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通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66995发布日期:2020-12-11 18:57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通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风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通风设备。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用通风设备是对建筑施工工地进行通风的一种设备,它的出现可以方便人们使用,它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根据专利号cn201510650924.0、cn201921429737.x中的施工用通风设备存在一些缺点,首先无法调节设备的高度,在不平整的地面上工作容易产生位移,其次,无法收纳设备电源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这种建筑施工用通风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通风设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建筑施工用通风设备,包括设备外壳,所述设备外壳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所述设备外壳的两端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护网,所述设备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设备外壳的山东冠外表面设置有提把,所述设备外壳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线材收纳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垫片,所述减震垫片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内杆,所述连接内杆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外杆,所述线材收纳机构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缠绕杆,所述缠绕杆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握把面板。

优选的,所述减震垫片的上端外表面与支撑脚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脚的上端外表面与连接内杆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外杆与固定座的内壁均与连接内杆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外杆的下端外表面与固定座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上端外表面与旋转轴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上端外表面与缠绕杆的下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缠绕杆的上端外表面与握把面板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上端通过固定座与支撑架的下端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数量为两组。

优选的,所述线材收纳机构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安装架与设备外壳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缠绕杆的外壁开设有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提把的下端外表面与设备外壳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提把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电源线接口,所述电机的一端与电源线接口的一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建筑施工用通风设备,通过设置的高度调节机构,在设备使用前,可根据地面平整情况,逐个旋转支撑脚将支撑脚调节至合适的高度,防止设备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使设备发生位移,影响设备的通风效果,有利于设备的使用,通过设置的线材收纳机构,可以在设备连接电源时,将拖拉到地面上的电源线缠绕在缠绕杆上进行固定,防止电源线过长拖拉到地面造成电源线表皮破损产生漏电安全隐患,有利于人们的使用安全,整个一种建筑施工用通风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建筑施工用通风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建筑施工用通风设备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建筑施工用通风设备的图1中高度调节机构2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建筑施工用通风设备的图2中线材收纳机构7的放大图。

图中:1、设备外壳;2、高度调节机构;3、支撑架;4、防护网;5、提把;6、电机;7、线材收纳机构;201、减震垫片;202、支撑脚;203、连接内杆;204、固定外杆;205、固定座;701、旋转轴;702、安装架;703、缠绕杆;704、握把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施工用通风设备,包括设备外壳1,设备外壳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架3,支撑架3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2,设备外壳1的两端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护网4,设备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6,设备外壳1的山东冠外表面设置有提把5,设备外壳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线材收纳机构7,高度调节机构2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垫片201,减震垫片20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脚202,支撑脚20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内杆203,连接内杆203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座205,固定座205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外杆204,线材收纳机构7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安装架702,安装架70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旋转轴701,旋转轴70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缠绕杆703,缠绕杆703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握把面板704。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3所示,减震垫片201的上端外表面与支撑脚202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支撑脚202的上端外表面与连接内杆203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固定外杆204与固定座205的内壁均与连接内杆203的外壁活动连接,固定外杆204的下端外表面与固定座205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利于高度调节机构2的结构稳定。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4所示,安装架702的上端外表面与旋转轴70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旋转轴701的上端外表面与缠绕杆703的下端外表面活动连接,缠绕杆703的上端外表面与握把面板704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利于线材收纳机构7的结构稳定。

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3所示,高度调节机构2的上端通过固定座205与支撑架3的下端内表面活动连接,高度调节机构2的数量为两组,有利于高度调节机构2的连接稳定。

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4所示,线材收纳机构7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安装架702与设备外壳1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缠绕杆703的外壁开设有限位槽,有利于线材收纳机构7的连接稳定。

实施例6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4所示,提把5的下端外表面与设备外壳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提把5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电源线接口,电机6的一端与电源线接口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利于设备的整体结构稳定。

实施例7如图1-4所示,这种建筑施工用通风设备,它包括设备外壳1,设备外壳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架3,支撑架3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2,设备外壳1的两端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护网4,设备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6,设备外壳1的山东冠外表面设置有提把5,设备外壳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线材收纳机构7,高度调节机构2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垫片201,减震垫片20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脚202,支撑脚20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内杆203,连接内杆203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座205,固定座205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外杆204,线材收纳机构7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安装架702,安装架70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旋转轴701,旋转轴70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缠绕杆703,缠绕杆703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握把面板704;

减震垫片201的上端外表面与支撑脚202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支撑脚202的上端外表面与连接内杆203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固定外杆204与固定座205的内壁均与连接内杆203的外壁活动连接,固定外杆204的下端外表面与固定座205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安装架702的上端外表面与旋转轴70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旋转轴701的上端外表面与缠绕杆703的下端外表面活动连接,缠绕杆703的上端外表面与握把面板704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高度调节机构2的上端通过固定座205与支撑架3的下端内表面活动连接,高度调节机构2的数量为两组,线材收纳机构7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安装架702与设备外壳1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缠绕杆703的外壁开设有限位槽,提把5的下端外表面与设备外壳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提把5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电源线接口,电机6的一端与电源线接口的一端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建筑施工用通风设备,与对比文件cn201510650924.0、cn201921429737.x中的施工用通风设备相比,通过设置的高度调节机构2,在设备使用前,可根据地面平整情况,逐个旋转支撑脚202将支撑脚202调节至合适的高度,防止设备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使设备发生位移,影响设备的通风效果,有利于设备的使用,通过设置的线材收纳机构7,可以在设备连接电源时,将拖拉到地面上的电源线缠绕在缠绕杆703上进行固定,防止电源线过长拖拉到地面造成电源线表皮破损产生漏电安全隐患,有利于人们的使用安全,较为实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