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震器、液压系统和作业机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8299发布日期:2021-02-03 19:58阅读:55来源:国知局
吸震器、液压系统和作业机械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涉及液压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震器、液压系统和作业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在相关技术中,换向阀用于液压系统中,控制阀换向时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冲击,例如在回油管路上,换向阀产生的压力冲击将直接作用于散热器、回油滤芯等低压零部件,这将会缩短低压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造成设备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00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震器。
[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系统。
[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机械设备。
[0007]
为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目的,提供了一种吸震器,包括:缸体,具有腔体;活塞,设于腔体内,并将腔体分隔为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弹性件,设于第一内腔内,并与活塞和缸体连接;及流量调节阀组;其中,第一内腔通过流量调节阀组单向向外导通,且流量调节阀组用于限定流体介质进入第一内腔的通流面积,第二内腔用于充入工作介质。
[0008]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内腔用于充入工作介质,当系统压力冲击产生时,工作介质进入第二内腔作用于活塞,弹性件受力压缩,第一内腔内的流体介质通过流量调节阀组流出第一内腔,由于第一内腔通过流量调节阀组单向向外导通,第一内腔中的流体介质可以快速排出,因此第二内腔可以快速吸收工作介质以减小系统冲击。当系统压力冲击消除后,弹性件伸长,这时流量调节阀组进行流量调节,弹性件开始伸长后的第一内腔内形成负压,由于流量调节阀组用于限定流体介质进入第一内腔的通流面积,因而流体介质在节流作用下缓慢进入第一内腔,弹性件伸长的速度得到降低,活塞缓慢移动,第二内腔内的工作介质缓慢回流,从而可以避免对系统的回路造成新的压力冲击,提高了冲击元件的使用寿命。
[0009]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0]
上述技术方案中,流量调节阀组包括:流量调节阀组设于缸体上,缸体包括第一内腔侧壁,流量调节阀组包括:流通孔,设于第一内腔侧壁上;单向阀,设于流通孔内,单向阀的入口端连通至第一内腔;及流量限制结构,设于第一内腔侧壁上,流量限制结构用于限定流体介质进入第一内腔的通流面积。
[0011]
在该技术方案中,流通孔设于压盖上,流通孔可连通外部空间和第一内腔,单向阀设于流通孔内,使流体介质流出第一内腔。流量限制结构设于压盖上,用于使流体介质在第一内腔的负压的状态下进入第一内腔。流通孔主要用于安装单向阀,单向阀包括一个弹簧和一个球体,其中,球体可以封堵流通孔与第一内腔之间的通道。为了便于单向阀的安装,
流通孔除了延伸至第一内腔,还延伸至压盖的外表面上,单向阀的弹簧的一端与安装座连接,安装座安装于压盖上,且安装座与流通孔之间设置密封结构,以防泄露流体介质。
[0012]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流量限制结构包括:可调节流阀,用于调节流体介质进入第一内腔的通流面积;或阻尼孔,用于限制流体介质进入第一内腔的通流面积。
[0013]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可调节流阀或阻尼孔可调节进入第一内腔内的流体介质的流量。具体地,可以设置阻尼孔来达到调节进入第一内腔的流体介质的流量的作用。阻尼孔的直径小于流通孔的直径,阻尼孔与流通孔分别与通过流体介质的出入口连通,也就是,阻尼孔与流通孔形成并联的结构,保证了阻尼孔在第一内腔处于负压工作状态下可以使流体介质流入第一内腔内。阻尼孔的直径小于流通孔的直径,阻尼孔与流通孔分别与通过流体介质的出入口连通,也就是,阻尼孔与流通孔形成并联的结构,保证了阻尼孔在第一内腔处于负压工作状态下可以使流体介质流入第一内腔内。阻尼孔可通过可调节流阀来代替,可调节流阀的作用与阻尼孔的作用等同,在此不再赘述。
[0014]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缸体还包括:第一流通口,设于第一内腔侧壁上,用于使流体介质流通以进出第一内腔;其中,流量调节阀组设于第一流通口内,流量调节阀组能够使第一流通口和第一内腔相互连通。
[0015]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流通口设于构成部分缸体的压盖上,用于流体介质流通,以使流体介质进出第一内腔。具体地,压盖具有向外的凸出部,第一流通口贯穿凸出部并分别与阻尼孔和流通孔相互连通,且第一流通口的内径大于流通孔的内径,能够保证更顺畅地流体介质通过第一流通口进出第一内腔。
[0016]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流量调节阀组为电磁阀,用于控制流体介质进出第一内腔的流量;或流量调节阀组为单向节流阀,单向节流阀的进口端连通第一内腔。
[0017]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通过电磁阀来代替阻尼孔和单向阀,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流体介质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属于执行器,并不限于液压、气动。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电磁阀可以配合不同的电路来实现预期的控制,而控制的精度和灵活性都能够保证。电磁阀有很多种,不同的电磁阀在控制系统的不同位置发挥作用,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外购电磁阀控制流体介质进出第一内腔的流量,能够简化结构,提高吸震器的生产效率。节流阀是通过改变节流截面或节流长度以控制流体流量的阀门。将节流阀和单向阀并联则可组合成单向节流阀。
[0018]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吸震器还包括:油槽,环向设于活塞与缸体相互接触的外表面上;其中,油槽设置为一个或多个。
[0019]
在该技术方案中,活塞的外侧壁上加工几道油槽,油槽作为均压槽和密封槽使用,均压槽的作用是防止活塞卡死,同时将摩擦阻力降到最低。密封槽的作用是避免第二内腔的液体大量泄漏至第一内腔。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之间允许存在少量的泄漏,能够增加活塞运动的灵敏度。
[0020]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缸体还包括:第二内腔侧壁;第二流通口,设于第二内腔侧壁上,用于工作介质流通,以使工作介质进出第二内腔。
[0021]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流通口可用于工作介质流通,以使工作介质进出第二内腔。缸体上设有凸出部分,第二流通口贯通凸出部分并连通至第二内腔。第二流通口的设置便于工作介质进出第二内腔。
[0022]
为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目的,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包括:吸震器;第一液压管路,一端与第一内腔相互连通;第二液压管路,一端与第二内腔相互连通;油箱;其中,第一液压管路的另一端和第二液压管路的另一端分别连通至油箱。
[0023]
在该技术方案中,流体介质为液体,工作液压管路的另一端伸入盛放液体的油箱内。第一液压管路的一端与第一流通口相互连通,工作液压管路的另一端伸入油箱内,便于输送流体介质。工作介质与流体介质相同,均为液体,第二液压管路的一端与第二流通口连接,另一端可接入油箱,以更加方便地向第二内腔内充入液体或使液体更方便地回流到油箱。另外,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液压系统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的吸震器,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液压系统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的吸震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24]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压系统还包括:回油管路;其中,第二液压管路通过回油管路连通至油箱。
[0025]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液压管路设于液压回路上,使得液压回路上的液压油作为工作介质,节省了能源,简化了结构。另外,通过将吸震器设于换向液压系统的液压回路上,可以减少对换向后的低压元件的冲击。
[0026]
为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三目的,提供了一种作业机械设备,包括:任一实施例中的吸震器,吸震器设于作业机械设备的液压回路;或任一实施例中的液压系统。
[0027]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作业机械设备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的吸震器,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作业机械设备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的吸震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2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蓄能器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相关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蓄能器的使用原理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吸震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2]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吸震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3]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液压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0034]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作业机械设备的组成示意图之一;
[0035]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作业机械设备的组成示意图之二。
[0036]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7]
100':弹簧式蓄能器,110':缸体结构,112':气孔,120':活塞组合件,130':油箱,140':大气。
[0038]
其中,图3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9]
1:作业机械设备;10:液压系统;100:吸震器;110:缸体;112:腔体;1122:第一内腔;1124:第二内腔;114:第一内腔侧壁;116:第一流通口;118:第二流通口;119:第二内腔侧壁;120:弹性活塞组件;122:活塞;1222:外表面;124:油槽;126:弹性件;130:流量调节阀组;132:流通孔;134:单向阀;1342:入口端;136:流量限制结构;160:压盖;170:安装座;
200:油箱;300:第一液压管路;400:第二液压管路;500:回油管路;20:液压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1]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42]
在相关技术中,很多液压系统中采用蓄能器来吸收回油管路的压力冲击。蓄能器分为充气式和弹簧式两种。如图1和图2所示的弹簧式蓄能器100',其结构包括:缸体结构110',缸体结构110'为腔体结构,活塞组合件120'包括拉簧,活塞组合件120'将腔体结构分隔为两部分腔室,其中一部分腔室内通过油箱130'充入液压油,且回油至油箱130'。另一部分腔室内设置拉簧,且在该部分腔室的侧壁上开设有气孔112',气孔112'连通大气140'。如图2所示,弹簧式蓄能器100'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拉簧的压缩和伸长来储存、释放压力能。系统压力冲击产生时,拉簧压缩,吸收压力冲击并以拉簧的形变的形式存储能量。待系统压力冲击消失后,弹簧式蓄能器100'的拉簧伸长,释放之前储存的能量。
[0043]
相关技术中弹簧式蓄能器100'虽然能对低压零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缺点:
[0044]
1.在液压系统中产生系统压力冲击时,拉簧迅速被压缩,而当系统压力冲击消失后,拉簧又迅速伸长。因拉簧伸长的时间很短,因此,拉簧在短时间能释放大量的能量,从而对液压回油管路产生新的压力冲击,影响液压回油的平稳性。
[0045]
2.相关技术中的弹簧式蓄能器100'分为工作腔和第一内腔1122,工作腔连通液压系统,介质为液压油。第一内腔1122通大气,介质为空气。工作腔和第一内腔1122通过活塞隔离开。为避免泄漏,这就需要活塞密封有较大的压缩量,而压缩量较大时摩擦阻力也较大,因此会影响弹簧式蓄能器100'的灵敏度,且比较容易出现卡死现象。
[0046]
3.高频的压力冲击容易使活塞密封件提前损坏而引起液压油泄漏。
[0047]
下面参照图3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0048]
实施例1
[0049]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震器100,包括:缸体110、活塞122、弹性件126和流量调节阀组130,缸体110,具有腔体112;活塞122,设于腔体112内,并将腔体112分隔为第一内腔1122和第二内腔1124;弹性件126,设于第一内腔1122内,并与活塞122和缸体110连接;及流量调节阀组130;其中,第一内腔1122通过流量调节阀组130单向向外导通,且流量调节阀组130用于限定流体介质进入第一内腔1122的通流面积,第二内腔1124用于充入工作介质。
[0050]
本实施例中,第二内腔1124用于充入工作介质,工作介质可以为气体或液体,其中液体可以包括液压油或水等。活塞122和弹性件126构成弹性活塞组件120,缸体110的一端为敞口结构,是为了便于在腔体内安装弹性活塞组件120,因此,需要在缸体110的敞口一端设置压盖160,使压盖160作为能够第一内腔1122的一部分缸体110的侧壁。弹性活塞组件
120在产生弹性变形的方向的一端与压盖160连接,另一端的至少一部分与腔体的侧壁相互接触,弹性活塞组件120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弹性时,能够沿侧壁滑动。
[0051]
活塞122置于缸体110的腔体112,弹性件126可以为弹簧,活塞122位于第一内腔1122的部分具有凸出部,以便于与弹性件126的一端进行连接,弹性件126的另一端则与压盖160位于第一内腔1122内的内壁进行连接。弹性件126可以保证弹性活塞组件120在外力作用的压缩或伸长而产生能量。当弹簧在压缩时,第一内腔1122内的液体通过单向阀134迅速回到油箱200。当弹簧伸长时,单向阀134关闭,第一内腔1122内的液体通过阻尼孔缓慢进入第一内腔1122,因弹簧伸长时第一内腔1122内形成负压,需等液体从阻尼孔进入第一内腔1122后才能继续伸长,从而限制了弹簧伸长速度,使能量缓慢释放,避免形成新的压力冲击。
[0052]
当系统压力冲击产生时,工作介质进入第二内腔1124作用于活塞122,弹性件126受力压缩,第一内腔1122内的液体介质通过流量调节阀组130排出第一内腔1122,由于第一内腔1122通过流量调节阀组130单向向外导通,第一内腔1122中的流体介质可以快速排出,因此第二内腔1124可以快速吸收工作介质以减小系统冲击,当系统压力冲击消除后,弹性件126储能,处于待伸展状态,这时流量调节阀组130进行流量调节,弹性件126开始伸长后的第一内腔1122内形成负压,由于流量调节阀组130用于限定流体介质进入第一内腔1122的通流面积,因而流体介质在节流作用下缓慢进入第一内腔1122。同时由于负压的作用,弹性件126伸长的速度得到降低,使活塞122缓慢移动,因此,第二内腔1124内的工作介质缓慢回流,从而可以避免对系统的回路造成新的压力冲击,提高了被冲击元件的使用寿命,被冲击元件一般为低压元件,处于低压位置。
[0053]
实施例2
[0054]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震器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55]
流量调节阀组130设于缸体110上,缸体110包括第一内腔侧壁114,流量调节阀组130包括:流通孔132、单向阀134和流量限制结构136,流通孔132,设于第一内腔侧壁114上;单向阀134,设于流通孔132内,单向阀134的入口端1342连通至第一内腔1122;及流量限制结构136,设于第一内腔侧壁114上,流量限制结构136用于限定流体介质进入第一内腔1122的通流面积。
[0056]
本实施例中,压盖160可作为缸体110的第一内腔侧壁114,流通孔132设于压盖160上,流通孔132可连通外部空间和第一内腔1122,单向阀134设于流通孔132内,使流体介质流出第一内腔1122。流量限制结构136设于压盖160上,用于使流体介质在第一内腔1122的负压的状态下进入第一内腔1122。流通孔132主要用于安装单向阀134,单向阀134包括一个弹簧和一个球体,其中,球体可以封堵流通孔132与第一内腔1122之间的通道。为了便于单向阀134的安装,流通孔132除了延伸至第一内腔1122,还延伸至压盖160的外部,单向阀134的弹簧的一端与安装座170连接,安装座170安装于压盖160上,且安装座170与流通孔132之间设置密封结构,以防泄露流体介质。当弹性活塞组件120在工作介质的冲击作用下压缩时,第一内腔1122内的流体介质会由于受到压缩而打开单向阀134,因此使流体介质通过流通孔132而流出第一内腔1122。当第一内腔1122内的流体介质流出第一内腔1122,单向阀134的球体就会封堵住流通孔132与第一内腔1122之间的通道,使流体介质不能从流通孔
132而进入第一内腔1122,从而在第一内腔1122内形成负压。弹性活塞组件120在压缩完毕后,由于压缩后的弹性活塞组件120会储能,因此弹性活塞组件120会再次伸长,此时,流量限制结构136通过流量调节,使流体介质缓慢进入第一内腔1122,达到了降低弹性活塞组件120伸长速度的目的。
[0057]
本实施例中,流量调节阀组130还可以部分地设于第一内腔侧壁114上,例如,将流量限制结构136设于第一内腔侧壁114上,而将单向阀134设于缸体110的外部,只要单向阀134的入口端1342连通至第一内腔1122,也可以实现流量调节阀组130,在此不再具体展开说明。
[0058]
实施例3
[0059]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震器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60]
流量限制结构136包括:可调节流阀或阻尼孔,可调节流阀,用于调节流体介质进入第一内腔1122的通流面积;或阻尼孔,用于限制流体介质进入第一内腔1122的通流面积。
[0061]
本实施例中,通过可调节流阀或阻尼孔可调节进入第一内腔1122内的流体介质的流量。具体地,可以设置阻尼孔来达到调节进入第一内腔1122的流体介质的流量的作用。阻尼孔的直径小于流通孔132的直径,阻尼孔与流通孔132分别与通过流体介质的出入口连通,也就是,阻尼孔与流通孔132形成并联的结构,保证了阻尼孔在第一内腔1122处于负压工作状态下可以使流体介质流入第一内腔1122内。
[0062]
阻尼孔可通过可调节流阀来代替,可调节流阀的作用与阻尼孔的作用等同,在此不再赘述。
[0063]
实施例4
[006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震器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65]
缸体110还包括:第一流通口116,第一流通口116设于第一内腔侧壁114上,用于使流体介质流通以进出第一内腔1122;其中,流量调节阀组130设于第一流通口116内,流量调节阀组130能够使第一流通口116和第一内腔1122相互连通。
[0066]
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通口116设于构成部分缸体110的压盖160上,用于流体介质流通,以使流体介质进出第一内腔1122。具体地,压盖160具有向外的凸出部,第一流通口116贯穿凸出部并分别与阻尼孔和流通孔132相互连通,且第一流通口116的内径大于流通孔132的内径,能够保证更顺畅地流体介质通过第一流通口116进出第一内腔1122。
[0067]
实施例5
[0068]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震器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69]
流量调节阀组130为电磁阀,用于控制流体介质进出第一内腔1122的流量;或流量调节阀组130为单向节流阀,单向节流阀的进口端连通第一内腔1122。
[0070]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电磁阀来代替阻尼孔和单向阀134,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流体介质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属于执行器,并不限于液压、气动。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电磁阀可以配合不同的电路来实现预期的控制,而控制的精度和灵活性都能够保证。电磁阀有很多种,不同的电磁阀在控制系统的不同位置发挥
作用,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外购电磁阀控制流体介质进出第一内腔1122的流量,能够简化结构,提高吸震器100的生产效率。节流阀是通过改变节流截面或节流长度以控制流体流量的阀门。将节流阀和单向阀并联则可组合成单向节流阀。
[0071]
实施例6
[007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震器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73]
吸震器100还包括:油槽124,油槽124环向设于活塞122与缸体110相互接触的外表面1222上;其中,油槽124设置为一个或多个。
[0074]
本实施例中,活塞122的外侧壁上加工几道油槽124,油槽124作为均压槽和密封槽使用,均压槽的作用是防止活塞卡死,同时将摩擦阻力降到最低。密封槽的作用是避免第二内腔1124的液体大量泄漏至第一内腔1122。第一内腔1122和第二内腔1124之间允许存在少量的泄漏,能够增加活塞122运动的灵敏度。液体可以为液压油。
[0075]
实施例7
[0076]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震器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77]
缸体110还包括:第二内腔侧壁119和第二流通口118,第二流通口118设于第二内腔侧壁119上,用于工作介质流通,以使工作介质进出第二内腔1124。
[0078]
本实施例中,第二内腔侧壁119与第一内腔侧壁114相对,第二流通口118可用于工作介质流通,以使工作介质进出第二内腔1124。缸体110上设有凸出部分,第二流通口118贯通凸出部分并连通至第二内腔1124。第二流通口118的设置便于工作介质进出第二内腔1124。
[0079]
实施例8
[0080]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10,包括:吸震器100、第一液压管路300、第二液压管路400和油箱200,第一液压管路300,一端与第一内腔1122相互连通;第二液压管路400,一端与第二内腔1124相互连通;其中,第一液压管路300的另一端和第二液压管路400的另一端分别连通至油箱200。
[0081]
本实施例中,流体介质为液体,第一液压管路300的另一端伸入盛放液体的油箱200内。第一液压管路300的一端与第一流通口116相互连通,第一液压管路300的另一端伸入油箱200内,便于输送流体介质。工作介质与流体介质相同,均为液体,第二液压管路400的一端与第二流通口118连接,另一端可接入油箱200,以更加方便地向第二内腔1124内充入液体或使液体更方便地回流到油箱200。另外,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液压系统10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任一实施例的吸震器,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液压系统10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的吸震器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82]
实施例9
[008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84]
液压系统10还包括:回油管路500;其中,第二液压管路400通过回油管路500连通至油箱200。
[0085]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液压管路400设于回油管路500上,使得回油管路500上的
液压油作为工作介质,节省了能源,简化了结构。另外,通过将吸震器100设于换向液压系统的液压回路上,可以减少对换向后的低压元件的冲击。
[0086]
实施例10
[0087]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作业机械设备1,包括:液压回路20和任一实施例中的吸震器100,吸震器100设于液压回路20上;或如任一实施例中的液压系统10。
[0088]
本实施例中,作业机械设备1包括液压回路20,吸震器100设于液压回路20上,以能够减少对液压回路20上的元件的压力冲击。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作业机械设备1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的吸震器100,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作业机械设备1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的吸震器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89]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0090]
1.弹性件126的伸长速度得到控制,活塞122的移动变缓慢,使得第二内腔1124内的液压油缓慢进入液压系统,不会对液压回油管路造成新的压力冲击,回油更加平稳。
[0091]
2.活塞122的外侧壁上周围加工油槽124,可以避免活塞122密封摩擦阻力过大或卡死,同时解决了密封损坏和老化问题,降低了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
[0092]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9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限制。
[009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95]
以上仅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