构成,位于涡旋流路70a(参照图3)侧。连通部420b由与轴向ax垂直的面构成,位于涡旋流路70b(图4部位)侧。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连通部420a的流路截面积a1和连通部420b的流路截面积b1以成为相同的方式形成。
[0116]
另外,扩散器400在涡旋流路70b(参照图3)侧的面形成有遮蔽部件470。该遮蔽部件470为扁平的板形状,遮断舌端部71b的涡旋流路70b,防止从下游向上游的逆流。
[0117]
图6是扩散器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6是从底侧观察扩散器400的立体图。
[0118]
如图6所示,扩散器400构成为包括扩散器叶片401在周向等间隔地形成的扩散器主体450、和从上部封闭扩散器主体450的周缘部的扩散器盖部(侧壁)460。
[0119]
扩散器主体450在底板400a的外周缘部的扩散器外侧底面部400c,在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扩散器叶片401。扩散器叶片401以从径向的内侧位于外侧的方式稍微弯曲地延伸形成。
[0120]
另外,在扩散器主体450的下表面,以通过所有的螺丝插通孔430的径向外侧的方式,形成有环状的肋452。
[0121]
另外,在扩散器主体450形成有轴向ax上突出地形成且遮蔽涡旋流路70a的遮蔽部件453。该遮蔽部件453配置于涡旋流路70a的舌端部71a的位置(涡旋流路70a的开始点)。另外,遮蔽部件453构成为具有遮蔽与涡旋流路70a侧的流路壁面之间的遮蔽部453a、和遮蔽扩散器400的外周侧面与流路壁面(侧面)之间的遮蔽部453b。
[0122]
扩散器盖部460在周向上相邻的扩散器叶片401具有覆盖由前端侧的扩散器叶片401和根端侧的扩散器叶片401形成的间隙的上部(与底板400a相对的侧)的盖部463。该盖部463在周向排列并一体地形成有同样的形状的盖部463。
[0123]
图7是表示扩散器叶片的俯视图。此外,图7表示从扩散器400卸下扩散器盖部460的状态。
[0124]
如图7所示,扩散器叶片401形成为薄板状,在俯视时在周向延伸地形成。另外,扩散器叶片401的后缘402(另一端或外径侧的端部)位于比其前缘412(一端或内径侧的端部)靠径向外侧。另外,扩散器叶片401a(401)的周向上相邻的扩散器叶片401b(401)的前缘412位于周向的大致中央且扩散器叶片401的径向的内侧。换言之,扩散器叶片401b的周向上相邻的扩散器叶片401a(401)的后缘402位于周向的大致中央且扩散器叶片401b的径向的外侧。另外,在相邻的扩散器叶片401a、401b间形成有后述的扩散器流路410。该扩散器流路410以径向的宽度从前缘412侧向后缘402侧逐渐变宽的方式构成。即,扩散器流路410是指由相邻的扩散器叶片401a、401b、扩散器外侧底面部400c、和扩散器盖部460包围的流路。
[0125]
另外,扩散器叶片401a(401)以扩散器外侧底面部400c的外周缘部从后缘402与相邻的扩散器叶片401b的压力面403大致垂直地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切入部404。此外,压力面403是指,从朝向扩散器叶片401的径向外侧的前缘412至后缘402的整体的面。扩散器400的外周缘部以沿着周向成为锯齿状的方式形成。
[0126]
图8是图2的viii-viii线截面图。
[0127]
如图8所示,在风扇罩51的吸入口57形成有喇叭口57a(喇叭口)。另外,在风扇罩51形成有在喇叭口57a的周围收纳环状的密封部件60的密封部件收纳部51c。密封部件60构成为,通过被喇叭口57a和密封部件收纳部51c夹着,密封部件60的一部分向吸入开口302露出。密封部件60以与离心叶轮300的吸入开口302的前端相对的方式配置。另外,喇叭口57a
和密封部件收纳部51c从风扇罩51的内侧进行螺丝固定。
[0128]
在扩散器400的外周侧形成有涡旋流路70。该涡旋流路70具有形成于电动机100侧的涡旋流路70a和形成于喇叭口57a侧(吸入口57)的涡旋流路70b。另外,涡旋流路70的通过旋转轴101且与该旋转轴101平行的截面中的流路截面形状形成为
コ
字形。换言之,涡旋流路70以包围扩散器400的外周缘部的轴向ax的两侧和扩散器400的外周侧面的方式形成。
[0129]
涡旋流路70a的外周侧的壁面由形成于风扇壳52的流路壁面52s构成。该流路壁面52s截面视时形成为凹状。即,流路壁面52s由位于底侧(电动机100侧)的底面52s1、位于径向内侧的内侧面52s2、和位于径向外侧的外侧面52s3构成。
[0130]
另外,如图8的由阴影斜线所示,涡旋流路70a的内周侧(内侧)的壁面(侧壁)由扩散器400的底板400a的外周部构成。此外,底板400a的外周部包含扩散器外侧底面部400c的整体。换言之,涡旋流路70a的内周侧的壁面(侧壁),由位于扩散器400的环状的肋452的径向外侧的底板400a构成。此外,肋452经由密封材料452a(参照图9)与风扇壳侧槽部94a嵌合。
[0131]
涡旋流路70b的外周侧的壁面,由形成于风扇罩51的流路壁面51s构成。该流路壁面51s截面视时形成为凹状。即,流路壁面51s由位于顶棚侧(喇叭口57a侧)的顶面51s1、位于径向内侧的内侧面51s2、和位于径向外侧的外侧面51s3构成。
[0132]
另外,如图8的由阴影斜线所示,涡旋流路70b的内周侧的壁面(侧壁)由扩散器400的扩散器盖部460构成。换言之,涡旋流路70b的内周侧(内侧)的壁面(侧壁),由位于扩散器400的环状的肋462的径向外侧的扩散器盖部460构成。此外,肋462经由密封材料462a(参照图9)与风扇罩侧槽部94b嵌合。
[0133]
另外,涡旋流路70在通过旋转轴101且与该旋转轴101平行的截面中,涡旋流路70a的内侧面52s2位于比涡旋流路70b的内侧面51s2靠径向内侧。
[0134]
环状的肋462的内径形成为与扩散器流路410的入口直径r1相同。即,是指以能够将离心叶轮300插通于环状的肋452的方式构成。
[0135]
电动机100的箱102中,在旋转轴101的周围,以凹面朝向风扇壳52侧的方式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102a。而且,在凹部102a设置有防振橡胶105(弹性部件)。电动机100经由防振橡胶105安装于风扇壳52。由此,能够缓和从电动机100产生的振动。
[0136]
图9是图8的涡旋流路的放大图。
[0137]
如图9所示,在轴向ax的中心以水平线h切断扩散器流路410时的涡旋流路70a的流路截面积a10比涡旋流路70b的流路截面积b10大地构成。即,以电动机100侧的涡旋流路70a的流路截面积比喇叭口57a侧的涡旋流路70b的流路截面积大的方式形成。
[0138]
另外,涡旋流路70在位于扩散器400的径向外侧的扩散器叶片401与风扇壳52的外侧面52s3和风扇罩51的外侧面51s3之间也形成有涡旋流路70c。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形成涡旋流路70c的结构,但也可以扩散器叶片401与外侧面52s3、51s3接触地构成,且未形成涡旋流路70c的结构,也就是仅构成连通部420a、420b。
[0139]
这样构成的风机22中,离心叶轮300沿w方向(参照图3)旋转,由此,通过喇叭口57a从吸入开口302吸入空气后,从离心叶轮300的外周排出空气(流体)。排出的空气通过扩散器流路410,向电动机100侧的大致三角形状的连通部420a、喇叭口57a侧的连通部420b改变方向且分别流入。然后,流入设置于扩散器400的轴向ax的两侧的涡旋流路70a、70b。
[0140]
在涡旋流路70a、70b中流通的空气通过壳体排出口59被导入到导入路72a、72b。
[0141]
这样,通过在扩散器流路410的轴向ax的两侧设置作为两个侧壁的底板400a的外周部和扩散器盖部460,能够在扩散器400的轴向ax的两侧形成涡旋流路70a、70b。由此,与现有技术那样仅在扩散器400的轴向ax的一侧设置涡旋流路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扩大涡旋流路70。通过能够扩大涡旋流路70,能够得到良好的压力恢复。
[0142]
如以上进行的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风机22包括:电动机100;可旋转地设置于电动机100的旋转轴101;设置于旋转轴101的离心叶轮300;设置于离心叶轮300的吸入开口302的喇叭口57a;设置于离心叶轮300的下游的、由在周向配置的多个扩散器叶片401构成的扩散器流路410;和设置于扩散器流路410的离心叶轮300的外径向外侧的涡旋流路70a、70b。涡旋流路70a、70b的内周侧的壁面,由夹着构成扩散器流路410的扩散器叶片401且与其大致垂直地设置的底板400a和扩散器盖部460构成(参照图8)。由此,能够将涡旋流路70a、70b设置于扩散器流路410的轴向ax的两侧,所以能够扩大涡旋流路70的容积,能够实现小型化且更高效率的风机22。
[0143]
另外,第1实施方式中,涡旋流路70a、70b的通过旋转轴101且与该旋转轴101平行的截面中的流路截面形状为
コ
字形(参照图8)。由此,能够抑制将涡旋流路70a、70b向径向外侧扩大,能够实现小型化且更高效率的风机22。
[0144]
另外,第1实施方式中,涡旋流路70a、70b在旋转轴101的方向上设置于喇叭口57a与电动机100之间(参照图8)。由此,不使风机22大型化就能够扩大涡旋流路70。另外,在向喇叭口57a安装有干燥过滤器45的箱(箱体)的情况下,涡旋流路70b在干燥过滤器45的安装时不会成为阻碍。
[0145]
另外,第1实施方式中,涡旋流路70a、70b的电动机100侧的流路截面积a10与喇叭口57a侧的流路截面积b10不同(参照图9)。由此,能够在具有较大的空间的侧配置较大的涡旋流路70a。
[0146]
第1实施方式中,电动机100侧的流路截面积a10比喇叭口57a侧的流路截面积b10大。能够在具有较大的空间的电动机100侧配置具有较大的流路截面积a10的涡旋流路70a,能够实现风机22的小型化。
[0147]
另外,第1实施方式中,在扩散器40的底板400a(扩散器外侧底面部400c)和扩散器盖部460具有从扩散器流路410的扩散器叶片401之间的流路向涡旋流路70a、70b连通的、具有与旋转轴101垂直的截面的连通部420a、420b。连通部420a设置于扩散器外侧底面部400c,并且,连通部420b设置于扩散器盖部460(参照图5)。由此,能够向各个涡旋流路70a、70b有效地分配空气的流通,能够实现高效率化。
[0148]
另外,第1实施方式在底板400a和扩散器盖部460两者设置有与该底板400a和扩散器盖部460形成为大致垂直的防泄漏的环状的肋452、462。由此,能够防止来自涡旋流路70a、70b的空气泄漏。
[0149]
另外,第1实施方式中,环状的肋462以与扩散器流路410的入口直径相同的直径形成(参照图8)。由此,能够在组装扩散器主体450和扩散器盖部460后,安装离心叶轮300。
[0150]
另外,第1实施方式中,具有环状的肋452、462的扩散器400的扩散器流路410,由构成涡旋流路70a、70b的风扇壳52和风扇罩51夹着。能够以在风扇壳52安装扩散器400之后安装风扇罩51的方式依次组装,组装变得容易。
[0151]
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风机22设置于洗衣机s。由此,装载性良好,能够降低干燥运转时的向风机22的输入电力,所以能够提供抑制耗电量的洗衣机s。另外,能够在径向上缩小,所以在向相同箱体的洗衣机装载本发明的风机的情况下,能够在径向空出来的空间设置吸音材料等,能够实现洗衣机的低噪声化。
[0152]
(第2实施方式)
[0153]
图10是表示设置于第2实施方式的风机的扩散器的立体图。图10是代替第1实施方式的风机22的扩散器400而装载扩散器400a的图。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扩散器400同样的结构,表示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154]
如图10所示,扩散器400a构成为包括扩散器主体450a和扩散器盖部460a。扩散器盖部460a的盖部463a在周向上比构成扩散器流路410的底面的扩散器外侧底面部400c长地形成。另外,扩散器主体450a的扩散器叶片401的后缘延伸至盖部463a的端部地形成。由此,如以斜线所示,在扩散器盖部460a形成有具有与轴向ax正交的面的连通部420c。该连通部420c的流路截面积b2比连通部420a的流路截面积a2小地形成。这样,以流路截面积a10(参照图8)较大的涡旋流路70a的连通部420a一方较大的方式构成。换言之,就连通部420a、420c的流路截面积a2、b2而言,侧壁(底板400a、扩散器盖部460a)中的、涡旋流路70、70b的流路截面积a10、b10较大一侧的侧壁(底板400a)一方较大。由此,在较大的流路截面积a10的涡旋流路70a中流通更多的空气,在较小的流路截面积b10的涡旋流路70b中流通较少的空气,所以能够实现风机22的高效率化。
[0155]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底板400a形成肋452,且在扩散器盖部460形成肋462的情况,但也可以是仅在扩散器盖部460形成肋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仅在底板400a构成肋的构成。
[0156]
另外,也可以是将肋462形成于比离心叶轮300的外径靠内侧的结构。由此,能够扩大涡旋流路70b的径向的长度,能够进一步扩大涡旋流路7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