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双吸叶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2214发布日期:2023-03-17 22:28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节能双吸叶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双吸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节能双吸叶轮。


背景技术:

2.双吸叶轮是双吸泵中的核心部件,但是目前使用的双吸叶轮均是从叶轮的轴向两侧进水,径向出水,但是轴向的双向进水造成了水流会在叶轮内发生撞击,在相对运动的水流发生撞击的时候会产生向四面八方的作用力,该作用力会对后续进入的水流起到减速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叶轮的工作效率,同时一部分作用力会作用在相对运动的叶片上从而增加了叶轮的能耗。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高效节能双吸叶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4.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双吸叶轮,包括:轮毂、隔板和若干个叶片;所述轮毂沿轴向设置有与泵轴连接的通孔,所述轮毂沿径向设置有所述隔板,所述轮毂上还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叶片,所述叶片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所述叶片由所述轮毂延伸至所述隔板。
5.优选的是,所述隔板两侧的所述叶片相互交错设置。
6.优选的是,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设置在所述叶片上,所述封盖通过所述叶片与所述轮毂和所述隔板连接,所述封盖、所述叶片和所述轮毂构成了进水端,位于所述隔板左侧的为左进水口,位于所述隔板右侧的为右进水口,所述封盖、所述叶片和所述隔板构成了出水端,位于隔板左侧的为左出水口,位于隔板右侧的为右出水口,所述左进水口与所述左出水口连通,所述右进水口与所述右出水口连通。
7.优选的是,所述通孔上设置有键槽。
8.优选的是,所述轮毂内设置有减重腔。
9.优选的是,所述减重腔将所述通孔分为左孔和右孔,所述左孔位于所述减重腔左侧的轮毂上,所述右孔位于所述减重腔右侧的轮毂上,所述泵轴贯穿所述左孔和所述右孔。
10.优选的是,所述左孔和所述右孔之间设置有连接件。
11.优选的是,所述键槽贯穿所述连接件。
12.优选的是,所述进水端的封盖上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双吸泵的外壳间隙配合。
13.优选的是,所述叶片为光滑扭曲的曲面。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所述的高效节能双吸叶轮通过泵轴带动轮毂高速旋转运动,液体介质在
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片的外缘甩出,并通过双吸叶轮不断的转动,使液体介质在叶片的作用力下不断的增压流出,达到输送液体介质的目的,通过隔板的分隔作用使得液体介质不会在双吸叶轮内发生撞击,从而提高双吸叶轮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
16.本发明所述的高效节能双吸叶轮,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高效节能双吸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高效节能双吸叶轮中隔板处的剖面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高效节能双吸叶轮的剖面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高效节能双吸叶轮的剖面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高效节能双吸叶轮的侧视图。
23.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高效节能双吸叶轮径向的剖面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高效节能双吸叶轮的剖视图。
25.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高效节能双吸叶轮的吸水出水示意图。
26.图中:1轮毂、2隔板、3叶片、4通孔、5封盖、6键槽、7减重腔、8连接件、9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28.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29.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双吸叶轮,包括:轮毂1、隔板2和若干个叶片3;所述轮毂1沿轴向设置有与泵轴连接的通孔4,所述轮毂1沿径向设置有所述隔板2,所述轮毂1上还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叶片3,所述叶片3分别位于所述隔板2的两侧,所述叶片3由所述轮毂1延伸至所述隔板2。
3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双吸叶轮通过泵轴带动轮毂1进行转动,同侧相邻的两个叶片3之间会形成水路通道,轮毂1转动的时候,会将水路通道中的水甩出,因为轮毂1上设置有隔板2,所以当双吸叶轮安装在双吸泵中的时候,液体介质会从轮毂1轴向的两侧进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叶片3从轮毂1的径向甩出,从而完成双向吸水和出水,因为在轮毂1上设置有隔板2所以从轮毂1两侧吸入的液体介质不会在双吸叶轮内发生碰撞,从而降低双吸叶轮的受力,进而提高双吸叶轮的工作效率,降低双吸叶轮的能耗。
3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泵轴带动轮毂1高速旋转运动,液体介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片3的外缘甩出,并通过双吸叶轮不断的转动,使液体介质在叶片3的作用力下不断的增压流出,达到输送液体介质的目的,通过隔板2的分隔作用使得液体介质不会在双吸叶轮内发生撞击,从而提高双吸叶轮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
3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2两侧的所述叶片3相互交错设置。
3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轮毂1被隔板2径向分成了两部分,虽然在双吸叶轮内隔板2两侧的水流不会发生撞击,但是液体介质被甩出后会在双吸泵的泵体内发生碰撞从而增加对泵体内壁的损耗,同时还会降低液体介质在泵体内的流速和扬程,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隔板2两侧的叶片3相互交错设置,使隔板2左右两侧被叶片3甩出的液体介质在泵体内形成两股水流,并在泵体内输送的过程中逐步碰撞从而减少液体介质相互撞击对泵体的内壁造成损坏,并进而提高双吸泵的出水速度和扬程。
34.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封盖5,所述封盖5设置在所述叶片3上,所述封盖5通过所述叶片3与所述轮毂1和所述隔板2连接,所述封盖5、所述叶片3和所述轮毂1构成了进水端,位于所述隔板2左侧的为左进水口,位于所述隔板2右侧的为右进水口,所述封盖5、所述叶片3和所述隔板2构成了出水端,位于隔板2左侧的为左出水口,位于隔板2右侧的为右出水口,所述左进水口与所述左出水口连通,所述右进水口与所述右出水口连通。
3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双吸叶轮在设置封盖5之后,会在内部形成若干个液流通道,相邻的两个叶片3构成了液流通道的侧壁,封盖5构成了液流通道的顶壁,与叶片3同侧的轮毂1和隔板2则构成了液流通道的底壁,液流通道位于轮毂1一端的为进水端,位于隔板2一端的为出水端,并由于隔板2将双吸叶轮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所以进水端分别为左进水口和右进水口,出水端分别为左出水口和右出水口,由此整个双吸叶轮便形成了轴向吸水,径向出水的结构,液体介质从左进水口进入后会从对应的左出水口流出,从右进水口进入后会从对应的右出水口流出,由此便可以实现双吸叶轮的吸水和排水。
3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封盖5可以使双吸叶轮的内部形成液流通道,由此使得液体介质可以在进水端通过液流通道输送至出水端,减少因为液体介质在被叶片3带动时向四周发散造成的无效吸水和对泵体内壁造成的损耗,进而提升双吸叶轮的吸水和排水效率。
3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4上设置有键槽6。
3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在通孔4上设置键槽6使得双吸泵的泵轴可以与通孔4通过键连接,减少装配零件,从而减轻双吸叶轮的重量,进而降低泵轴带动双吸叶轮转动时的能耗。
3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毂1内设置有减重腔7。
4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在轮毂1内设置减重腔7可以减轻双吸叶轮的自重,从而降低泵轴带动其转动时的能耗,同时由于减重腔7是在轮毂1内设置的,所以会出现双吸叶轮径向内侧的质量小于径向外侧的质量,从而在双吸叶轮转动的时候会受到更大的离心力,进而提高从出水端甩出的液体介质的流速和扬程。
4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重腔7将所述通孔4分为左孔和右孔,所述左孔位于所述减重腔7左侧的轮毂1上,所述右孔位于所述减重腔7右侧的轮毂1上,所述泵轴贯穿所述左孔和所述右孔。
4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为了尽可能大的减轻双吸叶轮的重量,减重腔7可以填充满整个轮毂1的内部,使轮毂1可以维持最基本的支撑和密封作用即可,由此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泵轴带动双吸叶轮旋转时的能耗。
4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孔和所述右孔之间设置有连接件8。
4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由于轮毂1内部为中
空的减重腔7,为了避免在对密度较大或粘度较大的液体介质进行输送时出现泵轴扭矩不够无法带动双吸叶轮或者由于离心力过大导致轮毂1左右两侧出现变形损坏的情况,在左孔和右孔之间设置连接件8来对轮毂1从内部进行固定。
4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键槽6贯穿所述连接件8。
4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将键槽6贯穿连接件8使得泵轴可以将扭矩完全传递至连接件8和轮毂1,避免左孔和右孔因扭矩差而损坏。
4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端的封盖5上设置有密封环9,所述密封环9与双吸泵的外壳间隙配合。
4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密封环9可以在安装好双吸叶轮之后实现对泵体内吸水室和排水室的基本密封,由于密封环9属于双吸叶轮的一部分所以在双吸叶轮转动时密封环9也会一起转动,因此需要密封环9和双吸泵的外壳之间间隙配合,密封环9可以有效减少出水端被甩出的液体介质从双吸叶轮的连接处回流至进水端从而增加双吸叶轮的工作效率。
4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3为光滑扭曲的曲面。
5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叶片3为光滑扭曲的曲面可以增加液流通道的长度从而增加被甩出的液体介质的离心力,同时扭曲的曲面可以有效推动液体介质进行流动并通过扭曲的曲面进行引流和导流的作用,避免从双吸叶轮轴向的进水端进入的液体介质对轮毂1和隔板2造成冲击,从而增加双吸叶轮的使用寿命。
5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3.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