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板结构、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78440发布日期:2021-09-08 03:0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阀板结构、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板结构、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电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活塞压缩机的运动方式是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活塞的往复运动。缸头组件的阀板结构是压缩机吸排气经过的地方,也是低压区和高压区的分隔区。阀板通常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压缩机吸气时,冷媒从阀板的吸气口被吸进缸孔进行压缩,压缩机排气过程时,冷媒则从排气口被排出,而这一排气过程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这就需要度阀板的强度有较高的要求。当阀板板体过薄的强度不够的时候,会造成阀板排气口处的变形较大,造成制冷量泄漏影响性能,严重时会造成阀板断裂而出现损坏压缩机情况。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吸气孔内设置凸出部位来增强阀板的刚度。
3.但是,凸出部位处于吸气口的中心位置,对气体的流通存在阻力,容易导致压缩机气体回流,吸气效率降低,且阀板厚度无法做到更薄。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在增强阀板刚度的情况下,能避免气体回流的阀板结构、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电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阀板结构、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电器,在增强板体刚度的情况下,能避免气体回流。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阀板结构,包括:
7.板体,板体上设置有吸气孔;
8.分隔部,分隔部设置于吸气孔内将吸气孔分隔为第一吸气孔和第二吸气孔;
9.导流部,导流部用于对通过第一吸气孔和/或第二吸气孔的气体进行导流。
10.进一步地,分隔部包括侧面,侧面位于第一吸气孔和/或第二吸气孔内,导流部设置于分隔部的侧面上。
11.进一步地,分隔部的侧面包括弧形面,弧形面形成导流部。
12.进一步地,自第一吸气孔向靠近第二吸气孔的方向上,分隔部的长度为l;其中,l=4

5mm。
13.进一步地,第一吸气孔的吸气面积为s1;第二吸气孔的吸气面积为s2;其中,s1=s2。
14.进一步地,分隔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吸气口。
15.进一步地,吸气口的吸气面积为s3;其中,s1=s2=5s3。
16.进一步地,吸气口的横截面为圆形面,吸气口横截面的直径为d1;其中,d1=2~3mm。
17.进一步地,板体的厚度为l2,其中,l2=1.4~2.0mm。
18.进一步地,板体上还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的直径为d2;其中,d2=4.5~4.8mm。
19.进一步地,板体上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沿着吸气孔的外周延伸形成弧形槽。
20.根据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阀板结构,阀板结构为上述的阀板结构。
21.根据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器,包括电器,电器为上述的电器。
22.本技术提供的阀板结构、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电器,通过在板体的吸气孔内设置分隔部,能有效增强板体刚度;而且导流部用于对通过第一吸气孔和/或第二吸气孔的气体进行导流,可以避免流阻较大的问题,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制冷量,本技术在增强板体刚度的情况下,能避免气体回流。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阀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阀板结构的剖面图;
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阀板结构与吸气阀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对比例阀板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表示为:
28.1、板体;11、吸气孔;111、第一吸气孔;112、第二吸气孔;12、排气口;13、密封槽;14、限位区;2、分隔部;21、侧面;22、吸气口;3、吸气阀片;31、吸气阀;32、固定区。
具体实施方式
29.结合参见图1

3所示,一种阀板结构,包括:板体1、分隔部2和导流部,板体1上设置有吸气孔11;分隔部2设置于吸气孔11内将吸气孔11分隔为第一吸气孔111和第二吸气孔112;导流部用于对通过第一吸气孔111和/或第二吸气孔112的气体进行导流,导流部设置于板体1上,进一步导流部设置于分隔部2上,进一步导流部设置于吸气孔11内,导流部用于对通过第一吸气孔111和/或第二吸气孔112的气体进行导流,分隔部2可以保证板体1吸气口22的刚度,导流部可以对气体产生很好的导流作用,可以避免流阻较大的问题,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制冷量。本技术阀板结构可以实现增强板体1刚度,可以使得板体1的厚度减小,进而使得压缩机余隙容积较小,提升压缩机的容积效率,最终达到提升cop的效果。本技术可以防止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由于阀片的弯曲应力和拍击应力,导致板体1变形的问题。本技术的板体1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可有效降低板体1因弯曲应力受到变形,进而防止板体1变形引起密封区域形变,密封区域对吸气孔11的密封效果消失的问题,可以减少吸气回流,提升吸气效率。本技术导流部对气体的流动有导流作用,可以避免因阻力损失过大导致气体回流的情况,影响压缩机的制冷量,本技术在增强板体1刚度的情况下,能避免气体回流。
30.相比于不在吸气孔11内设置分隔部2的板体1,本技术吸气口22刚度更有保证。其吸气孔11为不规则形椭圆状,板体1环形凹槽形状与吸气孔11型线结构相同,主要作用是对吸气口22进行密封。此种板体1结构更适用于2.0mm以上厚度的板体1,如果板体1太薄低于2.0mm,且吸排气口12的距离较近,则容易出现板体1变形,若2.0mm以下的板体1采用此结构,除了改变板体1材料可改变刚度外,还需要通过改变吸气口22的结构来控制板体1刚度。
3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分隔部2包括侧面21,侧面21位于第一吸气孔111和/或第二吸气孔112内,导流部设置于分隔部2的侧面21上。分隔部2为隔板,隔板为梯形隔板,
隔板能够增加板体1排气口12处的强度,保证可靠性。
32.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分隔部2的侧面21包括弧形面,弧形面形成导流部。弧形面为向外凸出的弧形面,弧形面对气体产生导流作用,可以防止流阻过大,提高制冷量;这种导流部的结构简单,质量小成本低,便于加工且实用性强。导流部包括第一导流部;分隔部2的包括第一侧面21,第一侧面21设置于第一吸气孔111内,第一侧面21为弧形面形成第一导流部,第一导流部用于对通过第一吸气孔111的气体进行导流。导流部包括第二导流部;分隔部2包括第二侧面21,第二侧面21设置于第二吸气孔112内,第二侧面21为弧形面形成第二导流部,第二导流部用于对通过第二吸气孔112的气体进行导流。
3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自第一吸气孔111向靠近第二吸气孔112的方向上,分隔部2的长度为l;其中,l=4

5mm。分隔部2的宽度为4

5mm,分隔部2的宽度越大,压缩机的吸气量越小,会导致压缩机cop下降;而在该宽度下,不仅减小了分隔部2的宽度,还可以保证板体1刚度。
3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第一吸气孔111的吸气面积为s1;第二吸气孔112的吸气面积为s2;其中,s1=s2。分隔部2两侧的吸气面积相同,可以保证压缩机吸气过程中气体的流通,防止出现其中一侧吸气不均的情况。
35.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分隔部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吸气口22,有利于气体的流通,防止压缩机因吸气量不足出现制冷量低的问题。吸气口22为圆形通气孔,吸气口22设置在分隔部2上,可以使气体流动顺畅,不会受到分隔部2的阻碍,同时分隔部2将吸气口22分为三个吸气区域,在保证压缩机板体1刚度的同时,有效的提高的了压缩机的吸气效率,防止压缩机因吸气量不足出现的制冷量低,性能下降的问题。
36.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吸气口22的吸气面积为s3;其中,s1=s2=5s3。s1=s2=5s3既可以保证中间吸气口22的气流量,又可以保证分隔部2的刚度。本技术板体1上至少有三个吸气区域,与仅仅在吸气孔11内设置隔板,而未设置吸气口22的方案相比,提升了气体的流通面积,提升了压缩机的吸气效率。
37.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吸气口22的横截面为圆形面,吸气口22横截面的直径为d1;其中,d1=2~3mm。吸气口22的面积越大,对气体的流通越有优势,过大会导致分隔部2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断裂的情况,在该直径范围内,气体可以更好的流通,还可以保证分隔部2的刚度,使得其在加工过程中不易断裂。
38.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板体1的厚度为l2,其中,l2=1.4~2.0mm。板体1厚度l2=1.4~2.0mm,板体1的厚度决定了板体1的刚度,当板体1厚度低于2.0mm时,吸气口22与排气口12之间的为柔性区域,此区域因板体1刚度受到弯曲应力和拍击应力的作用,刚度较小,容易变形。2.0mm以上的板体1刚度较大,此柔性区域不易变形。因此本专利所述板体1厚度较薄、质量较轻,本板体1更适用于小型、高效、轻量化(<6kg)的压缩机中。
39.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板体1上还设置有排气口12,排气口12的直径为d2;其中,d2=4.5~4.8mm。排气口12直径过小会导致高压气体在排气的过程中排气阻力过大,排气口12直径过大会导致压缩机的余隙容积较大,容积效率降低;d2=4.5~4.8mm时,排气压力小,压缩机的余隙容积较小,容积效率较高。
40.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板体1上设置有密封槽13,密封槽13沿着吸气孔11的外周延伸形成弧形槽。所以本技术在保证压缩机密封的情况下,减小密封槽13的容积。本申
请的弧形槽两端不连通,即其可以为半椭圆形槽,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环形槽,既可以完全保证压缩机的密封,又可以减小余隙容积,提高压缩机的吸气量。弧形槽主要对吸气口22进行密封,弧形槽内容易储存气体,弧形槽的容积越大,压缩机的余隙容积就越大,相关技术中吸气阀片3与板体1间的余隙容积占压缩机总余隙容积的15%,通过本技术的弧形槽可以大大减小余隙容积;板体1上还设置有限位区14。
41.阀板结构还包括吸气阀片3,吸气阀片3上设置有吸气阀31和固定区32,吸气阀31用于关闭或打开吸气孔11和吸气口22,吸气阀31的边缘位于板体1的弧形槽的中间部位,在吸气过程中阀片只有吸气阀31会上下浮动,固定区32不会随吸气口22和吸气口22的部位产生浮动,在整个吸气过程中都是不动的,所以在板体1上采用弧形环槽,以此来减小板体1部分的余隙容积,提升容积效率,达到提升cop的目的。
42.对比例
43.结合参见图4所示,其为对比例的附图,其是在板体1上直接开设三个吸气孔11,该板体1的厚度在2.0以上。
44.本技术与对比例方案测试数据对比如下表1所示:
45.表1
[0046][0047]
上表1中,本技术方案的排气口12的直径为d2;d2=4.5~4.8mm,板体1厚度l2=1.4~2.0mm,并且s1=s2=5s3。由上表可知,虽然对比例的吸气面积较大,同时余隙容积也较大,但是该结构只能提升压缩机冷量,对性能无优势。本技术阀板结构不仅可以提升压缩机冷量,最主要的可大幅提升压缩机性能,提高整机制冷量。
[0048]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阀板结构,阀板结构为上述的阀板结构。
[0049]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为上述的压缩机。电器可以为热泵系统,进一步地,电器可以为空调器。
[0050]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0051]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