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补气增焓的补气结构及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7948发布日期:2021-05-11 14:3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补气增焓的补气结构及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补气增焓的补气结构及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涡旋压缩机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特点成为现在乘用车空调系统中首选的压缩机类型,为了适应室外较低的工作环境,提高空调系统的制热量,实际中通常使用增焓涡旋压缩机。

增焓压缩机通常需要在现有压缩机的结构基础上额外增加增焓盖板等一系列的部件以及与上述部件相匹配的结构,待装配的部件较多,结构复杂,增大了压缩机的体积以及重量,且较多的部件需要安装,使压缩机的装配不便捷、装配效率低;其次,增焓压缩机大多为通过补气通道直接补气,容易造成压缩机补气不稳定和补气回流等问题,有些压缩机在补气通道中增设单向阀,但是单向阀的结构简单,在气流复杂的补气通道中容易出现不稳定的状况,使压缩机的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补气增焓的补气结构及涡旋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增焓压缩机中补气增焓结构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补气增焓的补气结构,适用于电动涡旋压缩机,包括相适配的前盖和静盘本体,还包括:

进气口,设置于前盖外壁;

补气腔,开设于前盖内;

单向补气组件,设置于所述补气腔内将所述补气腔分隔成第一补气腔和第二补气腔,所述单向补气组件能够使所述第一补气腔内的流体流入所述第二补气腔而不能回流;

至少一个静盘补气孔,开设于静盘本体,连通低压腔;其中,

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补气腔连通,所述第二补气腔与所述静盘补气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前盖的第一端面开设有补气槽,所述补气槽的槽口设置有封堵件,所述补气槽和所述封堵件共同限定出所述补气腔。

可选地,所述补气腔内开设有限位凸台,所述单向补气组件固定于所述限位凸台。

可选地,所述单向补气组件包括:

阀片挡块,固定于所述补气腔中部,且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挡块补气孔连通所述第一补气腔和所述第二补气腔;

补气阀片,设置于所述阀片挡块靠近所述第二补气腔一侧并覆盖所述挡块补气孔;

阀片挡板,设置于所述阀片挡块,部分所述补气阀片夹设于所述阀片挡块和所述阀片挡板之间;其中,

所述补气阀片能够在气压作用下打开或关闭所述挡块补气孔。

可选地,还包括密封垫,其上开设有避让孔,夹设于前盖和静盘本体之间。

可选地,前盖的第二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补气通路,连通所述第二补气腔与所述静盘补气孔。

可选地,多个所述补气通路在前盖的第二端面上呈放射状分布。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前盖外壁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压缩机的高压腔连通;其中,

所述排气口和所述进气口均沿前盖的径向方向设置,且所述排气口与所述进气口之间的夹角为β,取值范围为0°≤β≤180°。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的内径为φ1,所述排气口的内径为φ2,则有5mm≤φ1≤φ2≤30mm。

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以上所述的用于补气增焓的补气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补气增焓的补气结构,适用于电动涡旋压缩机,包括相适配的前盖和静盘本体,还包括进气口,设置于前盖外壁;补气腔,开设于前盖内;单向补气组件,设置于所述补气腔内将所述补气腔分隔成第一补气腔和第二补气腔,所述单向补气组件能够使所述第一补气腔内的流体流入所述第二补气腔而不能回流;至少一个静盘补气孔,开设于静盘本体,连通低压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补气腔连通,所述第二补气腔与所述静盘补气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仅在前盖上设置进气口、开设补气腔、设置连通通路以及在静盘本体上开设静盘补气孔就能够实现压缩机的补气增焓,不需要额外增设其他用于补气增焓的部件,简化了增焓压缩机中用于补气增焓的结构;独立的第一补气腔与第二补气腔结构、单向补气组件,防止补气逆流,可使压缩机补气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涡旋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前盖的第二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前盖的第一端面结构示意图(未示出封堵件)。

图中1、前盖;2、静盘本体;3、进气口;4、第一补气腔;5、第二补气腔;6、单向补气组件;61、阀片挡块;611、挡块补气孔;62、补气阀片;63、阀片挡板;7、静盘补气孔;8、低压腔;9、封堵件;10、限位凸台;11、密封垫;12、补气通路;13、排气口;14、高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补气增焓的补气结构,适用于电动涡旋压缩机,包括相适配的前盖1和静盘本体2,如图1~5所示,还包括:

进气口3,

进气口3设置于前盖1外壁,是制冷剂进入涡旋压缩机的入口。

补气腔,

补气腔开设于前盖1内,用于流通补充进涡旋压缩机的气体。

单向补气组件6,

单向补气组件6设置于所述补气腔内将所述补气腔分隔成第一补气腔4和第二补气腔5,所述单向补气组件6能够使所述第一补气腔4内的流体流入所述第二补气腔5而不能回流,使第一补气腔4和低压腔8形成两个独立腔室,使第一补气腔4内的流体进入与低压腔8连通的第二补气腔5,而不能使流体由第二补气腔5逆流回第一补气腔4,防止补气逆流,可使压缩机补气更加稳定,噪声振动小。本实用新型通过向涡旋式压缩机压缩腔补充制冷剂提高压缩机排气量,降低排气温度,提高压缩机能力,提高压缩机寿命,增加涡旋压缩机低温环境的适应性,使得涡旋压缩机的应用领域得到更大的拓展。

至少一个静盘补气孔7,开设于静盘本体2,连通低压腔8,具体的,静盘补气孔7沿静盘的轴线方向开设,其中,所述进气口3与所述第一补气腔4连通,所述第二补气腔5与所述静盘补气孔7连通,本实用新型仅在前盖1上设置进气口3、开设补气腔、设置连通通路以及在静盘本体2上开设静盘补气孔7就能够实现压缩机的补气增焓,不需要额外增设其他用于补气增焓的部件,简化了增焓压缩机中用于补气增焓的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的额外部件较少,简化了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且减轻了压缩机重量,减小了压缩机的制造成本。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前盖1的第一端面开设有补气槽,所述补气槽的槽口设置有封堵件9,所述补气槽和所述封堵件9共同限定出所述补气腔,该结构进一步简化了本产品的结构,使本产品的补气腔能够便于开设。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补气腔内开设有限位凸台10,所述单向补气组件6固定于所述限位凸台10,具体的,限位凸台10设置在补气腔的中部,单向补气组件6由补气槽的槽口装入,经过第一补气腔4卡在凸台上,使单向补气组件6在补气腔内隔出第一补气腔4和第二补气腔5,能够使单向补气组件6在气流的冲击下可靠限定在限位凸台10上。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单向补气组件6包括:

阀片挡块61,

阀片挡块61固定于所述补气腔中部,且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挡块补气孔611连通所述第一补气腔4和所述第二补气腔5,具体的,挡块补气孔611开设于靠近阀片挡块61的一端。

补气阀片62,

补气阀片62设置于所述阀片挡块61靠近所述第二补气腔5一侧并覆盖所述挡块补气孔611,具体的,补气阀片62具有回弹性,当第一补气腔4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补气腔5时,补气阀片62打开,能够使流体通过挡块补气孔611;当第二补气腔5内的压力大于第一补气腔4时,补气阀片62关闭挡住挡块补气孔611,能够防止第二补气腔5内的流体倒流回第一补气孔,进而使补气更加稳定。

阀片挡板63,设置于所述阀片挡块61,部分所述补气阀片62夹设于所述阀片挡块61和所述阀片挡板63之间,具体的,阀片挡板63设置于靠近挡块补气孔611的位置,且靠近挡块补气孔611的阀片挡板63部分弯折翘起,能够限定补气阀片62的形变程度,使补气阀片62能够正常工作,增大了补气阀片62的使用寿命。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密封垫11,其上开设有避让孔,夹设于前盖1和静盘本体2之间,能够使本产品具有较高的密封性,防止补气泄漏,使涡旋压缩机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前盖1的第二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补气通路12,连通所述第二补气腔5与所述至少一个静盘补气孔7,利于补气流通。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多个所述补气通路12在前盖1的第二端面上呈放射状分布,便于将补充的气体传送到不同的位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于前盖1外壁的排气口13,所述排气口13与压缩机的高压腔14连通;其中,

所述排气口13和所述进气口3均沿前盖1的径向方向设置,且所述排气口13与所述进气口3之间的夹角为β,取值范围为0°≤β≤180°,该角度能够使压缩机补气效果较佳。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进气口3的内径为φ1,所述排气口13的内径为φ2,则有5mm≤φ1≤φ2≤30mm。

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以上所述的用于补气增焓的补气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