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92707发布日期:2021-06-29 23:53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力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流程泵属于泵类产品中的高端产品,它不同于常规的化工泵,更不同于一般的市政给排水用泵、城市污水处理用泵与农业排灌用泵。石油化工行业是个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石油化工流程泵所输送的介质虽千差万别,但大多数介质均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和有毒的特点,对输送泵有较高的耐高温、抗压与耐腐蚀的要求,要求输送泵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靠性和环境保护性能。石油化工流程泵在化工装置中起着心脏的作用,泵若停止运转,则整个装置的流程将停工停产,对生产企业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石油化工流程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磁力传动流程泵从工作原理和设计结构上彻底解决了机械传动的动密封泄漏问题,因此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流程工业。但目前国内的磁力传动流程泵产品大多功率小、技术附加值偏低,随着各种大型石化、电力、核能等建设项目的实施,对功率高于150kw的大型磁力泵需求在不断增加。就大型磁力传动流程泵而言,隔离套温升过高、轴承磨损加剧等均是影响泵使用寿命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目前磁力传动流程泵的主要磁传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同步磁传动,另一种是异步感应式磁传动。同步磁传动在工业上应用已日趋成熟,但存在磁性材料在高温下退磁、消磁、磁钢滑脱、转子卡磨等问题,感应式异步磁传动是根据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泵理,内磁转子采用非磁性材料,虽然不存在磁钢退磁的危险,但传递扭矩降低,传动效率不高,一般只用在小功率磁力泵上。

降低同步磁传动的磁力传动流程泵的工作温度,是提高磁力传动流程泵传动可靠、高效的可行途径。而现有为了降低磁力传动流程泵的工作温度,大都是通过选择耐高温的磁性材料来制备磁性联轴器,而磁性材料的耐高温程度是有限的,使其在大功率磁力传动流程泵中的应用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该新型磁力传动装置中设有两条冷却循环通路,能够确保磁性联轴器不因高温而发生退磁、消磁现象,确保磁力传动可靠稳定。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包括与泵体相连的磁性联轴器,所述的泵体内转动连接有泵轴,所述的磁性联轴器包括通过联接筒与泵体相连的电机,所述的联接筒内设有与电机相连的外磁转子,该泵轴朝向电机的一端带有内磁转子,所述的内磁转子和外磁转子之间设有隔离套;

所述的泵体内形成有内冷却循环通路,该内冷却循环通路穿过泵轴与隔离套之间的内腔室;所述的磁性联轴器内形成有外冷却循环通路,该外冷却循环通路穿过隔离套和联接筒之间的外腔室。

本实用新型的磁力传动装置中设有两条冷却循环通路,其中,内冷却循环通路穿过泵轴与隔离套之间的内腔室,能够对泵轴上的轴承组件、止推环以及内磁转子和隔离套进行冷却,确保各部件不会因工作温度升高而出现退磁、消磁现象,也不会因工作温度升高而出现零部件膨胀,导致转子卡磨;同时还能对轴承组件、止推环等部件进行润滑,减少零部件之间的摩擦。

而外冷却循环通路穿过隔离套和联接筒之间的外腔室,能够对外磁转子和隔离套进行冷却,确保外磁转子不会因工作温度升高而出现退磁、消磁现象。两条冷却循环通路相互配合,确保磁性联轴器始终保持有效的磁力传动效率,保证磁力传动可靠稳定。

在上述的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中,所述的泵体与联接筒之间设有泵盖,所述的隔离套与泵盖密封连接;所述的泵盖上形成有与内腔室相连通的冷却剂输入通道和冷却剂回流通道,该冷却剂输入通道、内腔室和冷却剂回流通道之间形成所述的内冷却循环通路。

在上述的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中,所述的泵轴远离电机的一端设有叶轮,该叶轮的背面与泵盖之间形成平衡室;

所述的冷却剂输入通道包括与泵轴倾斜设置的斜输入通道部以及与泵轴平行设置的直输入通道部,该斜输入通道部和直输入通道部相连通,所述的斜输入通道部的入口朝向平衡室的边缘。如此能够使得冷却剂以较为缓和的流速进入内腔室,避免急速流入对泵轴和内磁转子的工作造成影响。

由于冷却剂输入通道直接与平衡室相连,因此内冷却循环通路是直接采用输送介质作为冷却剂的。为了避免输送介质中的颗粒物对泵轴产生损害,本实用新型磁力泵的输送介质应当是无颗粒物的或预先除去颗粒物的。

在上述的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中,所述的冷却剂输入通道包括与泵轴平行设置的直回流通道部以及与泵轴倾斜设置的斜回流通道部,该直回流通道部和斜回流通道部相连通,所述的斜回流通道部的出口朝向平衡室的边缘。

在上述的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中,所述的联接筒上形成有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该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分别处于联接筒的两端,所述的冷却剂入口、所述的外腔室和所述的冷却剂出口之间形成所述的外冷却循环通路。

本实用新型中,外冷却循环通路中使用的冷却剂应当是气体。

在上述的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中,所述的外磁转子包括与电机输出轴相连的中心轴部,以及环设在隔离套外周的筒状尾部,该筒状尾部朝向隔离套的一侧设有外磁环;

所述的筒状尾部上形成有贯穿孔,所述的冷却剂入口、所述的外腔室、所述的贯穿孔、所述的外腔室和所述的冷却剂出口之间形成所述的外冷却循环通路。

由于外磁转子与隔离套之间的间隙较小,冷却剂进入外磁转子和隔离套之间间隙内的流量较少。但在外磁转子的筒状尾部上开设贯穿孔后,冷却剂能够更加容易地从联接筒和外磁转子之间的空隙进入外磁转子和隔离套之间的间隙内,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在上述的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中,所述的中心轴部与筒状尾部一体成型,所述的贯穿孔开设在筒状尾部的肩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贯穿孔包括绕筒状尾部周向布置的至少两个。多个贯穿孔能够确保冷却剂均匀流入,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在上述的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中,所述的冷却剂入口所处的位置不正对隔离套。如此可以避免冷却剂流体对隔离套造成冲击。

作为优选,在上述的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中,所述的冷却剂入口所处位置与所述的中心轴部相对。

在上述的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中,所述的泵体与联接筒之间设有泵盖,所述的泵轴通过轴承组件与泵盖转动连接;

所述的轴承组件包括与泵盖固连的环形轴承座,该环形轴承座朝向泵轴的一侧设有滑动轴承;所述的泵轴外周依次套设有鼓形圈和轴套,该轴套与鼓形圈过盈配合,该轴套与滑动轴承转动配合。

鼓形圈能够确保泵轴与轴套之间保持紧密的装配关系,避免轴套滑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中设有两条冷却循环通路,其中,内冷却循环通路穿过泵轴与隔离套之间的内腔室,能够对泵轴上的轴承组件、止推环以及内磁转子和隔离套进行冷却,确保各部件不会因工作温度升高而出现退磁、消磁现象,也不会因工作温度升高而出现零部件膨胀,导致转子卡磨;同时还能对轴承组件、止推环等部件进行润滑,减少零部件之间的摩擦。而外冷却循环通路穿过隔离套和联接筒之间的外腔室,能够对外磁转子和隔离套进行冷却,确保外磁转子不会因工作温度升高而出现退磁、消磁现象。两条冷却循环通路相互配合,确保磁性联轴器始终保持有效的磁力传动效率,保证磁力传动可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中内冷却循环通路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中外冷却循环通路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包括泵体1以及与泵体1相连的磁性联轴器2,磁性联轴器2包括通过联接筒21与泵体1相连的电机22,联接筒21在与泵体1固连的同时,也挤压泵盖3,将泵盖3密封连接在泵体1上。

如图2所示、结合图1可见,泵盖3上通过两组轴承组件4转动连接有泵轴5,每组轴承组件4均包括与泵盖3固连的环形轴承座41(本实施例中两组轴承组件4共用一个环形轴承座41),该环形轴承座41朝向泵轴5的一侧设有滑动轴承42;而泵轴5外周依次套设有鼓形圈44和轴套43,该轴套43与鼓形圈44过盈配合,该轴套43与滑动轴承42转动配合。泵轴5上还设有止推环6。

泵轴5朝向电机2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内磁转子23,联接筒21内设有与电机22相连的外磁转子24,内磁转子23和外磁转子24之间设有隔离套25,该隔离套25与泵盖3密封连接;泵轴5远离电机22的一端伸入泵体1内且固定安装有叶轮7。

由图2可见,叶轮7的背面与泵盖3之间形成平衡室101,泵轴5与隔离套25之间形成有内腔室102,平衡室101与内腔室102之间形成有内冷却循环通路100,该内冷却循环通路100不仅能够对轴承组件4、止推环6和内磁转子23进行冷却,而且还能实现对止推环6和轴承组件4的润滑作用。

如图2所示,泵盖3上形成有连通平衡室101和内腔室102的冷却剂输入通道103和冷却剂回流通道104,其中,冷却剂输入通道103包括与泵轴5倾斜设置的斜输入通道部103a以及与泵轴5平行设置的直输入通道部103b,该斜输入通道部103a和直输入通道部103b相连通,斜输入通道部103a的入口朝向平衡室101的边缘。

同样地,冷却剂回流通道104包括与泵轴5平行设置的直回流通道部104a以及与泵轴5倾斜设置的斜回流通道部104b,该直回流通道部104a和斜回流通道部104b相连通,斜回流通道部104b的出口朝向平衡室101的边缘。

这种结构的冷却剂输入通道103和冷却剂回流通道104能够使得冷却剂以较为缓和的流速进入内腔室102,避免急速流入对泵轴5和内磁转子23的工作造成影响。

由于冷却剂输入通道103直接与平衡室101相连,因此内冷却循环通路100是直接采用输送介质作为冷却剂的。为了避免输送介质中的颗粒物对泵轴5产生损害,本实用新型磁力泵的输送介质应当是无颗粒物的或预先除去颗粒物的。

如图3所示、结合图1可见,除了内冷却循环通路100,本实施例的磁性联轴器2内还设有外冷却循环通路200。该外冷却循环通路200的形成方式为:隔离套25和联接筒21之间形成有外腔室201,而联接筒21上形成有冷却剂入口202和冷却剂出口203,在冷却剂入口202、外腔室201和冷却剂出口203之间即形成了该外冷却循环通路200。显然,外冷却循环通路200中使用的冷却剂应当是气体。

由图3可见,外磁转子24包括与电机22输出轴相连的中心轴部241,以及环设在隔离套25外周的筒状尾部242,中心轴部241与筒状尾部242一体成型,该筒状尾部242朝向隔离套25的一侧设有外磁环243。

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冷却剂入口202和冷却剂出口203应当是分别处于联接筒21的两端的。本实施例中,冷却剂入口202所处的位置与外磁转子24的中心轴部241相对,而不正对隔离套25和外磁转子24的筒状尾部242,如此可以避免冷却剂流体对隔离套25和筒状尾部242造成冲击,避免影响磁性联轴器2的磁传动稳定性。

为增加冷却剂在外冷却循环通路200上的流量,可以在联接筒21的中部多设置一个或多个冷却剂出口203。

如图3所示、结合图1可见,由于外磁转子24与隔离套25之间的间隙较小,冷却剂自冷却剂入口202进入外腔室201内后,大部分直接从外磁转子24的外周直接从冷却剂出口203流出;而进入外磁转子24和隔离套25之间间隙内的流量较少,不能对隔离套25和外磁转子24之间的空间进行冷却。

因此,本实施例在筒状尾部242的肩部上开设了贯穿孔242a,这就使得自冷却剂入口202进入外腔室201的冷却剂有一部分能够穿过贯穿孔242a进入外磁转子24和隔离套25之间的间隙内,提高外冷却循环通路200对外腔室201的冷却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本实施例在筒状尾部242上设置了绕筒状尾部242周向布置的至少两个贯穿孔242a,多个贯穿孔242a能够确保冷却剂均匀流入外磁转子24和隔离套25之间的间隙内。

本实施例一种用于磁力泵的新型磁力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磁性联轴器2转动并带动泵轴5和叶轮7转动,叶轮7将输送介质从泵体入口11送向泵体出口12;在叶轮7泵送过程中,部分输送介质经叶轮7进入平衡室101,并从冷却剂输入通道103进入内腔室102,最终从冷却剂回流通道104返回平衡室101,形成内冷却循环通路100,对轴承组件4、止推环6和内磁转子23和隔离套25进行冷却,并对止推环6和轴承组件4进行润滑;

同时,从外接管路从冷却剂入口202向外腔室201内输送气体冷却剂,气体冷却剂一部分从外磁转子24外周通过后,从冷却剂出口203返回外接管路;另一部分穿过贯穿孔242a,经外磁转子24和隔离套25之间的间隙,而后从冷却剂出口203返回外接管路;形成外冷却循环通路200,对外磁转子24和隔离套25进行冷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