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1774发布日期:2021-08-24 12:07阅读:66来源:国知局
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是当前的家庭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电器,对于改善人类生活环境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风扇不再限制于出风功能。现有的风扇带有可消毒功能,风扇都是使用uv杀菌灯或内置除臭膜、碳颗粒等方式进行消毒。uv杀菌灯发出的紫外光线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除臭膜和碳颗粒需要定期更换。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消毒杀菌方式在使用过程中,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影响用户的体验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以解决现有的消毒杀菌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不便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包括:扇叶,扇叶表面涂有净化涂层;其中,净化涂层被配置为在可见光的照射下杀菌除臭。

可选地,所述净化涂层包括氧化铋材料。

可选地,所述扇叶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涂有净化涂层。

可选地,所述扇叶表面的净化涂层的厚度部分或全部相同。

可选地,所述扇叶的表面包括迎风面和背风面;其中,所述迎风面涂有净化涂层,和/或,所述背风面涂有净化涂层。

可选地,所述风扇还包括:凸起,设置于所述扇叶的表面,外侧壁涂有净化涂层,被配置为增大净化涂层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可选地,所述凸起与所述扇叶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扇叶表面至少设置第一排凸起和第二排凸起,其中,所述第一排凸起中的凸起与所述第二排凸起中的凸起并排设置。

可选地,所述风扇还包括:主体,外侧壁设有非可见光源;其中,所述扇叶设置于所述主体外侧壁,且在所述非可见光源的照射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风扇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内空气的气味传感器,设置于主体,被配置为通过检测室内空气的气味,发送信号控制所述扇叶的转速。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扇叶表面的净化涂层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转化并发挥除菌除臭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净化涂层消耗后只需再次喷涂即可,无需更换且可持续使用,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受。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扇叶;101:背风面;102:迎风面;20:凸起;30:主体;40:非可见光源;50:气味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包括扇叶10,扇叶10表面涂有净化涂层;其中,净化涂层被配置为在可见光的照射下杀菌除臭。

采用上述实施例,扇叶10表面的净化涂层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转化并发挥除菌除臭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净化涂层消耗后只需再次喷涂即可,无需更换且可持续使用,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受。其中,在实际应用中,风扇可为吊扇。

本公开实施例描述的净化涂层在可见光的照射下杀菌除臭,可以理解为:净化涂层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发生反应,产生或分解为可进行杀菌除臭的物质,通过风扇的转动,涂覆在扇叶10的净化涂层在反应、分解后,与流经扇叶10的气流进行接触,对接触的气流进行杀菌除臭。净化后的气流在室内不断循环,如此实现对室内空气净化的目的,获取洁净、无异味的空气。

此处“可见光”可以理解为太阳光、灯光或荧光等。例如,在太阳光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扇叶10上的净化涂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转化分解。在黑暗或者无光情况下,则可通过开启照明灯,通过照明灯发出的灯光对净化涂层进行照射。荧光可通过蓄光涂料实现。蓄光涂料不仅在光照照射时发光,而且还可以将光贮藏起来,在黑暗中发出荧光。

在实际应用中,净化涂层可以喷涂于扇叶10表面,或涂抹于扇叶10表面。可选地,净化涂层呈薄膜状附着于扇叶10表面。

另外,风扇包括多个扇叶10。其中,一个或多个扇叶10的表面涂有净化涂层。在多个扇叶10表面涂有净化涂层的情况下,涂有净化涂层的多个扇叶10均匀布设。

可选地,净化涂层包括氧化铋材料。

氧化铋为光催化剂,它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可见光谱,并受激发产生高活性物种,如羟基自由基和超氧根离子,这些可被用于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或分解水制备氢气等。从而对空气实现净化目的。在实际应用中,氧化铋可以粉末、薄膜或固体的形态呈现。

在实际应用中,含有氧化铋的净化涂层在可见光的照射下,氧化铋通过光催化氧化反应形成具有高活性和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和超氧化物自由基。通过这些自由基对流经扇叶10表面的气流中携带的有机氧化物氧化,实现除臭和杀菌的目的。另外,净化涂层涂覆在扇叶10表面还可起到对扇叶10表面自清洁的作用,防止扇叶10表面积灰,影响下次使用。

可选地,扇叶10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涂有净化涂层。

在扇叶10表面的部分区域涂有净化涂层的情况下,一方面有助于在实现对室内空气净化的前提下节约净化涂层的用量,节约资源;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小气流流经涂有净化涂层的扇叶10表面产生的摩擦力。

在扇叶10表面的部分区域涂有净化涂层的情况下,净化涂层优先涂覆于扇叶10表面气流流量较多的区域。这样,能够增大室内空气与净化涂层的有效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空气净化效果。可选地,扇叶10表面部分涂有净化涂层的区域可为扇叶的迎风面102、扇叶10的边缘及靠近扇叶10边缘的区域。

另外,在扇叶10表面的全部区域涂有净化涂层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对室内空气的净化效果,缩短净化时间,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可选地,扇叶10表面的净化涂层的厚度部分或全部相同。

在扇叶10表面的净化涂层的厚度部分相同的情况下,即扇叶10表面的局部区域的净化涂层较厚,通过较厚的净化涂层,有助于提高净化涂层使用的持久度,减少喷涂次数。其中,扇叶10表面的净化涂层的厚度越厚则表示净化涂层的消耗量越大。

可选地,扇叶10表面涂有净化涂层较厚的区域可为气流流量较多的区域。在设定时间内,扇叶10表面涂有净化涂层较厚的区域流经的气流流量较多,净化涂层的消耗量大,通过涂抹较厚的净化涂层,也可以延长再次喷涂净化涂层的时间间隔。

可选地,扇叶10表面涂有净化涂层较厚的区域可为气流与扇叶10之间作用力较大的区域。即气流流经扇叶10表面时,气流对扇叶10的作用力或气流与扇叶10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此时,扇叶10表面的净化涂层的消耗量也会随之增大,通过涂抹较厚的净化涂层,延长再次喷涂净化涂层的时间间隔。

可选地,扇叶10表面涂有净化涂层较厚的区域可为扇叶10表面的向阳面。此处“向阳面”可以理解为接收光照较多的区域。含有氧化铋的净化涂层在充足的光照强度下,发生光催化反应,消耗量大。通过较厚的涂层,可以延长其再次喷涂的时间间隔,使得涂层较厚的区域与其他区域同时喷涂,有利于减少喷涂次数。

在扇叶10表面的净化涂层的厚度全部相同的情况下,一方面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喷涂,另一方面能够确保扇叶10在工作过程中的平稳旋转。

可选地,净化涂层的厚度为0.6mm~1mm。

可选地,扇叶10的表面包括迎风面102和背风面101;其中,迎风面102涂有净化涂层,和/或,背风面101涂有净化涂层。

在迎风面102涂有净化涂层的情况下,气流流经扇叶10的迎风面102,迎风面102上的净化涂层对气流进行杀菌消毒,净化后的气流流向室内,能够加快室内净化的效率,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洁净程度,消除室内异味。

在背风面101涂有净化涂层的情况下,尤其在室内,背风面101的接受光照的时长较长,光照强度较强,有助于净化涂层进行光催化反应,提高了净化涂层的反应率,提高了对室内空气的净化效果。

在迎风面102涂有净化涂层的情况下,可选地,迎风面102上的净化涂层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涂覆净化涂层。在迎风面102涂有净化涂层的情况下,可选地,迎风面102包括多个区域,部分或全部区域的净化涂层的厚度相同。

在背风面101涂有净化涂层的情况下,可选地,背风面101上的净化涂层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涂覆净化涂层。在背风面101涂有净化涂层的情况下,可选地,背风面101包括多个区域,部分或全部区域的净化涂层的厚度相同。

另外,扇叶10的迎风面102和背风面101均可涂有净化涂层。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室内净化的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延长净化涂层对室内空气净化的时长。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包括扇叶10和凸起20,扇叶10表面涂有净化涂层;其中,净化涂层被配置为在可见光的照射下杀菌除臭;凸起20设置于扇叶10的表面,外侧壁涂有净化涂层,被配置为增大净化涂层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采用上述实施例,扇叶10表面的净化涂层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转化并发挥除菌除臭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净化涂层消耗后只需再次喷涂即可,无需更换且可持续使用,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受。凸起20凸出于扇叶10的表面,在气流流经扇叶10表面上设置的凸起20的情况下,气流与凸起20的外侧壁进行接触,且接触面积大于凸起20与扇叶10表面的接触面积,有助于增大净化涂层与气流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净化涂层对室内空气的净化效果。

可选地,凸起20焊接于扇叶10。这样,在扇叶10旋转的过程中,凸起20与扇叶10之间的焊接能够提高凸起的稳定性。可选地,凸起20粘接于扇叶10表面。这样,便于加工操作,且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粘接凸起20的时间及凸起20的数量。可选地,凸起20可拆卸连接于扇叶10表面。在实际应用中,扇叶10表面可设置于螺纹孔,凸起20螺纹连接于扇叶10表面的螺纹孔中。其中,凸起20与扇叶10螺纹连接处采用密封胶或密封圈密封,防止气流经凸起20与扇叶10的螺纹连接处溢出。另外,通过在凸起20与扇叶10螺纹连接处采用密封胶或密封圈密封还不仅有利于防止噪音,而且还有利于防止凸起20与扇叶10相对松动,提高了凸起20与扇叶10之间的稳定性。

可选地,凸起20设置于扇叶10的迎风面102。可选地,凸起20设置于扇叶10的背风面101。可选地,凸起20设置于扇叶10的迎风面102和背风面101。可选地,凸起20设置于扇叶10的迎风面102和/或背风面101的边缘。

可选地,凸起20的横截面呈圆形。凸起20可呈半圆状、圆柱状或圆锥状。这样,在气流流经扇叶10的情况下,弧状的凸起20的外侧壁不仅能够对气流起到引流作用,而且还能够降低对气流的阻碍作用,降低对气流能量的消耗。可选地,凸起20呈弧状。其中,弧状的凸起20沿着气流的流向方向设置。

可选地,凸起20与扇叶10可拆卸连接。其中,凸起20与扇叶10螺纹连接,或凸起20与扇叶10通过紧固件连接。这样,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更换凸起20,例如,更换后的凸起20尺寸大于更换前的凸起20尺寸。

可选地,凸起20外侧壁的净化涂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扇叶10表面的净化涂层的厚度。气流流经凸起20外侧壁,对凸起20的作用力大于对扇叶10其他区域的凸起20的作用力,通过增加凸起20外侧壁的净化涂层的厚度,有助于延长凸起20外侧壁的净化涂层的喷涂间隔时长。

可选地,扇叶10表面设有多个分散的凸起20。可选地,凸起20有规则的排列。可选地,凸起20无规则的排列。

可选地,扇叶10表面至少设置第一排凸起和第二排凸起,其中,第一排凸起中的凸起与第二排凸起中的凸起并排设置。

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分,“第一排凸起中的凸起”定义为:第一凸起,“第二排凸起中的凸起”定义为:第二凸起。

第一排凸起包括多个第一凸起,第二排凸起包括多个第二凸起。第一排凸起中的第一凸起与第二排凸起中的第二凸起并排设置,有利于气流流经扇叶10表面时,对气流进行引流,使得气流与净化涂层进行充分接触,提高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可选地,第一排凸起中的多个第一凸起间隔均匀设置。可选地,第二排凸起中的多个第二凸起间隔均匀设置。这样,不仅有利于气流流动,而且有利于净化涂层均匀分布。

在气流流经第一排凸起和第二排凸起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排凸起中的多个第一凸起间隔均匀设置和第二排凸起中的多个第二凸起间隔均匀设置,能够防止气流发生紊乱的现象。另外,通过第一排凸起和第二排凸起还能够对气流进行引流。

可选地,第一排凸起和第二排凸起的布设方向与气流的流向相一致。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凸起对气流能量的削弱,保障了风扇在工作过程中输出的风量。

可选地,第一排凸起中的凸起与第二排凸起中的凸起相同。这样,一方面便于安装,无需区分,节约安装时间;另一方面有助于气流流动,防止气流紊乱。

可选地,扇叶10表面包括凸起组,凸起组至少包括相邻的第一排凸起和第二排凸起。其中,本公开实施例对凸起组中凸起20的个数和排数不作限定。如凸起组中包括m排凸起,其中,m大于2。可选地,凸起组中的凸起20与相邻两排凸起之间的间距相等。其中,m排凸起的每一排凸起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结合图2所示,图2示出了扇叶的迎风面上设置的多排凸起。

结合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包括扇叶10和主体30,扇叶10表面涂有净化涂层;其中,净化涂层被配置为在可见光的照射下杀菌除臭;主体30的外侧壁设有非可见光源40。其中,扇叶10设置于主体30外侧壁,且在非可见光源40的照射范围内。

采用上述实施例,扇叶10表面的净化涂层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转化并发挥除菌除臭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净化涂层消耗后只需再次喷涂即可,无需更换且可持续使用,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受。扇叶10均匀布设于主体30周围。通过主体30外侧壁设置的非可见光源40,能够在黑暗或无光的环境下照射扇叶10表面的净化涂层,净化涂层的氧化铋吸收非可见光源40的光谱,并受激发产生高活性物种,如羟基自由基和超氧根离子,通过羟基自由基和超氧根离子对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催化氧化,最终实现对空气净化的目的。

可选地,非可见光源40为一个或多个。多个非可见光源40沿着主体30外侧壁的周向设置。在非可见光源40为一个且扇叶10不动的情况下,非可见光源40只能作用于相对应位置的扇叶10表面的净化涂层。在非可见光源40为一个且扇叶10旋转的情况下,非可见光源40可作用于所有的扇叶10。

可选地,非可见光源40粘接于或可拆卸连接于主体30的外侧壁。可选地,非可见光源40为激光灯或激光器。

在实际应用中,靠近非可见光源40的扇叶10表面的净化涂层的厚度大于其他区域的净化涂层的厚度。可选地,靠近非可见光源40的凸起20的外侧壁涂覆的净化涂层的厚度大于其他凸起20外侧壁的净化涂层的厚度。靠近非可见光源40的净化涂层的消耗量较大,通过增加靠近非可见光源40的净化涂层的厚度一方面能够增加净化涂层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和超氧根离子,进而提高对室内空气的净化;另一方面能够延长再次喷涂净化涂层的间隔时长,延长使用时间。

可选地,涂有净化涂层的扇叶10表面设有光线传感器。其中,光线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净化涂层所在空间的光照强度,在光照强度低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光线传感器发送信号,提醒用户开启室内照明,或者光线传感器直接与室内的照明灯连接,光线传感器发送信号直接控制室内照明灯的开启。这样,有助于提高净化涂层的光催化反应,进而提高净化涂层对室内空气的净化效果。可选地,光线传感器设置于主体30。光线传感器检测风扇所在空间的光照强度。

在实际应用中,光线传感器含有光敏元件,用户可自行设计制造,在此不再列举其具体选用的型号。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包括扇叶10、主体30和用于检测室内空气的气味传感器50,扇叶10表面涂有净化涂层;其中,净化涂层被配置为在可见光的照射下杀菌除臭;其中,扇叶10设置于主体30外侧壁,气味传感器50设置于主体30,被配置为通过检测室内空气的气味,发送信号控制扇叶10的转速。

采用上述实施例,扇叶10表面的净化涂层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转化并发挥除菌除臭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净化涂层消耗后只需再次喷涂即可,无需更换且可持续使用,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受。通过气味传感器50检测室内空气的气味,根据检测结果发送信号至风扇的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电机的转速,进而控制由电机驱动的扇叶10的转速。

在室内空气的气味超出预设值的情况下,通过风扇的控制模块提高电机的转速,加快室内空气的循环,进而加快净化涂层对空气的杀菌消毒,提高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在室内空气的气味低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扇叶10的转速维持原状。

其中,室内空气的气味包括异味。例如:霉味、腥味、臭味等等。在实际应用中,气味传感器50可选用wavgat的zp07实现其目的。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