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型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98518发布日期:2021-09-18 02:3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增压型水泵的制作方法
增压型水泵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水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压型水泵。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增压型水泵因为结构问题,在安装时,出水口为固定方向,对于环境狭小地方存在安装困难,浪费材料和增加人工成本的问题。
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4.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由调节出水口方向的增压型水泵。
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增压型水泵,包括:
7.泵体,所述泵体呈圆筒状设置,所述泵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泵体侧壁上;
8.支架,所述支架具有可套设在所述泵体上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可调节大小实现与所述泵体的拆卸和连接;
9.紧固件,通过收紧所述收容腔使所述支架与所述泵体紧密抵接,限制所述泵体相对所述支架运动。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相匹配的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包括形成第一弧形腔的第一收容部和用于与所述下支架连接的连接部;所述下支架宝包括形成第二弧形腔的第二收容部和与第二收容部固定连接且可与所述上支架对接的底座;所述第一弧形腔和所述第二弧形腔对接形成所述收容腔。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套设在所述底座上。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紧固件通过与所述螺纹通孔配合以缩小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之间的间距。
13.进一步的,所述泵体还包括凸出于所述侧壁的环状凸出部,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凸出部配合的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
14.进一步的,所述泵体两端设置为端盖,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端盖一体设置。
15.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开设在所述泵体一端的所述端盖上。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通过将泵体设置为圆筒状,出水口设置在泵体侧壁上,支架套设在泵体上且支架可自由改变收容腔的大小,使泵体可相对支架转动从而调整出水口的位置,便于增压型水泵的安装。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立体图。
19.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立体图。
20.图3是本技术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4.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在本技术描述中,轴线方向与高度方向一致。
25.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压型水泵100,包括泵体1,泵体1呈圆筒状设置,且泵体1具有侧壁11以及设置在两端的端盖12,端盖 12与侧壁11一体设置或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泵体1上设有进水口13和出水口,其中,进水口13设置于一端的端盖12上,出水口14设置于泵体1侧壁11上。
26.泵体1通过支架2固定安装在物体上或稳定安放地面上,支架2具有可套设在泵体1上的收容腔21,收容腔21可调节大小实现与泵体1的拆卸和连接,便于泵体1移动以调节出水口14的安装角度,当出水口14的安装方向调节完毕,通过紧固件收紧收容腔21使支架2与泵体1紧密抵接,限制泵体1相对支架2运动。
27.本实施例中,为支架2包括相匹配的上支架22和下支架23,上支架22设为近似ω状的弧形条,上支架22包括形成第一弧形腔211的第一收容部221 和用于与下支架23连接的连接部222;下支架23宝包括形成第二弧形腔212 的第二收容部231和与第二收容部231固定连接且可与上支架22对接的底座 232;当上支架22和下支架23对接时,第一收容部221和第二收容部231对接,使第一弧形腔211和第二弧形腔212对接形成收容腔21;连接部222套接在底座232上,连接部222与底座232之间过渡配合,沿轴线方向上,连接部222 与底座232具有同轴设置的螺纹通孔24,通过设置紧固件3与螺纹通孔24配合以收紧连接部222与底座232之间的间距进而使上支架22和下支架23支架 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紧固件3设置螺杆3,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支架22和下支架23也可通过其他方式紧固连接。
28.具体的,在安装泵体1时,先将下支架23放置在平面上,泵体1放置在第二收容部231内,此时,将泵体1外壁和第二收容部231内壁设置相同的弧度,使泵体1放置在第二收容部231内使两者支架2紧密接触,提高增压型水泵100的整体美观度。上支架22沿泵体1径向向下套接在泵体1上,使第一收容部221套接在泵体1上且与第二收容部231对接,连接部222设置在第一收容部221两端且向下延伸,使第二收容部231设置在连接部222内且使连接部 222内壁与底座232外壁之间具有间距,上支架22与下支架23通过设置在螺纹通孔24内的螺
杆3连接,当螺杆3未收紧连接部222与底座232之间的间距时,泵体1与支架2之间过度配合,便于泵体1旋转以调整出水口14的安装方向,当调整好出水口14方向后,通过螺杆3与螺纹通孔24的配合收紧连接部 222与底壁之间的间距仅为使上支架22、下支架23和泵体1之间的紧密抵接,使泵体1与支架2之间的固定连接。
29.为进一步限定泵体1相对支架2的移动,泵体1还包括凸出于侧壁11的环状凸出部121,第一收容部221和第二收容部231内分别设置有与凸出部121 配合的第一对接部2211和第二对接部2311,第一对接部2211和第二对接部 2311分别凹陷于第一收容部221和第二收容部231底壁,使凸出部121可与第一对接部2211和第二对接部2311卡和,以限定泵体1与支架2之间的轴向与径向位移。本实施例中,为简化结构,便于制造,将凸出部121设置在泵体 1两端,使凸出部121与端盖12一体设置,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凸出部 121也可设置在泵体1侧壁11的其他位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为提高结构的美观度,降低支架2的重量及厚度,第一对接部2211贯穿上支架22,下支架23位于径向上的投影,具有第二对接部2311显现出的缺口。
30.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它基于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