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水泵涡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0540发布日期:2021-02-23 13:12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潜水泵涡壳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潜水泵涡壳。


背景技术:

[0002]
潜水泵是深井提水的重要设备,使用时整个机组潜入水中工作,将地下水提取到地表,适用于生活用水、矿山抢险、工业冷却、农田灌溉、海水提升、轮船调载等领域。在使用潜水泵时,叶轮体在驱动轴的驱动下高速旋转,带动潜水泵中的介质随着叶轮体的叶片旋转,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介质飞离叶轮并向外射出,射出的介质会经过涡壳处向泵体外排出。
[0003]
但是现有的潜水泵由于一体成型,进而导致潜水泵内因颗粒物质等杂质滞留将影响到潜水泵对介质的抽取,严重的将会因堵塞而导致潜水泵电机损坏,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水泵涡壳,该潜水泵涡壳具有便于安装拆卸,并有效防止固体颗粒等杂质滞留而影响到潜水泵有效使用的效果。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潜水泵涡壳,包括涡壳壳体,所述涡壳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涡壳上盖和涡壳底座,所述涡壳上盖用于插接驱动叶轮体转动的驱动轴;所述涡壳底座用于向所述涡壳壳体内导入介质,所述涡壳壳体设置有用于将介质导出的出水体,所述出水体的内侧设置有排流道,所述排流道靠近所述涡壳壳体一端的内径小于另一端内径。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涡壳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涡壳上盖和涡壳底座可拆卸连接固定,进而达到显著降低该潜水泵涡壳的拆卸安装难度的目的,有效防止固体颗粒等杂质滞留而影响到潜水泵的使用效果;与此同时,通过排流道靠近涡壳壳体一端的内径小于另一端内径的设置,使得介质在导出涡壳壳体时具有流速稳定,流量大的效果。
[000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涡壳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上部连接座,所述涡壳上盖的外周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上部连接座匹配连接的上盖连接座,所述涡壳上盖的中心处设置有用于供驱动轴插入的插孔。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涡壳壳体与涡壳上盖通过相互匹配的上部连接座和上盖连接座连接固定,具有显著降低该潜水泵涡壳的拆卸安装难度的效果,有效防止固体颗粒等杂质滞留而影响到潜水泵的使用效果。
[001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密封凸环,所述密封凸环的硬度小于驱动轴的硬度。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孔插接驱动轴后,驱动轴在转动后将与密封凸环产生一定的摩擦,由于驱动轴的硬度大于密封凸环的硬度,进而将使得密封凸环在摩擦中磨损,直至与驱动轴完全匹配,进而达到显著提升驱动轴与涡壳上盖之间的密封性的目的。
[001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涡壳上盖的上侧设置有位于所述插孔和所述上盖连接座之间的环槽。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槽具有显著减小涡壳上盖料材使用的效果,进而显著提升该潜水泵涡壳的经济效益。
[001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涡壳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下部连接座,所述涡壳底座的外周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下部连接座匹配连接的底座连接座,所述涡壳底座的中心处设置有用于向所述涡壳壳体内导入介质的入流道。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涡壳壳体与涡壳底座通过相互匹配的下部连接座和底座连接座连接固定,具有显著降低该潜水泵涡壳的拆卸安装难度的效果,有效防止固体颗粒等杂质滞留而影响到潜水泵的使用效果。
[001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流道的上端内径小于下端内径。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叶轮体将介质从入流道导入涡壳涡壳内时,通过下端较上端大的内径提升导入的介质流量,并通过上端较下端小的内径提升导入的介质的流速,从而使得该潜水泵涡壳在潜水泵使用时具有显著提升潜水泵使用性能的效果。
[001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涡壳底座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高分子环以及过盈连接于所述高分子环和所述涡壳底座之间的支撑垫环。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分子环用于有效密封叶轮体和涡壳底座,进而使得介质通过入流道进入涡壳底座内时,通过叶轮体的导向后再经过排流道流出;与此同时,过盈连接于高分子环和涡壳底座之间的支撑垫环起到显著提升高分子环固定稳定性的作用,避免高分子换在叶轮体的带动下产生偏移而影响到叶轮体和涡壳底座之间的密封性能。
[002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体的外周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等弧度分布的加强筋。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显著提升出水体的结构强度,有效延长该潜水泵涡壳的使用寿命。
[002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涡壳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相互匹配的上部连接座和上盖连接座以及相互匹配的下部连接座和底座连接座连接固定,进而达到显著降低该潜水泵涡壳的拆卸安装难度的目的,有效防止固体颗粒等杂质滞留而影响到潜水泵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说明:1、涡壳壳体;11、出水体;111、加强筋;112、排流道;12、下部连接座;13、上部连接座;14、涡壳环腔;2、涡壳上盖;21、插孔;211、密封凸环;22、上盖连接座;23、环槽;3、涡壳底座;31、入流道;32、固定槽;33、底座连接座;4、高分子环;5、支撑垫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
如图1所示,一种潜水泵涡壳,包括涡壳壳体1。涡壳壳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可拆卸
连接有涡壳上盖2和涡壳底座3。涡壳上盖2用于插接驱动叶轮体转动的驱动轴。需要说明的是,涡壳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上部连接座13,并在涡壳上盖2的外周一侧设置有与上部连接座13匹配连接的上盖连接座22。涡壳上盖2的中心处设置有用于供驱动轴插入的插孔21。因此,涡壳壳体1与涡壳上盖2通过相互匹配的上部连接座13和上盖连接座22连接固定,具有显著降低该潜水泵涡壳的拆卸安装难度的效果,有效防止固体颗粒等杂质滞留而影响到潜水泵的使用效果。
[0027]
需要提及的是,在插孔2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密封凸环211。密封凸环211的硬度小于驱动轴的硬度,进而在插孔21插接驱动轴后,驱动轴在转动后将与密封凸环211产生一定的摩擦,由于驱动轴的硬度大于密封凸环211的硬度,进而将使得密封凸环211在摩擦中磨损,直至与驱动轴完全匹配,以在避免产品的产生误差的同时达到显著提升驱动轴与涡壳上盖2之间的密封性的目的。为了提升该潜水泵涡壳的经济效益,在涡壳上盖2的上侧设置有位于插孔21和上盖连接座22之间的环槽23。环槽23具有显著减小涡壳上盖2料材使用的效果。
[0028]
如图1所示,涡壳底座3用于向涡壳壳体1内导入介质。并在涡壳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下部连接座12。相应的,在涡壳底座3的外周一侧设置有与下部连接座12匹配连接的底座连接座33。且在涡壳底座3的中心处设置有用于向涡壳壳体1内导入介质的入流道31。因此,涡壳壳体1与涡壳底座3通过相互匹配的下部连接座12和底座连接座33连接固定,具有显著降低该潜水泵涡壳的拆卸安装难度的效果,有效防止固体颗粒等杂质滞留而影响到潜水泵的使用效果。需要提及的是,入流道31的上端内径小于下端内径,进而在介质通过叶轮体从入流道31导入涡壳涡壳内时,通过下端较上端大的内径提升导入的介质流量,并通过上端较下端小的内径提升导入的介质的流速,从而使得该潜水泵涡壳在潜水泵使用时具有显著提升潜水泵使用性能的效果。与此同时,在涡壳底座3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槽32。固定槽32内设置有高分子环4以及过盈连接于高分子环4和涡壳底座3之间的支撑垫环5。高分子环4用于有效密封叶轮体和涡壳底座3,进而使得介质通过入流道31进入涡壳底座3内时,通过叶轮体的导向后再经过排流道112流出;与此同时,过盈连接于高分子环4和涡壳底座3之间的支撑垫环5起到显著提升高分子环4固定稳定性的作用,避免高分子换在叶轮体的带动下产生偏移而影响到叶轮体和涡壳底座3之间的密封性能。
[0029]
需要提及的是,涡壳壳体1设置有用于将介质导出的出水体11。出水体11的内侧设置有排流道112。排流道112靠近涡壳壳体1一端的内径小于另一端内径。并在出水体11的外周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等弧度分布的加强筋111。因此,本申请通过令涡壳壳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涡壳上盖2和涡壳底座3可拆卸连接固定,进而达到显著降低该潜水泵涡壳的拆卸安装难度的目的,有效防止固体颗粒等杂质滞留而影响到潜水泵的使用效果;与此同时,通过排流道112靠近涡壳壳体1一端的内径小于另一端内径的设置,使得介质在导出涡壳壳体1时具有流速稳定,流量大的效果。且加强筋111起到显著提升出水体11的结构强度的作用,有效延长该潜水泵涡壳的使用寿命。
[00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但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修改和润饰,这些修改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