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二级开启功能的液控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09180发布日期:2022-03-26 11:2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具有二级开启功能的液控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液压单向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具有二级开启功能的液控单向阀。


背景技术:

2.液控单向阀是依靠控制流体压力,可以使单向阀反向流通的阀。液控单向阀与普通单向阀不同之处是多了一个控制油路,当控制油路未接通压力油液时,液控单向阀就像普通单向阀一样工作,压力油只从进油口流向出油口,不能反向流动。当控制油路有控制压力输入时,活塞顶杆在压力油作用下向右移动,用顶杆顶开单向阀,使进出油口接通。
3.目前现有的液控单向阀不具有二级开启功能,不能根据液体压力进行流量调节,同时单向阀大多采用弹簧实现,在液压卸载时阀内部的阀杆和阀芯等部件会受弹簧的回弹作用发生撞击,这种冲撞,对液压阀的伤害极大,不仅影响液压阀的寿命,还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并且弹簧的使用寿命将决定单向阀的使用期间,为此提出有二级开启功能的液控单向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具有二级开启功能的液控单向阀。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具有二级开启功能的液控单向阀,包括截面为矩形的阀体,所述阀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端盖,每个所述端盖与阀体通过设置有多个螺栓相连接,所述阀体与端盖的连接处开设有环形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阀体内部中心线上开设有圆柱型的液腔和控制腔,所述液腔上端开设有圆柱型的连接槽与端盖连通,所述控制腔下端与端盖连通。
6.进一步,所述液腔位于中部腔壁上密封固定连接有一块挡板,所述挡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喇叭状的流液口,位于所述连接槽一侧的端盖上同轴线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密封滑动连接有空心的阀芯,所述阀芯的外壁与连接槽的槽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阀芯远离固定柱的一端为圆台状结构且与挡板的流液口相抵,所述液腔位于挡板的下方腔壁开设有进液口,所述液腔位于挡板的上方腔壁开设有出液口。
7.进一步,所述阀芯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一块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活塞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台状的阀块,所述活塞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活塞板的一端与固定柱固定连接,所述阀芯位于活塞板的上下两侧位置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阀芯位于第二通孔与活塞板之间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限位块。
8.进一步,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与第二通孔的孔径相同,所述阀芯上第一通孔的数量小于第二通孔的数量。
9.进一步,所述控制腔内密封滑动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固
定连接有一根推杆,所述推杆贯穿控制腔的腔壁延伸至液腔内,所述推杆与控制腔的腔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推杆上套设有一根与升降板和控制腔腔壁相连接的第二弹簧,所述控制腔位于升降板的下方腔壁上开设有控制液进口,所述控制腔靠近顶部的腔壁上开设有通气孔与外界连通。
10.进一步,所述控制腔位于控制液进口的下方腔壁密封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阀体内开设有导液管槽且两端分别与连接槽和控制腔位于压板下方的腔体连通,所述压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上端贯穿固定盒与升降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11.进一步,所述第二弹簧的劲度系数大于第一弹簧的劲度系数。
12.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在液压卸载时阀芯会缓慢回滑不会快速回弹与挡板发生撞击,同时阀块的回位也需要维持阀芯内活塞板上方的压力平衡而带有一定减速效果,避免了阀块受第一弹簧的弹力发生冲击,提高整体单向阀的使用寿命。
13.2、本发明通过调节控制进口的油液压力实现阀体移动,并利用负压作用连接槽内油液将通过导液管槽抽入控制腔内,使得阀芯发生上移,开启二级流液通道,在液控反流时仍能实现二级开启功能。
14.3、本发明当出液口有液体流入时,由于第二通孔的数量大于第一通孔的数量,液体填满活塞板上方空间的速度将大于活塞板下方的速度,避免第一弹簧弹力受损的情况下仍起到单向限流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具有二级开启功能的液控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具有二级开启功能的液控单向阀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具有二级开启功能的液控单向阀的半剖结构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16.图中:1阀体、2端盖、3螺栓、4密封槽、5液腔、6控制腔、7连接槽、8固定柱、9挡板、10阀芯、11进液口、12出液口、13活塞板、14连接杆、15阀块、16第一弹簧、17第一通孔、18第二通孔、19限位块、20压板、21导液管槽、22升降板、23固定盒、24滑块、25滑杆、26控制液进口、27通气孔、28推杆、29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仅出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参照图1-4,具有二级开启功能的液控单向阀,包括截面为矩形的阀体1,阀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端盖2,每个端盖2与阀体1通过设置有多个螺栓3相连接,阀体1与端盖2的连接处开设有环形的密封槽4,密封槽4内设置有密封圈,阀体1内部中心线上开设有圆柱型的液腔5和控制腔6,液腔5上端开设有圆柱型的连接槽7与端盖2连通,控制腔6下端与端盖2连通。
18.液腔5位于中部腔壁上密封固定连接有一块挡板9,挡板9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喇叭
状的流液口,位于连接槽7一侧的端盖2上同轴线固定连接有固定柱8,固定柱8上密封滑动连接有空心的阀芯10,阀芯10的外壁与连接槽7的槽壁密封滑动连接,阀芯10远离固定柱8的一端为圆台状结构且与挡板9的流液口相抵,液腔5位于挡板9的下方腔壁开设有进液口11,液腔5位于挡板9的上方腔壁开设有出液口12。
19.所述阀芯10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一块活塞板13,活塞板1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远离活塞板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台状的阀块15,活塞板1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6,第一弹簧16远离活塞板13的一端与固定柱8固定连接,阀芯10位于活塞板13的上下两侧位置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7和第二通孔18,阀芯10位于第二通孔18与活塞板13之间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限位块19,第一通孔17的孔径与第二通孔18的孔径相同,阀芯10上第一通孔17的数量小于第二通孔18的数量。
20.控制腔6内密封滑动连接有升降板22,升降板22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一根推杆28,推杆28贯穿控制腔6的腔壁延伸至液腔5内,推杆28与控制腔6的腔壁密封滑动连接,推杆28上套设有一根与升降板22和控制腔6腔壁相连接的第二弹簧29,控制腔6位于升降板22的下方腔壁上开设有控制液进口26,控制腔6靠近顶部的腔壁上开设有通气孔27与外界连通,第二弹簧29的劲度系数大于第一弹簧16的劲度系数。
21.控制腔6位于控制液进口26的下方腔壁密封滑动连接有压板20,阀体1内开设有导液管槽21且两端分别与连接槽7和控制腔6位于压板20下方的腔体连通,压板20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盒23,固定盒23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4,滑块2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杆25,滑杆25的上端贯穿固定盒23与升降板22的底面固定连接,在正常状态下,导液管槽21、连接槽7和控制腔6位于压板20下方的腔体均填充有油液,本设备中,单向阀中无液体流动且流液进口26无控制油压时,第二弹簧29通过推动压板20下压将油液挤压处连接槽17内,使得阀芯10与挡板9相抵,而第一弹簧16推动活塞板13使得阀块15与阀芯10相抵,此时单向阀处于封闭断开状态,当发明在使用时,液体从进液口11进入液腔5,在将挡板9下方的腔体快速后,液压将会作用在阀块15和阀芯10上,由于第二弹簧29的劲度系数大于第一弹簧16的劲度系数,阀体15受压向上移动,液体将进入阀芯内,从多个第一通孔17通过进入挡板9上方的液腔中进行流动,最后从出液口12离开,当液压超出第一通孔17的承载时,液体将继续推动活塞板13上滑与限位块19相抵,将液压转移至阀芯10上从而推动阀芯10移动于挡板9分离,开启二级流液通道,满足大流量的液体使用,在液体停流后阀芯10上的液压消失,此时第二弹簧29将推动压板20下压将油液通过导液管槽21压入连接槽7内,由于导液管槽21较细且单位时间内油液的流量一定,所以阀芯10会缓慢回滑不会在液压卸载时快速回弹与挡板9发生撞击,而阀块15的回位也需要维持阀芯10内活塞板13上方的压力平衡,避免了阀块15受第一弹簧16的弹力发生冲击,提高阀芯10与阀块15的使用寿命,当出液口12有液体流入时,由于第二通孔18的数量大于第一通孔17的数量,液体填满活塞板13上方空间的速度将大于活塞板13下方的速度,在第一弹簧16弹力受损的情况下仍起到单向限流的效果。
22.在控制液进口26输入油液后,升降板22受油液作用将发生上移推动推杆28上顶将阀块15顶出与阀芯10分离,此时出液口12的液体可通过第一通孔17并听过阀芯10内部流向进液口11,实现反向流动,当需要增大反向的流量时,加大控制液进口26进入的油液压力,使得升降板22继续上升,当固定盒23对滑块24移动进行限位后,升降板22与压板20之间的
距离最大,在油液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升降板22上方的空气压力将小于压板20下方的油液压力,此时压板20将跟随升降板22一同上升,压板20上移后在负压作用下连接槽7内油液将通过导液管槽21进入控制腔6内,阀芯10将发生上移,开启二级流液通道,在液控反流时仍能实现二级开启功能。
2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