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风扇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电器。目前市面上的一些风扇,风扇本体与风扇底座之间通常采用螺纹连接结构连接。
现有的螺纹连接结构多采用单线螺纹,为了降低旋转圈数,通常会采用较大螺距的单线螺纹,但是螺纹间实际配合段面积小,螺旋升角变大,预紧力过大导致螺纹有断裂失效的风险。
为此,部分风扇采用多线螺纹来降低旋转圈数,但是,传统的多线螺纹存在拧紧后方向无法确定的问题,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螺纹连接结构或者旋转圈数、或者适用范围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旋转圈数较少且适用范围广的连接组件及风扇。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构件,包括至少两线螺纹牙厚不同的第一螺纹;
第二构件,包括至少两线与所述第一螺纹对应配合连接的第二螺纹。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还包括限位结构,适于限定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的旋转极限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螺纹上的第一限位面,及设于所述第二螺纹上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配合限位。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限位面设于所述第一螺纹的首端,所述第二限位面设于所述第二螺纹的末端。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构件上位于所述第一螺纹首端的螺纹形成面与所述第一螺纹的齿底平行;所述第二构件上位于所述第二螺纹末端的螺纹形成面与所述第二螺纹的齿顶平行。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还包括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构件上的第一定位面,及设于所述第二构件上的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面接触定位时,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具有夹角。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面在所述第一螺纹的轴向上接触定位。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的夹角α满足,0°≤α≤20°。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的夹角α为12°。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螺纹首端的导向螺纹,适于引导所述第一螺纹的旋入。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所述导向螺纹的宽度自所述导向螺纹远离所述第二螺纹的一端至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的一端逐渐增大。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二构件套设在所述第一构件的外部,所述第一螺纹为外螺纹,所述第二螺纹为内螺纹。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螺纹的线数与所述第二螺纹的线数相等。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的螺纹配合圈数x满足,1圈≤x≤2圈。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的螺纹配合圈数x为1.5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扇,包括上述连接组件。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包括至少两线螺纹牙厚不同的第一螺纹;所述第二构件包括至少两线与所述第一螺纹对应配合连接的第二螺纹。
所述第一构件包括至少两线第一螺纹,所述第二构件包括至少两线第二螺纹,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旋转连接时,增加了螺纹配合段,仅旋转较少圈数即可拧紧,减少了装配步骤,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至少两线第一螺纹的螺纹牙厚不同,至少两线第二螺纹的螺纹槽宽不同,至少两线第二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对应配合连接,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仅有一种对应配合方式可以旋转连接,其他方式无法旋转,使得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连接后方向固定,适用于需方向固定的场合和不需方向固定的场合,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连接组件的安装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连接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连接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构件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构件;11-第一螺纹;12-第一限位面;13-第一定位面;2-第二构件;21-第二螺纹;22-第二限位面;23-第二定位面;24-导向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构件1及第二构件2,所述第一构件1包括至少两线螺纹牙厚不同的第一螺纹11;所述第二构件2包括至少两线与所述第一螺纹11对应配合连接的第二螺纹21。
所述第一构件1包括至少两线第一螺纹11,所述第二构件2包括至少两线第二螺纹21,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旋转连接时,增加了螺纹配合段,仅旋转较少圈数即可拧紧,减少了装配步骤,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至少两线第一螺纹11的螺纹牙厚不同,至少两线第二螺纹21的螺纹槽宽不同,至少两线第二螺纹21与所述第一螺纹11对应配合连接,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仅有一种对应配合方式可以旋转连接,其他方式无法旋转,使得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连接后方向固定,适用于需方向固定的场合和不需方向固定的场合,适用范围广。所述螺纹牙厚是指在螺纹牙型上,一个螺纹牙的两侧在中径线上的轴向距离。所述螺纹槽宽是指在螺纹牙型上,一个螺纹沟槽的两侧在中径线上的轴向距离。
优选的,至少两线所述第一螺纹11中螺纹牙厚较大的一线螺纹位于靠近第二构件的位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构件1与所述第二构件2均为管状结构,第一螺纹11和第二螺纹21中一个为内螺纹,另一个为外螺纹,管状结构内部可设置连接线等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构件1与所述第二构件2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管状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构件1为杆状结构,第二构件2为套设在第一构件1外部的管状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构件1包括杆状结构,第二构件2包括套设在第一构件1外部的管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还包括限位结构,适于限定所述第一构件1与所述第二构件2之间的旋转极限位置。
限位结构在旋转力度过大,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旋转过度时起到止转限位的作用,防止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旋转过旋转极限位置,导致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螺牙过盈配合,损坏螺牙或增加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拆卸难度,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螺纹11上的第一限位面12,及设于所述第二螺纹21上的第二限位面22,所述第一限位面12与所述第二限位面22配合限位。第一限位面12与第二限位面22接触起到限位作用。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螺纹11和/或所述第二螺纹21上的挡板,适于限定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之间的旋转极限位置。防止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旋转过旋转极限位置,导致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螺牙过盈配合,损坏螺牙或增加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拆卸难度,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限位面12设于所述第一螺纹11的首端,所述第二限位面22设于所述第二螺纹21的末端。第一螺纹11的首端旋转至第二螺纹21的末端时,第一限位面12与所述第二限位面22配合限位,实现周向限位。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构件1上位于所述第一螺纹11首端的螺纹形成面与所述第一螺纹11的齿底平行;所述第二构件2上位于所述第二螺纹21末端的螺纹形成面与所述第二螺纹21的齿顶平行。
所述第一构件1上位于所述第一螺纹11首端的螺纹形成面与所述第一螺纹11的齿底平行,所述第一限位面12为所述第一螺纹11首端背向第一螺纹11的端面,所述端面一端第一螺纹11首端处的螺纹形成面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螺纹11的齿顶。
所述第二构件2上位于所述第二螺纹21末端的螺纹形成面与所述第二螺纹21的齿顶平行,位于所述第二螺纹21末端的螺纹形成面朝向第二螺纹21的齿槽的断面形成所述第二限位面22,第二限位面22适于与旋转在第二螺纹21的齿槽内的第一螺纹11的第一限位面12配合,防止用户旋转力度过大时,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旋转过渡导致第二构件2上出现爆槽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还包括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构件1上的第一定位面13,及设于所述第二构件2上的第二定位面23;所述第一定位面13与所述第二定位面23接触定位时,所述第一限位面12与所述第二限位面22之间具有夹角。
通过定位结构实现定位止转。在实际生产中定位结构的加工可能会存在差异,导致定位结构无法及时实现定位止转,需旋转更多的角度才能使第一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完全接触,但是,此时旋转更多的角度会导致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之间过盈配合,损坏螺牙或增加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拆卸难度,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实施例中,在定位结构因为加工误差导致无法及时实现定位止转时,通过第一限位面12与第二限位面22实现限位,防止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螺牙过盈配合,损坏螺牙或增加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拆卸难度,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定位面13与所述第二定位面23在所述第一螺纹11的轴向上接触定位。
第一定位面13与第二定位面23在轴向上实现定位止转。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限位面12与所述第二限位面22之间的夹角α满足,0°≤α≤20°。
具体地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面12与所述第二限位面22之间的夹角α为0°,限位结构在定位结构无法及时实现定位止转时,起到限位止转的作用。
具体地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面12与所述第二限位面22之间的夹角α为20°,定位结构实现止转作用,限位结构在定位结构因加工误差导致无法及时实现定位止转作用时,防止用户旋转力度过大,导致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旋转过渡、第二构件2上出现爆槽的风险。
具体地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面12与所述第二限位面22之间的夹角α为12°,定位结构实现止转作用,限位结构在定位结构因加工误差导致无法及时实现定位止转作用时,防止用户旋转力度过大时,导致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旋转过渡、第二构件2上出现爆槽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螺纹21首端的导向螺纹24,适于引导所述第一螺纹11的旋入,方便第一螺纹11的旋入,防止螺纹旋转过程中的滞涩感。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所述导向螺纹24的宽度自所述导向螺纹24远离所述第二螺纹21的一端至与所述第二螺纹21连接的一端逐渐增大。逐渐引导第一螺纹11的旋入,引导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二构件2套设在所述第一构件1的外部,所述第一螺纹11为外螺纹,所述第二螺纹21为内螺纹。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螺纹11的线数与所述第二螺纹21的线数相等。
具体地,第一构件1包括两线螺纹牙厚不同的第一螺纹11,第二构件2包括两线螺纹槽宽不同的第二螺纹21,两线螺纹槽宽不同的所述第二螺纹21与两线螺纹牙厚不同的所述第一螺纹11对应配合连接。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所述第一螺纹11的线数大于所述第二螺纹21的线数,或者所述第一螺纹11的线数小于所述第二螺纹21的线数。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螺纹11与所述第二螺纹21的螺纹配合圈数x满足,1圈≤x≤2圈。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纹11与所述第二螺纹21的螺纹配合圈数x为1圈,旋转圈数少,减少装配步骤,提高装配效率。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纹11与所述第二螺纹21的螺纹配合圈数x为2圈,旋转圈数少,减少装配步骤,提高装配效率。
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纹11与所述第二螺纹21的螺纹配合圈数x为1.5圈,增加螺纹配合段,且旋转圈数少,减少装配步骤,提高装配效率。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风扇,包括风扇头、风扇底座及上述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风扇头连接的第一构件1,及与风扇底座连接的第二构件2,所述第一构件1包括至少两线螺纹牙厚不同的第一螺纹11;所述第二构件2包括至少两线螺纹槽宽不同的第二螺纹21,至少两线螺纹槽宽不同的所述第二螺纹21与至少两线螺纹牙厚不同的所述第一螺纹11对应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构件1包括至少两线第一螺纹11,所述第二构件2包括至少两线第二螺纹21,风扇头和风扇底座通过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旋转连接时,增加了螺纹配合段,仅旋转较少圈数即可拧紧,减少了风扇的装配步骤,提高了风扇的装配效率。
至少两线第一螺纹11的螺纹牙厚不同,至少两线第二螺纹21的螺纹槽宽不同,至少两线螺纹槽宽不同的所述第二螺纹21与至少两线螺纹牙厚不同的所述第一螺纹11对应配合连接,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仅有一种对应配合方式可以旋转连接,其他方式无法旋转,使得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连接后方向固定,适用范围广。
具体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风扇头连接的第一构件,与风扇底座连接的第二构件,及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分别连接的至少一个依次连接的第三构件。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上均通过至少两线螺纹牙厚不同的第一螺纹和至少两线螺纹槽宽不同的第二螺纹对应配合连接。
风扇包括偏心风扇,偏心风扇为了防止倾倒,通常要保证重心在地面的投影在风扇底座内。因此,偏心风扇对于装配角度的要求较高,旋转角度不到位可能导致风扇倾倒。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连接后方向固定,适用于包括偏心风扇在内的大部分风扇,适用范围广。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