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输送料浆的磁力驱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37145发布日期:2021-05-25 12:1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输送料浆的磁力驱动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力驱动离心泵制作领域,尤其涉及塑料防腐离心泵。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磁力驱动离心泵普遍用于工业生产领域输送清液类介质,而长期以来未有突破磁力泵可输送料浆的技术难关。

磁力驱动离心泵不能输送浆体的原因在于:磁力泵的内外磁钢之间的间距要求高,间距大了,影响到内外磁的做功磁力,内外磁间隙含隔离套在内也不能超过5mm左右,因此内磁转子1与隔离套2之间的间距只能设置0.4~0.6mm左右(如图1),泵机在这样的间隙下运行时,被输送的物料中的硬质固体颗粒物,就会卡住磁钢,或划破隔离套,或使流动性降低,进而使磁钢部的流体升温,再进而损坏泵组件。因此现有技术中,用磁力泵输送浆体尚未发现成熟的此类技术。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离心式料浆泵都得采用机械密封作为轴密封,因此也同样存在着易泄漏、易损坏的情况,与无泄漏泵的要求仍有很大的距离,而且渣浆泵所配用的机械密封成本很高,几乎占到泵机配件消耗的一半。

在原有技术中,容腔内液体的降温方法是通过在中隔板上开设返流小孔3(如图1),把泵蜗壳腔体中输送的流体引入内磁钢容腔中,起到冷却容腔内流体温度的作用。但这种结构的设置,只适合输送介质为清液的磁力泵,不适用于输送介质为料浆的离心磁力泵,因为返流液体中的固体颗粒会进入内磁钢与隔离套的间隙部,或卡住磁钢或腐蚀隔离套。

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仍需创新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输送含固体料浆的、不设置机械密封的、无泄漏的可输送料浆的磁力驱动泵。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输送料浆的磁力驱动泵,包括泵壳、与泵壳连接的中隔板以及隔离套,三者构成密封腔,外磁钢转子连接电机,所述叶轮安装于泵壳内,主轴置于密封腔内,叶轮、轴套、内磁钢转子套设于主轴上,轴套上套设有支承套,其特征在于轴套上套设有防砂挡圈,防砂挡圈置于中隔板与轴套之间,中隔板外周与隔离套之间的空腔构成内磁转子腔体,隔离套或中隔板上开设有注液口连通内磁转子腔体,防砂挡圈处的中隔板上开设有冷却水孔,冷却水孔连通内磁转子腔体。

作为优选,防砂挡圈为唇形橡胶圈或平面摩擦副。

作为优选,隔离套或中隔板上开设有排液口。

作为优选,中隔板上开设有泄流孔,泄流孔连通泵腔。

作为优选,叶轮辐板上开设有固液分离槽,叶轮辐板内开设有连通固液分离槽的排渣孔。

作为优选,外磁钢转子连接电机的旋转轴上设置有风轮,外磁钢转子上开设有通风孔。

作为优选,外磁钢转子的外磁钢固定套端部设置有风叶与外磁钢固定套一体制作。

作为优选,隔离套外周部设置有散热凸片。

作为优选,隔离套包括内层塑料层以及外层金属套。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使不能输送料浆的磁力驱动泵能输送料浆,颠覆了长期以来磁力泵不能输送料浆的认知,因为磁力驱动离心泵是无泄漏点的离心泵,结构改良后就可以向用户提供了一种无泄漏料浆离心泵,满足了工业生产领域的无泄漏环保的要求。

2.由于该料浆泵无漏点,不易损坏,有效提升了化工装备的安全性、可靠性,使设备检修周期延长,进而提升了设备的稳定性。

3.可以不使用机械密封,巧妙地利用流体的压力平衡和密封泵腔中的浆体外泄,能为用户节省机封的维修、更换的开支,使用户节约了设备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有技术中磁力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磁力泵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叶轮与转子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防砂挡圈设有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4的另一种结构形式;

图9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隔离套外周设有散热凸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2、3、4所示一种可输送料浆的磁力驱动泵,包括泵壳1、与泵壳1连接的中隔板3以及隔离套6,三者构成密封腔,外磁钢转子7连接电机11,所述叶轮2安装于泵壳1内,主轴4置于密封腔内,叶轮2、轴套17、内磁钢转子5套设于主轴4上,轴套17上套设有支承套8,轴套17上套设有两个防砂挡圈9,防砂挡圈9置于中隔板3与轴套17之间,防砂挡圈9为唇形橡胶圈9.1,中隔板3外周与隔离套6之间的空腔构成内磁转子腔体19,隔离套6上开设有注液口12连通内磁转子腔体19,隔离套6上开设有排液口15,防砂挡圈9处的中隔板3上开设有冷却水孔18,冷却水孔18连通内磁转子腔体19。隔离套6包括内层塑料层6.1以及外层金属套6.2。

如图4,所述防砂挡圈9.1上设置有通孔9.1.1和过滤滤芯9.1.2。设置通孔9.1.1的目的是能使转子容腔中的存液向泵蜗壳腔内流动循环,使磁钢转子部的流体温度不因转子的转动而上升,保证内磁转子的安全性;设置过滤滤芯9.1.2的目的是防止固体颗粒通过通孔进入到内磁转子腔体中。

为了降低防砂挡圈部位的流体中的固体物,使局部流体呈清液状态,延长防砂挡圈的使用寿命,好的方法是叶轮辐板上开设有固液分离槽2.2,叶轮辐板内开设有连通固液分离槽的排渣孔2.3。使防砂挡圈部位的流体在分离腔中旋转,在重力加离心力的作用下,把分离腔中流体中的固体分离出来,再从排渣孔2.3中排出。通过这样的设置能有效地使主轴4和防砂挡圈部9的流体含固量减少,使防砂挡圈9与主轴支承套8能在洁净的液态下运行,保证了防砂挡圈和支承套的使用寿命。

设置注液口的目的是向内磁钢容腔注液,冷却内磁钢容腔内液体的温度。

制作方法是用金属外壳内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作衬塑泵蜗壳1。

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热压成型的方法制作叶轮2,并在叶轮中埋设金属预埋件2.1,埋设金属预埋件的目的是增加叶轮的强度。

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热压成型的工艺制作中隔板3,并在中隔板中加设金属骨架3.1。

用聚苯硫醚(pps)制作隔离套6,选取钐钴永磁制作内磁钢转子体5,并在转子体上包裹塑料防腐层5.1,在隔离套上开设注液口12和排液口15。

选取双相不锈钢制作主轴4。

选取填充四氟制作支承套8。

外磁钢转子7、外磁钢套7.1、电机11、联接支架10按常规磁力泵的制作要求购置并制作即可。

上述磁力泵部件全部按磁力泵的常规安装方法,分别把泵壳1、叶轮2、中隔板3、主轴4、内磁钢转子5、支承套8、隔离套6、外磁钢转子7、安装支架10、电机11组合安装在一起。并在主轴部安装防砂挡圈9,在内转子存液腔设置注液口12和输入管道14,联接液源13,就能获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能输送料浆的磁力泵,再进行测试、包装后,即可向用户提供产品成品。

所述的泵壳1可以采用全塑结构制作,也可以采用耐磨金属合金制作,只要能满足输送浆体的要求即可。

所述的叶轮2可以是非金属材料制作,也可以是金属材料制作,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作限定。

所述叶轮2可以是开式、半开式、闭式。

中隔板3可以是金属复合塑料结构,也可以是金属结构,目的是只要符合耐磨防腐的功能要求,又能承受住主轴运动支承力即可。

支承套8可以采用其它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作,例如碳化硅、碳石墨、磷青铜等,不管采用什么材料制作,只要能满足实际工况的使用要求即可,也都在本实用新型要义涵盖范围之内。

所述的防砂挡圈9可以是选用唇形橡胶圈9.1,也可以选用其它耐磨的密封材料制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开设在中隔板上的泄流孔3.2的开设部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磁钢转子容腔的泄流孔也可以开设在防砂挡圈9.1上(如图4)。

所述泄流孔的孔径大小、孔数多少,则根据泵机所输送介质的情况确定,输送介质无内排限制要求的,泄流孔可开设截面积大点,反之则开设截面积小点即可。

所述的隔离套,可采用氟塑料、聚丙烯等工程塑料、或耐高温且又强度高的聚苯硫醚单层制作或复合制作,还可以与金属复合双层制作。

实施例2:参照实施例1,如图5所示,其余特征不变,去除隔离套6上的排液口15,中隔板3上开设有泄流孔3.2,泄流孔3.2连通泵腔1.1。泄流孔3.2应开设在中隔板3的近中心部位。因为这个部位在泵腔1.1一侧的流体呈负压状态,这样内转子容腔中的液体会被吸入泵腔中,而泵腔1.1中的浆体就不可能溢入转子容腔中,影响内转子的正常工作。

为了使泵壳腔体1.1内的流体不通过主轴支承套8部位,返流进内磁转子容腔6.1,使得转子容腔内的冷却液洁净,有效的方法是在叶轮的背部设置背叶条2.4(如图5),在泵机运行时,通过背叶条的离心作用,为主轴的支承套部的流体减压。

实施例3:参照实施例1,如图6所示,其余特征不变,泵壳1与泵盖16分体制作,中隔板3上开设有注液口12连通内磁转子腔体19,中隔板3上开设有排液口15。

实施例4:参照实施例1,如图7、8所示,其余特征不变,防砂挡圈为平面摩擦副9.2即机械密封。由机械密封替代唇形橡胶圈的挡砂功能,适用和满足一些输送物料中不能注水、渗水的,有限制内排冷却水要求岗位的需求。

采用内设机械密封结构的另一目的是克服解决一些挡砂环套用橡胶材料不适应的工况的需求,例如含溶剂的浆体的输送。

实施例5:参照实施例1,如图9、10所示,参照实施例1,

外磁钢转子7连接电机的旋转轴上设置有风轮17,外磁钢转子7上开设有通风孔7.2。

实施例6:参照实施例1,如图11所示,参照实施例1,外磁钢转子7的外磁钢固定套7.1端部设置有风叶7.3与外磁钢固定套7.1一体制作。隔离套外周部设置有散热凸片6.3。

在泵机工作运行时,风轮17所产生的风力,进入隔离套6与外磁钢7的间隙中,对隔离套6的外表面进行冷却,进一步的目的是对隔离套6内部的液体冷却。在磁力泵的运行过程中,内磁转子5与隔离套6中的液体产生摩擦,进而使外注的冷却液温度升高。为了使内磁钢部的冷却液控制在约80℃以内的安全范围,保证磁力泵的安全运行,有效的方法是注液口12增加外源液体的注入量,进而增加内磁钢部位的冷却液的过流量,再进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在内外磁钢部设置风冷体系的目的是对内磁钢部位实施外部风冷,降低内磁钢部的温度,进而减少外接液源冷却水的注入量,达到节水的目的。

为了增加隔离套的散热性能,好的方法是隔离套采用导热系数好的铝合金、镁合金、钢合金等导热系数性能好的材料制作。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