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谱仪真空系统漏气的应急电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83857发布日期:2021-02-20 11:2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谱仪真空系统漏气的应急电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谱仪,特别涉及一种解决光谱仪真空系统漏气的应急电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qsn750-ii型光谱仪为德国oblf公司生产,用于炼钢炉前化验分析,主要以c、s、si、mn、p五大元素为主,该仪器真空泵启动频繁,每隔几分钟启动一次,严重影响了仪器的分析,由于真空泵启动次数多,真空泵电机发热,泵上方的真空室温度偏高,造成真空室内光学器件性能发生变化,光学特性不稳定,光路发生偏离,导致分析数据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炼钢炉前取样分析及炼钢生产,由于此真空泵只能从国外进口,而且需要专门定制,供货周期至少18周,周期长,为此,更换新泵这种方案不可行。现在急需一种解决光谱仪真空系统漏气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解决光谱仪真空系统漏气的应急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电气装置包括真空阀、接触器、时间继电器、光谱风扇。真空阀选用高性能电磁阀。光谱风扇、接触器线圈并联。继电器设置为5秒。
[0004]
为防止返流确保真空系统稳定可靠,按照qsn750型仪器的真空系统的配置标准,应增加真空阀,同时应在主控制器设置程序,但由于此仪器为德国进口,内部芯片加密,无法实施,最有效最快速的办法为通过增加外部电路的方法实现此功能。
[0005]
工作原理:qsn750型仪器的真空系统工作原理为当真空值低于当前真空值的0.5时,真空泵启动,真空泵工作5秒后,先将真空泵与真空阀之间的管路抽真空,真空阀得电打开,此时开始将整个真空系统抽真空,真空值上升,当真空泵工作设定的300秒后,真空阀停止,真空泵仍在工作,真空阀停止5秒后,真空泵停止,工作结束。
[0006]
该系统设计完成后,进行了上电调试,当光谱仪st2断开后,接触器km1失电当不释放,真空泵仍然工作,经分析,km1在瞬间失电后,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线圈在失电瞬间将产生反电动势,从而使线圈继续带电,无法释放,为解决此问题,应将线圈电流释放掉,在线圈失电瞬间使线圈电流消耗掉,可通过在线圈两端并联负载使电流消耗掉,经研究,可将仪器风扇与线圈并联,不仅解决了风扇的电源问题,而且可以节电,不用单独增加负载,从使用功能的角度考虑,该风扇在真空泵开启的时候工作,关闭时停止,解决了真空泵开启时的发热问题,仪器的热源和温升的主要原因为真空泵抽真空时发出的热量,为此,从控制上解决了热源的根源,也无需使风扇一直工作,此举,不仅节电,满足了使用要求,而且有利于风扇使用寿命的延长。通过并联风扇,接触器线圈电压得到释放,系统正常工作,另外,通过对同类型的光谱仪的真空泵与真空阀的间隔时间的测算,大约在5秒左右,为此,将该系统的时间继电器设置为5秒。
[0007]
本发明光谱仪真空系统漏气的应急电气装置彻底解决了因真空泵故障产生的漏
气现象,系统运行可靠,真空值数值稳定,而且真空值的下降速率较以前更低,分析数据稳定可靠,确保了炉前化验分析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光谱仪真空泵、真空阀控制电路图。
[0009]
图2为光谱仪真空系统图。
[0010]
图3为光谱仪真空系统逻辑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0012]
外部电路电源单独引入,光谱仪控制器控制总接触器km1,当需要真空值降低到低于目前真空值的0.5时,光谱仪st2闭合,接触器km1得电,km1常开点闭合,真空泵启动,时间继电器kt1得电,延时闭合,接触器km3得电,真空阀得电打开,开始抽真空,当泵运行300s后,光谱仪st2断开,接触器km1失电,时间继电器kt1失电,接触器km3失电,真空阀失电关闭,km1失电后,真空泵km1常开触点断开,但真空泵由于有km2闭合仍在工作,km1的常闭点恢复,kt2得电,延时闭合,线圈km2得电,常闭点km2断开,真空泵停止,一个工作循环完成。
[0013]
本发明实施前后的数据对比如下表:本发明实施前、后真空值及效率对比(12月3日开始实施)
本发明实施前、后标准化系数对比
本发明实施后真空值效率降低到5%的正常范围内,真空值的正常范围不能低于0.7,实施后一直处于正常状态,而且很稳定,真空泵工作的间隔时间比以前更长,真空状态比以前更好更稳定,主要元素c、si、mn、p均有所改善。
[0014]
本发明将电气系统与光谱仪相结合,不仅实施速度快、效率高,而且无需费尽周折从国外花费较长的时间更换新泵,从时间上确保了仪器的使用,为炼钢生产争取了宝贵时间,避免了损失。
[001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