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润滑油渗漏的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93339发布日期:2021-12-08 19:0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润滑油渗漏的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润滑油渗漏的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2.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电子产品在工作时常会产生热能,因此人们经常会在电子产品的发热部位附加散热装置,对电子产品进行散热。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一般都是采用附加风扇的方法,而所加的风扇往往也就是应用于散热用途,现有技术中,在轴承没有上下固定,耐磨片跟油圈搭配不当,且没有定位,同时上下口部没有封住,在扇叶运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把润滑油经扇叶转轴侧壁甩出,使得润滑油减少,会增大扇叶转轴及轴承的摩擦力,同时产生噪音,这些缺点会影响产品性能和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防止润滑油渗漏的散热风扇,防止润滑油渗漏的散热风扇:包括扇叶及扇框,扇框上设有安装座、安装柱、安装孔,三者用于固定各个部件,其中安装柱用于固定上线架、矽钢片、下线架、pcb板,上述部件外部包裹有磁环及马达外壳,且安装孔内安装有轴承、轴心,锁油件,扇叶安装在安装座上,且扇叶与安装座之间还放置有马达,所述马达由安装在安装柱内外的各个部件及磁环及马达外壳组成,通过轴心带动风扇旋转,轴心旋转产生升力,将马达内的润滑油甩出,当润滑油从马达内甩出时,扇叶的中部设有一挡油台阶,拦截甩出的润滑油,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润滑油沿着挡油台阶回流,避免润滑油溢出,当回流的润滑油与锁油件接触时,锁油件可以使润滑液在轴心处循环,同时由于轴承转动的升力作用,润滑油可以布满轴心的侧壁及底面,具有延长风扇寿命及大幅降低马达工作时产生噪音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防止润滑油渗漏的散热风扇,包括扇叶及扇框,扇框可将整个散热风扇安装在需要散热的部件上,所述扇框的中部设有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中部设有安装柱,安装座、安装孔用于固定各个部件,保证各个部件稳定运行,且所述安装柱的中心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置入轴心等部件,所述安装座外围环形阵列有固定条,固定条提高安装座的稳定性,避免风扇在旋转过程中,安装座发生偏移,所述扇叶安装在安装座上,所述扇叶与安装座之间还放置有马达,马达用于驱动扇叶,达到扇热的效果,所述马达内设有锁油件、上线架、轴承及轴心,所述轴心的上端与扇叶连接,锁油件可将轴承与轴心之间的润滑油锁住,所述上线架上设有有挡油墙,所述挡油墙将轴承下压固定在安装柱内,所述扇叶的中部设有与挡墙配合的挡油台阶,散热风扇工作时,马达启动,使得轴心发生旋转,轴心带动扇叶发生旋转,产生气流,将热量带走,在马达工作时,扇叶内的轴心旋转产生升力,将轴承内的润滑油甩出,当润滑油从马达内甩出时,会甩到扇叶的底部上,通过扇叶的中部设有的挡
油台阶,拦截甩出的润滑油,使得润滑油的运动路径被改变,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通过挡油墙使得润滑液回流,当润滑液的量足以充满挡油台阶、挡油墙形成的空间时,通过挡油台阶的侧壁,使得润滑液无法脱离挡油台阶、挡油墙形成的空间,避免润滑液溢出,同时在轴心的旋转过程中,锁油件可以使润滑液在轴心处循环,可有效的降低马达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马达设有马达外壳,所述马达外壳将磁环包裹在内,使得马达内部与外界隔离,避免异物落入马达内部,影响马达的正常工作,所述磁环底部设有pcb板及下线架,磁环在马达内形成磁场,所述下线架设置在 pcb板上,pcb板上可设置电路,所述上线架与所述下线架之间还夹持有矽钢片,上线架、下线架及矽钢片之间缠绕有铜线,当电流流入pcb板时,磁场被激发,磁环、上线架、下线架、矽钢片及轴心形成定子,可驱动轴心发生过旋转,所述上线架、矽钢片、下线架、pcb板的中部镂空,且所述上线架、矽钢片、下线架、pcb板安装在安装柱的外围,通过在上诉各部件中部设置镂空,使得各部件可以准确的安装在安装柱上,避免各部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偏移。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孔内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将安装孔分为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轴承、锁油件设置在上腔体内,凸台可以将轴承撑起,并且定位轴承,当轴承遭受冲击时,轴承不会从上腔体中脱落,所述轴心设置在轴承的中部,且所述轴心底部置入下腔体中,所述下腔体的底部设有油封盖,油封盖可以避免润滑油从安装孔中流出,保证润滑油的量,同时,也方便添加润滑油,添加时,将油封盖打开即可。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扇叶背面设有挡油台阶,所述挡油台阶设置在轴心的外围,使得润滑油在被甩出时被限定在轴心与扇叶、挡油台阶三者形成的空间内,所述轴心的底部还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扣环,工作时,扣环和凸台形成配合,使得轴心底部无法离开下腔体,且轴承的顶端连接有铜套,使得轴心也无法向下移动,通过扣与铜套将轴心完全锁死在安装孔内。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扇叶背面设有铜套,所述铜套与轴心固定连接,进一步加强扇叶与轴心的连接,使得风扇不易与轴心上脱离,所述挡油台阶设置在铜套的外围,且所述铜套的高度高于挡油台阶,进一步限定润滑油的流向,使得润滑油更加快速的与挡油台阶顶部接触,更快的下落,所述铜套的底部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供轴心置入,安装时,固定孔对准轴心即可实习风扇与马达固定,固定孔可以将轴心锁紧,防止风扇在工作过程中脱落。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油件设有两个,分别放置在轴承的顶部及底部,所述锁油件由耐磨片及油圈组成,安装时,首先将pcb板放置在安装座上,然后依次置入下线架、矽钢片,然后将轴承放置进入安装孔中,然后再将上线架安装再轴承上,此时轴承的底部被凸台托起,轴承的顶部被上线架固定,此时的轴承处于被固定的状态,然后将轴心上方置入轴承中,置入后轴心被固定安装柱内,置入轴心后可以打开油封盖再轴心的底部置入一锁油件,然后将扣环安装再凹槽上,使得锁油件无法从轴心上脱落,置入轴心后,从轴心的上端再置入一个锁油件,即可完成对轴心的固定,然后将风扇既铜套对准轴心置入即可。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耐磨片分为第一耐磨片及第二耐磨片,所述第一耐磨片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耐磨片的面积,所述油圈设置在第一耐磨片与第二耐磨片之间,通过设置耐磨片可以提高锁油件的寿命,设置两耐磨片加持油圈,使得油圈不易偏移,防止轴承偏
移,提高马达锁油的效果。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轴承顶部的锁油件设有的述第一耐磨片与所述轴承顶面接触,设置在所述轴承底部的锁油件设有的述第一耐磨片与所述轴承底面接触,且第一耐磨片的面积与轴承的顶面或者底面面积相等,可以完全贴合轴承,更有效的固定轴承,同时通过挡油墙、轴承、凸台三者相互夹持第一耐磨片,使的锁油件的稳定性更加好。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挡油墙压在第一耐磨片的顶面上,且挡油墙边缘与油圈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凸台与油圈之间设有间隙,当马达工作时,润滑油受升力的影响,分布在轴承的表面,由于挡油墙边缘与油圈之间及设有间隙及凸台与油圈之间设有间隙,此时润滑油在轴心处循环。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扇叶与轴心连接后的高度不高于扇框,风扇在转动过程中,扇叶不易与外界接触。
15.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在性能上:
17.(1)可以防止马达内的润滑油渗漏;
18.(2)体积小,易于安装;
19.(3)通过叠层设计,各部件相互固定;
20.(4)设有油封盖方便添加润滑油。
21.2、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
22.(1)结构简单,稳定不易损坏;
23.(2)设有扣环保证轴心稳定性;
24.(3)通过挡油台阶及挡油墙引导润滑油回流;
25.(4)设置锁油件保证润滑油在轴心循环。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之一;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之二;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之三;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a

a处剖视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风扇与马达内部结构爆炸剖视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扇叶结构示意图之一;
34.图8为本实用新型扇叶结构示意图之二;
35.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8的b

b处剖视图;
36.图10为本实用新型马达结构示意图之一;
37.图11为本实用新型马达结构示意图之二;
38.图12为本实用新型马达结构爆炸图;
39.图13为本实用轴心与矽钢片结构关系图;
40.图14为本实用新型轴心爆炸图;
41.图15为本实用新型图14的c处放大图;
42.图16为本实用新型锁油件结构示意图;
43.图17为本实用新型锁油件爆炸图;
44.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座结构示意图之一;
45.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座结构示意图之二;
46.图20为本实用新型图19的d

d处剖视图;
47.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上线架结构示意图。
48.图中:安装座1、安装柱2、铜套3、锁油件4、上线架5、轴承6、轴心7、挡油墙8、挡油台阶9、外壳10、磁环11、pcb板12、下线架13、矽钢片14、凸台15、上腔体16、下腔体17、油封盖18、凹槽19、扣环20、油圈21、第一耐磨片22、第二耐磨片23、安装孔24、扇叶25。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5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5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52.实施例
53.请参阅图1

21:一种防止润滑油渗漏的散热风扇,包括扇叶25及扇框,所述扇框的中部设有一安装座1,安装座1用于放置风扇及马达等部件,所述安装座1中部设有安装柱2,所述安装柱2起到固定马达的作用,且所述安装柱2的中心设有安装孔24,安装孔24可以用于放置马达内的部分部件,起到固定作用,所述安装座1外围环形阵列有固定条,通过固定条可以提高安装座1的刚性,使其不易形变,所述扇叶25安装在安装座1上,所述扇叶25上设有铜套3,通过铜套3可以将扇叶25固定再马达上,使得扇叶25不易脱离,所述扇叶25与安装座1之间还放置有马达,将马达设置再扇叶25下方,且扇叶25中部包裹马达,可以进一步封装马达,防止异物进入,同时还减少了散热风扇的高度,使其内空间科学利用,所述马达内设有锁油件4、上线架5、轴承6及轴心7,所述轴心7的上端与扇叶25连接,通过轴心7与铜套的配合,使得风扇位于马达的中心,且轴心7为马达的转子部分,通过接入电流,使得马达工作,使得轴心7带动扇叶25转动,进而达到散热效果,所述上线架5上设有有挡油墙8,所述挡
油墙8将轴承6下压固定在安装柱2内,上线架安装好后,可以保持压制压制轴承6的状体,使得轴承不会上下滑动,所述扇叶25的中部设有与挡油墙8配合的挡油台阶9,通过挡油墙8及挡油台阶9,可以阻挡马达工作中产生升力导致溢出的润滑油脱离马达内,保证润滑油可以浸润马达内部,提到风扇寿命,降低马达工作时的噪音。
54.较佳的,马达设有马达外壳10,所述马达外壳10将磁环11包裹在内,所述磁环11底部设有pcb板12及下线架13,所述下线架3设置在pcb板12上,所述上线架5与所述下线架13之间还夹持有矽钢片14,所述上线架5、矽钢片 14、下线架13、pcb板12的中部镂空,且所述上线架5、矽钢片14、下线架13、 pcb板12安装在安装柱2的外围。
5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马达外壳10进一步包裹马达内的部件,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异物干扰马达的正常工作,铜线可以缠绕上线架5、矽钢片14、下线架13 上,配合pcb板12及磁环11形成马达的定子部分,可以根据需要pcb板12的电路,进而设定马达的工作进程,使得马达的工作更加合理,通过将上线架5、矽钢片14、下线架13、pcb板12安装在安装柱2的外围,使得安装柱2固定马达内的部件,配合外壳10可将马达内部件完全固定,使得各部件处于稳定放置的状态,不易偏移。
56.较佳的,安装孔24内设有凸台15,所述凸台15将安装孔24分为上腔体 16及下腔体17,所述轴承6、锁油件4设置在上腔体16内,所述轴心7设置在轴承6的中部,且所述轴心7底部置入下腔体17中,所述下腔体17的底部设有油封盖18。
5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台15可以将轴承6托起,在轴承受到压力时,无法向下移动,保证轴承6不会脱落,进一步提高轴承6的抗压性,轴承6可以降低轴心7在旋转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使得风扇转动更加均匀,散热效果更加好,通过油封盖18可防止润滑油从安装孔24的底部流出,且方便使用者添加润滑油,对风扇的马达部分进行保养。
58.较佳的,扇叶25背面设有挡油台阶9,所述挡油台阶9设置在轴心7的外围,所述轴心7的底部还设有一凹槽19,所述凹槽19用于放置扣环20。
5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油台阶9可以使得润滑油流回轴承内,保证轴承内润滑油的量,在凹槽19中置入扣环20,使得轴心7的底部无法从凸台15形成的孔中通过,既轴心7无法向上脱离安装孔24,可以有效的抵消风扇旋转时对轴心7的拉力。
60.较佳的,扇叶25背面设有铜套3,所述铜套3与轴心7固定连接,所述挡油台阶9设置在铜套3的外围,且所述铜套3的高度高于挡油台阶9,所述铜套 3的底部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供轴心7置入。
6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铜套3可以牢固的将扇叶25安装在轴心7的顶部,使得马达可以稳定的驱动扇叶25转动,通过设置挡油台阶9与铜套3的高度差,在扇叶25转动时产生的升力将润滑油甩出时,由于铜套3的高度高于挡油台阶 9,使得润滑油更加快速的与挡油台阶9顶部接触,在沿着挡油台阶9侧壁向马达内回流,避免润滑油在扇叶25旋转过程中溢出马达,通过固定孔使得铜套3 可以更加牢固的固定在轴心7的顶部。
62.较佳的,锁油件4设有两个,分别放置在轴承6的顶部及底部,所述锁油件4由耐磨片及油圈21组成。
6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锁油件4设有两个,分别放置在轴承6的顶部及底部,设置在轴承6的顶部的锁油件4的油圈21与挡油墙8的侧壁位于统一水平高度,耐磨片被轴承6顶面与
挡油墙8夹持,设置在轴承6的底部的锁油件4的油圈 21与凸台15的侧壁位于统一水平高度,且耐磨片被轴承6底面与凸台15夹持,通过设置锁油件4使得润滑油在轴心7处循环。
64.较佳的,耐磨片分为第一耐磨片22及第二耐磨片23,所述第一耐磨片22 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耐磨片23的面积,所述油圈21设置在第一耐磨片22与第二耐磨片23之间。
6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耐磨片22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耐磨片23的面积,第一耐磨片22用于与轴承6的顶面或者底面接触,接触面接更加大,稳定性更加好,第二耐磨片23的面积较小,使得润滑油在从第一耐磨片22流过油圈21 流过第二耐磨片23再流过轴心7时的过程更流畅,可使得润滑油在轴心7处循环,提高风扇寿命,有效降低马达的噪音。
66.较佳的,设置在所述轴承6顶部的锁油件4设有的述第一耐磨片22与所述轴承6顶面接触,设置在所述轴承6底部的锁油件4设有的述第一耐磨片22与所述轴承底面接触。
6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底6部的锁油件4设有的述第一耐磨片22与所述轴承6顶面接触,使得第一耐磨片22被轴承6顶面与挡油墙8夹持,可以有效的固定第一耐磨片22,使的锁油件4的稳定性更加好,使得锁油件4处于稳定状态,反过来第一耐磨片22也可进一步固定轴承6,轴承6底部的锁油件4设有的述第一耐磨片22与所述轴承6底面接触,使得第一耐磨片22被轴承6底面面与凸台15夹持,可以有效的固定第一耐磨片22,使的锁油件的稳定性更加好,反过来第一耐磨片22也可进一步固定轴承6,使得轴承稳定的放置在凸台 15上。
68.较佳的,挡油墙8压在第一耐磨片22的顶面上,且挡油墙8边缘与油圈21 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凸台15与油圈21之间设有间隙。
6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油墙8压在第一耐磨片22的顶面上,第一耐磨片22 的底部由轴承6的顶面支撑,使得锁油件4被锁定的在轴心7的上部,且在轴心7转动时,锁油件4不会发生位移,通过在挡油墙8、凸台15与油圈21之间设置间隙,使得润滑油可以在挡油墙8与油圈21、凸台15与油圈21之间循环,工作时,由于扇叶25旋转产生的升力作用,润滑油从第二腔体17沿着轴心7 向上流动,到达凸台15与锁油件4之间时,润滑油会填满凸台15与锁油件4 之间的间隙,填满间隙后,润滑油继续上升,到达挡油墙8与锁油件4之间时,润滑油会填满挡油墙8与锁油件4之间的间隙,此时润滑油继续上升,进入铜套3与挡油台阶9之间形成的空间,当润滑油与挡油台阶9顶部接触时,升力被抵消,润滑油收到重力作用沿着挡油台阶9的侧壁回流,通过上线架5的侧壁回流到挡油墙8与锁油件4之间的间隙,此时润滑油在轴心7上完成循环且完全分布在轴心7的侧面及底面。
70.较佳的,扇叶25与轴心7连接后的高度不高于扇框。
7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扇叶25与轴心7连接后的高度不高于扇框,风扇在转动过程中,扇叶25不易与外界接触,且使得扇热风扇的体积更加小,工作所需空间小,适用范围更加广。
72.工作原理:安装时,首先,将扇叶25上设有的铜套3置入轴心7顶部,然后在安装孔24放置一锁油件4,然后在安装孔24内置入轴承6,同时在轴承6 的顶面放置一锁油件4,让后将将pcb板12放置在安装座1上,然后将铜线缠绕上线架5、矽钢片14、下线架13上,然后将上述部件放置在pcb板12上,此时下线架13放置在pcb板12上,且上线架5压住放置在轴承6的顶面上的锁油件4,此时,轴承6及两锁油件4被固定在安装孔24内,然后从上往下将轴心7置入轴承6中,然后将下腔体17的底部设有油封盖18打开,将扣环20 置入轴心7底部设有的凹槽19中,然后在下腔体17倒入润滑液,将油封盖18 盖合,即可完成安装;使用时,电流通
过pcb板12流入,使得马达启动,轴心 7带动扇叶25发生转动,由于扇叶25旋转产生的升力作用,润滑油从第二腔体 17沿着轴心7向上流动,到达凸台15与锁油件4之间时,润滑油会填满凸台 15与锁油件4之间的间隙,填满间隙后,润滑油继续上升,到达挡油墙8与锁油件4之间时,润滑油会填满挡油墙8与锁油件4之间的间隙,此时润滑油继续上升,进入铜套3与挡油台阶9之间形成的空间,当润滑油与挡油台阶9顶部接触时,升力被抵消,润滑油收到重力作用沿着挡油台阶9的侧壁回流,通过上线架5的侧壁回流到挡油墙8与锁油件4之间的间隙,此时润滑油在轴心7 上完成循环且完全分布在轴心7的侧面及底面。
7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