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63250发布日期:2022-04-02 02:2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转子压缩机小型化高速化研究发展过程中,试验研究发现:空调器高频率转动时,尤其空调器运行频率达到160hz以上,压缩机泵体组件在现有固定方式下容易产生抖动;泵体组件中的曲轴随空调器高速运转时,由于曲轴高阶模态发生改变、高速运转引起的挠度变化及其与泵体组件内部的相互作用,会进一步影响高频率压缩机泵体结构的稳定性,导致压缩机泵体组件抖动或者空调器转子与定子摩擦接触,引起压缩机噪声变大、泵体模态共振等一系列问题。转子压缩机高速化小型化研究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其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特别针对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压缩机泵体的稳定性,各团队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增设外部结构等,但是实施过程比较复杂,其针对性较弱,效果不明显。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泵体结构稳定性的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能够提高泵体结构稳定性。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
6.壳体;
7.和泵体组件,泵体组件设置于壳体内,泵体组件包括压缩结构、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分别设置于压缩结构的两端,第一法兰与壳体固定连接,第二法兰与壳体固定连接;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区,至少两个的第一连接区沿着周向均匀布置;第一法兰与第一连接区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第一法兰的外周壁与第一连接区焊接;进一步地,第一法兰位于压缩结构的上端。
9.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区,至少两个的第二连接区沿着周向均匀布置;第二法兰与第二连接区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条形连接件;条形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二法兰连接,条形连接件的第二端与壳体连接。
11.进一步地,条形连接件沿着压缩结构的径向延伸,条形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二法兰的外周壁连接;条形连接件的第二端与壳体的侧壁连接。
12.进一步地,在压缩结构的横截面上,条形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与压缩结构径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条形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二法兰的外周壁连接;条形连接件的第二端与壳体的侧壁连接。
13.进一步地,条形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与压缩结构的横截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条形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二法兰的外周壁连接,条形连接件的第二端与壳体的端盖连接。
14.进一步地,条形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二法兰的外周壁嵌接、铰接或焊接;
15.进一步地,条形连接件的第二端与壳体焊接或铰接;
16.进一步地,第二法兰位于压缩结构的下端。
17.根据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为上述压缩机。
18.本技术提供的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通过改变泵体组件和壳体1的固定方式来稳定泵体结构,从而改进泵体组件运动时的模态,提升电机频率达到160hz以上的高频率压缩机的稳定性。本技术能够提高泵体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法兰与条形连接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法兰与条形连接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法兰与条形连接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法兰的受分力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法兰的受分力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表示为:
29.1、壳体;2、第一法兰;3、第二法兰;4、第一连接区;5、第二连接区;6、条形连接件;7、第一连接孔;8、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结合参见图1-9所示,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1和泵体组件,泵体组件设置于壳体1内,泵体组件包括压缩结构、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3,第一法兰2与第二法兰3分别设置于压缩结构的两端,第一法兰2与壳体1固定连接,第二法兰3与壳体1固定连接;壳体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区4,至少两个的第一连接区4沿着周向均匀布置;第一法兰2与第一连接区4固定连接,通过改变泵体组件和壳体1的固定方式来稳定泵体结构,从而改进泵体组件运动时的模态,提升电机频率达到160hz以上的高频率压缩机的稳定性。具体地,通过在所对应的泵体组件和壳体1中提供相对应的固定方式来提升压缩机的稳定性;特别针对压缩机高速运转过程中,曲轴泵体作用方式所面临的不稳定状态,会伴随着泵体共振的问题,压缩机泵体径向容易产生轻微波动,该型结构有利于压缩机结构的高速化发展。本技术能够解决电机高频率转动时,尤其电机运行频率达到160hz以上,压缩机泵体组件在现有固定方式下容易产生抖动;还能解决泵体组件中的曲轴随电机高速运转时,由于曲轴高阶模态发生改变、高速运转引起的挠度变化及其与泵体组件内部的相互作用,会进一步影响高频率压缩机泵体结构的稳定性;还能解决压缩机泵体组件抖动或者电机转子与定子摩擦接触,引起压缩机噪声变大、泵体模态共振等一系列问题。本技术能够有效增加电机高频率(≥
160hz)运转的压缩机泵体的稳定性,提高机械效率;进一步加强了高速运转的转子压缩机泵体的稳定性,延长了泵体的使用寿命,提升压缩机及系统其的可靠性。由于本技术壳体1组件与泵体组件的连接方式,一定程度上使泵体结构显著加强,对于由于泵体振动导致的电磁噪音有降噪的效果。
3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第一法兰2的外周壁与第一连接区4焊接,壳体1与泵体组件的上法兰通过焊接部发生相互作用力的位置,并与所述壳体1及所述泵体组件均抵接;焊接部在壳体1和泵体组件之间通过焊料相连,对泵体组件的合力fa指向壳体1的方向,且合力fa可以由以壳体1中心线中心对称分布的两点分力、三点分力或者多点分力组成,也可以说所述焊接部固定在所述壳体1和所述泵体组件上的上法兰至少两个点以壳体1中心线中心对称分布。
32.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第一法兰2位于压缩结构的上端,即第一法兰2为上法兰。泵体组件内套于壳体1中,泵体组件的上法兰与壳体1有一定的间隙,与所述壳体1对应的位置即第一连接区4为通过焊接相连,此位置称为焊接部,泵体组件上法兰与壳体1通过通过焊接点相互作用形成合力fa,合力fa包含fa1、fa2
……
多个分力;所述分力a1、fa2
……
与壳体1中心线中心对称。
3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壳体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区5,至少两个的第二连接区5沿着周向均匀布置;第二法兰3与第二连接区5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区5位于壳体1与泵体组件的下法兰通过连接件发生相互作用力的位置,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壳体1,另一端连接泵体组件的下法兰;连接件与下法兰2可以嵌接、铰接或焊接,连接件的另一端和壳体1焊接或铰接,支撑点可以由两个或者多个以壳体1中心线中心对称分布的分力施加组成,施力过程中两点受力或多点受力应均衡,保证最终泵体组件安装竖直,不发生倾斜。支撑部主要是在高速运转情况下起压缩机泵体组件稳定的作用。
34.本技术有利于转子压缩机高速化发展,特别是电机频率(≥160hz)运转,提升了压缩机泵体结构稳定性。通过本技术方式简单而又针对性的解决了泵体结构高频状态下引起的径向或者轴向上的受力振动问题,加强了泵体模态,并且在高频状态下,压缩机泵体结构的稳定,保证了电机转子与定子的间隙稳定,进一步降低了电磁噪声。
35.泵体组件及其壳体1的组合固定方式,包括:壳体1、泵体组件、焊接部和条形连接件6等。本技术壳体1通过焊接部及条形连接件6。
36.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压缩机还包括条形连接件6;条形连接件6的第一端与第二法兰3连接,条形连接件6的第二端与壳体1连接。第二法兰3为下法兰,泵体组件上的下法兰与壳体1通过条形连接件6相连接,连接件一端与壳体1所对应的位置称为支撑部,泵体组件下法兰通过连接件与壳体1相互作用,连接件一端与下法兰相接,连接件另一端与壳体1相互作用形成合力fb,合力fa包括分力fa1、fa2

,合力fb包括分力fb1、fb2

,且合力fa和合力fb在泵体组件轴线上错开。
37.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条形连接件6沿着压缩结构的径向延伸,条形连接件6的第一端与第二法兰3的外周壁连接;条形连接件6的第二端与壳体1的侧壁连接。条形连接件6平行于下法兰底面,与壳体1中心线中心对称分布区别在于作用点的数量不同,通过与焊接部共同作用对泵体轴向上和径向上都有约束力,改变了泵体结构的高阶模态。焊接部对泵体组件的合力fa和条形连接件6的合力fb能显著增加泵体组件的轴向约束力和径向
约束力,减小泵体组件高速运转状态下的不同方向上的振动,抑制高频率运转压缩机泵体振动导致的电磁振动噪音。
38.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在压缩结构的横截面上,条形连接件6的延伸方向与压缩结构径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条形连接件6的第一端与第二法兰3的外周壁连接;条形连接件6的第二端与壳体1的侧壁连接,调整条形连接件6的延伸方向,改变泵体组件径向受力情况,侧重于加强径向约束力。
39.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条形连接件6的延伸方向与压缩结构的横截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条形连接件6的第一端与第二法兰3的外周壁连接,条形连接件6的第二端与壳体1的端盖连接,通过控制条形连接件6方向,抵接端盖改变泵体组件轴向受力情况的同时增强了轴向的约束力。
40.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条形连接件6的第一端与第二法兰3的外周壁嵌接、铰接或焊接;
4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条形连接件6的第二端与壳体1焊接或铰接;
42.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第二法本技术压缩机为高速化转子式压缩机,本技术压缩机还可以为具有类似结构的筒状机械,如滑片式压缩机、摆动转子式压缩机等。本技术主要采用泵体组件上下端二级固定方式;整个结构包括壳体1、泵体组件、焊接部即焊料以及连接件以及连接件一端的支撑部;安装过程中泵体组件内套于壳体1中,泵体组件上下气缸的吸气口对应于壳体1上面的两个圆形口用于连接吸气管,此时泵体组件的上法兰对应的壳体1上面的位置称为焊接部,在此位置处通过焊接法固定泵体组件和壳体1,所述焊接部设置在壳体1与泵体组件之间,并与所述壳体1及所述泵体组件均抵接,用于稳定及固定泵体组件在壳体1内的位置,此为一级固定,在此基础上通过连接件连接泵体组件的下法兰与壳体1,连接件一端连接泵体组件下法兰的边缘,另一端抵接壳体1内部,通过铰接或者焊接相接,此阶段为二级固定,通过二级固定方式,使得泵体结构在径向和轴向上同时稳定受力,改变了泵体结构的高阶模态,从而降低电机高频率(≥160hz)旋转时引起的高阶模态振动,进一步提升了利用该固定方式的压缩机的可靠性。
43.所述泵体组件内套于壳体1中,泵体组件的上法兰与壳体1有一定的间隙,与所述壳体1对应的位置为焊接部,通过焊接方式固定;所述壳体1上面对应泵体上法兰的同一高度处留有一端口,称为壳体1上端口同时对应连接件的同一高度处的端口称为壳体1下端口(端口直径φ=5mm),端口的作用是便于焊接壳体1及其其他物件,端口口分为上端口及下端口,上下端口分为2个或者多个,该端口通过壳体1中心线中心对称分布;通过设置小口来对应泵体组件的上下法兰结构,便于焊接及其固定施力、支撑等。
44.所述泵体组件内套于壳体1中,泵体组件的上法兰与所述壳体1对应壳体1上端口的位置为焊接部;壳体1与上法兰通过焊接方式固定,此时壳体1通过焊料施加于上法兰的力称为合力fa;泵体的下法兰通过连接件与壳体1连接,连接件与壳体1所对应的壳体1下端口的位置称为支撑部,该位置受到连接件和泵体组件的相互作用,形成与壳体1中心线中心对称的合力fb,由于上法兰与下法兰在所述泵体组件的轴向上错开,故焊接部与泵体组件的合力fa及支撑部与泵体组件的合力fb在所述泵体组件的轴向上亦错开;焊接部与支撑部错开有利于泵体结构组件在竖直方向上产生二级加固作用,原先的单级固定方式由于泵体结构在高速运转时存在动不平衡力,电磁力等因素影响,容易产生力矩扰动、振动的影响,
而通过二级固定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力矩扰动,并且强化了泵体组件的运动模态,降低了受力引起的振动。
45.所述焊接部设置在壳体1与泵体组件之间,并与所述壳体1及所述泵体组件均抵接;焊接部在壳体1和泵体组件之间通过焊料相连,壳体1对泵体组件的相互作用力fa可分为以壳体1中心线中心对称分布的两点力(fa1、fa2)、三点(fa1、fa2、fa3)或者多点力(fa1、fa2、fa3

),也可以说所述焊接部固定在所述壳体1和所述泵体组件的上法兰至少两个点以壳体1中心线中心对称分布的分力。
46.支撑部主要位于条形连接件6的一端连接泵体下法兰另一端连接壳体1所对应的位置上,条形连接件6与下法兰可以嵌接、铰接或焊接,条形连接件6的另一端和壳体1焊接,支撑点可以分散为两个或者多个以泵体组件中心线中心对称分布的力,施力过程中两点受力或多点受力应均衡,理想情况下合力fb为0;连接件可以与下法兰2的底面形成一定的角度θ(0
°
≤θ≤70
°
),连接件另一端可以斜向直抵壳体1下盖边缘104如图7所示;最终保证泵体组件竖安装直,不发生倾斜。支撑部主要是在高速运转情况下起压缩机泵体组件稳定的作用。
47.焊接部对泵体组件的合力fa和支撑部的合力fb能显著增加泵体组件的轴向约束力和径向约束力,减小泵体组件高速运转状态下的振动,抑制泵体组件振动导致的电磁振动噪音。
48.条形连接件6与泵体组件的下法兰相接,两个连接件连接下法兰的一端存在偏移,具体的两个连接件错开分布,与下法兰连接点径向垂直(或其他角度),依然与泵体组件中心线中心对称分布。通过控制调整连接件方向,改变泵体径向受力情况,侧重于加强径向约束力。
49.条形连接件6与泵体组件的下法兰相接,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壳体1的下盖抵接,其连接件受力指向壳体1下盖边缘位置,通过控制连接件方向,抵接下盖改变泵体轴向受力情况的同时增强了轴向的约束力。第二法兰3位于压缩结构的下端,即第二法兰3为下法兰。
5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为上述压缩机。
51.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5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