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网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97007发布日期:2021-06-18 16:06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扇网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风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扇网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风扇的网罩包括前网罩、后网罩及一个用于将前网罩固定在后网罩的网罩装饰圈(或网箍)。该种结构的网罩结构,在装配前网罩时,通过较大的外力,强制把前网罩过盈的压入网罩装饰圈上的限位扣内;或者用螺丝刀收紧网箍内的螺栓,通过减小网箍的周长,收紧网罩,达到固定的作用。现有技术的电风扇的网罩装配需要使用工具,且装配过程较麻烦,而且大部分需要搭配其他的零部件来将前网罩和后网罩连接在一起,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网罩,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装配麻烦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扇网罩,包括前网罩和后网罩,所述前网罩上设有多个扣合部,所述扣合部与所述前网罩一体成型,所述后网罩上设有多个承接部,所述承接部与所述后网罩一体成型,所述扣合部与所述承接部扣合连接,所述扣合部包括斜块,所述承接部包括扣合孔,所述斜块与所述扣合孔扣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网罩的边缘设有第一圈体和第二圈体,所述第一圈体与所述第二圈体形成阶梯状结构,所述第一圈体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圈体的高度,所述后网罩的边缘设有第三圈体和第四圈体,所述第三圈体与所述第四圈体形成阶梯状结构,所述第三圈体的高度小于所述第四圈体的高度,所述第一圈体和所述第二圈体与所述第三圈体和所述第四圈体匹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圈体和所述第二圈体与所述扣合部连接,所述第三圈体和所述第四圈体与所述承接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扣合部还包括扣合块、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第一抵挡块,所述扣合块连接在所述前网罩的边缘,所述扣合块的高度大于第一圈体的高度,所述斜块连接在所述扣合块的端部一侧,所述第一支撑块连接在所述扣合块与所述前网罩的边缘之间,所述第二支撑块连接在所述第二圈体与所述前网罩的边缘之间,所述第一抵挡块连接在所述第二圈体与所述前网罩的边缘之间,所述第一抵挡块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圈体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和所述第一抵挡块均设于所述扣合块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部还包括承接位和第二抵挡块,所述承接位连接在所述后网罩的边缘,所述承接位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圈体的高度,所述扣合孔连接在所述承接位上,所述第二抵挡块连接在所述第四圈体与所述后网罩的边缘之间,所述第二抵挡块的高度大于所述第四圈体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抵挡块设于所述承接位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风扇网罩,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成型设置的扣合部和承接部,无需借助任何工具,也无需任何零部件,即可将风扇的前网罩与后网罩连接起来,且通过在扣合部上设置斜块和在承接部上设置扣合孔,使扣合连接时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更方便更省力的将斜块扣合到扣合孔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额外增加配件,即可将前网罩与后网罩扣合稳固连接,连接便捷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网罩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网罩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放大图;

图6位图4中c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网罩、10-扣合部、101-斜块、102-扣合块、103-第一支撑块、104-第二支撑块、105-第一抵挡块、11-第一圈体、12-第二圈体,

2-后网罩、20-承接部、201-扣合孔、202-承接位、203-第二抵挡块、21-第三圈体、22-第四圈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风扇网罩,包括前网罩1和后网罩2,前网罩1上设有多个扣合部10,扣合部10与前网罩1一体成型,后网罩2上设有多个承接部20,承接部20与后网罩2一体成型,扣合部10与承接部20扣合连接,扣合部10包括斜块101,承接部20包括扣合孔201,斜块101与扣合孔201扣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成型设置的扣合部10和承接部20,无需借助任何工具,也无需任何零部件,即可将风扇的前网罩1与后网罩2连接起来,且通过在扣合部10上设置斜块101和在承接部20上设置扣合孔201,使扣合连接时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更方便更省力的将斜块101扣合到扣合孔201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额外增加配件,即可将前网罩1与后网罩2扣合稳固连接,连接便捷省力。

本实施例中,前网罩1的边缘设有第一圈体11和第二圈体12,第一圈体11与第二圈体12形成阶梯状结构,第一圈体11的高度大于第二圈体12的高度,后网罩2的边缘设有第三圈体21和第四圈体22,第三圈体21与第四圈体22形成阶梯状结构,第三圈体21的高度小于第四圈体22的高度,第一圈体21和第二圈体22与第三圈体21和第四圈体22匹配连接,通过将第一圈体11与第二圈体12设置成阶梯状结构,和将第三圈体22与第四圈体设置成阶梯状结构,且两者相互匹配,能够提高前网罩1与后网罩2连接时的紧密度和稳固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圈体11和第二圈体12与扣合部10连接,第三圈体21和第四圈体22与承接部20连接。

本实施例中,扣合部10还包括扣合块102、第一支撑块103、第二支撑块104和第一抵挡块105,扣合块102连接在前网罩1的边缘,扣合块102为弧形状,在前网罩1与后网罩2连接时,由于扣合块102为弧形状,能够与网罩更好的融为一体,提高美观性。扣合块102的高度大于第一圈体11的高度,能够与承接位202更好的匹配,斜块101连接在扣合块102的端部一侧,具体为在扣合块102顶部一侧,通过将斜块101设置在扣合块102端部一侧,使得斜块能够更好的与扣合孔201连接,第一支撑块103连接在扣合块102与前网罩1的边缘之间,第一支撑块103起到支撑扣合块102的作用,提高扣合块102的连接稳定性和强度,第二支撑块104连接在第二圈体22与前网罩1的边缘之间,第二支撑块104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一圈体11和第二圈体12的机械强度,第一抵挡块105连接在第二圈体12与前网罩1的边缘之间,第一抵挡块105的高度大于第一圈体11的高度,第一抵挡块105能够提高第一圈体11和第二圈体12的机械强度,同时由于其高度大于第一圈体11的高度,在将前网罩1与后网罩2连接时,第一抵挡块105能够抵挡第四圈体22,防止后网罩2边缘跑偏,起固定作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块103、第二支撑块104和第一抵挡块105均设于扣合块102两侧,通过在扣合块102的两侧设置第一支撑块103、第二支撑块104和第一抵挡块105,能够更好的提高前网罩1的机械强度。

本实施例中,承接部20还包括承接位202和第二抵挡块203,承接位202连接在后网罩2的边缘,承接位202的高度小于第三圈体21的高度,方便与扣合块102匹配,扣合孔201连接在承接位202上,扣合孔201的开口朝向前网罩1所在的方向,且开口斜向下,当将前网罩1与后网罩2连接时,斜块101顶入扣合孔201中,同时由于扣合孔201斜向下,能够锁紧斜块101,防止斜块101松动,第二抵挡块203连接在第四圈体22与后网罩2的边缘之间,第二抵挡块203的高度大于第四圈体22的高度,第二抵挡块203能够提高第三圈体21和第四圈体22的机械强度,同时由于其高度大于第四圈体22的高度,在将前网罩1与后网罩2连接时,第二抵挡块203能够抵挡第一圈体11,防止前网罩1边缘跑偏,起固定作用。

本实施例中,第二抵挡块203设于承接位202的两侧,能够进一步提高后网罩2的机械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出现方位词时,对于方位词,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当出现术语如“设置在”、“相连”、“连接”时,这些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当出现如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上”、“下”时,可以包括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上”时,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的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下”时、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的高度低于第二特征的高度。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