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门控制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1310发布日期:2020-11-25 14:1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气动门控制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动门控制模组。



背景技术:

自动化设备和数控机床的气动防护门的开闭速度控制通常由单向节流阀调节背腔排气流量实现。但在长时间停机或完成手动操作后气缸背腔压缩空气被排空,再次启动时,单向节流阀失去调节作用,气缸会以很快的速度带动防护门冲向终点,造成很大的冲击和碰撞,严重时会伤害人员和设备。

同时,在很多工况下,往往需要把单向节流阀开度调得很大,提高气缸的运行速度,以追求更高的生产节拍,但高速运行的气缸带动质量较大的防护门运动,会在气缸末端产生强烈冲击,长时间的冲击作用会使气缸内部的气缓冲或外部的液压缓冲器损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门控制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动门控制模组,包括气路板,该气路板上连接有二位五通进气阀、软启动阀、三位五通换向阀、双二位三通切换阀和控制器,所述二位五通进气阀、软启动阀、三位五通换向阀和双二位三通切换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气路板上设置有进气孔,该进气孔上连接有进气接头,在所述气路板上还连接有第一单向节流阀、第二单向节流阀和消声节流阀;

所述二位五通进气阀的进气口p与所述进气孔连通,其工作口a与所述软启动阀的进气口p连通,该软启动阀的工作口a与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的进气口p连通,该三位五通换向阀的工作口a与所述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排气口r连通,该三位五通换向阀的工作口b与所述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排气口s连通,该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工作口a与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的工作口a连通,该第一单向节流阀的进气口p与气缸无杆腔连通,所述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工作口b与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的工作口a连通,该第二单向节流阀的进气口p与气缸有杆腔连通,所述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进气口p与所述消声节流阀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正常工作时,二位五通进气阀的线圈m1始终保持得电状态,软启动阀处于左位完全导通状态,三位五通换向阀得到充足的供气,当三位五通换向阀的线圈m2得电时,该阀处于左位,压缩空气从三位五通换向阀的工作口a流出,进入二位三通切换阀的排气口r,此时保持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线圈m4和m5得电,双二位三通切换阀内部的双阀均处于左位,压缩空气由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排气口r流向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工作口a,再由第一单向节流阀进入气缸无杆腔推动气缸伸出,气缸有杆腔内的压缩空气经第二单向节流阀节流后进入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工作口b流向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排气口s后,再经三位五通换向阀排入大气,此时气缸的运行速度由第二单向节流阀调节;当活塞接近终点时,控制器使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线圈m5失电,此时,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工作口b和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排气口s切断,该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工作口b和该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进气口p导通,压缩空气经消声节流阀缓慢排出,强制降低气缸速度,消除了终点冲击,气缸缩回时工作原理与之相同;

当三位五通换向阀的线圈m2和m3同时失电时,三位五通换向阀处于中位,三位五通换向阀的工作口a和三位五通换向阀的工作口b都和大气连通,此时保持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线圈m4和m5得电,气缸处于浮动状态,可以手动操作防护门;

当长时间停机或手动状态后,气缸有杆腔和无杆腔内的压缩空气均被排空,首次启动时气缸速度会不受第一单向节流阀和第二单向节流阀控制。手动状态时控制器迫使二位五通进气阀的线圈m1和三位五通换向阀的线圈m2、m3同时失电,以切断软启动阀的供气,使软启动阀处于复位关闭状态(右位),当再次启动时,二位五通进气阀的线圈m1、三位五通换向阀的线圈m2、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线圈m4(或二位五通进气阀的线圈m1、三位五通换向阀的线圈m3、双二位三通切换阀m5)同时得电,线圈得电后阀可以切换到相应位置,压缩空气由软启动阀的进气口p流经内部可调节流孔缓慢流向软启动阀的工作口a,并经三位五通换向阀、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第一单向节流阀流入气缸无杆腔,推动活塞缓慢运动,避免了首次启动的冲击现象。当气缸运动到终点后,系统压力升高到软启动阀的开启阈值,软启动阀才能完全切换到右位,保证系统的充足供气,然后气缸可以正常换向调速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气路板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阀安装孔、第二节流阀安装孔和第三节流阀安装孔,该第一节流阀安装孔内安装有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该第二节流阀安装孔内安装有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该第三节流阀安装孔内安装有所述消声节流阀,且所述第一节流阀安装孔、第二节流阀安装孔和第三节流阀安装孔的轴心线相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孔与第一节流阀安装孔、第二节流阀安装孔和第三节流阀安装孔的轴心线相平行,且开口相反。

作为优选,在所述气路板上设置有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和第一外排孔,该第一孔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二位五通进气阀的进气口p连通,该第二孔与所述二位五通进气阀的工作口b连通,该第三孔的一端与所述二位五通进气阀的排气口r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外排孔连通,在该第一外排孔的外端连接有消音器。

作为优选,在所述气路板上设置有第四孔、第五孔和第一连通孔,该第一连通孔将所述第二孔与第四孔相连通,该第四孔的一端与所述软启动阀的进气口p连通,其另一端与第一连通孔连通,该第五孔与软启动阀的工作口a连通。

作为优选,在所述气路板上设置有第六孔、第七孔、第八孔、第九孔、第十孔和第二连通孔,该第二连通孔将第六孔和所述第五孔相连通,该第六孔的一端与该第二连通孔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的进气口p连通,该第七孔与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的工作口b连通,该第八孔与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的排气口s连通,该第九孔与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的工作口a连通,该第十孔与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的排气口r连通。

作为优选,在所述气路板上设置有第二外排孔和第三外排孔,该第二外排孔的一端与所述第八孔连通,另一端连接有消音器,该第三外排孔的一端与所述第十孔连通,另一端连接有消音器。

作为优选,在所述气路板上设置有第十一孔、第十二孔、第十三孔、第十四孔、第十五孔、第三连通孔和第四连通孔,该第三连通孔将所述第九孔和第十五孔相连通,该第四连通孔将所述第七孔与第十三孔相连通,该第十一孔一端与所述所述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进气口p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节流阀安装孔连通,该第十二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节流阀安装孔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工作口b连通,该第十三孔与所述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排气口s连通,该第十四孔的一端与所述所述第一节流阀安装孔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工作口a连通,该第十五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通孔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排气口r连通。

作为优选,在所述气路板内设置有外先导管路,该外先导管路通过连通管路与所述进气孔连通,在所述气路板上还设置有第十六孔、第十七孔和第十八孔,该第十六孔的一端与所述外先导管路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二位五通进气阀的控制口y/z连通,该第十七孔的一端与所述外先导管路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的控制口y/z连通,该第十八孔的一端与所述外先导管路连通,其另一端所述双二位三通切换阀的控制口y/z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外排孔和第三外排孔的轴心线相平行,开口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正常工作时通过第一单向节流阀和第二单向节流阀实现了对气缸运行速度的控制,而当气缸活塞运行接近终点时,运行速度通过消声节流阀进行调节,强制降低了气缸速度,消除了终点冲击,避免了气缸以很快的速度带动防护门冲向终点而造成冲击和碰撞,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首次启动的冲击现象;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使气缸处于浮动状态,此时便可手动操作防护门,以适应某些工况或特殊情况的需要。且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只需要提供相应指令即可实现防护门的开闭和手动\自动状态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气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后视图;

图5为图4中的e-e剖视图;

图6为图4中的d-d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要素: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1-附图7所示的气动门控制模组,包括气路板6,气路板6成矩形板状结构,该气路板6上连接有二位五通进气阀1、软启动阀5、三位五通换向阀2、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和控制器4,二位五通进气阀1、软启动阀5、三位五通换向阀2和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分别与控制器4电连接,且气路板6上连接有二位五通进气阀1、软启动阀5、三位五通换向阀2、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和控制器4均连接在气路板6的上端面上,其连接采用现有的连接方式。

为了方便气路板6内部孔的加工,本实施例中气路板6由两块板对接而成,两块板的对接处设置有一个中心通孔50,以方便对第一连通孔65和第二连通孔64的加工。

气路板6上设置有进气孔60,该进气孔60设置在气路板6靠近其左端的位置,且沿其长度方向向内延伸,该进气孔60的外端连接有进气接头7。气路板6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阀安装孔61、第二节流阀安装孔62和第三节流阀安装孔63,该第一节流阀安装孔61内安装有第一单向节流阀91,该第二节流阀安装孔62内安装有第二单向节流阀92,该第三节流阀安装孔63内安装有消声节流阀93,且进气孔60与第一节流阀安装孔61、第二节流阀安装孔62和第三节流阀安装孔63的轴心线相平行,且开口相反。

从图3、图5、图6结合图7可以看出,在气路板6上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孔11、第二孔12、第三孔15和第一外排孔681,该第一孔11的一端与进气孔60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进气阀1的进气口p连通,该第二孔12与二位五通进气阀1的工作口b连通,该第三孔15的一端与二位五通进气阀1的排气口r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外排孔681连通,在该第一外排孔681的外端连接有消音器8。

在气路板6上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第四孔51、第五孔52和第一连通孔65,该第一连通孔65将第二孔12与第四孔51相连通,该第四孔51的一端与软启动阀5的进气口p连通,其另一端与第一连通孔65连通,该第五孔52与软启动阀5的工作口a连通。

在气路板6上沿其厚度方向还设置有第六孔21、第七孔22、第八孔23、第九孔24、第十孔25和第二连通孔64,该第二连通孔64将第六孔21和第五孔52相连通,该第六孔21的一端与该第二连通孔64连通,其另一端与三位五通换向阀2的进气口p连通,该第七孔22与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2的工作口b连通,该第八孔23与三位五通换向阀2的排气口s连通,该第九孔24与三位五通换向阀2的工作口a连通,该第十孔25与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2的排气口r连通。

在气路板6上还设置有第二外排孔682和第三外排孔683,该第二外排孔682的一端与第八孔23连通,另一端连接有消音器8,该第三外排孔683的一端与第十孔25连通,另一端连接有消音器8。且第二外排孔682和第三外排孔683的轴心线相平行,开口相反。

在气路板6上沿其厚度方向还设置有第十一孔31、第十二孔32、第十三孔33、第十四孔34、第十五孔35、第三连通孔66和第四连通孔67,该第三连通孔66将第九孔24和第十五孔35相连通,该第四连通孔67将第七孔22与第十三孔33相连通,该第十一孔31一端与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进气口p连通,其另一端与第三节流阀安装孔63连通,该第十二孔32的一端与第二节流阀安装孔62连通,其另一端与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工作口b连通,该第十三孔33与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排气口s连通,该第十四孔34的一端与第一节流阀安装孔61连通,其另一端与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工作口a连通,该第十五孔35的一端与第三连通孔66连通,其另一端与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排气口r连通。该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工作口a与第一单向节流阀91的工作口a连通,该第一单向节流阀91的进气口p与气缸无杆腔连通,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工作口b与第二单向节流阀92的工作口a连通,该第二单向节流阀92的进气口p与气缸有杆腔连通,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进气口p与消声节流阀93连通。

为了方便加工制造,在本实施例中的各个连通孔处均设置有工艺堵头。

本实施例中,各个电磁阀均通过外先导管路69进行供气,外先导管路69设置在气路板6内,且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该外先导管路69通过连通管路690与进气孔60连通,在气路板1上沿其厚度方向还设置有第十六孔114、第十七孔212/214和第十八孔310,该第十六孔114的一端与外先导管路69连通,其另一端与二位五通进气阀1的控制口y/z连通,该第十七孔212/214的一端与外先导管路69连通,其另一端与三位五通换向阀2的控制口y/z连通,该第十八孔310的一端与外先导管路69连通,其另一端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控制口y/z连通。

实际使用过程,控制器4与感应开关k1和k2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参考图7):

正常工作时,二位五通进气阀1的线圈m1始终保持得电状态,软启动阀5处于左位完全导通状态,三位五通换向阀2得到充足的供气,当三位五通换向阀2的线圈m2得电时,该阀处于左位,压缩空气从三位五通换向阀2的工作口a流出,进入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排气口r,此时保持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线圈m4和m5得电,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内部的双阀均处于左位,压缩空气由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排气口r流向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工作口a,再由第一单向节流阀91进入气缸无杆腔推动气缸伸出,气缸有杆腔内的压缩空气经第二单向节流阀92节流后进入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工作口b流向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排气口s后,再经三位五通换向阀2排入大气,此时气缸的运行速度由第二单向节流阀92调节;当活塞接近终点时,感应开关k2发出信号,控制器4使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线圈m5失电,此时,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工作口b和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排气口s切断,该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工作口b和该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进气口p导通,压缩空气经消声节流阀93缓慢排出,强制降低气缸速度,消除了终点冲击,气缸缩回时工作原理与之相同;

当三位五通换向阀2的线圈m2和m3同时失电时,三位五通换向阀2处于中位,三位五通换向阀2的工作口a和三位五通换向阀2的工作口b都和大气连通,此时保持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线圈m4和m5得电,气缸处于浮动状态,可以手动操作防护门;

当长时间停机或手动状态后,气缸有杆腔和无杆腔内的压缩空气均被排空,首次启动时气缸速度会不受第一单向节流阀91和第二单向节流阀92控制。手动状态时控制器4迫使二位五通进气阀1的线圈m1和三位五通换向阀2的线圈m2、m3同时失电,以切断软启动阀5的供气,使软启动阀5处于复位关闭状态右位,当再次启动时,二位五通进气阀1的线圈m1、三位五通换向阀2的线圈m2、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线圈m4(或二位五通进气阀1的线圈m1、三位五通换向阀2的线圈m3、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的线圈m5)同时得电,由于电磁阀均是外先导管路q1供气,线圈得电后阀可以切换到相应位置,压缩空气由软启动阀5的进气口p流经内部可调节流孔缓慢流向软启动阀5的工作口a,并经三位五通换向阀2、双二位三通切换阀3、第一单向节流阀91流入气缸无杆腔,推动活塞缓慢运动,避免了首次启动的冲击现象。当气缸运动到终点后,系统压力升高到软启动阀5的开启阈值,软启动阀5才能完全切换到右位,保证系统的充足供气,然后气缸可以正常换向调速工作。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