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持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做为手机散热器的手持风扇。
背景技术:
今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也越来越智能,耗电也越来越快,伴随的是手机发热越来越严重。现有技术中手机的散热方法主要是通过热传导,在手机背后设置金属板、石墨等将电池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大气中。
但是这样的散热方式效果有限,使用久了还是能感觉手机背面很烫。当使用手机看视频或打游戏时,发热较为严重。为避免手机过热而造成手机损坏,一般是等手机降温后再使用,这种方式非常不方便,如果无视手机发烫继续使用,会严重缩短手电池寿命,手机变得卡顿,严重会造成手机电路损坏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能做为手机散热器的手持风扇,用作手持风扇使用,也可作为手机的散热器使用,增加使用范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做为手机散热器的手持风扇,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风扇,所述风扇的上端设置有上端夹,所述风扇的下端设置有下端夹,通过上端夹和下端夹夹持手机,使手机的背面对准风扇的出风面,所述风扇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上竖直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延伸到底座上,所述滑移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下端夹设置在滑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的上端设置有端块,且端块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容纳腔,所述上端夹滑移连接与容纳腔,所述端块的上端开设有连通到容纳腔的让位槽,所述上端夹的上表面设置有块体,所述块体滑移连接于让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槽的下方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宽度大于滑移槽的宽度,所述容置槽内滑移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宽度大于滑移槽的宽度,所述容置槽与滑移槽的中间位置相连通,所述滑块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与容置槽的一端部连接有弹簧,在所述弹簧拉伸状态下,使连接块具有向风扇中心点移动的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槽的底部设置有朝向风扇中心点的导向条,所述滑块朝向滑移槽的一侧开设有容置导向条的导向槽。
进一步地,所述下端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滑块上,使下端夹具有贴在滑块上的收起状态,和垂直与滑块表面的展开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上开设有凹槽,当下端夹处于收起状态时,所述下端夹的表面与滑块的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下端夹的自由端朝向滑块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凹槽端部对应第一卡块设置有第二卡块,当下端夹收起时,所述第二卡块抵触第一卡块,从而使下端夹固定在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上端夹和下端夹的夹持面设置有防滑胶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做为手机散热器的手持风扇,在平时,上端夹和下端夹收起,底座作为手持部位,散热器可作为手持风扇使用,为使用者移动降温,也可以使下端夹和上端夹展开,夹持手机,通过风扇吹向手机背面,加快手机的降温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上端夹和下端夹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上端夹和下端夹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夹持手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下端夹、滑块、连接块和风扇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底座;200、风扇;210、前盖;220、后盖;310、上端夹;320、端块;330、容纳腔;340、让位槽;350、块体;410、下端夹;420、滑移槽;430、滑块;440、容置槽;450、连接块;510、导向条;520、导向槽;600、凹槽;710、第一卡块;720、第二卡块;800、防滑胶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正面”、“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5所示,一种能做为手机散热器的手持风扇,包括底座100和设置在底座100上的风扇200,风扇200的上端设置有上端夹310,风扇200的下端设置有下端夹410,通过上端夹310和下端夹410夹持手机,使手机的背面对准风扇200的出风口。通过风扇200吹向手机背面,加快手机背面的空气流速,从而加快手机的降温速度。底座100可作为手持部分,在未给手机降温时,通过手持底座100,使手机散热器成为手持风扇200,为使用者移动降温。
风扇200包括前盖210、后盖220以及扇叶,前盖210和后盖220相互扣合形成壳体,扇叶设置在壳体内。底座100内设置有可充电电池,连接市电的充电口以及电源开关。
前盖210上沿竖直开设有滑移槽420,该滑移槽420向下延伸到底座100上,在滑移槽420中滑移设置有滑块430,该下端夹410设置在滑块430上。滑块430可在滑移槽420中滑移,而下端夹410设置在滑块430上,且滑移槽420竖直开设,朝向风扇200中前盖210的中心点。从而使上端夹310和下端夹410的距离可以改变,不仅方便了对手机的夹持,也使上端夹310和下端夹410能够夹持不同宽度的手机。
风扇200的上端设置有端块320,该端块320固定在前盖210和后盖220的上端,且端块320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容纳腔330,该容纳腔330连通到朝向前盖210一侧的外界,上端夹310呈板状,插接与容纳腔330,且可在容纳腔330中滑移。端块320的上端开设有连通到容纳腔330的让位槽340,使上端夹310的一部分向上暴露在外界,上端夹310的上表面设置有块体350,该块体350滑移连接在让位槽340中,且块体350的上端凸出端块320的上表面,使块体350处于外界可接触状态。当夹持手机时,通过块体350驱动上端夹310移动出容纳腔330。当不需要夹持手机,用作手持风扇200时,通过块体350驱动上端夹310收在容纳腔330中,使上端夹310处于隐藏状态,不影响散热器做手持风扇200使用。
滑移槽420的下方开设有容置槽440,容置槽440与滑移槽420同方向,但容置槽440的长度小于滑移槽420,容置槽440与滑移槽420相连通,并且连通在滑移槽420的中间位置。容置槽440的宽度大于滑移槽420的宽度,在容置槽440内设置有连接块450,连接块450的宽度与容置槽440的宽度相适应,使连接块450能在容置槽440中滑移,且连接块450的宽度大于滑移槽420的宽度,使连接块450稳定卡在容置槽440内,不会脱离。滑块430与连接块450通过连接柱相连接,滑块430和连接块450分别在滑移槽420和容置槽440中滑移的过程中,连接柱也在移动,而滑移槽420与容置槽440相连通的位置为连接柱的移动提供了空间。连接块450与容置槽440的一端部连接有弹簧,在弹簧拉伸状态下,该弹簧使连接块450具有向风扇200中心移动的趋势。在夹持手机时,需要对滑块430施力,使上端夹310与下端夹410的间距拉大,便于夹持手机,待手机放置后,撤去外力,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在弹簧的作用下,使滑块430和下端夹410上移,减小上端夹310和下端夹410的间距,从而稳定将手机夹持住。
滑移槽420的底部设置有朝向风扇200中心点的导向条510,滑块430朝向滑移槽420的一侧开设有容置导向条510的导向槽520。导向条510和导向槽520的设置,为滑块430的滑移提供了导向,使滑块430的宽度可以小于滑移槽420的宽度,具有一点间隙,这样会减少滑块430滑移的摩擦力,使滑块430滑移更加顺畅。
下端夹410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滑块430上,使下端夹410具有贴在滑块430上的收起状态,和垂直与滑块430表面的展开状态。当夹持手机时,下端夹410处于展开状态,下端夹410与滑块430的表面相垂直。当不需要夹持手机时,将下端夹410收起,不影响散热器作为手持风扇200使用。
滑块430上开设有凹槽600,当下端夹410处于收起状态时,所述下端夹410的表面与滑块430的表面相平齐。这使得当下端夹410收起时,滑块430的表面平整,不影响手握底座100。下端夹410与滑块430通过转轴连接,凹槽600的设置,使得转轴设置在凹槽600中,这使得当下端夹410从收起状态转动90度后,下端夹410的侧壁抵触在凹槽600的侧壁中,从而限制了下端夹410的转动角度。
下端夹410与滑块430相连接的一端为固定端,与固定端相对应的一端为自由端,下端夹410的自由端朝向滑块4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块710,凹槽600端部对应第一卡块710设置有第二卡块720,当下端夹410收起时,第二卡块720抵触第一卡块710,从而使下端夹410固定在凹槽600中,使下端夹410收起状态固定。凹槽600对应下端夹410自由端的一侧开设有斜槽,该斜槽使手指能够触碰到下端夹410的自由端端部,方便了将下端夹410从收起的稳定状态改变为展开状态。
上端夹310和下端夹410用于夹持手机的夹持面设置有防滑胶块800,不仅可以避免夹持时对手机造成损坏,还能够增加手机与散热器的摩擦力,使手机的夹持更加稳定。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