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T泵开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57141发布日期:2021-06-08 15:0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PT泵开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pt泵开度传感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t泵开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2.随3307a、3307b型矿用车变速器均使用全自动电控系统,当电控系统电没采集到pt泵开度电压信号或采集的错误信号时,车辆就会换挡延迟亦或没有倒挡,一是变速箱不能在正常工况下工作,车辆无法正常作业;二是影响电铲装车作业及其它车辆安全生产。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时,维修电工需先检测滑动电阻式pt泵开度传感器的参数,调整正确并完全符合标准数值后,再交由试车员试车。因为悬挂的高低、驾驶室防震垫和固定螺丝,碳膜电阻接触片接触不良均会引发的车辆换挡拖档或无高速挡位以及没有倒挡。但是滑动电阻式pt泵开度传感器调整或更换的工作程序繁琐、安装时间长、维修成本高。碰到此类问题时,维修电工往往要求维修钳工检查。比如驾驶室是否松动、移位,pt泵加速机构是否发卡,油门踏板间隙情况,悬挂有没有塌陷等等;只有所有外围的机械问题全部解决了,滑动电阻式pt泵开度传感器的参数才能完全调整正确。而如滑动电阻式pt泵开度传感器工作状态不稳定导致电气检修人员主观误判,维修钳工冤枉花费检修时间又浪费备件费用。为此,需要一个无触点磨损,又能快速安装无需调整的油门传感器。因此,一种性能精确而成本低廉的pt泵开度传感器亟待发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背景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pt泵开度传感器,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一侧设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起始挡条与末端挡条,所述起始挡条与末端挡条均设在盒体侧壁上,所述角度传感器上方固接有一个长条状的摆臂,沿着所述摆臂长度方向等距离的开有多个通孔,所述摆臂的上方通孔连接有拉簧,所述摆臂的下方通孔设有扭簧用于复位,所述盒体的另一侧设有插座。
4.进一步的,所述插座为三芯航空插座。
5.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为非接触式霍尔角度传感器。
6.进一步的,所述起始挡条与末端挡条均与盒体一体制成。
7.进一步的,所述盒体为长方体的金属材质制成。
8.进一步的,所述摆臂的顶部高于盒体。
9.进一步的,所述拉簧连接于油门踏板的杠杆机构。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时间长,且能够精准传达pt泵开度,转换成电压数据,达到减轻劳动强度、缩短维修作业时间和节约成本目的,并进一步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

盒体;2

摆臂;3

拉簧;4

起始挡条;5

末端挡条;6

角度传感器;7

插座;8

扭簧;9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17.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pt泵开度传感器,包括盒体1,所述盒体1的一侧设有角度传感器6,所述角度传感器6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起始挡条4与末端挡条5,所述起始挡条4与末端挡条5均设在盒体1侧壁上,所述角度传感器6上方固接有一个长条状的摆臂2,摆臂2由于起始挡条4与末端挡条5的阻挡,限定了摆臂2的旋转角度,沿着所述摆臂2长度方向等距离的开有多个通孔9,所述摆臂2 的上方通孔9连接有拉簧3,所述摆臂2的下方通孔9设有扭簧8用于复位,所述盒体1的另一侧设有插座7。
18.所述插座7为三芯航空插座7,可以实用柴油机的油污有粉尘环境,所述传感器为非接触式霍尔角度传感器6,所述起始挡条4与末端挡条5均与盒体1一体制成,所述盒体1为长方体的金属材质制成,所述摆臂2的顶部高于盒体1,所述拉簧3连接于油门踏板的杠杆机构。
19.本实用新型的摆臂2在不工作的情况下属于竖直状态假设为0度,摆臂2从竖直状态下顺时针匀速旋转,输出的电压从0v慢慢上升,若从竖直状态逆时针旋转,电压位置0v不变,摆臂2可在起始挡条4与末端档条5的范围内进行旋转,左右旋转的范围在70度之内,
20.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具体使用时候,油门踏板经杠杆机构传导到本实用新型拉簧3上,变换传感器角度,怠速、加速、全速时为电控系统(ecu)提供精准的开度电压,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和检测开度可依据车型类别调整,但内部结构及原理不变。
2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时间长,且能够精准传达pt泵开度,转换成电压数据,达到减轻劳动强度、缩短维修作业时间和节约成本目的,并进一步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保障。
22.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