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挂脖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31921发布日期:2021-03-19 11:1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分离式挂脖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用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挂在脖子上使用的风扇。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风扇已经称为人们驱热降暑的必备工具。但是日常的家用风扇体积大,难以在办公场所及出行使用,因此人们实用新型了便于携带的手持风扇。

如专利申请201120497656.0公开了一种手持风扇,该手持风扇,包括中空的壳体、电机及由电机驱动的叶片,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输送叶片旋转所产生的气流的风道,所述风道的一端设有进风孔,所述电机及叶片均设置于所述风道靠进风孔的一端,壳体上还设有与风道贯通以输出气流形成风的出风孔。该申请主要解决了现有的风扇其使用不安全,携带不便的问题,达到提高风扇的安全性能且风扇携带方便的目的。

手持风扇虽然便于携带及随身使用,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手持需要至少一只手来持有风扇,占用一只手的资源,在需要手拿其它物品的时候不方便。特别是现代生活中,人们随身携带及使用智能手机及其它智能终端设备,如果持有风扇,就不能很好地使用智能手机等其它的智能终端设备,影响风扇的使用便利性。为此,人们又设计了挂脖风扇,将风扇挂在脖子上使用,以彻底解放人们的双手。

如专利申请202020223531.8所公开的挂脖风扇,包括用于穿戴在人体脖颈上的弧形支架和设置在弧形支架内的风扇,弧形支架内设有风道,风扇用于向风道内提供气流,弧形支架包括弧形部和位于弧形部两端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弧形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口,第一延伸段和/或第二延伸段上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各第一出风口、各第二出风口与风道连通,从第一出风口出来的气流吹向颈部,从第二出风口出来的气流吹向面部。

该挂脖风扇可以为人体多个部位提供风,能满足用户需求,方便用户使用。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需要对多个部位提供风,导致这种风扇的体积大,又不能收拢,因此携带又不方便,为此,亟需设计一种既能提供足够的风力,又便于携带的风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式挂脖风扇,该挂脖风扇通过结构改进,能够简单、快速地拼接及拆卸风扇,便于人们携带及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式挂脖风扇,该挂脖风扇结构设置简单,实现方便,有效地减小了挂脖风扇的体积,提高了携带及运输的便利性,便于挂脖风扇的广泛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离式挂脖风扇,包括有支架和风扇,支架内设有风道,风道连通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至少设置一封闭部,所述封闭部将风道阻断,使风道在支架的局部设置,且所述封闭部上设置有拼接机构,所述拼接机构将所述支架分离,从而实现挂脖风扇的组装和拆卸。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风扇支架上独立设置拼接机构,使风扇能够通过拼接机构进行拆卸和组装,不仅有效地减小了挂脖风扇的体积,提高了携带的便利性,而且也能够使挂脖风扇应用在更多的场所,便于挂脖风扇的广泛使用。

进一步,所述拼接机构将所述封闭部间隔成两个部分,所述拼接机构也具有两个部分,分别设置在封闭部被间隔成的两个部分上。

更进一步,所述拼接机构,为磁吸结构、插接结构、扣合结构的任意一种,或者是上述结构的任意组合。

更进一步,所述磁吸结构包括有相对的两个磁铁,所述磁吸结构将所述封闭部间隔成分离的两个部分:第一封闭部和第二封闭部,所述两个磁铁分别嵌设在所述第一封闭部和第二封闭部内。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封闭部和第二封闭部分别具有第一嵌入套和第二嵌入套,所述磁铁凹设并固定在第一嵌入套和第二嵌入套内,使第一封闭部和第二封闭部能够通过磁铁的磁吸力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一嵌入套和第二嵌入套还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使第一封闭部和第二封闭部快速拼接及拆卸。

更进一步,所述插接结构包括但不限于usb插头和插座、连接器插头和插座。

更进一步,所述扣合结构,包括有弹簧、按钮及扣槽,所述弹簧、按钮设置在封闭部被间隔成的第一封闭部上,所述扣槽设置在封闭部被间隔成的第二封闭部上;所述弹簧设置第一封闭部内,顶持于按钮,使按钮突出于第一封闭部;对应地,所述扣槽设置在第二封闭部中,被按钮所扣合,通过按钮和扣槽的扣合完成第一封闭部和第二封闭部的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第二封闭部水平伸出有对接头,所述对接头上设置有扣槽,且所述扣槽为l形,对应地,所述按钮被弹簧水平顶持,可以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滑动;拼接时,对准扣槽和按钮的位置,推进一定角度,l形的扣槽即可完成对按钮的约束;拆卸时,推动按钮,按钮压制弹簧,按钮移动到一侧,从而可以解脱扣槽,使第一封闭部和第二封闭部分离,这种扣合结构能够实现快速拼接及拆卸。

当按钮弹簧被垂直顶持时,第二封闭部水平伸出有对接头,所述对接头上设置有扣槽,扣槽设计成圆形、方形、椭圆形等类似的几何形状皆可,扣槽能够将按钮暴露出来即可实现扣合的功能;将扣槽对准按钮,推入即可完成第一封闭部和第二封闭部的结合,按下按钮,按钮压制弹簧,按钮缩入到第一封闭部内,从而可以解脱扣槽,使第一封闭部和第二封闭部分离,这种扣合结构能够实现快速拼接及拆卸。

更进一步,所述扣合结构,包括有卡扣及扣孔,所述卡扣及扣孔分别设置在封闭部被间隔成的两个部分上,且卡扣及扣孔设置在外侧面,以避免对脖子造成影响,保证挂脖风扇正常的佩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针对有支架的挂脖风扇进行了结构分析,避开了风扇的设置位置,通过在不设置风道的封闭部设置拼接机构,既能保持现有风扇及风道的合理设置,不影响出风效果,又可以结合挂脖风扇的特点,针对性地将挂脖风扇设计成可拆卸的结构,便于携带及运输。

而且,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减小了挂脖风扇的体积,提高了携带的便利性,能够使挂脖风扇应用在更多的场所,便于挂脖风扇的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实现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实现方式一的拆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实现方式一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实现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实现方式二的拆开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实现方式二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实现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实现方式三的拆开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实现方式三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分离式挂脖风扇,主要结构包括有支架和风扇,其中支架内设有风道,风道连通于风扇,以便于提供风力;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路是在支架上至少设置一封闭部,通过封闭部将风道阻断,并在封闭部上设置有拼接机构,拼接机构将支架分离开来,从而实现挂脖风扇的可拆卸结构,使挂脖风扇能够进行组装和拆卸。这样,挂脖风扇能够通过拼接机构进行拆卸和组装,在携带或者运输时,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小了挂脖风扇的体积,提高了携带及运输的便利性,而且也便于挂脖风扇应用在更多的场所,使挂脖风扇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照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现第一种分离式挂脖风扇,图中所示,该分离式挂脖风扇,主要包括有支架和风扇,支架又分成三个部分,一是两侧伸出的吹风部101及连接两个吹风部101的封闭部102,其中,两个吹风部101的前端都设置有风扇组件104,且两个吹风部101内均设有风道,风道连通于风扇组件104(风扇组件104和风道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风扇组件104产生的风力从吹风部102上表面的风口103吹出(具体地说,在两个吹风部101的上表面具有两个条形槽,结合图3所示,条形槽上装有出风件,出风件上具有出风口103,这样能够有效控制风口103的出风量,不至于风力过大对使用者造成不适)。

风扇组件104的外侧具有装饰盖141,装饰盖141既有装修的作用,又可以避免头发被风扇组件104吸入,还具有安全防护的作用。

从图1-图3的结构上可以看出,支架上设置有一段封闭部102,通过封闭部将支架内的风道阻断,这样使风道在支架设有风扇组件104的局部设置,不影响出风的效果;同时,在封闭部102上设置有拼接机构105,通过拼接机构105实现挂脖风扇的组装和拆卸。

具体地说,拼接机构105将所述封闭部间隔成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封闭部121和第二封闭部122,拼接机构105的在本实现方式的具体实现为磁铁。磁铁105也具有两组,图3所示,每组磁铁具有两个,所述两组磁铁分别嵌设在所述第一封闭部121和第二封闭部122内。

为了方便固定磁铁105,在第一封闭部121和第二封闭部122上分别具有第一嵌入套123和第二嵌入套124,第一嵌入套123和第二嵌入套124通常为桶状,两组磁铁105凹设并固定在第一嵌入套123和第二嵌入套124内,且第一嵌入套123和第二嵌入套124交错设置,在第一封闭部121和第二封闭部122拼接时,第一嵌入套123和第二嵌入套124恰好能够伸入到第一封闭部121和第二封闭部122内,不外露,形成很好的拼接关系;这样能够使第一封闭部121和第二封闭部122能够通过磁铁105的磁吸力连接在一起。

第一嵌入套123和第二嵌入套124还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使第一封闭部和第二封闭部快速拼接及拆卸。

对两个吹风部101来说,为了便于制作及风道的产生,吹风部101通常由内壳113、外壳111和隔离带112构成,内壳113、外壳111形成吹风部101的壳体,隔离带112位于壳体内,将内部空间隔离,隔离带112和内壳113之间形成风道,隔离带112和外壳111之间则是存放空间,存放空间内安装有电池106和用于印刷风扇控制电路的pcb板107,由此,挂脖风扇的各个部件能够紧凑地组装在一起。

使用时,只需要将第一嵌入套123和第二嵌入套124的位置交错对应,磁铁105的磁力能够自动吸附第一封闭部121和第二封闭部122,完成拼接;当需要拆卸时,用力向两边分开第一封闭部121和第二封闭部122,通过克服磁铁105的吸附力来完成二者的分离。这样,不仅组装方便、便利,拆卸也非常简单、容易,便于使用。

图4-6为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图中所示,该分离式挂脖风扇,主要包括有支架和风扇,支架又分成三个部分,一是两侧伸出的吹风部201及连接两个吹风部201的封闭部202,其中,两个吹风部201的前端都设置有风扇组件204,且两个吹风部201内均设有风道,风道连通于风扇组件204,风扇组件204产生的风力从吹风部202上表面的风口203吹出(风口203的设计同第一种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从图4-图6的结构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将支架上设置有一段封闭部202,通过封闭部将支架内的风道阻断,这样使风道在支架设有风扇组件204的局部设置,不影响出风的效果;同时,在封闭部202上设置有拼接机构205,通过拼接机构205实现挂脖风扇的组装和拆卸。

具体地说,拼接机构205将所述封闭部间隔成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封闭部221和第二封闭部222,拼接机构205的在本实现方式的具体实现为usb插头2051、2053和usb插座2052、2054。对应于封闭部的结构,usb插头和插座也具有两组,分别嵌设在所述第一封闭部221和第二封闭部222内。

结合图6所示,在第一封闭部221装有usb插头2051和usb插座2054,第二封闭部222上装有usb插头2053和usb插座2052,第一封闭部221和第二封闭部222的usb插头2051、2053和usb插座2052、2054交错对应,就是说第一封闭部221上的usb插头2051对应于第二封闭部222上的usb插座2052,第二封闭部222上的usb插头2053对应于第一封闭部221上的usb插座2054,这样,第一封闭部221上的usb插头2051能够插入到第二封闭部222上的usb插座2052内,同时,第二封闭部222上的usb插头2053能够插入到第一封闭部221上的usb插座2054内,形成很好的拼接关系,使第一封闭部221和第二封闭部222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这样,突出的usb插头2051、2053还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使第一封闭部和第二封闭部快速拼接及拆卸。

在风扇组件204的外侧具有装饰盖241,装饰盖241既有装修的作用,又可以避免头发被风扇组件204吸入,还具有安全防护的作用。

对两个吹风部201来说,为了便于制作及风道的产生,吹风部201通常由内壳213、外壳211和隔离带212构成,内壳213、外壳211形成吹风部201的壳体,隔离带212位于壳体内,将内部空间隔离,隔离带212和内壳213之间形成风道,隔离带212和外壳211之间则是存放空间,存放空间内安装有电池206和用于印刷风扇控制电路的pcb板207,由此,挂脖风扇的各个部件能够紧凑地组装在一起。

使用时,只需要将第一封闭部221和第二封闭部222的两个usb插头的位置交错对应,usb插头插入到usb插座中即可完成第一封闭部221和第二封闭部222的拼接;当需要拆卸时,用力向两边分开第一封闭部221和第二封闭部222,将usb插头和usb插座二者分离即可实现。这样,不仅组装方便、便利,拆卸也非常简单、容易,便于使用。

在其它的实现方式中,拼接机构还可以通过连接器插头和插座来实现。

参照图7-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现第三种分离式挂脖风扇,图中所示,该分离式挂脖风扇,主要包括有支架和风扇,支架又分成三个部分,一是两侧伸出的吹风部301及连接两个吹风部301的封闭部302,其中,两个吹风部301的前端都设置有风扇组件304,且两个吹风部301内均设有风道,风道连通于风扇组件304(风扇组件304和风道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风扇组件304产生的风力从吹风部302上表面的风口303吹出(具体地说,在两个吹风部301的上表面具有两个条形槽,结合图9所示,条形槽上装有出风件,出风件上具有出风口303,这样能够有效控制风口303的出风量,不至于风力过大对使用者造成不适)。

风扇组件304的外侧具有装饰盖341,装饰盖341既有装修的作用,又可以避免头发被风扇组件304吸入,还具有安全防护的作用。

从图7-图9的结构上可以看出,支架上设置有一段封闭部302,通过封闭部将支架内的风道阻断,这样使风道在支架设有风扇组件304的局部设置,不影响出风的效果;同时,在封闭部302上设置有拼接机构305,通过拼接机构305实现挂脖风扇的组装和拆卸。

具体地说,拼接机构305将所述封闭部间隔成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封闭部321和第二封闭部322,拼接机构305的在本实现方式的具体实现为扣合机构305。

结合图8、图9所示,扣合机构305包括有按钮305、弹簧307及位于第二封闭部322的扣槽306,所述弹簧307、按钮305设置在封闭部被间隔成的第一封闭部上321,所述扣槽306设置在封闭部被间隔成的第二封闭部322上;具体地说,所述弹簧307安装第一封闭部321的安装槽323内,顶持于按钮305,使按钮305突出于第一封闭部321的外表面,同时,所述扣槽306设置在第二封闭部322中,被按钮305所扣合,通过按钮305和扣槽306的扣合完成第一封闭部和第二封闭部的固定连接。

在第二封闭部322是水平伸出有对接头324,所述对接头324上设置有扣槽306,且扣槽306为l形。

所述按钮305可以被弹簧307水平顶持,也可以被弹簧垂直顶持。图8所示,按钮305可以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滑动;拼接时,对准扣槽和按钮的位置,推进一定角度,l形的扣槽306即可完成对按钮305的约束;拆卸时,推动按钮305,按钮305压制弹簧307,按钮305移动到一侧,从而可以解脱扣槽306,使第一封闭部321和第二封闭部322分离,这种扣合结构能够实现快速拼接及拆卸。

扣槽306还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使第一封闭部和第二封闭部准确、快速拼接及拆卸。

对两个吹风部301来说,为了便于制作及风道的产生,吹风部301通常由内壳313、外壳311和隔离带312构成,内壳313、外壳311形成吹风部301的壳体,隔离带312位于壳体内,将内部空间隔离,隔离带312和内壳313之间形成风道,隔离带312和外壳311之间则是存放空间,存放空间内安装有电池308和用于印刷风扇控制电路的pcb板309,由此,挂脖风扇的各个部件能够紧凑地组装在一起。

使用时,拼接时,将扣槽306和按钮305对准,推进后扭动一下,按钮305就可以滑动到扣槽306的底部,l形的扣槽306即可完成对按钮305的约束,完成快速组装;拆卸时,推动按钮305,按钮305压制弹簧307,按钮305移动到一侧,从而可以解脱扣槽306,使第一封闭部321和第二封闭部322分离,这种扣合结构能够实现快速拼接及拆卸。

在其它的实现方式中,当按钮305被弹簧307垂直顶持时,第二封闭部322水平伸出有对接头324,所述对接头324上设置有扣槽306,扣槽可以设计成圆形、方形、椭圆形等类似的几何形状,扣槽306能够将按钮暴露出来即可实现扣合的功能;将扣槽306对准按钮305,推入即可完成第一封闭部321和第二封闭部322的结合;拆卸时,按下按钮305,按钮305压制弹簧307,按钮305缩入到第一封闭部内,从而可以解脱扣槽,使第一封闭部321和第二封闭部322分离。

在其它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的扣合结构,还可以实现为卡扣及扣孔,所述卡扣及扣孔分别设置在封闭部被间隔成的两个部分上,且卡扣及扣孔设置在外侧面,以避免对脖子造成影响,保证挂脖风扇正常的佩戴。

出于实际的需要,封闭部可以设置一处,也可以设置二处或者三处,只要将风扇及风道进行对应调整即可。

同时,封闭部可以设置在中间的挂脖子部位,也可以设计到侧边的吹风部上,只要不影响吹风的效果,都是可行的。

总之,本实用新型针对有支架的挂脖风扇进行了结构分析,避开了风扇的设置位置,通过在不设置风道的封闭部设置拼接机构,既能保持现有风扇及风道的合理设置,不影响出风效果,又可以结合挂脖风扇的特点,针对性地将挂脖风扇设计成可拆卸的结构,便于携带及运输。

而且,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减小了挂脖风扇的体积,提高了携带的便利性,能够使挂脖风扇应用在更多的场所,便于挂脖风扇的广泛使用

拼接机构还兼具导向的作用,便于挂脖风扇能够快速、准确地拼接和分拆,大大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