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压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压泵组。
背景技术:
增压泵,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增压的泵,其用途主要有热水器增压用、高楼低水压、桑拿浴、洗浴等加压用、公寓最上层水压不足的加压、太阳能自动增压、反渗透净水器增压用等等。
现有的加压泵只设置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工作时,只能通过进水口与一个进水管道连接,出水口与一个出水管道连接,工作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多个管道同时进水和出水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压泵组,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压泵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和第一加压筒,第一加压筒内依次滑动设置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将第一加压筒分隔成第一储液室、加压室和第二储液室,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通过第一连杆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加压筒的侧壁进入加压室并通过驱动组件与第一连杆驱动连接,第一加压筒位于第一储液室的一侧密封连接有第一进水管,第一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第一加压筒位于第一储液室的顶端密封连接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第一加压筒位于第二储液室的一侧密封连接有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第一加压筒位于第二储液室的顶端密封连接有第二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驱动电机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位于所第一加压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加压筒,第二加压筒内滑动设置有第三活塞,第三活塞与第一活塞之间设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一端穿过第二加压筒与第三活塞固定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加压筒与第一活塞固定连接,第二加压筒上设置有第三进水管和第三出水管,第三进水管和第三出水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五电磁阀和第六电磁阀;所述固定板位于第一加压筒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加压筒,第三加压筒内滑动设置有第四活塞,第四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有第三连杆,第三连杆的一端穿过第三加压筒与第四活塞固定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加压筒与第二活塞固定连接,第三加压筒上设置有第四进水管和第四出水管,第四进水管和第四出水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七电磁阀和第八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第七电磁阀和第八电磁阀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轮和齿条,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齿条固定安装于第一连杆上,齿轮和齿条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压筒位于第一加压筒的中间区域开设有通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通孔与齿轮同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四个滚轮,四个滚轮分别位于固定板的四个直角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和第四进水管均连接进液室。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加压筒内设置有加压室、第一储液室和第二储液室,通过驱动电机和驱动组件配合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同向移动,同时,plc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周期性地开启和关闭,在第一储液室出水的同时,第二储液室进水,第一储液室进水的同时,第二储液室出水,在一个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第一储液室和第二储液室同时工作,提高加压泵组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固定板;2-第一加压筒;3-第二加压筒;4-第三加压筒;5-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加压室;8-第一储液室;9-第二储液室;
11-滚轮;12-驱动电机;21-第一活塞;22-第二活塞;23-第一连杆;24-第一进水管;25-第一出水管;26-第二进水管;27-第二出水管;31-第三活塞;32-第三进水管;33-第三出水管;41-第四活塞;42-第四进水管;43-第四出水管;
111-齿轮;231-齿条;241-第一电磁阀;251-第二电磁阀;261-第三电磁阀;271-第四电磁阀;321-第五电磁阀;331-第六电磁阀;421-第七电磁阀;431-第八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压泵组,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2和第一加压筒2,第一加压筒2内依次滑动设置有第一活塞21和第二活塞22,第一活塞21和第二活塞22将第一加压筒2分隔成第一储液室8、加压室7和第二储液室9,第一活塞21和第二活塞22之间通过第一连杆23连接,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加压筒2的侧壁进入加压室7并通过驱动组件与第一连杆23驱动连接,第一加压筒2位于第一储液室8的一侧密封连接有第一进水管24,第一进水管24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241,第一加压筒2位于第一储液室8的顶端密封连接第一出水管25,第一出水管25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51,第一加压筒2位于第二储液室9的一侧密封连接有第二进水管26,第二进水管26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261,第一加压筒2位于第二储液室9的顶端密封连接有第二出水管27,第二出水管27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271,第一电磁阀241、第二电磁阀251、第三电磁阀261、第四电磁阀271和驱动电机12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在实际使用中,通过在第一加压筒2内设置有加压室7、第一储液室8和第二储液室9,通过驱动电机12和驱动组件配合驱动第一活塞21和第二活塞22同向移动,同时,plc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241、第二电磁阀251、第三电磁阀261和第四电磁阀271周期性地开启和关闭,在第一储液室8出水的同时,第二储液室9进水,第一储液室8进水的同时,第二储液室9出水,在一个驱动电机12的驱动作用下,第一储液室8和第二储液室9同时工作,提高加压泵组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位于所第一加压筒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加压筒3,第二加压筒3内滑动设置有第三活塞31,第三活塞31与第一活塞21之间设有第二连杆5,第二连杆5的一端穿过第二加压筒3与第三活塞31固定连接,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加压筒2与第一活塞21固定连接,第二加压筒3上设置有第三进水管32和第三出水管33,第三进水管32和第三出水管33上分别安装有第五电磁阀321和第六电磁阀331;固定板1位于第一加压筒2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加压筒4,第三加压筒4内滑动设置有第四活塞41,第四活塞41和第二活塞22之间设有第三连杆6,第三连杆6的一端穿过第三加压筒4与第四活塞41固定连接,第三连杆6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加压筒2与第二活塞22固定连接,第三加压筒4上设置有第四进水管42和第四出水管43,第四进水管42和第四出水管43上分别安装有第七电磁阀421和第八电磁阀431,第五电磁阀321、第六电磁阀331、第七电磁阀421和第八电磁阀431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在实际使用中,驱动电机12控制驱动组件带动第一活塞21和第二活塞22移动的同时,第一活塞21带动第三活塞31移动,第二活塞22带动第四活塞41移动,同时,plc控制器控制器第五电磁阀321、第六电磁阀331、第七电磁阀421和第八电磁阀431周期性性地开启和关闭,使第二加压筒3在第三活塞31的加压或抽取作用下出水或进水,并且第三加压筒4在第四活塞41的加压或抽取作用下出水或进水,使加压泵组上连接的四个进水管和四个出水管同时工作,提高加压泵组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齿轮111和齿条231,齿轮111与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同轴连接,齿条231固定安装于第一连杆23上,齿轮111和齿条231啮合。
在实际使用中,通过驱动电机12带动齿轮111往复转动,驱动齿条231往复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21和第二活塞22往复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压筒2位于第一加压筒2的中间区域开设有通孔,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穿过通孔与齿轮111同轴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四个滚轮11,四个滚轮11分别位于固定板1的四个直角处,便于加压泵组的搬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管24、第二进水管26、第三进水管32和第四进水管42均连接进液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