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39547发布日期:2022-06-17 21:43阅读:84来源:国知局
风扇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特殊视觉效果的风扇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使用者在视觉上的需求逐渐增加,主机板上的风扇组件除了提供散热效果之外,要如何在兼顾散热效能的前提下还能提供给使用者特殊的视觉效果,是目前研究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组件,其可兼顾散热效能且可提供特殊的视觉效果。
4.本发明的一种风扇组件,包括一底座、一风扇、一发光单元及一灯效元件。风扇可转动地配置在底座上方,且包括一中央部、从中央部向外延伸出的多片扇叶,其中这些扇叶的每一片具有远离于底座的一扇叶顶面。发光单元配置于底座,且位于底座与风扇的中央部之间。灯效元件设置于底座且环绕发光单元,灯效元件对底座的投影大于风扇对底座的投影,灯效元件凸出于底座的高度小于扇叶顶面与底座之间的距离,灯效元件包括一倾斜内表面,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适于照射到倾斜内表面上且朝向远离于底座的方向射出。
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扇叶的每一片包括相对于扇叶顶面的一扇叶底面,灯效元件凸出于底座的高度小于等于扇叶底面与底座之间的距离。
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风扇组件还包括一风扇框,设置于底座且环绕风扇与灯效元件,风扇框凸出于底座的高度大于等于扇叶顶面与底座之间的距离。
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风扇组件还包括一弧型反射罩,设置在风扇的中央部的一中央部底面,而随着风扇转动而转动,弧型反射罩包括一开口,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的一部分适于被弧型反射罩反射且穿过开口而射至倾斜内表面上。
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风扇组件还包括一聚光元件,这些扇叶的每一片包括相对于扇叶顶面的一扇叶底面,聚光元件设置在这些扇叶的其中一片扇叶的扇叶底面且往底座的方向延伸,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的一部分适于被聚光元件聚焦于倾斜内表面上。
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聚光元件设置在扇叶底面上远离中央部的一端。
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聚光元件为一条状结构,从扇叶底面上靠近中央部的一端延伸至远离中央部的一端。
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倾斜内表面的倾斜角度介于30度至60度之间。
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单元包括一红光发光二极管、一绿光发光二极管及一蓝光发光二极管。
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灯效元件呈一封闭环形。
14.基于上述,本发明的风扇组件的发光单元位于底座与风扇的中央部之间,灯效元
件设置于底座且环绕发光单元。灯效元件对底座的投影大于风扇对底座的投影,灯效元件凸出于底座的高度小于扇叶顶面与底座之间的距离。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可照射到灯效元件的倾斜内表面上,而可被倾斜内表面反射而朝向远离于底座的方向射出。通过上述的设计,使用者在风扇组件的前侧可看到被灯效元件反射的光线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此外,由于灯效元件凸出于底座的高度小于扇叶顶面与底座之间的距离,低高度的灯效元件较不易破坏风扇的风流,而仍可保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风扇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16.图2是图1的风扇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17.图3是图1的风扇组件的发光单元的示意图。
18.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风扇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19.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风扇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20.图6是图5的风扇组件的发光单元的光线被弧型反射罩反射的示意图。
21.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风扇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22.图8是图7的风扇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23.图9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风扇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24.附图标记如下:
25.d1、d2:距离
26.h1、h2、h3:高度
27.θ:角度
28.100、100a、100b、100c、100d:风扇组件
29.110:底座
30.120:风扇
31.121:中央部
32.122:中央部底面
33.124:扇叶
34.125:扇叶顶面
35.126:扇叶底面
36.130:发光单元
37.132:红光发光二极管
38.134:绿光发光二极管
39.136:蓝光发光二极管
40.140:灯效元件
41.142:倾斜内表面
42.150:风扇框
43.160:弧型反射罩
44.162:开口
45.170、170d:聚光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46.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风扇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风扇组件的俯视示意图。请参阅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风扇组件100例如是配置在显示卡(未示出)上,但风扇组件100应用的热源不以此为限制。风扇组件100包括一底座110、一风扇120、一发光单元130及一灯效元件140。
47.风扇120可转动地配置在底座110上方。风扇120包括一中央部121及从中央部121向外延伸出的多片扇叶124。发光单元130配置于底座110,且位于底座110与风扇120的中央部121之间。
48.灯效元件140设置于底座110且环绕发光单元130。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灯效元件140对底座110的投影大于风扇120对底座110的投影。因此,灯效元件140不会被风扇120遮挡,使用者在风扇组件100的前侧(例如是由图1的上方往下方看)可看到灯效元件140。
49.在本实施例中,灯效元件140包括朝向发光单元130倾斜的一倾斜内表面142。倾斜内表面142的倾斜角度θ介于30度至60度之间,例如是45度,但倾斜内表面142的倾斜角度θ不以此为限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灯效元件140呈一封闭环形,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灯效元件140也可以呈一非封闭环形。
50.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130例如是可放射状地发光,发光单元130所发出的光适于照射到灯效元件140的倾斜内表面142上且朝向远离于底座110的方向射出。因此,使用者在风扇组件100的前侧可看到被灯效元件140反射的光线所产生的视觉效果。
51.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扇叶124具有远离于底座110的一扇叶顶面125及相对于扇叶顶面125的一扇叶底面126。灯效元件140凸出于底座110的高度h1小于扇叶顶面125与底座110之间的距离d1。在本实施例中,灯效元件140凸出于底座110的高度h1小于等于扇叶底面126与底座110之间的距离d2。由于低高度的灯效元件140的设计较不易破坏风扇120的风流,而使得风扇组件100可保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52.另外,风扇组件100更可选择地包括一风扇框150。如图1所示,风扇框150设置于底座110且环绕风扇120与灯效元件140。风扇框150凸出于底座110的高度h2大于等于扇叶顶面125与底座110之间的距离d1,而可用来保护风扇120,以降低异物直接接触到风扇120的机率。此外,风扇框150还可用来避免使用者的手直接接触到旋转的扇叶124。
53.图3是图1的风扇组件的发光单元的示意图。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130包括一红光发光二极管132、一绿光发光二极管134及一蓝光发光二极管136。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单元130也可以仅具有单色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130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制。
54.发光单元130可被一控制器(未示出)控制而产生不同的发光效果。具体地说,制造者可视所需的灯光效果,利用风扇120的tacho pin(未示出)来测量出风扇120的转速的波形,并将相关信息写入到控制器中,控制器可根据转速来控制发光单元130中的红光发光二极管132、绿光发光二极管134及蓝光发光二极管136的开关,以得到不同的灯光效果。或者,也能将发光单元130所能发出的颜色全部显示在灯效元件140上。
55.因此,使用者可在灯效元件140上看到不同的颜色或是看到跑马灯、渐层颜色、呼吸灯效、闪烁灯效等效果。并且由于视觉暂留原理,可让这些灯效在人眼中,像是同时出现
或依序出现。
56.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风扇组件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4,图4的风扇组件100a与图1的风扇组件100的主要差异是,在本实施例中,灯效元件140凸出于底座110的高度h3大于扇叶底面126与底座110之间的距离d2,且小于扇叶顶面125与底座110之间的距离d1。由于灯效元件140的高度h3仍低,而较不易影响风扇120的气流。此外,由于图4的灯效元件140的高度较大,使得图4的灯效元件140可具有较大的倾斜内表面142,而可提供更显著的视觉效果。
57.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风扇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5的风扇组件的发光单元的光线被弧型反射罩反射的示意图。请参阅图5与图6,图5的风扇组件100b与图1的风扇组件100的主要差异是,在本实施例中,风扇组件100b还包括一弧型反射罩160,设置在风扇120的中央部121的一中央部底面122,而随着风扇120转动而转动。
58.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弧型反射罩160例如是180度地环绕发光单元130,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弧型反射罩160环绕发光单元130的角度也可以介于60度至240度之间,弧型反射罩160环绕发光单元130的角度不以此为限制。
59.弧型反射罩160包括一开口162,发光单元130所发出的光的一部分会往远离于弧型反射罩160的方向,而直接射向图5中灯效元件140的倾斜内表面142。发光单元130所发出的光的一部分则适于被弧型反射罩160反射且穿过图6的开口162而射至灯效元件140的倾斜内表面142上。
60.换句话说,发光单元130所发出的光可被集中在灯效元件140的部分倾斜内表面142上,而使得此部分的倾斜内表面142特别地亮。此外,由于弧型反射罩160会随着风扇120转动而转动,利用视觉残留的方式,而使灯效元件140的整个倾斜内表面142均匀地发出较亮的光线。当然,在风扇120低转速时,由于视觉残留不明显,光线可被转动的弧型反射罩160反射至灯效元件140的倾斜内表面142上的不同部位,而可呈现出动态的光线效果。
61.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风扇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图7的风扇组件的俯视示意图。请参阅图7与图8,图7的风扇组件100c与图1的风扇组件100的主要差异是,在本实施例中,风扇组件100c还包括一聚光元件170。聚光元件170例如是凸透镜或是任何可汇聚光线的元件。聚光元件170至少设置在其中一片扇叶124的扇叶底面126且往底座110的方向延伸。
62.聚光元件170设置在扇叶底面126(图7)上远离中央部121的一端。发光单元130所发出的光的一部分适于被聚光元件170聚焦于倾斜内表面142上。因此,使用者可看到在一个旋转且特别亮的点的视觉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聚光元件170可设置在多个扇叶124上,或者,聚光元件170可设置在每个扇叶124上,而得到不同的视觉效果。
63.图9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风扇组件的俯视示意图。请参阅图9,图9的风扇组件100d与图8的风扇组件100c的主要差异是,在本实施例中,聚光元件170d为一条状结构,从扇叶124上靠近中央部121的一端延伸至远离中央部121的一端。因此,使用者可看到一个在旋转且特别亮的条状区的视觉效果。同样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聚光元件170d可设置在多个扇叶124上,或者,聚光元件170d可设置在每个扇叶124上,而得到不同的视觉效果。
64.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风扇组件的发光单元位于底座与风扇的中央部之间,灯效元
件设置于底座且环绕发光单元。灯效元件对底座的投影大于风扇对底座的投影,灯效元件凸出于底座的高度小于扇叶顶面与底座之间的距离。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可照射到灯效元件的倾斜内表面上,而可被倾斜内表面反射而朝向远离于底座的方向射出。通过上述的设计,使用者在风扇组件的前侧可看到被灯效元件反射的光线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此外,由于灯效元件凸出于底座的高度小于扇叶顶面与底座之间的距离,低高度的灯效元件较不易破坏风扇的风流,而仍可保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