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降低泵磨损结构的造纸工艺流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2482发布日期:2020-09-18 19:4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降低泵磨损结构的造纸工艺流程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程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降低泵磨损结构的造纸工艺流程泵。



背景技术:

化工流程泵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泵的总称,化工流程泵的品种非常多,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叶片泵,如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部分流泵、旋涡泵等;容积泵,如往复泵;回转泵;其它类型泵,如按生产过程或产品特点,可分为高压甲胺泵、低温泵、磷酸料浆泵等。在化工或石油化工生产中,泵在高温、低温(或超低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强腐蚀介质下工作,有的还在高入口压力、高扬程、高粘度、小流量、高汽蚀条件下工作,对化工泵的性能提出相当苛刻的要求,特别是对耐腐蚀性、不允许泄漏和耐磨损性要求极高。

在化工或石油化工生产中,泵在高温、低温或超低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强腐蚀介质下工作,造纸工艺用流程泵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磨损,维护维修成本高,需要一种具有降低泵磨损功能的流程泵,以降低维护维修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降低泵磨损结构的造纸工艺流程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降低泵磨损结构的造纸工艺流程泵,解决了降低泵磨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降低泵磨损结构的造纸工艺流程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包括壳体、泵腔,输入腔和输出腔,所述泵腔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右侧,所述输入腔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左侧,所述输出腔开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

直联架,所述直联架的左侧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右侧;

电机,所述电机的左侧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安装于所述直联架的右侧;

叶轮,所述叶轮的轴心处通过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

锥形块,所述锥形块的右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叶轮的左侧;

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输入腔的内壁顶部和底部的右侧;

定心组件,所述定心组件的左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柱的右侧中部;

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柱上;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两个缓冲杆,两个所述缓冲杆分别贯穿于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缓冲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固定柱相对的一侧之间且位于两个缓冲杆的表面均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缓冲板上开设有若干缓冲孔。

电机的连接端电性连接外接电源,泵体与直联架和电机之间通过螺钉安装方式,便于进行安装拆卸,方便进行维护维修,可以对其各部位分别进行维修和更换,维修便利,定心组件对锥形块定心,从而对叶轮轴向定位,减少叶轮摆动,降低磨损。

优选的,所述泵腔的左侧与输入腔的右侧连通,所述泵腔的顶部与输出腔的底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泵体与直联架之间且位于第一螺钉的表面设置有垫圈,所述转轴的表面且位于直联架内壁的左侧设置有密封环。

优选的,两个所述缓冲杆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与固定柱相对的一侧之间且位于两个缓冲杆的表面均设置有第三弹簧。

优选的,所述定心组件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左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柱的右侧中部,所述套筒的右侧贯穿有压力杆,所述压力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左侧与套筒内壁的左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压力杆的右端转动连接有定心块,所述定心块的右侧开设有与锥形块相适配的锥形槽。

优选的,所述叶轮位于泵腔的内部,所述叶轮轴心处与转轴的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右端设置于直联架的内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降低泵磨损结构的造纸工艺流程泵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降低泵磨损结构的造纸工艺流程泵,通过定心组件的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对定心块试加弹性压力,压力作用在锥形块上,定心块右侧的锥形槽配合锥形块,对叶轮对叶轮起到定心作用,同时配合转轴对叶轮实现左右方向压紧,避免叶轮松弛摆动导致磨损,起到降低磨损的功能;

通过输入腔内部设置固定柱,固定柱上设置缓冲组件,缓冲组件的缓冲板收第二弹簧弹力作用,对液体冲击力起到缓冲作用,缓冲板上开设有若干缓冲孔,对液体进行分散,避免冲击损坏叶轮,延长叶轮的使用寿命,起到冲击缓冲保护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降低泵磨损结构的造纸工艺流程泵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输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缓冲板的左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1、泵体,11、壳体,12、泵腔,13、输入腔,14、输出腔,2、直联架,21、第一螺钉,22、垫圈,23、密封环,,3、电机,31、第二螺钉,4、叶轮,41、转轴,42、锥形块,5、固定柱,6、定心组件,61、套筒,62、压力杆,63、挡板,64、第一弹簧,65、定心块,66、锥形槽,7、缓冲组件,71、缓冲杆,72、缓冲板,721、缓冲孔,73、第二弹簧,74、限位板,75、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6,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降低泵磨损结构的造纸工艺流程泵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c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输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缓冲板的左视示意图。具有降低泵磨损结构的造纸工艺流程泵,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包括壳体11、泵腔12,输入腔13和输出腔14,所述泵腔12开设于所述壳体11的右侧,所述输入腔13开设于所述壳体11的左侧,所述输出腔14开设于所述壳体11的顶部;

直联架2,所述直联架2的左侧通过第一螺钉21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11的右侧;

电机3,所述电机3的左侧通过第二螺钉31固定安装于所述直联架2的右侧;

叶轮4,所述叶轮4的轴心处通过转轴41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

锥形块42,所述锥形块42的右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叶轮4的左侧;

固定柱5,所述固定柱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输入腔13的内壁顶部和底部的右侧;

定心组件6,所述定心组件6的左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柱5的右侧中部;

缓冲组件7,所述缓冲组件7设置于所述固定柱5上;

所述缓冲组件7包括两个缓冲杆71,两个所述缓冲杆71分别贯穿于所述固定柱5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缓冲杆7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72,所述缓冲板72与固定柱5相对的一侧之间且位于两个缓冲杆71的表面均设置有第二弹簧73,所述缓冲板72上开设有若干缓冲孔721。

直联架2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电机3设置有开关控制启动或者关闭,锥形块42采用叶轮4同样的金属材质,与叶轮4一体化加工,稳定性强,配合锥形槽66对叶轮起到定心作用,轴向转动的时候保持稳定的同轴度,避免叶轮4偏心导致的磨损,降低磨损;

缓冲板72采用金属材质,缓冲孔721对高压液体进行分散,减弱液体对叶轮4的冲击力,从而对叶轮4起到缓冲保护作用,延长叶轮4的使用寿命。

所述泵腔12的左侧与输入腔13的右侧连通,所述泵腔12的顶部与输出腔14的底部连通。

所述泵体11与直联架2之间且位于第一螺钉21的表面设置有垫圈22,所述转轴41的表面且位于直联架2内壁的左侧设置有密封环23。

两个所述缓冲杆71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74,两个所述限位板74与固定柱5相对的一侧之间且位于两个缓冲杆71的表面均设置有第三弹簧75。

在停止使用泵的时候,第二弹簧73的弹力反向右作用,推动缓冲板72向右移动,此时第三弹簧75弹力作用,避免限位板74碰撞固定柱5,起到对限位板74和固定柱5的缓冲保护作用。

所述定心组件6包括套筒61,所述套筒61的左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柱5的右侧中部,所述套筒61的右侧贯穿有压力杆62,所述压力杆6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挡板63,所述挡板63的左侧与套筒61内壁的左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64,所述压力杆62的右端转动连接有定心块65,所述定心块65的右侧开设有与锥形块42相适配的锥形槽66。

所述叶轮4位于泵腔12的内部,所述叶轮4轴心处与转轴41的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转轴41的右端设置于直联架2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降低泵磨损结构的造纸工艺流程泵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定心组件6的第一弹簧64的弹力作用,对定心块65试加弹性压力,压力作用在锥形块42上,定心块65右侧的锥形槽66配合锥形块42,对叶轮对叶轮4起到定心作用,同时配合转轴41对叶轮4实现左右方向压紧,避免叶轮4松弛摆动导致磨损,起到降低磨损的功能;

通过输入腔13内部设置固定柱5,固定柱5上设置缓冲组件7,缓冲组件7的缓冲板72收第二弹簧73弹力作用,对液体冲击力起到缓冲作用,缓冲板72上开设有若干缓冲孔721,对液体进行分散,避免冲击损坏叶轮4,延长叶轮4的使用寿命,起到冲击缓冲保护功能。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降低泵磨损结构的造纸工艺流程泵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降低泵磨损结构的造纸工艺流程泵,通过定心组件6的第一弹簧64的弹力作用,对定心块65试加弹性压力,压力作用在锥形块42上,定心块65右侧的锥形槽66配合锥形块42,对叶轮对叶轮4起到定心作用,同时配合转轴41对叶轮4实现左右方向压紧,避免叶轮4松弛摆动导致磨损,起到降低磨损的功能;

通过输入腔13内部设置固定柱5,固定柱5上设置缓冲组件7,缓冲组件7的缓冲板72收第二弹簧73弹力作用,对液体冲击力起到缓冲作用,缓冲板72上开设有若干缓冲孔721,对液体进行分散,避免冲击损坏叶轮4,延长叶轮4的使用寿命,起到冲击缓冲保护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