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螺杆泵泵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82209发布日期:2021-03-30 20:21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螺杆泵泵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螺杆泵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双螺杆泵泵体。



背景技术:

螺杆泵是容积式转子泵,它是依靠由螺杆和衬套形成的密封腔的容积变化来吸入和排出液体。螺杆泵按螺杆数目分为单螺杆泵、双螺杆泵、三螺杆泵和五螺杆泵。螺杆泵的工作原理与齿轮泵相似,只是在结构上用螺杆取代了齿轮。当主动螺杆转动时,带动与其啮合的从动螺杆一起转动,吸入腔一端的螺杆啮合空间容积逐渐增大,压力降低;液体在压差作用下进入啮合空间容积,当容积增至最大而形成一个密封腔时,液体就在一个个密封腔内连续的沿轴向移动,直至排出腔一端,排出腔一端的螺杆啮合空间容积逐渐缩小,而将液体排出。螺杆泵的特点是流量平稳、压力脉动小、有自吸能力、噪声低、效率高、寿命长、工作可靠;而其突出的优点是输送介质时不形成涡流、对介质的粘性不敏感,可输送高粘度介质。

目前,双螺杆泵已广泛的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和船舶等多个工业领域,用来输送各种介质,具有适用介质多、输送范围广等特点。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不乏有输送的介质温度比较高,如沥青等温度超过200℃,由于普通铸造的双螺杆泵不具备加热和保温功能,因此无法输送高温、高粘度介质。特别是如果是在气温较低的地区使用时,不具备加热和保温功能的双螺杆泵,其工作效率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螺杆泵泵体,可直接对泵体进行加热和真空保温,还可调节泵体的温度,温度稳定的泵体更有利于介质的流通,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螺杆泵泵体,包括泵体和泵腔,泵体一侧设有与泵腔相通的介质入口,泵体另一侧设有与泵腔相通的介质出口。双螺杆泵泵体还包括发热装置和与发热装置电性连接的电源,发热装置设于泵体外侧,电源电性连接电源开关,以控制电源与发热装置的通断。打开电源开关,可实现发热装置对于泵体的加热,使得泵体温度增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装置包括发热体和绝缘层,绝缘层包覆于发热体外侧,发热体与电源电性连接,发热装置均匀的缠绕于泵体外侧。具体的,绝缘层设有粘贴层,发热装置借助于粘贴层贴附于泵体上。粘贴层的设置使得发热装置固定设置在泵体上,不会造成泵体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泵体和发热装置外侧设有第一保温层,第一保温层和泵体的接口处密封连接,第一保温层和泵体之间抽真空形成第一真空保温腔。第一真空保温腔使得泵体的温度保温效果更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性连接于电源的温度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与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温控器,温度传感器设于第一真空保温腔内,温控器设于泵体外,温控器与电源电性连接,可控制电源的开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装置借助于粘贴层均匀的贴附于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介质入口外侧连接的发热装置的外侧设有第二保温层,介质出口外侧连接的发热装置的外侧设有第三保温层,第二保温层与介质入口的接口处密封连接,第二保温层与介质入口之间抽真空形成第二真空保温腔,第三保温层与介质出口的接口处密封连接,第三保温层与介质出口之间抽真空形成第三真空保温腔,第二真空保温腔和第三真空保温腔均与第一真空保温腔相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螺杆泵泵体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直接对泵体进行加热和真空保温,且还可调节泵体的温度的双螺杆泵泵体;

2、本实用新型的发热装置均匀的贴附于泵体、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的外侧,使得泵体的温度均匀,更有利于介质的流通;

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真空保温腔、第二真空保温腔和第三真空保温腔的设置,使得泵体的温度保温效果更佳;

4、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可以随时读取第一真空保温腔内的温度,并及时做出温度调节,这使得泵体的温度比较稳定,更有利于介质的流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螺杆泵泵体,包括泵体1和泵腔2,泵体1一侧设有与泵腔2相通的介质入口3,泵体1另一侧设有与泵腔2相通的介质出口4。

双螺杆泵泵体还包括发热装置5和与发热装置5电性连接的电源6,发热装置5设于泵体1外侧。具体实施时,发热装置5包括发热体51和绝缘层52,绝缘层52包覆于发热体51外侧,发热体51与电源6电性连接,发热装置5均匀的缠绕于泵体1外侧。具体实施时,绝缘层52设有粘贴层53,发热装置5借助于粘贴层53贴附于泵体1上;粘贴层53的设置使得发热装置5固定设置在泵体1上,不会造成泵体1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电源6电性连接电源开关61,以控制电源6与发热装置5的通断。打开电源开关61,可实现发热装置5对于泵体1的加热,使得泵体1温度增高。

为了增加保温效果,泵体1和发热装置5外侧设有第一保温层7,第一保温层7和泵体1的接口处密封连接,第一保温层7和泵体1之间抽真空形成第一真空保温腔。第一真空保温腔使得泵体1的温度保温效果更佳。

双螺杆泵泵体还包括电性连接于电源6的温度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81和与温度传感器81电性连接的温控器82,温度传感器81设于第一真空保温腔内,温控器82设于泵体1外,温控器82与电源6电性连接,可控制电源6的开关。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用户根据介质流通的温度需求预先设定温控器82的温度限值,设定好之后打开电源开关61,连通电源6,与电源6电性连接的发热体51发热升温,发热体51的温度传递给泵体1,使得泵体1温度升高;而第一真空保温腔的设置使得泵体1的温度比较稳定,便于泵体1内介质的流通。第一真空保温腔内部的温度传感器81采集到其内温度并反馈给温控器82,当该温度高于温控器82所设定的温度最高限值时,温控器82切断电源6,发热体51停止加热;当该温度低于温控器82所设定的温度最低限值时,温控器82打开电源6,发热体51继续加热;温度控制装置的有效工作使第一真空保温腔内的温度保持在当前介质流通所需要的温度范围。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发热装置5借助于粘贴层53均匀的贴附于介质入口3和介质出口4的外侧。介质入口3外侧连接的发热装置5的外侧设有第二保温层31,介质出口4外侧连接的发热装置5的外侧设有第三保温层41,第二保温层31与介质入口3的接口处密封连接,第二保温层31与介质入口3之间抽真空形成第二真空保温腔,第三保温层41与介质出口4的接口处密封连接,第三保温层41与介质出口4之间抽真空形成第三真空保温腔,第二真空保温腔和第三真空保温腔均与第一真空保温腔相通,形成一个腔体,温度传感器81可以采集该腔体内的温度。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用户根据介质流通的温度需求预先设定温控器82的温度限值。设定好之后打开电源开关61,连通电源6,与电源6电性连接的发热体51发热升温,发热体51的温度传递给介质入口3、泵体1和介质出口4,使得整个双螺杆泵泵体的温度升高;在介质自介质入口3流入开始,就能以适宜的温度继续流通。而第一真空保温腔、第二真空保温腔和第三真空保温腔的设置使得整个双螺杆泵泵体的温度比较稳定,便于泵体1内介质的流通。第一真空保温腔、第二真空保温腔和第三真空保温腔相通形成一个腔体,该腔体内的温度传感器81采集到其内温度并反馈给温控器82,当该温度高于温控器82所设定的温度最高限值时,温控器82切断电源6,发热体51停止加热;当该温度低于温控器82所设定的温度最低限值时,温控器82打开电源6,发热体51继续加热;温度控制装置的有效工作使腔体内的温度保持在当前介质流通所需要的温度范围。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螺杆泵泵体,可直接对整个双螺杆泵泵体进行加热和真空保温,且在泵体1温度达不到预先设定值时,还可通过温控器82调节泵体1的温度。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发热装置5均匀的贴附于泵体1、介质入口3和介质出口4的外侧,使得泵体1的温度均匀,更有利于介质的流通;第一真空保温腔、第二真空保温腔和第三真空保温腔的设置,使得泵体1的温度保温效果更佳。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可以随时读取第一真空保温腔、第二真空保温腔和第三真空保温腔内的温度,并及时做出温度调节,这使得泵体1的温度比较稳定,更有利于介质的流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