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喘振控制阀。
背景技术:
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当输出压力一定而流量减小到喘振点以下时,压缩机在物理上可能无法继续压缩气体,就将发生喘振;此时,气体的排出量会出现剧烈震荡,同时压缩机本身也会剧烈震动,并发出“哮喘”似的吼叫声,机器发出周期性间断的巨大噪声,使压缩机各部件轴承和密封环损坏,引起叶片的振动和抖动,严重时打碎叶轮,烧坏轴瓦,使压缩机受到严重破坏。
在发生喘振的瞬间,需采取措施增大机组流量或降低出口压力,从而避免进入喘振区,以防止压缩机受到损坏;目前常用的压缩机防喘振方法,一种是将防喘振控制阀安装在压缩机的旁路上以将一部分出口气体回流到入口保持压缩机内的气量始终大于喘振点流量值;另一种是将防喘振控制阀安装在压缩机的出口处以快速放空出口处的气体,从而降低出口压力。
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现有的防喘振控制阀总会由于介质流量压力的频繁和剧烈波动而导致阀门的阀芯异常频繁地窜动,此外,阀芯的窜动还会传递到执行机构中以迫使执行机构也异常频繁地窜动,进而加速了阀芯和执行机构的损坏,使用寿命较短,维修及更换频率较高,致使工作效率较低,使用成本较高;并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幅延长阀门和执行机构的使用寿命以大幅降低维修及更换频率,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使用成本的防喘振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喘振控制阀,包括阀门、固定在阀门上端的支架、设于支架内的支撑组件和设于支撑组件上并与阀门相连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条、齿轮、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丝杠和止转销;所述转轴横向且可转动的设置在支撑组件中,所述齿轮和第一锥齿轮分别套设固定在转轴的左右两端,所述齿条竖直设置并啮合在齿轮的后侧,所述丝杠竖直设于支撑组件中并可上下滑动且设于转轴的右侧,所述第二锥齿轮套设螺接在丝杠上并啮合在第一锥齿轮的下侧;所述止转销横向穿插固定在丝杠中并设于第二锥齿轮的下方;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托板、侧板、撑板、第一l型板、第二l型板、第三l型板、第一撑管和第二撑管;所述托板横向固定在支架中,所述侧板竖直固定在托板的上平面左侧,所述撑板横向固定在侧板的上端与支架的左侧之间,所述第一l型板设于托板的上方并设于侧板的右侧,所述第一l型板的右端固定在支架的右侧,所述第一撑管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撑管均横向固定在侧板和第一l型板的上端之间;所述第二撑管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撑管均竖直固定在第一l型板和托板之间;所述第三l型板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三l型板均固定在托板的下平面上并对称设于丝杠的左右两侧。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三l型板中均开设有一个竖直走向的槽孔,所述止转销的两端分别插入在两个槽孔中。
优选地,所述转轴横向且可转动的穿插设置在侧板和第一l型板之间,所述丝杠竖直穿插设置在第一l型板和托板之间并可上下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能防止阀门的阀芯在介质流量压力频繁和剧烈波动时上下窜动,进而防止阀芯频繁的撞击阀门内部,同时有效避免冲击力传递到执行机构,从而大幅延长阀门和执行机构的使用寿命,进而大幅降低维修及更换频率,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使用成本;此外,执行机构的输出力臂经过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放大后传递到丝杠上,使得操作更加省力;而且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所有直行程阀门,适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向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防喘振控制阀,包括阀门1、固定在阀门1上端的支架2、设于支架2内的支撑组件和设于支撑组件上并与阀门1相连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齿条14、齿轮4、转轴18、第一锥齿轮9、第二锥齿轮10、丝杠13和止转销17;转轴18横向且可转动的设置在支撑组件中,齿轮4和第一锥齿轮9分别套设固定在转轴18的左右两端,齿条14竖直设置并啮合在齿轮4的后侧,丝杠13竖直设于支撑组件中并可上下滑动且设于转轴18的右侧,第二锥齿轮10套设螺接在丝杠13上并啮合在第一锥齿轮9的下侧;止转销17横向穿插固定在丝杠13中并设于第二锥齿轮10的下方。
支撑组件包括托板3、侧板5、撑板6、第一l型板12、第二l型板15、第三l型板16、第一撑管8和第二撑管11;托板3横向固定在支架2中,侧板5竖直固定在托板3的上平面左侧,撑板6横向固定在侧板5的上端与支架2的左侧之间,第一l型板12设于托板3的上方并设于侧板5的右侧,第一l型板12的右端固定在支架2的右侧,第一撑管8包括多个,多个第一撑管8均横向固定在侧板5和第一l型板12的上端之间;第二撑管11包括多个,多个第二撑管11均竖直固定在第一l型板12和托板3之间;第三l型板16包括两个,两个第三l型板16均固定在托板3的下平面上并对称设于丝杠13的左右两侧。
两个第三l型板16中均开设有一个竖直走向的槽孔161,止转销17的两端分别插入在两个槽孔161中。
转轴18横向且可转动的穿插设置在侧板5和第一l型板12之间,丝杠13竖直穿插设置在第一l型板12和托板3之间。
使用前,将执行机构7固定在支架2的上端并使执行机构7上的推杆71竖直向下伸入到支架2中,再将齿条14固定在推杆71上,在将丝杠13的下端与阀门1的阀杆101相固定。
工作原理;当执行机构7的推杆的上下运动时,会带动齿条14也做上下运动,进而带动与齿条14啮合的齿轮4旋转;从而借助转轴18带动第一锥齿轮9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10转动,从而依据螺纹连接的原理带动丝杠13上下移动,止转销17的设置防止丝杠13发生转动,并且借助两个槽孔161限定了丝杠13上下移动的极限位置;最终,丝杠13的上下会带动阀门1中的阀杆101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阀门1内的阀芯102上下运动。
防止阀内件异常窜动的原理:当管道内介质压力不稳定时,阀芯102被介质压力推动而上下窜动,进而顺着阀杆101传递到丝杠13,再传递到第二锥齿轮10上,因为丝杠13的螺纹升角小于当量摩擦角,可实现阀杆101窜动时的反向自锁,即只能由第二锥齿轮10带动丝杠13运动,而丝杠13不能带动第二锥齿轮10转动;其反向自锁性可避免因介质压力波动引起的阀芯102上下窜动,而且冲击力大部分作用在第二锥齿轮10上,也避免冲击力传递到执行机构7,起到对阀芯102、执行机构7及附件的安全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能防止阀门的阀芯在介质流量压力频繁和剧烈波动时上下窜动,进而防止阀芯频繁的撞击阀门内部,同时有效避免冲击力传递到执行机构7,从而大幅延长阀门1和执行机构7的使用寿命,进而大幅降低维修及更换频率,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使用成本;此外,执行机构7的输出力臂经过齿轮4、第一锥齿轮9和第二锥齿轮10的放大后传递到丝杠13上,使得操作更加省力;而且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所有直行程阀门,适用范围较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