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单泵多级增压设备。
背景技术:
单级泵是指只有一个叶轮的泵,其最高扬程只有125米;多级泵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叶轮的泵,其增压的方式通常为增加其叶轮的使用个数进行调节,其基本构造由进水段、出水段、中段、尾盖、叶轮,泵体,泵轴,轴承,密封环,填料函等部件构成,由于其相较于单级泵的结构差异,使得其扬程距离可调,最低为75米,最高可达685米,所以该多级泵亦可称之为多级增压泵;多级泵是进出水段与中段,通过拉杆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离心泵,它的输出水压力可以很大,也是依靠叶轮的旋转在获取离心力,从而物料;待气体密度达到机械真空泵的工作范围而被抽出,从而逐渐获得高真空;多级泵是靠泵腔容积的变化来实现吸气、压缩和排气的,因此它是可以变容积的离心泵;
虽然现有的多级增压泵使用效果良好,能够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在其具体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因其内部的叶轮局部存在堵塞的现象而导致的该泵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晃动、振动的现象,若不在第一时间内及时清除该堵塞物,极易导致该泵体内部的叶轮损坏、无法使用,进而将会导致一连串的蝴蝶效应,例如泵轴将不再与电动机同心以及轴承破损等现象,这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维护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单泵多级增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框、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辅助缓冲机构,所述减震框的上端呈开口状;所述减震框的左右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减震框的左右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开设于第一滑槽的下侧;所述减震框的底部开设有两个第三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处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所述第二滑槽处设置有辅助缓冲机构;两个所述第三滑槽处分别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
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由缓冲板、缓冲垫、安装块、第一转轴、第一缓冲杆、第二缓冲杆、第二转轴、连接块、第二缓冲弹簧组成,所述第一滑槽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二缓冲弹簧的一端,两个该第二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块的一端焊接,两个该连接块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二转轴与缓冲杆的一端连接,两个该缓冲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与安装块连接,该安装块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缓冲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缓冲板的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采用橡胶材质,所述缓冲垫的截面呈弧形结构;
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由缓震底板、安装块、第一转轴、第一缓冲杆、第二缓冲杆、第二转轴、连接块、第二缓冲弹簧组成,所述第三滑槽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二缓冲弹簧的一端,两个该第二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块的一端焊接,两个该连接块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二转轴与缓冲杆的一端连接,两个该缓冲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与安装块连接,该安装块焊接于缓震底板的底部;所述缓震底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滑槽内部;
所述辅助缓冲机构由第一缓冲弹簧组成,所述第二滑槽的底部焊接有第一缓冲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缓震底板延伸至第二滑槽内部的一端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减震框,并将该多级增压泵置于该减震框中,从而可使该多级增压泵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出现晃动、振动的现象,也能够及时地通过该减震框得到相应的缓冲作用,从而使其得到相应的保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增加了减震框的前提下,在其内部相应增加了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以及辅助缓冲机构,从而可使置于该减震框中的多级增压泵能够得到多重缓冲、保护的效果;其中,第一缓冲机构能够有效降低多级增压泵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晃动的幅度,从而对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第二缓冲机构能够有效降低多级增压泵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振动的幅度,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吸收多级增压泵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的力;进一步地,辅助缓冲机构能够有效提升第二缓冲机构的缓冲性能,使得第二缓冲机构能够具备更加良好的缓冲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该减震框中增加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以及辅助缓冲机构,能够对置于该减震框中的多级增压泵起到十分良好的保护作用,即,即使出现因多级增压泵内部的叶轮局部存在堵塞的现象而导致的泵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晃动、振动的现象,也无需在第一时间内及时清除该堵塞物,即留与了工作人员相当充足的反应时间、准备时间进行清除、处理该堵塞物,即不会在堵塞的第一时间内直接导致该泵体内部的叶轮的损坏,进而不会引起一连串的蝴蝶效应,例如泵轴将不再与电动机同心以及轴承破损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延长了多级增压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其的维护成本,进而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分具体结构放大图。
如图:1-减震框,101-第一滑槽,102-第二滑槽,103-第三滑槽,2-缓震底板,3-多级增压泵,4-缓冲板,5-缓冲垫,6-安装块,7-第一转轴,8-缓冲杆,9-第二转轴,10-连接块,11-第二缓冲弹簧,12-第一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单泵多级增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框1、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辅助缓冲机构,减震框1的上端呈开口状;减震框1的左右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101;减震框1的左右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二滑槽102;第二滑槽102开设于第一滑槽101的下侧;减震框1的底部开设有两个第三滑槽103;第一滑槽101处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第二滑槽102处设置有辅助缓冲机构;两个第三滑槽103处分别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
第一缓冲机构由缓冲板4、缓冲垫5、安装块6、第一转轴7、第一缓冲杆8、第二缓冲杆8、第二转轴9、连接块10、第二缓冲弹簧11组成,第一滑槽101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二缓冲弹簧11的一端,两个该第二缓冲弹簧11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块10的一端焊接,两个该连接块10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二转轴9与缓冲杆8的一端连接,两个该缓冲杆8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7与安装块6连接,该安装块6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缓冲板4的一端连接,缓冲板4的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缓冲垫5,缓冲垫5采用橡胶材质,缓冲垫5的截面呈弧形结构;
第二缓冲机构由缓震底板2、安装块6、第一转轴7、第一缓冲杆8、第二缓冲杆8、第二转轴9、连接块10、第二缓冲弹簧11组成,第三滑槽103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二缓冲弹簧11的一端,两个该第二缓冲弹簧11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块10的一端焊接,两个该连接块10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二转轴9与缓冲杆8的一端连接,两个该缓冲杆8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7与安装块6连接,该安装块6焊接于缓震底板2的底部;缓震底板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滑槽102内部;
辅助缓冲机构由第一缓冲弹簧12组成,第二滑槽102的底部焊接有第一缓冲弹簧12的一端,第一缓冲弹簧12的另一端与缓震底板2延伸至第二滑槽102内部的一端焊接。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是,应由人工事先确认减震框1中的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以及辅助缓冲机构是否存在异样,若检查过后不存在异样,便可将多级增压泵3置于该减震框1中,即可使用;使用过程中,当多级增压泵3内部的叶轮局部存在堵塞的现象而导致该泵体出现晃动、振动的现象,若此时工作人员未及时察觉此现象,也无需担心,其中缓震底板2能够在该现象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及时作出反应,并由其受到的振动、下压的力带动安装块6同时下压,当安装块6下压后将会由第一转轴7分别带动两个缓冲杆8向下运作,此时,与缓冲杆8通过第二转轴9连接的连接块10将会及时地接收到来自缓震底板2所受到的振动、下压的力,从而向第三滑槽103的两端滑动,滑动过程中,与其连接的第二缓冲弹簧11将会逐渐受到压缩,压缩的同时,有效地吸收了来自缓震底板2所受到的振动、下压的力,当第二缓冲弹簧11恢复弹性形变时,此时该第二缓冲弹簧11将会有效地释放其所吸收的来自缓震底板2所受到的振动、下压的力,从而对多级增压泵3有效地起到了缓冲、缓震的作用,此过程中,第一缓冲弹簧12同样能够有效吸收、释放来自缓震底板2所受到的振动、下压的力,从而进一步起到了更加良好的缓冲效果,同时该第一缓冲弹簧12能够有效地作为辅助缓冲机构,以分摊第二缓冲机构所受到的力,从而在可有效延长第二缓冲机构的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同样延长了自身的使用寿命,即相辅相成,进而能够有效提升第二缓冲机构的缓冲性能,使得第二缓冲机构能够具备更加良好的缓冲效果,即可使多级增压泵3受到更加良好的保护作用,当多级增压泵3出现晃动现象时,此时第一缓冲机构将会充分发挥其的优势,其具体的使用原理同第二缓冲机构基本一致,但多级增压泵3的侧壁能够受到与缓冲板4连接的缓冲垫5的作用下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作用,以防止刮蹭的现象的发生,其中,本申请在增加了减震框1的前提下,在其内部相应增加了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以及辅助缓冲机构,从而可使置于该减震框1中的多级增压泵3能够得到多重缓冲、保护的效果;其中,第一缓冲机构能够有效降低多级增压泵3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晃动的幅度,从而对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第二缓冲机构能够有效降低多级增压泵3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振动的幅度,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吸收多级增压泵3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的力;进一步地,辅助缓冲机构能够有效提升第二缓冲机构的缓冲性能,使得第二缓冲机构能够具备更加良好的缓冲效果,综上,本申请通过在该减震框1中增加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以及辅助缓冲机构,能够对置于该减震框1中的多级增压泵3起到十分良好的保护作用,即,即使出现因多级增压泵3内部的叶轮局部存在堵塞的现象而导致的泵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晃动、振动的现象,也无需在第一时间内及时清除该堵塞物,即留与了工作人员相当充足的反应时间、准备时间进行清除、处理该堵塞物,即不会在堵塞的第一时间内直接导致该泵体内部的叶轮的损坏,进而不会引起一连串的蝴蝶效应,例如泵轴将不再与电动机同心以及轴承破损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延长了多级增压泵3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其的维护成本,进而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提到的各个部件为现有领域常见技术,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