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分流的卧式排污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3089发布日期:2021-11-10 09:49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分流的卧式排污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污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分流的卧式排污泵。


背景技术:

2.排污泵是一种泵与电机连体,并同时潜入液下工作的泵类产品,与一般卧式泵或立式污水泵相比,排污泵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维修方便,大型的排污泵一般都配有自动藕合装置可以进行自动安装,安装及维修相当方便。
3.传统的卧式排污泵在进行排污时,常常因为缺少必要的结构,使得在排污结束后不便于进行清洗,同时在排污的过程中,无法对分离的杂质进行有效的收集,影响后续的利用,并且一般的排污泵只有一个排污通道,在进行大规模的排污时容易造成管道损坏,具备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分流的卧式排污泵,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装置在排污结束后不便于进行清洗,同时在排污的过程中,无法对分离的杂质进行有效的收集,影响后续的利用,并且一般的排污泵只有一个排污通道,在进行大规模的排污时容易造成管道损坏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分流的卧式排污泵,包括泵体:
6.旋转壳体,其设置在所述泵体的开口处,且所述旋转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旋转叶片;
7.旋转轴,其设置在所述旋转叶片的中心处,且所述旋转轴一端连接有清洁结构;
8.收集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泵体的内部,且所述收集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敲击结构;
9.第一过滤网,其设置在所述收集机构的侧面,且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设置有第二过滤网;
10.杂质储存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网的顶端;
11.淤泥储存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收集机构的内部;
12.底槽,其设置在所述泵体的出口处,且所述底槽的内部设置有分流结构。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计有水流冲击带动的清洁结构和敲击结构,使得在机芯排污的过程中同步进行对排污泵内部的清理工作和对过滤网的清理工作,进而避免排污泵的内部和过滤网的表面杂质堆积,影响排污的效果,同时设计的分流结构使得可自由且便捷的对排污泵进行分流排污,增强了装置整体的排污效果,同时该操作简单方便,适合推广。
14.作为本实用的优选方案,所述清洁结构的内部包括有往复丝杆、连接杆、斜板和清洁刮片;
15.所述往复丝杆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所述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的侧面设置有所述斜板;
16.同时,所述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清洁刮片;
17.其中,所述斜板的顶端设置为斜面。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计清洁结构,使得水流的冲击力即可对排污泵内部进行清理,避免排污泵内部杂质堆积,影响排污效果。
19.作为本实用的优选方案,所述敲击结构的内部包括有固定座、旋转盘、连接轴、旋转组件、敲击杆和限制块;
20.所述连接轴的侧面设置有所述旋转盘,且所述旋转盘的外侧设置有所述旋转组件;
21.同时,所述旋转组件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所述敲击杆,且所述敲击杆的侧面设置有所述限制块;
22.并且,所述限制块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固定座;
23.其中,所述连接轴设置在所述旋转盘的偏心处。
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计敲击结构,使得水流的冲击力可带动敲击结构内部零件进行运作,进而对过滤网进行敲击,避免过滤网的网孔堵塞。
25.作为本实用的优选方案,所述分流结构的内部包括有调节杆、调节槽、调节齿轮、齿条和隔板;
26.所述调节槽的内部设置有所述调节杆,且所述调节杆的底端连接有所述调节齿轮;
27.同时,所述调节齿轮有有且仅有一侧设置有所述齿条,且所述齿条的侧面设置有所述隔板。
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计分流结构,使得可对排污管排污路径进行自由选择,同时该操作简单方便,适合推广。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卧式排污泵,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通过设计有水流冲击带动的清洁结构和敲击结构,使得在机芯排污的过程中同步进行对排污泵内部的清理工作和对过滤网的清理工作,进而避免排污泵的内部和过滤网的表面杂质堆积,影响排污的效果,同时设计的分流结构使得可自由且便捷的对排污泵进行分流排污,增强了装置整体的排污效果,同时该操作简单方便,适合推广:
30.1.通过设计旋转机构及其内部的旋转叶片,使得水流的冲击力带动旋转叶片进行旋转,进而使得旋转叶片中心处旋转轴进行旋转,通过清洁结构内部往复丝杆、连接杆、斜板和清洁刮片的结构设计,可对排污泵内壁进行清理,避免杂质堆积泵体内部,同时旋转轴的旋转同步带动敲击结构内部旋转盘、连接轴、旋转组件和敲击杆进行相对应的运动,进而可对过滤网进行敲击,避免过滤网的网孔堵塞,影响后续排污效果;
31.2.通过设计分流结构,使得在对排污泵的排出口进行选择使用时,通过旋转调节杆即可使得隔板进行移动,该操作简单方便,适合推广,同时设计的第二过滤网进而将污水中的淤泥进行收集,便于后续的利用。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

a面侧视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d

d面侧视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泵体;2、旋转壳体;3、旋转叶片;4、旋转轴;5、清洁结构;501、往复丝杆;502、连接杆;503、斜板;504、清洁刮片;6、收集机构;7、敲击结构;701、固定座;702、旋转盘;703、连接轴;704、旋转组件;705、敲击杆;706、限制块;8、第一过滤网;9、第二过滤网;10、杂质储存机构;11、淤泥储存机构;12、底槽;13、分流结构;1301、调节杆;1302、调节槽;1303、调节齿轮;1304、齿条;1305、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9.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分流的卧式排污泵,包括泵体1,旋转壳体2,其设置在泵体1的开口处,且旋转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旋转叶片3,旋转轴4,其设置在旋转叶片3的中心处,且旋转轴4一端连接有清洁结构5,收集机构6,其设置在泵体1的内部,且收集机构6的内部设置有敲击结构7,第一过滤网8,其设置在收集机构6的侧面,且第一过滤网8的侧面设置有第二过滤网9,杂质储存机构10,其设置在第一过滤网8的顶端,淤泥储存机构11,其设置在收集机构6的内部,底槽12,其设置在泵体1的出口处,且底槽12的内部设置有分流结构13。
40.在对污水进行排污处理工作时,首先将污水通过进入口导入排污泵泵体1的内部,通过污水的冲击力使得旋转壳体2内部旋转叶片3进行旋转,进而使得旋转轴4进行同步的旋转,具体如图1和图2,通过清洁结构5的内部包括有往复丝杆501、连接杆502、斜板503和清洁刮片504,往复丝杆501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连接杆502,且连接杆502的侧面设置有斜板503,同时,连接杆502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清洁刮片504,其中,斜板503的顶端设置为斜面,使得往复丝杆501进行旋转时连接杆502在往复丝杆501的内部进行旋转,进而使得与连接杆502连接的清洁刮片504对泵体1的内壁进行清理,同时斜板503的设计,使得连接杆502的表面不会粘连杂质;
41.具体如图1和图3,通过敲击结构7的内部包括有固定座701、旋转盘702、连接轴703、旋转组件704、敲击杆705和限制块706,连接轴703的侧面设置有旋转盘702,且旋转盘702的外侧设置有旋转组件704,同时,旋转组件704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敲击杆705,且敲击杆705的侧面设置有限制块706,并且,限制块706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701,其中,连接轴703设置在旋转盘702的偏心处,使得往复丝杆501的旋转带动连接轴703进行同步的旋转,进而使得与连接轴703连接的旋转盘702进行旋转;
42.具体如图4,当旋转盘702发生旋转时,通过偏心的设计,使得旋转组件704在旋转盘702的侧面进行移动,而通过限制块706的设计,使得敲击杆705和旋转组件704进行左右往复运动,进而对第一过滤网8的侧面进行敲击,避免杂质堵塞第一过滤网8的网孔,最终杂质进入杂质储存机构10的内部
43.具体如图1,通过第二过滤网9的设计,使得可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过滤处理,最终进入淤泥储存机构11的内部进行收集利用;
44.具体如图5,通过分流结构13的内部包括有调节杆1301、调节槽1302、调节齿轮1303、齿条1304和隔板1305,调节槽1302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杆1301,且调节杆1301的底端连接有调节齿轮1303,同时,调节齿轮1303有有且仅有一侧设置有齿条1304,且齿条1304的侧面设置有隔板1305,在需要进行分流时,通过旋转调节杆1301使得与调节杆1301连接的调节齿轮1303进行旋转,进而使得与齿条1304连接的隔板1305进行移动,进而可自由的选择排出口,避免经常性的使用同一排污口对其内部造成损坏。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