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连接管道的机床冷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4854发布日期:2021-12-15 06:5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连接管道的机床冷却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连接管道的机床冷却泵。


背景技术:

2.冷却水泵适用于高压运行系统中输送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的液体,如高层建筑给水、锅炉给水、暖通制冷循环、浴室等冷暖水循环增压及设备配套,消防系统等输送或管道增压之用。不同材质的硬质合金密封,保证了不同介质输送均无泄漏。如采用整体不锈钢材质制造的冷却水泵,适用于化工、食品、酿造、制药、纺织等行业。
3.在数控机床的生产过程中,常会需要使用到冷却泵来为其提供冷却液以及增压,现有的机床冷却泵在使用过程中通常连接管道较为不便,可能会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且不具有外接的保护装置,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缓冲减震,导致其使用寿命容易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连接管道的机床冷却泵,具备便于连接管道以及减震缓冲性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机床冷却泵在使用过程中通常连接管道较为不便,可能会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且不具有外接的保护装置,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缓冲减震,导致其使用寿命容易受到影响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连接管道的机床冷却泵,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腔底部两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弹簧柱,所述底座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壳体,所述橡胶弹簧柱的顶部和第一弹簧的顶部均与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冷却泵主体,所述冷却泵主体输入端远离冷却泵主体的一侧贯穿至壳体的顶部,所述冷却泵主体输出端远离冷却泵主体的一侧贯穿至壳体的外侧,所述冷却泵主体输出端和输入端的表面均固定套设有第一连接环,所述冷却泵主体输入端的顶部和输出端的左侧均设置有外接水管,所述外接水管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靠近壳体的一侧且位于外接水管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内腔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连接块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第二弹簧靠近限位板的一侧与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远离第二弹簧一侧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远离限位板的一侧均贯穿至连接块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环远离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与连接块配合使用的限位槽,所述壳体正表面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箱门。
6.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硅胶垫,所述第一弹簧的数量为若干个。
7.优选的,所述底座两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
8.优选的,所述限位板靠近连接块内腔的一侧与连接块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靠近连接块内腔的一侧与连接块的内腔活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壳体正表面的左侧与箱门左侧的连接处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所述箱门正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10.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防滑纹,所述箱门正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观察窗。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座、安装板、冷却泵主体、壳体、第一连接环、第一滑块、外接水管、限位槽、第二滑块、箱门、第二连接环、安装孔、橡胶弹簧柱、第一弹簧、连接块、第二弹簧和限位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机床冷却泵在使用过程中通常连接管道较为不便,可能会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且不具有外接的保护装置,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缓冲减震,导致其使用寿命容易受到影响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橡胶弹簧柱,能够在对壳体进行支撑的同时对外界震动进行吸收缓冲,通过设置观察窗,能够便于使用者对冷却泵工作状态进行观察,通过设置硅胶垫,能够在缓冲的同时帮助冷却泵进行散热,通过设置限位槽,能够便于连接块的安装和使用,通过设置限位板,能够避免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从连接块的内腔脱落,通过设置铰链,能够便于箱门与壳体之间的连接,通过设置把手,能够便于箱门的开合,通过设置安装板和安装孔,能够便于底座的安装和使用,通过设置防滑纹,能够增大与其他物体接触时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17.图中:1底座、2安装板、3冷却泵主体、4壳体、5第一连接环、6第一滑块、7外接水管、8限位槽、9第二滑块、10箱门、11第二连接环、12安装孔、13橡胶弹簧柱、14第一弹簧、15连接块、16第二弹簧、17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0.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
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本实用新型中的底座1、安装板2、冷却泵主体3、壳体4、第一连接环5、第一滑块6、外接水管7、限位槽8、第二滑块9、箱门10、第二连接环11、安装孔12、橡胶弹簧柱13、第一弹簧14、连接块15、第二弹簧16和限位板17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2.请参阅图1

3,一种便于连接管道的机床冷却泵,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开设有防滑纹,通过设置防滑纹,能够增大1与其他物体接触时的摩擦力,底座1两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安装板2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12,通过设置安装板2和安装孔12,能够便于底座1的安装和使用,底座1内腔底部两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弹簧柱13,通过设置橡胶弹簧柱13,能够在对壳体4进行支撑的同时对外界震动进行吸收缓冲,底座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的数量为若干个,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壳体4,壳体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硅胶垫,通过设置硅胶垫,能够在缓冲的同时帮助冷却泵进行散热,橡胶弹簧柱13的顶部和第一弹簧14的顶部均与壳体4的底部固定连接,壳体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冷却泵主体3,冷却泵主体3输入端远离冷却泵主体3的一侧贯穿至壳体4的顶部,冷却泵主体3输出端远离冷却泵主体3的一侧贯穿至壳体4的外侧,冷却泵主体3输出端和输入端的表面均固定套设有第一连接环5,冷却泵主体3输入端的顶部和输出端的左侧均设置有外接水管7,外接水管7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二连接环11,第二连接环11靠近壳体4的一侧且位于外接水管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5,两个连接块15内腔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6,连接块15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板17,通过设置限位板17,能够避免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9从连接块15的内腔脱落,第二弹簧16靠近限位板17的一侧与限位板17固定连接,限位板17远离第二弹簧16一侧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9,限位板17靠近连接块15内腔的一侧与连接块15的内腔活动连接,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9靠近连接块15内腔的一侧与连接块15的内腔活动连接,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9远离限位板17的一侧均贯穿至连接块15的外侧,第一连接环5远离壳体4的一侧开设有与连接块15配合使用的限位槽8,通过设置限位槽8,能够便于连接块15的安装和使用,壳体4正表面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箱门10,箱门10正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观察窗,通过设置观察窗,能够便于使用者对冷却泵工作状态进行观察,壳体4正表面的左侧与箱门10左侧的连接处通过铰链活动连接,通过设置铰链,能够便于箱门10与壳体4之间的连接,箱门10正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通过设置把手,能够便于箱门10的开合。
23.使用时,当需要将冷却泵主体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与外接水管7连通时候,使用者将第一滑块6按下,第一滑块6通过限位板17带动第二滑块9向连接块15的内腔移动,然后将连接块15插入限位槽8的内腔,然后松开第一滑块6,第二弹簧16通过恢复形变来带动限位板17移动,限位板17带动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9向连接块15的外侧移动,以便将箱门10分别和冷却泵主体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当设备受到外界振动时,第一弹簧14通过发生形变来对震动进行吸收缓冲,当震动传递至壳体4的内腔时,硅胶垫对震动进行二次吸收缓冲,以便于对冷却泵主体3进行保护。
24.综上所述:该便于连接管道的机床冷却泵,通过设置底座1、安装板2、冷却泵主体3、壳体4、第一连接环5、第一滑块6、外接水管7、限位槽8、第二滑块9、箱门10、第二连接环
11、安装孔12、橡胶弹簧柱13、第一弹簧14、连接块15、第二弹簧16和限位板17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机床冷却泵在使用过程中通常连接管道较为不便,可能会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且不具有外接的保护装置,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缓冲减震,导致其使用寿命容易受到影响的问题。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