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料的活塞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14667发布日期:2021-03-12 10:4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料的活塞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溶液输送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堵料的活塞泵。



背景技术:

葡萄糖酸钙为白色结晶性或颗粒性粉末,熔点201℃(分解),无臭,无味,易溶于沸水(20g/100ml),略溶于冷水(3g/100ml,20℃),不溶于乙醇或乙醚等有机溶剂。水溶液显中性(ph约6-7)。葡萄糖酸钙主要用作食品的钙强化剂与营养剂、缓冲剂、固化剂、鳌合剂。在生产葡萄糖酸钙时大多需要经过氧化、升温、过滤、冷却结晶、离心、洗涤、干燥等流程。

参照图1,目前通常使用活塞泵将冷却结晶后的葡萄糖酸钙母液与晶体输送至离心罐中,该活塞泵大多包括输送筒1、输送活塞2与驱动活塞用的液压缸3,输送活塞2穿设在输送筒1内,且输送活塞2沿输送筒1的轴心与输送筒1滑移连接,输送活塞2将输送筒1分隔为第一空腔11与第二空腔12,第二空腔12位于输送筒1靠近液压缸3的一侧,液压缸3的缸体与输送筒1同轴固定连接,液压缸3的活塞杆与输送活塞2同轴固定连接,第一空腔11远离液压缸3的一端连通有进料管71与出料管72,进料管71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73,出料管72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74,进料管71远离输送筒1的一端连通冷却罐,出料管72远离输送筒1的一端连通离心罐。

在输送葡萄糖酸钙母液与晶体时,先收回液压缸3的活塞杆,使输送活塞2朝液压缸3的一侧滑移,此时第一空腔11形成中空,冷却罐内的葡萄糖酸钙母液和混杂在母液中的晶体被一同吸入第一空腔11内,之后液压缸3的活塞杆再伸出,第一空腔11内的母液和晶体一同被输送至离心罐中,如此液压缸3往复循环,将葡萄糖酸钙母液和混杂在母液中的晶体从冷却罐输送至离心罐中。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母液中夹杂着析出的结晶,而且活塞泵必须将结晶一起输送至离心罐内,而结晶非常容易在第一空腔内形成沉淀,长时间的使用便容易堵塞进料管,进而增加了活塞泵从冷却罐内吸取母液和结晶时的难度,即降低了输送效率,同时增大了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堵料的活塞泵,能够使母液进入第一腔体时形成湍流,进而降低结晶在第一腔体内沉降的速率,从而降低进料管被堵塞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堵料的活塞泵,包括输送筒、输送活塞与液压缸,所述输送活塞穿设在所述输送筒内,且所述输送活塞沿所述输送筒的轴心与所述输送筒滑移连接,所述输送活塞将所述输送筒分隔为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位于所述输送筒靠近所述液压缸的一侧,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与所述输送筒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输送活塞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筒远离所述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半球型壳,所述半球型壳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进料管与出料管,所述进料管与所述出料管均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进料管与所述输送筒的轴心同轴,所述半球型壳上设置有第一激波机构,所述第一激波机构包括第一激波锥,所述第一激波锥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所述第一激波锥与所述半球型壳连接,所述第一激波锥朝向所述进料管,且所述第一激波锥远离所述输送活塞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进料管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液压缸的活塞杆收回时,第一空腔内的体积变大,母液与结晶通过进料管进入第一空腔中,由于第一激波锥插入进料管中,使得进料管靠近第一空腔的一端的流通直径组件变小,在母液与结晶流经第一激波锥处时,母液受压缩波的影响产生涡流,进而提高了母液的夹带性,使得结晶不易在进料管与第一空腔的连通处积攒,降低了进料管堵塞的概率;同时由于半球型壳的设置,半球型壳与输送筒之间呈光滑过度,结晶不易沉积在半球型壳与输送筒的内壁上,进而降低了沉积后的结晶受震动再次堵塞进料管的概率,从而提高了母液与结晶的输送效率,同时降低了能耗。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激波机构还包括第一锥形壳,所述第一锥形壳直径较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半球型壳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锥形壳直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进料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形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料管、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一锥形壳与所述输送筒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锥形壳的锥度小于所述第一激波锥的锥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锥形壳与第一激波锥配合使用,仍然能够使母液在经过第一激波锥时产生压缩波,同时第一锥形壳为母液提供导向作用,使得母液经过第一激波锥时产生的涡流更容易夹带半球型壳内壁上的结晶,进一步降低了结晶沉积在半球型壳内壁上的概率,进而降低了进料管被堵塞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激波机构还包括激波圆台,所述激波圆台直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激波锥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激波圆台与所述输送筒同轴设置,所述激波圆台的锥度大于所述第一激波锥的锥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母液流经激波圆台时,激波圆台与半球型壳影响母液,使母液形成膨胀波,进而提高了母液流动时的混乱程度,提高了夹带结晶的效率,同时母液受激波圆台的导向的影响,涡流更容易夹带半球型壳内壁上的结晶,进一步降低了结晶沉积在半球型壳内壁上的概率没劲儿降低了进料管被堵塞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激波机构还包括第一导向套、第一导向柱与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导向套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半球型壳上,所述第一导向套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导向柱穿设在所述第一导向套内,且所述第一导向柱沿所述第一导向套的轴心与所述第一导向套滑移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柱远离所述输送活塞的一端与所述激波圆台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外周面上,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套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激波圆台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时,由于第一空腔内母液的压力大于进料管内母液的压力,此时第一激波锥朝向进料管滑移,进而使第一激波锥的外周面与第一锥形壳抵接,如此便完成了进料管的封堵,使得第一腔体内沉积的结晶不易进入进料管内,降低了进料管被结晶堵死的概率;在液压缸的活塞杆收回时,由于第一空腔内的母液的压力小于进料管内母液的压力,此时第一激波锥朝远离进料管的一侧滑移,进料管再次与第一空腔连通,母液便可从进料管中流入第一空腔。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激波机构还包括第一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套的外周面上,且所述第一保护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激波圆台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保护套将压缩弹簧套设在内,降低了结晶沉降附着在压缩弹簧上的概率,提高了压缩弹簧工作时的可靠性,进而使第一激波锥可以和第一锥形壳紧密贴合,降低了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时母液从进料管中回流的概率,从而提高了母液与结晶的输送效率,同时降低了能耗。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半球型壳上还设置有第二激波机构,第二激波机构包括第二激波锥,所述第二激波锥设置在半球型壳上,且第二激波锥设置在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激波锥与所述出料管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激波锥背向所述出料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时,第一空腔的体积变小,而且第一激波锥封堵了进料管,此时母液与结晶便会经过第二激波锥从出料管流出,在母液流经第二激波锥时,母液受第二激波锥的影响产生压缩波,进而形成湍流,使得结晶不易在进料管与第一空腔的连通处积攒,降低了进料管堵塞的概率,从而提高了母液与结晶的输送效率,同时降低了能耗。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激波机构还包括第二锥形壳,所述第二锥形壳直径较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半球型壳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二锥形壳直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出料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形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料管、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二锥形壳与所述出料管呈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母液流经第二锥形壳时,结晶不易沉积在第二锥形壳与半球型壳的连接处,在半球型壳震动时结晶不易从第二锥形壳与半球型壳的连接处脱落入出料管中,进而降低了出料管被封堵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激波机构还包括第三激波锥,所述第三激波锥与所述第二激波锥固定连接且向背设置,所述第三激波锥穿设在所述第二锥形壳内,且所述第二锥形壳的锥度大于所述第三激波锥的锥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母液流经第二激波锥时仍能产生膨胀波,提高了母液流动时的混乱程度,进而提高了母液流动时的夹带能力,降低了出料管被结晶封堵的概率,同时在第二激波锥的导向下,母液和结晶更容易流出出料管,从而提高了母液与结晶的输送效率,同时降低了能耗。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激波机构还包括第二导向套、第二导向柱、拉伸弹簧与挡圈,所述挡圈固定连接在所述半球型壳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导向套也固定连接在所述半球型壳的内壁上,所述挡圈与所述第二导向套均与所述第二激波锥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柱穿设在所述第二导向套内,且所述第二导向柱沿所述第二导向套的轴心与所述第二导向套滑移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柱远离所述输送活塞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激波锥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柱的外周面上,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套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激波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激波锥的锥面与所述挡圈的内周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液压缸的活塞杆收回时,由于第一空腔内母液的压力小于进料管内母液的压力,此时第二激波锥朝向挡圈滑移,进而使第二激波锥的外周面与挡圈的内周面抵接,如此便完成了出料管的封堵;在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时,由于第一空腔内的母液的压力大于出料管内母液的压力,此时第二激波锥朝远离挡圈的一侧滑移,出料管再次与第一空腔连通,母液便可从出料管中流出第一空腔。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激波机构还包括第二保护套,所述第二保护套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套的外周面上,且所述第二保护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激波锥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保护套将拉伸弹簧套设在内,降低了结晶沉降附着在拉伸弹簧上的概率,提高了拉伸弹簧工作时的可靠性,进而使第二激波锥可以和挡圈紧密贴合,降低了液压缸的活塞杆收回时母液从出料管中回流的概率,从而提高了母液与结晶的输送效率,同时降低了能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第一激波锥的设置,提高母液流入第一空腔时的夹带性,使得结晶不易在进料管与第一空腔的连通处积攒,降低了进料管堵塞的概率,从而提高了母液与结晶的输送效率,同时降低了能耗。

2.通过第一导向套、第一导向柱与压缩弹簧的设置,使第一激波机构能够作为单向阀使用,便于第一激波机构及时封堵进料管,既可以提高母液与结晶的输送效率,降低了能耗,同时能够避免结晶堵塞在进料管中。

3.通过第二激波锥的设置,提高母液流出第一空腔时的夹带性,使得结晶不易在出料管与第一空腔的连通处积攒,降低了出料管堵塞的概率,从而提高了母液与结晶的输送效率,同时降低了能耗。

4.通过第一导向套、第一导向柱、拉伸弹簧与挡圈的设置,使第二激波机构能够作为单向阀使用,便于第二激波机构及时封堵出料管,既可以提高母液与结晶的输送效率,降低了能耗,同时能够避免结晶堵塞在出料管中。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输送筒;11、第一空腔;12、第二空腔;2、输送活塞;3、液压缸;4、半球型壳;5、第一激波机构;51、第一激波锥;52、第一锥形壳;53、激波圆台;54、第一导向套;55、第一导向柱;56、压缩弹簧;57、第一保护套;58、第一连接杆;6、第二激波机构;61、第二激波锥;62、第二锥形壳;63、第三激波锥;64、第二导向套;65、第二导向柱;66、拉伸弹簧;67、挡圈;68、第二保护套;69、第二连接杆;71、进料管;72、出料管;73、第一单向阀;74、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防堵料的活塞泵,包括用于承载母液和晶体的输送筒1、用于推动母液和晶体的输送活塞2和用于驱动输送活塞2运动的液压缸3。输送活塞2同轴穿设在输送筒1内,且输送活塞2沿输送筒1的轴心与输送筒1滑移连接。液压缸3通过螺栓与输送筒1同轴固定连接在一起;或者液压缸3与输送筒1均通过螺栓和轴套固定连接在同一个支架上,但是液压缸3与输送筒1仍呈同轴设置。液压缸3的活塞杆穿过输送筒1的端面后,通过螺栓与输送活塞2同轴固定连接。

输送活塞2将输送筒1分隔为第一空腔11与第二空腔12,第一空腔11位于输送筒1远离液压缸3的一侧,第二空腔12位于输送筒1靠近液压缸3的一侧。输送筒1远离液压缸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半球型壳4。

参照图2及图3,半球型壳4上设置有第一激波机构5,第一激波机构5包括第一锥形壳52,第一锥形壳52直径较大的一端焊接在半球型壳4的外周面上,且第一锥形壳52和半球型壳4呈同轴设置。第一锥形壳52直径较小的一端焊接或者通过法兰同轴固定连接有进料管71,进料管71通过第一锥形壳52与第一腔体连通。

第一激波机构5还包括第一激波锥51与激波圆台53,第一激波锥51与激波圆台53同轴设置且一体成型。第一激波锥51的底端面与激波圆台53直径较小的一端的端面连接,第一激波锥51的锥度小于激波锥的锥度,且第一激波锥51的锥度小于第一锥形壳52的锥度。第一激波锥51设置在第一空腔11内,且第一激波锥51的锥头朝向进料管71,激波圆台53的底端面朝向输送活塞2。

第一激波机构5还包括第一导向套54、第一导向柱55与压缩弹簧56,第一导向套54的外周面上焊接有多个第一连接杆58,第一连接杆58沿第一导向套54的周面均布设置。第一连接杆58远离第一导向套54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半球型壳4的内端面上,并使第一导向套54与半球型壳4同轴设置。

第一导向柱55的一端与激波圆台53远离第一激波锥51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一导向柱55的另一端穿设在第一导向套54内,且第一导向柱55沿第一导向套54的轴心与第一导向套54滑移连接。压缩弹簧56套设在第一导向柱55的外周面上,压缩弹簧56的一端与第一导向套54抵接,压缩弹簧56的另一端与激波圆台53抵接。在压缩弹簧56完全伸出时,第一激波锥51的锥面与第一锥形壳52靠近半球型壳4的一端抵接。

第一激波机构5还包括第一保护套57,第一保护套57同轴套设在第一导向套54的外周面上,且第一保护套57远离第一导向套54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激波圆台53上。

参照图2及图4,半球型壳4上还设置有第二激波机构6,第二激波机构6包括第二锥形壳62,第二锥形壳62直径较大的一端焊接在半球型壳4的外周面上;第二锥形壳62直径较小的一端焊接或者通过法兰同轴固定连接有出料管72,出料管72通过第二锥形壳62与第一腔体连通。

第二激波机构6还包括第二激波锥61与第三激波锥63,第二激波锥61与第三激波锥63同轴向背设置,且第二激波锥61与第三激波锥63一体成型。第二激波锥61与第三激波锥63均设置在第一腔体内,且第二激波锥61背向出料管72,第三激波锥63朝向出料管72。第三激波锥63与出料管72同轴设置,且第三激波锥63的锥度大于第二锥形壳62的锥度,第三激波锥63穿设在第二锥形壳62内。

第二激波机构6还包括第二导向套64、第二导向柱65、拉伸弹簧66与挡圈67。挡圈6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半球型壳4的内壁上,挡圈67与出料管72同轴设置,且第二激波锥61、第三激波锥63卡接在挡圈67与第二锥形壳62之间。

第二导向套64的外周面上焊接有多个第二连接杆69,第二连接杆69沿第二导向套64的周面均布设置。第二连接杆69远离第二导向套64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半球型壳4的内端面上,并使第二导向套64与出料管72同轴设置。

第二导向柱65的一端同轴一体成型在第二激波锥61远离第三激波锥63的一端,第二导向柱65的另一端穿设在第二导向套64内,且第二导向柱65沿第二导向套64的轴心与第二导向套64滑移连接。拉伸弹簧66套设在第二导向柱65的外周面上,拉伸弹簧66的一端与第二导向套64焊接,拉伸弹簧66的另一端与第二激波锥61焊接。在拉伸弹簧66处于原始状态时,第二激波锥61的锥面与挡圈67的内周面抵接。

第二激波机构6还包括第二保护套68,第二保护套68套设在第二导向套64的外周面上,且第二保护套68远离第二导向套64的一端焊接在第二激波锥61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在液压缸3的活塞杆收回时,拉伸弹簧66复位,第二激波锥61抵接在挡圈67的内周面上,进而使第二激波锥61封堵出料管72,由于第一腔体内的压力小于进料管71内的压力,压缩弹簧56被压缩,进料管71与第一腔体连通,母液和结晶得以从进料管71进入第一腔体;在母液流经第一激波锥51时,受第一激波锥51影响,母液形成压缩波,受激波圆台53的影响,母液形成膨胀波,进而导致母液湍流,提高了母液的夹带型,降低了结晶沉降封堵在进料管71处的概率;只有液压缸3的活塞杆伸出,压缩弹簧56复位,第一激波锥51抵接在第一锥形壳52靠近输送筒1的一端,进而使第一激波锥51封堵进料管71,由于第一腔体内的压力大于出料管72内的压力,拉伸弹簧66被拉伸,出料管72与第一腔体连通,母液与结晶得以从第一腔体流入出料管72;在母液流经第二激波锥61时,受第二激波锥61的影响,母液形成压缩波,之后受第三激波锥63的影响,母液形成膨胀波,进而导致母液湍流,提高了母液的夹带型,降低了结晶沉降封堵在出料管72处的概率;从而提高了母液与结晶的输送效率,同时降低了能耗。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