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泵。
背景技术:2.在电动泵中,已知一种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在收容基板的壳构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调整电动泵内的气压的弯曲部的结构。
3.[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10859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0006]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7]
但是,配置于壳构件的顶部的弯曲部从壳构件向上侧突出,因此是外力容易作用于弯曲部的结构。
[0008]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动泵,包括:马达;泵机构,与所述马达连结;控制基板,与所述马达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且位于所述马达的上侧;马达壳体,收容所述马达;以及基板壳体,收容所述控制基板。所述基板壳体具有与所述马达壳体连结的下侧壳、以及从上侧固定于所述下侧壳的上侧壳。所述上侧壳具有:零件收容部,突出至比所述上侧壳的周缘部更靠上侧的位置,且在下表面侧具有收容凹部;一个或多个第一肋部,从所述零件收容部的侧面朝向所述上侧壳的周缘部延伸;贯通孔,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上侧壳;以及通气器(breather),配置于所述贯通孔中。从上侧观察,所述通气器被所述零件收容部、所述上侧壳的周缘部以及所述第一肋部包围。
[00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气器的上表面比所述零件收容部的上表面低。
[00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零件收容部具有:第一侧面,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夹着谷状的角部而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肋部从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上侧壳的周缘部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向地延伸,所述通气器位于被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以及所述第一肋部包围的区域。
[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零件收容部具有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夹着山状的角部而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上侧壳具有从所述第三侧面朝向所述上侧壳的周缘部延伸并与所述通气器的侧面相向的其他第一肋部。
[00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侧壳具有从所述零件收容部的侧面朝向所述上侧壳的周缘部彼此并排地延伸的一对所述第一肋部,所述通气器位于被所述零件收容部的所述侧面以及一对所述第一肋部包围的区域。
[001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从上侧观察,所述通气器与所述零件收容部的侧
面及所述第一肋部的侧面分离地配置。
[001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侧壳具有位于所述通气器与所述上侧壳的周缘部之间的第二肋部。
[001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从上侧观察,所述第二肋部具有仿照所述通气器的侧面的曲线形状。
[001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从上侧观察,所述通气器与所述第二肋部分离地配置。
[001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肋部与所述第二肋部彼此分离地配置。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气器的上表面比所述第二肋部的上端低。
[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从所述通气器沿水平方向观察,所述第一肋部及所述第二肋部具有彼此重合的部位。
[0021]
[实用新型的效果]
[002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包括不易受外力的影响的通气器的电动泵。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动泵的剖面图。
[0024]
图2是实施方式的电动泵的包括一部分剖面的立体图。
[0025]
图3是从上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电动泵而得的立体图。
[0026]
图4是上侧壳的局部平面图。
[0027]
图5是上侧壳的局部立体图。
[0028]
[符号的说明]
[0029]
100:电动泵
[0030]
20:马达
[0031]
30:马达外壳
[0032]
40:控制基板
[0033]
60:基板壳体
[0034]
70:上侧壳
[0035]
71:收容凹部
[0036]
72:周缘部
[0037]
73:零件收容部
[0038]
73a、120a:上表面
[0039]
75:贯通孔
[0040]
77a、77b、77c、77d:角部
[0041]
80:下侧壳
[0042]
90:泵机构
[0043]
90a:泵
[0044]
120:通气器
[0045]
131a、131b、131c、131d:第一肋部
[0046]
132:第二肋部
[0047]
132a:上端
[0048]
171:第一侧面
[0049]
172:第二侧面
[0050]
173:第三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0进行说明。
[005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将马达20与控制基板40的排列方向规定为上下方向。在附图中,适当地示出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的xyz坐标系。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0是马达20与控制基板40沿着z轴方向排列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z轴方向对应于将正侧设为上侧、将负侧设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在各图中,x轴方向及y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x轴方向与y轴方向是彼此正交的方向。
[0053]
在本说明书中,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作为假想轴的中心轴j的轴向与z轴方向即上下方向平行。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另外,只要无特别说明,则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0054]
此外,所谓上下方向、水平方向、上侧及下侧,仅是用于说明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为由这些名称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0055]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0吸入水、油等流体并将它们喷出。电动泵100例如具有使流体在流路中循环的功能。在流体为油的情况下,电动泵100也可称为电动油泵。虽未特别图示,但电动泵100例如搭载于车辆的驱动装置。即,电动泵100搭载于车辆。
[0056]
如图1所示,电动泵100包括马达20、泵机构90、控制基板40、马达壳体30以及基板壳体60。
[0057]
泵机构90包括泵90a以及泵盖体95。即,电动泵100包括马达20以及泵90a。在被压送的流体为油的情况下,泵机构90为油泵机构。
[0058]
马达壳体30收容马达20。马达壳体30一同收容马达20以及泵90a。即,马达壳体30兼作马达壳体与泵壳体。根据本实施方式,马达20及泵90a被收容于马达壳体30中,因此可简化电动泵100的结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0可效率良好地进行组装。
[0059]
马达壳体30为金属制的。马达壳体30具有收容筒部12a、凸缘部12b、泵收容部12c、轴承保持筒部12d以及底壁部12e。马达壳体30的以上各部由单一的构件构成。
[0060]
收容筒部12a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筒部12a为圆筒状。在收容筒部12a中收容马达20。凸缘部12b从收容筒部12a的上侧的端部中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凸缘部12b在朝向上侧的面上具有在上侧开口且沿轴向延伸的螺纹孔。凸缘部12b与后述的基板壳体60的下表面在轴向上相向。在凸缘部12b的螺纹孔中,紧固有将基板壳体60固定于马达壳体30的螺钉18。
[0061]
泵收容部12c配置于收容筒部12a的下侧的端部。泵收容部12c配置于收容筒部12a的径向内侧。泵收容部12c支撑于封堵收容筒部12a的下侧的开口的底壁部12e。底壁部12e是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部12e为圆环板状。泵收容部12c是沿轴向延
伸的筒状。在泵收容部12c的上侧连结有轴承保持筒部12d。泵收容部12c具有从底壁部12e的内周端向上侧凹陷的泵收容孔12f。在泵收容孔12f中收容泵90a。从轴向观察,泵收容孔12f为圆孔状。从轴向观察,泵收容孔12f配置于底壁部12e的中心部。
[0062]
轴承保持筒部12d是从泵收容部12c的上端向上侧延伸的筒状。轴承保持筒部12d保持马达20的后述第二轴承37以及油封(oil seal)32。第二轴承37是在马达20中沿轴向彼此空开间隔而配置的多个轴承中的位于后述转子芯23的下侧的轴承。第二轴承37嵌合于轴承保持筒部12d的内周面。
[0063]
油封32在轴承保持筒部12d的内部被收容于第二轴承的下侧。油封32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环状。油封32与轴22的外周面接触,抑制油从泵90a向马达20的侵入。油封32可视需要配置。
[0064]
在轴承保持筒部12d的上侧固定有马达20。
[0065]
马达20具有转子21、定子26、第一轴承36以及第二轴承37。转子21具有轴22以及固定于轴22的转子主体21a。转子主体21a具有转子芯23以及磁铁24。
[0066]
轴22沿着中心轴j延伸。轴22以中心轴j为中心沿上下方向延伸。轴22以中心轴j为中心旋转。轴22通过第一轴承36及第二轴承37而以绕中心轴j旋转自如的方式受到支撑。即,第一轴承36及第二轴承37将轴22支撑为旋转自如。第一轴承36及第二轴承37例如为滚珠轴承。第一轴承36对轴22的比转子芯23更靠上侧的部分进行支撑。第二轴承37对轴22的比转子芯23更靠下侧的部分进行支撑。
[0067]
轴22的上端部突出至比第一轴承36更靠上侧的位置。在轴22的上端安装有传感器磁铁46。轴22的下侧部分突出至比第二轴承37更靠下侧的位置。轴22的下端部在泵收容孔12f内与后述内转子91花键嵌合。
[0068]
转子芯23固定于位于第一轴承36与第二轴承37之间的轴22的外周面。转子芯23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而沿周向延伸的环状。转子芯23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转子芯23是例如多个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构成的层叠钢板。
[0069]
磁铁24配置于转子芯23的径向外侧面。磁铁24设置有多个。多个磁铁24在转子芯23的径向外侧面,彼此在周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此外,磁铁24也可固定于转子芯23的内部。磁铁24也可为例如一个圆筒状的环形磁铁。转子主体21a也可包括将磁铁24固定于转子芯23的转子盖体。
[0070]
定子26配置于转子21的径向外侧。定子26与转子21在径向上空开间隙地相向。定子26在周向的整周上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1。定子26具有定子芯27、多个绝缘体28以及多个线圈29。
[0071]
定子芯27具有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环状的芯背部、以及从芯背部的内周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芯27是多个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定子芯27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环状。定子芯27在转子21的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1。定子芯27配置于转子21的径向外侧。定子芯27与转子21在径向上空开间隙地相向。
[0072]
定子芯27的芯背部的径向外侧面固定于收容筒部12a的内周面。多个齿部在芯背部的径向内侧面,在周向上彼此空开间隔地配置。多个齿部的径向内侧面从径向外侧空开间隙地与磁铁24的径向外侧面相向。
[0073]
绝缘体28装设于定子芯27的齿部。绝缘体28具有覆盖齿部的部分。绝缘体28的材
料为绝缘性树脂。线圈29隔着绝缘体28装设于定子芯27。多个线圈29分别通过隔着绝缘体28将绕组卷绕于各个齿部而构成。线圈29的线端被引出至定子26的上侧,并向基板壳体60内延伸。
[0074]
基板壳体60具有与马达壳体30的上端部连结的下侧壳80、以及与下侧壳80的上端部连结的上侧壳70。在上侧壳70与下侧壳80之间收容有控制基板40以及电路基板45。
[0075]
下侧壳80具有俯视下为大致矩形的壳主体81、位于壳主体81的外周部的多个插入衬套(insert bush)82、以及从壳主体81的外周端向径向外侧及上侧突出的连接器83。
[0076]
壳主体81具有从壳主体81的下表面向下侧突出的轴承保持部84。轴承保持部84是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84在下端部的内周面保持第一轴承36。壳主体81具有从轴承保持部84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肋部85。多个肋部85连接于壳主体81的下表面。
[0077]
也可在第一轴承36的上表面配置波形垫圈(wave washer)。通过配置波形垫圈,可利用波形垫圈将第一轴承36的外圈的上表面压向下侧,从而对第一轴承36及第二轴承37赋予压力。
[0078]
壳主体81具有通过插入成形而保持于壳主体81的内部的多个母线86。在母线86的一侧的端部连接有从定子26的线圈29延伸的引出线。母线86的另一侧的端部与控制基板40连接。
[0079]
壳主体81具有:收容凹部181,从上表面向下侧凹陷;以及周壁部182,从轴向观察,遍及一周包围收容凹部181的周围。
[0080]
在收容凹部181内配置有控制基板40以及电路基板45。控制基板40与电路基板45均为印刷电路基板。
[0081]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控制基板40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控制马达20的控制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逆变器及电源电路。图1所示的电容器47是电源电路的一部分。在电路基板45上安装有对转子21的旋转位置进行检测的旋转传感器44。控制基板40与电路基板45经由未图示的配线构件彼此电连接。安装于控制基板40及电路基板45的电路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可根据电动泵100的结构进行适当变更。
[0082]
控制基板40与马达20电连接。控制基板40上的控制ic经由电路基板45的旋转传感器44来检测位于轴22的上端的传感器磁铁46的磁场,从而对转子21的旋转位置进行检测。控制基板40的控制ic基于检测到的转子21的旋转位置信息,向马达20的定子26供给经控制的电流而使转子21旋转。
[0083]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壳80在控制基板40的下侧收容电路基板45。根据此结构,控制基板40与电路基板45是独立的基板,由此可使控制基板40的面积小型化。另外,电路基板45配置于与控制基板40在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因此下侧壳80也不会因电路基板45而在径向上大型化。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实现在径向上经小型化的电动泵。
[0084]
周壁部182具有朝向下侧的第一密封面191以及朝向上侧的第二密封面192。周壁部182具有在第一密封面191开口并绕中心轴j延伸的第一槽183。周壁部182具有在第二密封面192开口并绕中心轴j延伸的第二槽184。
[0085]
第一密封面191的第一槽183沿着壳主体81的周缘延伸。在第一槽183的内部配置有环状的第一密封构件185。
[0086]
下侧壳80与马达壳体30的凸缘部12b连结。通过下侧壳80的第一密封面191与马达壳体30的朝向上侧的端面在轴向上相向地接触,第一槽183内的第一密封构件185受到压缩。利用第一密封构件185,马达壳体30与下侧壳80之间的连结部被密封。
[0087]
第二密封面192的第二槽184沿着壳主体81的周缘延伸。在第二槽184的内部配置有环状的第二密封构件186。
[0088]
在下侧壳80的上端部装设有上侧壳70。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壳70为金属制的盖。上侧壳70从上侧覆盖控制基板40。上侧壳70在下表面侧具有收容凹部71。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上侧壳70的内侧的收容凹部71中收容有控制基板40上所安装的电容器47。在收容凹部71中也可收容电容器47以外的电子零件。
[0089]
上侧壳70具有沿着上侧壳70的外周缘延伸的周缘部72。周缘部72是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扩展的板状部,从轴向观察,是沿着上侧壳70的周缘环绕一周的环状。上侧壳70在周缘部72处与下侧壳80的周壁部182连结。
[0090]
通过上侧壳70的周缘部72的下表面与下侧壳80的第二密封面192在轴向上相向地接触,第二槽184内的第二密封构件186受到压缩。利用第二密封构件186,上侧壳70与下侧壳80之间的连结部被密封。
[0091]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侧壳70与下侧壳80利用沿轴向贯通上侧壳70的周缘部72与下侧壳80的周壁部182的多个螺钉18而紧固于马达壳体30。根据此结构,可利用根数少的螺钉18将上侧壳70与下侧壳80固定。用于紧固上侧壳70和下侧壳80的螺钉与用于紧固下侧壳80和马达壳体30的螺钉也可为独立的螺钉。
[0092]
如图2及图3所示,上侧壳70具有:零件收容部73,突出至比上侧壳70的周缘部72更靠上侧的位置,且在下表面侧具有收容凹部71;以及通气器120,位于零件收容部73的侧方。
[0093]
如图2所示,上侧壳70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上侧壳70的贯通孔75。贯通孔75在上侧壳70的下表面的收容凹部71内开口。贯通孔75也可在收容凹部71以外的上侧壳70的下表面开口。在上侧壳70的贯通孔75中装设有通气器120。
[0094]
通气器120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圆筒部121、从圆筒部121的后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圆板部122、以及固定于圆板部122的圆板状的盖部123。虽然省略了图示,但通气器120具有位于圆板部122的上表面且从上侧覆盖圆筒部121的内孔的过滤器。
[0095]
通气器120的圆筒部121具有从前端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爪121a。通气器120使圆筒部121朝向下侧而插入贯通孔75中。圆筒部121的爪121a卡挂于贯通孔75的下侧的端部,由此通气器120固定于上侧壳70。
[0096]
在通气器120的圆筒部121的接缝部安装有o形环124。在通气器120已安装于贯通孔75中的状态下,o形环124与贯通孔75的内周面接触。o形环124将通气器120的圆筒部121的外周面与贯通孔75的内周面之间密封。
[0097]
从上侧观察,零件收容部73位于上侧壳70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部。零件收容部73在上侧壳70的上表面侧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的多个侧面。
[0098]
零件收容部73具有第一侧面171、第二侧面172、第三侧面173、第四侧面174、第五侧面175以及第六侧面176作为朝向径向外侧的侧面。
[0099]
第一侧面171面向位于零件收容部73的侧方的通气器120。第一侧面171是朝向+x侧的侧面,且与通气器120的侧面在x轴方向上相向。
[0100]
第二侧面172是从第一侧面171的+y侧的端部向+x侧延伸并朝向
‑
y侧的侧面。第二侧面172与通气器120的侧面在y轴方向上相向。
[0101]
第三侧面173是从第二侧面172的+x侧的端部向+y侧延伸并朝向+x侧的侧面。第三侧面173在x轴方向上与连接器83的朝向上侧壳70侧的面相向。
[0102]
第四侧面174是从第一侧面171的
‑
y侧的端部向
‑
x侧延伸并朝向
‑
y侧的侧面。从上侧观察,第五侧面175位于零件收容部73的与第四侧面174为相反侧的边缘。第五侧面175是从第三侧面173的+y侧的端部向
‑
x侧延伸并朝向+y侧的侧面。
[0103]
第六侧面176位于从第一侧面171至零件收容部73的与第三侧面173为相反侧的边缘的位置。第六侧面是朝向
‑
x侧的侧面。
[0104]
上侧壳70具有从零件收容部73的侧面朝向上侧壳70的周缘部72延伸的多个肋部。上侧壳70具有从零件收容部73的侧面向+x侧延伸的第一肋部131a、第一肋部131b、第一肋部131c、第一肋部131d。
[0105]
第一肋部131a从第一侧面171与第四侧面174交叉处的角部77d向第一侧面171所朝向的方向(+x侧)延伸。第一肋部131a的前端部位于周缘部72。
[0106]
第一肋部131b从第二侧面172与第三侧面173交叉处的角部77b向+x侧延伸。第一肋部131c从第三侧面173的y轴方向的中央部向+x侧延伸。第一肋部131d从第三侧面173与第五侧面175交叉处的角部77c向+x侧延伸。
[0107]
从上侧观察,通气器120在x轴方向上被第一侧面171与周缘部72夹持。另外,从上侧观察,通气器120在y轴方向上被第一肋部131a、第二侧面172及第一肋部131b夹持。即,从上侧观察,通气器120被零件收容部73、周缘部72以及第一肋部131a包围。
[0108]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作为上侧壳70上表面的突起物的零件收容部73及第一肋部131a从至少两个方向与通气器120的侧面相向地配置。由此,即便有物体向上侧壳70的上表面飞来或接近,也可抑制所述物体与通气器120的接触。由于可抑制外力作用于通气器120,因此可抑制使用中的通气器120的破损等。
[010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零件收容部73具有:第一侧面171,沿第一方向(y轴方向)延伸;以及第二侧面172,与第一侧面171夹着谷状的角部77a而沿与第一方向(y轴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x轴方向)延伸。第一肋部131a从第一侧面171朝向上侧壳70的周缘部与第二侧面172相向地延伸。通气器120位于被第一侧面171、第二侧面172以及第一肋部131a包围的区域。根据此结构,从上侧观察,通气器120从三个方向被包围,因此可更有效地保护通气器120。
[0110]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侧观察而第一侧面171与第二侧面172正交,但并不限于此结构。在第一侧面171与第二侧面172两者在水平方向上与通气器120的侧面相向的范围内,可变更第一侧面171与第二侧面172的交叉角度。
[0111]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通气器120的上表面120a位于比零件收容部73的上表面73a低的位置。根据此结构,可进一步抑制因向上侧壳70的上表面飞来的飞来物等而外力作用于通气器120的情况。
[011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零件收容部73具有与第二侧面172夹着山状的角部77b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第三侧面173。上侧壳70具有从第三侧面173朝向上侧壳70的周缘部72延伸并与通气器120的侧面相向的第一肋部131b。根据此结构,在通气器120的周围
配置有两个第一肋部131a、131b以及第一侧面171。因此,从上侧观察,通气器120从三个方向被包围,因此可更有效地保护通气器120。
[0113]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肋部131a与第一肋部131b构成彼此并排且沿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肋部。根据此结构,在y轴方向上,通气器120被两个第一肋部131a、131b夹持,因此外力更不易作用于通气器120。通气器120的保护功能提高。
[011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气器120的+y侧配置有第二侧面172与第一肋部131b,但并不限于此结构。例如,第二侧面172也可为从图4所示的角部77a延伸至周缘位置72a的结构,第一肋部131b也可为从角部77a延伸至周缘位置72a的结构。即,也可为在与通气器120的侧面在y轴方向上相向的位置仅配置有第二侧面172与第一肋部131b中的任一者的结构。
[0115]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侧观察,通气器120与零件收容部73的第一侧面171、第二侧面172及第一肋部131a、第一肋部131b的侧面分离地配置。即,在通气器120与包围通气器120的侧面之间存在间隙。根据此结构,即便在通气器120的周围附着有水的情况下,通过具有所述间隙而水变得容易流动,也可抑制水积存于通气器120的周围。可抑制经由通气器120的呼吸因水而受到阻碍的情况。
[0116]
如图3及图4所示,上侧壳70具有位于通气器120与上侧壳70的周缘部72之间的第二肋部132。第二肋部132位于通气器120的+x侧。因此,通气器120在x轴方向上被第一侧面171与第二肋部132夹持。根据此结构,从上侧观察,通气器120的四方被第一侧面171、第二侧面172、第一肋部131a、第一肋部131b及第二肋部132包围。因此,可进一步抑制因向上侧壳70的上表面飞来的物品等而外力作用于通气器120的情况。
[0117]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侧观察,第二肋部132具有仿照通气器120的侧面的曲线形状。更详细而言,从上侧观察,第二肋部132是仿照圆形的通气器120的侧面的圆弧状。根据此结构,第二肋部132沿着通气器120的侧面配置,因此容易由第二肋部132遮盖通气器120的侧面的大范围。由此,可抑制外力作用于通气器120。
[0118]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侧观察,通气器120与第二肋部132分离地配置。即,在通气器120与第二肋部132之间存在间隙。根据此结构,即便在通气器120的周围附着有水的情况下,通过具有所述间隙而水变得容易流动,也可抑制水积存于通气器120的周围。可抑制经由通气器120的呼吸因水而受到阻碍的情况。
[0119]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肋部131a、第一肋部131b与第二肋部132彼此分离地配置。即,如图4所示,从上侧观察,在第一肋部131a的+x侧的端部与第二肋部132的
‑
y侧的端部之间存在间隙135。另外,从上侧观察,在第一肋部131b的+x侧的端部与第二肋部132的+y侧的端部之间存在间隙136。根据此结构,即便在通气器120的周围附着有水的情况下,也可通过间隙135及间隙136将水向外部排出。由此,水不易积存于通气器120的周围。
[012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通气器120的上表面120a位于比第二肋部132的上端132a低的位置。根据此结构,可进一步抑制因向上侧壳70的上表面飞来的飞来物等而外力作用于通气器120的情况。
[0121]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及图5所示,从通气器120沿水平方向观察,第一肋部131a、第一肋部131b与第二肋部132具有彼此重合的部位。更详细而言,从y轴方向观察,第一肋部131a与第二肋部132在范围r1中彼此重合地配置。另外,从y轴方向观察,第一肋部131b与第二肋部132在范围r2中彼此重合地配置。根据此结构,在通气器120的周围存在被第一肋部
131a与第二肋部132双重包围的区域、以及被第一肋部131b与第二肋部132双重包围的区域。由此,可保护通气器120不受从水平方向朝向通气器120飞来或接近的物体的影响。
[0122]
上侧壳70具有从零件收容部73的第六侧面176沿
‑
x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三肋部133。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侧壳70具有七根第三肋部133。第三肋部133位于夹着零件收容部73而与通气器120相反的一侧。第三肋部133兼作上侧壳70的增强构件与控制基板40上的电子元件的冷却构件。
[0123]
如图2所示,上侧壳70经由传热构件48在上下方向上与控制基板40相连。传热构件48使例如控制基板40上所安装的逆变器用晶体管的热移动至上侧壳70。上侧壳70使热从多个第三肋部133的表面扩散至空气中。在上侧壳70中,第三肋部133视需要设置即可。
[0124]
泵90a位于电动泵100的下侧的部分。即,泵90a配置于马达20的下侧。泵90a由马达20的动力驱动。泵90a吸入油等流体并将其喷出。泵90a经由电动泵100中向下侧突出的外部连接部96而与车辆的驱动装置等中设置的油等流体的流路相连。在电动泵100中,泵90a所在的下侧部分固定于车辆的构件。
[0125]
在本实施方式中,泵90a具有余摆线泵(trochoid pump)结构。泵90a具有内转子91以及外转子92。内转子91及外转子92分别具有余摆线齿形。内转子91与轴22的下侧的端部连结。外转子92配置于内转子91的径向外侧。外转子92在周向的整周上从径向外侧包围内转子91。泵盖体95固定于马达壳体30的下侧的端部,从下侧覆盖泵90a。
[0126]
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0可用作油泵或水泵。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包括不易受外力的影响的通气器的电动泵100。
[0127]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将所述实施方式、变形例及附注等中所说明的各结构(构成部件)加以组合,另外,可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
[0128]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马达20与控制基板40沿z轴方向排列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为控制基板40位于马达20的径向外侧的结构。例如,也可为马达20与控制基板40沿x轴方向排列、且在马达壳体30的收容筒部12a的外周面连结基板壳体60的结构。在此情况下,沿着x轴方向的方向被定义为“上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