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轮机液压油空冷式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2047发布日期:2021-02-20 16:4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轮机液压油空冷式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轮机液压油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燃气轮机液压油空冷式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液压油系统是燃气轮机使用过程中的液压系统组件,在燃气轮机工作过程中,液压油不断的供压控制燃气轮工作的工作进程,因此,液压油温度不断增加,形成高温油,温度较高的液压油不仅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且温度过高的液压油其控压的精准性不高,导致燃气轮机工作过程中,容易引发事故,且无法正常工作。
[0003]
现有技术中,采用风扇对液压油系统上的供油管道进行散热,但是,该方式散热效果不明显,在燃气轮机高负荷运行过程中,仍旧无法有效、及时的对液压油进行快速的降温。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燃气轮机液压油空冷式冷却系统。
[0005]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6]
一种燃气轮机液压油空冷式冷却系统,包括液压油油箱,所述液压油油箱的出油端连通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出油端连通有空冷组件;
[0007]
所述空冷组件的出油端连通液压油油箱的进油端;
[0008]
所述空冷组件连通有鼓风机;
[0009]
所述空冷组件包括空冷箱体,所述鼓风机的出风端连通空冷箱体的进风端;
[0010]
所述空冷组件还包括位于空冷箱体内的空冷器,所述空冷器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矩形入油管以及矩形出油管;
[0011]
所述矩形入油管与矩形出油管之间连通有若干个空冷部件,所述空冷部件包括连通在矩形入油管与矩形出油管之间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上连通有若干个前、后间隔设置的冷油盘,所述冷油盘内设有油腔,所述油腔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盘形散热翅片,所述盘形散热翅片包括位于油腔内的内端部以及位于冷油盘外的外端部;
[0012]
所述鼓风机连通在空冷箱体的左侧壁,所述空冷箱体的右侧壁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0013]
优选地,所述矩形入油管的后侧壁连通有入油管道,所述入油管道贯穿所述空冷箱体的后侧壁,所述入油管道连通至循环泵的出油端。
[0014]
优选地,所述矩形出油管的前侧壁连通有出油管道,所述出油管道贯穿所述空冷箱体的前侧壁,所述出油管道连通液压油油箱的进油端。
[0015]
优选地,所述出油管道、入油管道上均装配有法兰。
[0016]
优选地,所述空冷箱体包括顶箱板部、底箱板部、左箱板部、右箱板部以及前箱板
部以及后箱板部;
[0017]
所述鼓风机连通在左箱板部上,所述散热孔开设在右箱板部上,所述入油管道贯穿后箱板部,所述出油管道贯穿前箱板部。
[0018]
优选地,所述左箱板部内部中空,所述左箱板部的右侧壁连通有若干个散热罩,所述散热罩位于空冷箱体内。
[0019]
优选地,所述左箱板部的左侧壁连通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连通鼓风机。
[0020]
优选地,所述进风管上装配有管道法兰。
[0021]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2]
采用空冷组件、鼓风机设计具体采用矩形入油管、冷却管、冷油盘、冷油盘上设有若干个盘形散热翅片、矩形出油管道、空冷箱体山的散热罩,实现当循环泵将高温油泵入到入油管道后,进入矩形入油管,并分流进入到不同的冷却管中,并进入到冷却管上的冷油盘中进行散热,因采用若干个冷油盘、冷油盘上设有盘形散热翅片,因此高温油能够分段与盘形散热翅片以及冷油盘热交换,此时,鼓风机泵入冷风,冷风分流从散热罩位吹向冷油盘以及盘形散热翅片,盘形散热翅片的外端部位于冷油盘外,因此与气流进行热交换,冷风加热后分流从散热孔排出。该方式不仅散热效率高,且能够快速对高温油降温,且高温油经过分流、冷油盘分流散热,提高了散热速度。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冷式冷却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冷组件的分散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油盘的分散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4中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0]
如图1-6所示,一种燃气轮机液压油空冷式冷却系统,包括液压油油箱1,所述液压油油箱1的出油端连通有循环泵2,所述循环泵2的出油端连通有空冷组件3;通过空冷组件3实现快速对循环泵2出的高温油进行高效散热,散热后的低温油从空冷组件3的出油端排出循环进入液压油油箱1,空冷组件3的出油端连通液压油油箱1的进油端。
[0031]
空冷组件3连通有鼓风机4,利用鼓风机4进行风冷。
[0032]
空冷组件3的具体结构如下:
[0033]
所述空冷组件3包括空冷箱体31,所述鼓风机4的出风端连通空冷箱体31 的进风端;空冷组件3还包括位于空冷箱体31内的空冷器32。高温油进过空冷器32,在空冷器32内进行高效的降温。空冷器32的具体结构如下:
[0034]
空冷器32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矩形入油管321以及矩形出油管322;矩形入油管
321与矩形出油管322之间连通有若干个空冷部件,空冷部件包括连通在矩形入油管321与矩形出油管322之间的冷却管323,所述冷却管323上连通有若干个前、后间隔设置的冷油盘324,所述冷油盘324内设有油腔3241,所述油腔3241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盘形散热翅片325,所述盘形散热翅片325 包括位于油腔3241内的内端部以及位于冷油盘324外的外端部。
[0035]
具体而言,鼓风机4连通在空冷箱体31的左侧壁,所述空冷箱体31的右侧壁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3131。
[0036]
鼓风机4将冷风泵入到空冷箱体31内,冷风接触到冷油盘324、盘形散热翅片325携带热量后,从散热孔3131排出热风。
[0037]
具体而言,矩形入油管321的后侧壁连通有入油管道3211,所述入油管道 3211贯穿所述空冷箱体31的后侧壁,所述入油管道3211连通至循环泵2的出油端。矩形出油管322的前侧壁连通有出油管道3221,所述出油管道3221贯穿所述空冷箱体31的前侧壁,所述出油管道3221连通液压油油箱1的进油端。上述出油管道3221、入油管道3211上均装配有法兰,通过法兰连接至液压油油箱1、循环泵2上的管道。
[0038]
空冷箱体31的具体结构如下:
[0039]
空冷箱体31包括顶箱板部、底箱板部、左箱板部312、右箱板部313以及前箱板部311以及后箱板部314。
[0040]
上述鼓风机4连通在左箱板部312上,所述散热孔3131开设在右箱板部313 上,所述入油管道3211贯穿后箱板部314,所述出油管道3221贯穿前箱板部 311。
[0041]
为了提高散热效果,在左箱板部312内部中空,所述左箱板部312的右侧壁连通有若干个散热罩3121,所述散热罩3121位于空冷箱体31内。具体是,左箱板部312的左侧壁连通进风管3122,所述进风管3122连通鼓风机4。进风管3122上装配有管道法兰。
[0042]
当循环泵2将高温油泵入到入油管道3211后,进入矩形入油管321,并分流进入到不同的冷却管323中,并进入到冷却管323上的冷油盘324中进行散热,因采用若干个冷油盘324、冷油盘324上设有盘形散热翅片325,因此高温油能够分段与盘形散热翅片325以及冷油盘324热交换,此时,鼓风机4泵入冷风,冷风分流从散热罩3121位吹向冷油盘324以及盘形散热翅片325,盘形散热翅片325的外端部位于冷油盘324外,因此与气流进行热交换,冷风加热后分流从散热孔3131排出。该方式不仅散热效率高,且能够快速对高温油降温,且高温油经过分流、冷油盘324分流散热,提高了散热速度。
[0043]
散热后冷油进入到矩形出油管322道,并从出油管道3221循环进入液压油油箱1内。
[004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