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叶片泵泵芯、液压叶片泵、液压泵站和液压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85343发布日期:2022-01-07 23:4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压叶片泵泵芯,其包括:定子、转子、叶片、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定子内腔表面带有一组或多组对应泵芯工作旋转方向且互不相连的扩径段和缩径段,所述转子带有多个叶片槽且能转动地置于定子内腔,所述叶片能伸缩运动地置满于转子叶片槽内,所述左、右端盖置于定子轴向两端,主要由叶片和转子组成泵芯中的旋转零件;在两相邻且伸出的叶片、转子、定子和两端盖间对应构成容积室,在叶片尾部、叶片槽底部和两端盖间对应构成槽底腔;所述液压叶片泵泵芯置于带有低压工作液吸入口和高压工作液排出口的泵壳内腔;液压叶片泵泵芯中至少设有延伸吸入口和延伸排出口:使吸入口能连通与扩径段相接触容积室所采用的是延伸吸入口,使排出口能连通与缩径段相接触容积室所采用的是延伸排出口;所述延伸吸入口和延伸排出口沿周向分隔设置且不能同时连通同一容积室;所述液压叶片泵泵芯中穿置有联接对应泵芯工作旋转方向动力源的驱动轴,泵芯中的转子与驱动轴联动;工作中,容积室的容积在旋转位移中随着对应叶片的径向位移产生周期性的变化,连通延伸吸入口且接触定子内表面扩径段的容积室在容积变大时将低压工作液导入容积室内,连通延伸排出口且接触定子内表面缩径段的容积室在容积变小时将高压工作液排至容积室外,各容积室内的工作液压力各自具有区段性变化的特性;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头部对应转子旋转的方向设有能同时接触定子内表面的前、后侧修正角,前、后侧修正角各自的顶端之间构成叶片头部中间部分;在旋转零件中设有槽底腔平衡配液通道;所述槽底腔平衡配额通道用于使作用周期中叶片头部中间部分始终连通该叶片所在的对应的槽底腔;作用周期中,当伸出叶片的一侧修正角脱离定子内表面时,在同该叶片中的该侧修正角相邻的该侧容积室与该叶片的叶片头部中间部分之间形成该侧间隙通道;在前后两侧容积室容积同时变大的过程中,对应的槽底腔通过对应的平衡配液通道、叶片头部中间部分和前侧间隙通道连通前侧容积室,在前后两侧容积室容积同时变小的过程中,对应的槽底腔通过对应的平衡配液通道、叶片头部中间部分和后侧间隙通道连通后侧容积室;当叶片头部两侧修正角同时与定子内表面接触时,槽底腔平衡配液通道使叶片头部中间部分同对应的槽底腔的工作液压力保持平衡;在旋转零件中设有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所述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用于使作用周期中叶片的前侧容积室和后侧容积室各自间歇连通所在的对应的槽底腔;作用周期中,至少在叶片的前后两侧容积室容积同时变大的工作过程中,对应的槽底腔从通过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连通后侧容积室切换到通过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连通前侧容积室,至少在叶片的前后两侧容积室容积同时变小的工作过程中,对应的槽底腔从通过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连通前侧容积室再切换到通过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连通后侧容积室;各槽底腔均配置有各自对应的槽底腔辅助配液通道和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作用周期工作中,各槽底腔在各自对应的间隙通道、槽底腔平衡配液通道和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的互相配合下能使各自腔内的工作液压力从对应连通的容积室中获得区段性的变化,从而调整和改善了各叶片头部同延伸吸入口段的定子内表面由液力所构成的接触应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叶片泵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针对延伸吸入口使
叶片后侧修正角与定子内表面轴向接触线划分出的叶片头部后侧部分接触低压工作液,而延伸排出口、槽底腔平衡配液通道使该叶片头部其余部分和叶片尾部接触高压工作液的工况,根据使该叶片保持向外径伸张趋势所需趋向外径的液力,对应设计该叶片头部后侧部分的径向面积;针对延伸吸入口使叶片前侧修正角与定内表面轴向接触线划分出的叶片头部前侧部分接触低压工作液,而延伸排出口、槽底腔平衡配液通道使该叶片头部其余部分和叶片尾部接触高压工作液的工况,根据使该叶片保持向外径伸张趋势所需趋向外径的液力,对应设计该叶片头部前侧部分的径向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叶片泵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分为第一类、第二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分设于后侧容积室与对应的槽底腔之间的、工作中使对应的槽底腔能间歇连通后侧容积室所采用的是第一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分设于前侧容积室与对应的槽底腔之间的、工作中使对应的槽底腔能间歇连通前侧容积室所采用的是第二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叶片在定子内表面所处的圆周位置,控制着该叶片前后两侧容积室各自的容积大小,作用周期中,所述第一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使容积相对较小和容积最小的后侧容积室连通对应的槽底腔,所述第二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使容积相对较大和容积最大的前侧容积室连通对应的槽底腔;第一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使后侧容积室同对应的槽底腔的连通工况同第二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使前侧容积室同对应的槽底腔的连通工况的交替切换和再切换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之一:第一种方式切换和再切换,在所述切换中和所述再切换中,第一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使后侧容积室和第二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使前侧容积室同时连通对应的槽底腔;第二种方式切换和再切换,在所述切换中和所述再切换中,第一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不能使后侧容积室连通对应的槽底腔同时第二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不能使前侧容积室连通对应的槽底腔;第三种方式切换和再切换,在所述切换中,第一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使后侧容积室和第二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使前侧容积室同时连通对应的槽底腔,在所述再切换中,第一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不能使后侧容积室连通对应的槽底腔同时第二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不能使前侧容积室连通对应的槽底腔;所述切换,至少在完成切换时,第一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不能使后侧容积室连通对应的槽底腔;所述再切换,至少在完成再切换时,第二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不能使前侧容积室连通对应的槽底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叶片泵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叶片槽设有对应转子旋转方向
‑ꢀ5°
~0
°
范围内的选定径向倾角;对应转子叶片槽的倾角使对应的槽底腔上叶片的叶片头部中间部分存在有先通过前侧间隙通道和前侧容积室到再通过后侧间隙通道和后侧容积室连通同一延伸排出口的工况,可设置所述第二种方式交替切换和再切换的再切换,或者设置所述第三种方式交替切换和再切换的再切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叶片泵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设置在后侧容积室前侧叶片的对应部位中,由该叶片的径向位移来调控对应的槽底腔与后侧容积室的连通和断开;或者,所述第一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部分设置在与后侧容积
室有接触表面叶片的对应部位中部分设置在转子的对应部位中并且能够相互配合连通,由该对应叶片的径向位移来调控对应的槽底腔与后侧容积室的连通和断开;所述第二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设置在前侧容积室后侧叶片的对应部位中,由该叶片的径向位移来调控对应的槽底腔与前侧容积室的连通和断开;或者,所述第二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部分设置在与前侧容积室有接触表面叶片的对应部位中部分设置在转子的对应部位中并且能够相互配合连通,由该对应叶片的径向位移来调控对应的槽底腔与前侧容积室的连通和断开;在至少两个叶片对应部位中和转子对应部位中分别设置采用第三种切换和再切换方式的第一类、第二类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叶片泵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底腔平衡配液通道第一端贯穿叶片头部中间部分,第二端贯穿叶片尾部连通对应的槽底腔;或者,所述槽底腔平衡配液通道第一端贯穿叶片头部中间部分,第二端贯穿叶片侧壁并始终能通过转子中的凹槽连通对应的槽底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叶片泵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头部中间部分设有能构成叶片头部中间部分且被对应的所述槽底腔平衡配液通道中第一端贯穿的凹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叶片泵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同转子之间设置使对应的叶片具有向外伸张趋势的弹簧和/或使前、后侧容积室同时相联延伸吸入口工作中对应的叶片具有向外伸张趋势的柱销;所述柱销的尾端采用现有的配液技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叶片泵泵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吸入口设置在左、右端盖中,或者设置在左、右端盖和定子中;所述延伸排出口设置在至少一个端盖中,或者设置在至少一个端盖和定子中。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叶片泵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上设有与前、后侧容积室同时连通延伸吸入口的范围中的叶片头部中间部分相对应的进液配合通道和/或设有与前、后侧容积室同时连通延伸排出口的范围中的叶片头部中间部分相对应的出液配合通道。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压叶片泵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中设有使进液配合通道成为延伸吸入口的进液直联通道或/和设有使出液配合通道成为延伸排出口的出液直联通道。12.一种液压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液压叶片泵中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液压叶片泵泵芯。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压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叶片泵中装有工作方向相同排量不同或工作方向相同排量相同的多个所述液压叶片泵泵芯。14.一种液压泵站,包括液压泵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组中装有如权利要求12或13任意一条权项所述的液压叶片泵。15.一种液压传动系统,包括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中装有如权利要求12或13任意一条权项所述的液压叶片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传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叶片泵泵芯:在旋转零件中设有使叶片头部两修正角间的中间部分同该叶片所对应的槽底腔间设有槽底腔平衡配液通道,另对应叶片的前后两侧容积室分别与对应的槽底腔之间在旋转零件中设有由该叶片所处的圆周位置决定该叶片的前后两侧容积室各自与对应的槽底腔连通与否的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工作中,槽底腔平衡配液通道配合槽底腔间歇配液通道使槽底腔获得区段性的优化配液,从而改善了由液力产生的叶片头部与定子内表面的接触工况;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具有上述泵芯的液压叶片泵、具有上述泵的液压泵站及液压传动系统;上述泵提高了工作压力且各项性能可靠,还可利用现有工艺和设备生产。用现有工艺和设备生产。用现有工艺和设备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肖雷明 林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肖雷明
技术研发日:2021.03.10
技术公布日:2022/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